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铁流1911 > 第三八二章 雪藏计划

?    尽管不指望德军炮火还击,可当事情真如预料中那般,东边的天空破出了鱼肚白,德军炮群依然保持缄默,让人几乎产生“德军没有炮群”的错觉之时,负责此次战役计划制定和指挥的第二军司令部里,气氛还是沉凝了。

  

      有的人是学乖的,有的人是打乖的,战争期间是军事科学技术和战术、战法突飞猛进的时期。显然,德军吸取了默兹河西岸的教训,他们的重炮阵地隐蔽良好,他们的重炮兵指挥官颇具耐心,他们不愿意在并不擅长的领略内与中国远征军死拼。

  

      麻烦了!

  

      殷承獻少将感受到司令部的气氛,这种气氛是自然生成的,表明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们都不情愿把希望单一的寄托在炮兵特种侦察上。

  

      总司令在大总统和总理面前立了军令状,远征军伤亡不超过两万。

  

      蔡锷中将、殷承獻少将也在总司令面前立了军令状,削平马尔梅松突出部的进攻战役,远征军参战部队伤亡不超过三千。德军重炮兵不除,三千的伤亡数字就很难保证,胜利就只能建立在尸山血海之上。在这个司令部里,没有人愿意带着弟兄们的骨灰或者军功章回去。

  

      包括托着腮帮子看着沙盘发呆的参谋长在内,熬了一个通宵的所有人都没有丝毫的睡意,各自想法办法,偶尔才有人小声交换意见。

  

      蔡锷中将轻手轻脚的步入指挥部作战室,摆手示意参谋们无需多礼,径直走到殷承獻身后站了一会儿。殷承獻没有睡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紧盯着沙盘上起伏的丘陵、台地,全部精神都在根据地形、距离、方位猜测敌军重炮兵阵地可能的位置。军司令官的到来,参谋长没有察觉,甚至蔡锷站在他背后好久了,他也没有察觉。

  

      “叔植。”

  

      “司令官。”殷承獻想要起身,却被蔡锷摁住了肩膀。二人是日本陆士前后期同学,蔡锷到云南任职后,殷承獻就在其麾下,颇受倚重,曾任**平叛滇军司令官。

  

      “我只说三点,第一,对炮兵特种侦察队要有信心,他们是参总一手训练出来的精中之精;第二,此战目的有限,改善前沿态势,帮助法军恢复士气和取胜信心,那么,就要让法军有建功的机会;第三,空中侦察也许会帮上忙。”

  

      说完,蔡锷在殷承獻肩上轻拍三下。

  

      “松坡兄,你的意思是”殷承獻感觉蔡锷施加在自己肩上的力量消失,起身伸手拔起代表法军的红色小旗插到沃克赛文台地上。

  

      “不,不是让法军去承担牺牲而我们坐收渔利。”蔡锷把小旗拔下,放在手中无意识的摆弄着,思索片刻后说:“德军重炮不可能不用,他们会在何时动用重炮呢?切实感觉到进攻的压力,同时也感觉有把握动用重炮取得战果的时候,简而言之,德军这种心理可以用‘想吃又怕烫了嘴’来形容。我们不如投其所好,在全面发起总攻之前,先打夏万蒙台地,迫使德军重炮显出原形,同时在空中布设严密观察,力争在德军重炮准备阶段内先发制人,打他一个时间差!”

  

      话音未落,蔡锷把小旗插在夏万蒙台地上。

  

      殷承獻顿时领会了军司令官的意图。

  

      在拉鲁埃——克拉翁台地的三角突出部中,夏万蒙台地居中偏东,德军重炮阵地无论在其阵线后方何处,都能形成对夏万蒙台地前沿的火力支持。只要打夏万蒙的压力给的足,就不怕德军重炮不动作。

  

      依然是十公里正面上的全面进攻,但是并非全线同时进攻,而是攻打夏万蒙的部队先行动手,其他部队再以配合进攻姿态投入部分兵力,造成中央突破、卷击两翼的态势,调动敌军重炮之后设法加以打击,力争压制或者摧毁德军重炮兵部队。

  

      “来一下!”殷承獻提声招呼参谋们聚拢在沙盘边,把军司令官的设想扼要阐述之后,参谋们自行组合成红、蓝两队,每队又有步兵和炮兵,就着沙盘展开对抗性的推演。

  

      蔡锷见状,不动声色的悄悄离去。

  

      主官决断,参谋执行。蔡锷是性格果决刚毅而外表儒雅之人,以前在军事决策和执行上有些喜欢大包大揽。现在不同了,所谓近朱者赤,何向东统率总司令部的法子比“诸葛孔明”那种大者殚精竭虑,小者事无巨细,最后落得个鞠躬尽瘁还是无法挽救蜀汉的法子,还是何向东的法子锻炼人才,自个儿也轻松得很,至少看上去是轻松的。

  

      在炮兵指挥部熬了一夜的何向东其实并不轻松,一点儿也不轻松。

  

      天刚亮,法国方面的联络官阿方索少将就带来一名英**官——富勒少校。少校在苏瓦松相对舒适的旅馆里听了一夜炮响,天没亮就急巴巴的请求少将带着他来求见中国远征军司令官,希望得到一个“额外”的支持。

  

      英军发起的梅森、帕尚代尔(或翻译为帕尚达埃尔,帕斯尚尔)战役虽然在初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在德军的反击下,几乎所有进展都又还给了德军。起到的作用无非是把德军预备队牵制了一部分在佛兰德地区。富勒少校并不关心德军预备队,他在给皇家坦克部队司令官休。埃尔斯爵士将军的建议信中,提出寻找干燥、结实的地区,采用集中使用坦克的办法实施突破作战。埃尔斯爵士采纳了少校的建议,并与接到黑格将军命令发起进攻作战的第三集团军司令官朱利安。宾爵士将军达成一致,于9月起就准备在地面比较结实的康布雷发起进攻。

  

      康布雷,在梅森—帕尚代尔南面大约四十英里处。此时应该积极组织战役计划的少校跑到苏瓦松这边来,作甚?因为他听说中国远征军史无前例的把坦克作为军事战略建制单位(师)的核心,编组出装甲师来;还听说在英军发起康布雷战役的同时,中法联军也将发起马尔梅松战役。

  

      使用皇家坦克部队的英军,使用装甲师的中国远征军,似乎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竞赛。

  

      在富勒少校看来,无论是英军还是中法联军使用坦克获得突破,都是军事技术**性进步的良好例证,对少校脑子里“大规模装甲集群突破作战”的设想极具借鉴意义。

  

      进攻发起之前来看**的装甲师,了解这支军队的装备构成、编制组织、战术条令,能为英军坦克部队发展为“师一级战略单位”作参考、比照。可惜,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部早前发出命令,有几个单位不经总司令官本人准允不得开放,装甲师恰在其中。

  

      嗯,都是拜刺杀事件所赐啊!

  

      “装甲兵之父”还在为坦克部队争取上战场当主角的机会,何向东却已经抱定竭力发展装甲兵、航空兵、大炮兵的宗旨。抱着同情的心态,何向东接受了少校见面的请求。

  

      上将与少校见面是戏剧性的,因为上将在还在军校读书的时候就认真拜读过少校的《战争指导》一书,还在笔记中把其“资产阶级狭隘军事观”批驳了一番。三十一岁的上将和三十九岁的少校,在年龄、军衔、军职上也颇不相称。

  

      “坦克,还不是一种可靠的兵器。”何向东把德斯佩雷上将的话一字不动转达给少校,之后话锋一转:“任何兵器刚刚出现时都不成熟,战争会让人成熟起来,兵器也会成熟起来。少校,你们的计划我或多或少耳闻了一些,难道为了证明坦克的实战效能,非要在仅仅六英里正面的战场上使用坦克?一如坦克匆忙的出现在战场上?在我看来,当时间和战争需要给予坦克多一些准备后,他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绝非六英里,六英里的突破不能使他成为战争明星而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坦克的突破应该在他的最大行程范围之内——五十公里!”

  

      通过翻译,富勒没有感觉出何向东话语里的调侃意味,仅从语言本身来理解上将的话意。单单如此,就足以让他生出一种“知音”之感,同时也在心底里呐喊:为何知音不是英国远征军的总司令呢?那样的话,英国远征军的坦克部队编成就不是三个只有坦克的坦克旅,而应该如中国远征军的装甲师一样。

  

      不过,英国人的矜持让“主张集中坦克作战略突破”的富勒少校反而在何向东面前说:“上将阁下,那足以结束战争。”

  

      “看来,英军并不急于结束战争。”何向东这么说着,瞟了旁边的阿方索少将一眼。

  

      富勒少校觉出中国人的圈套,立即转移了话题:“在埃纳河谷多山、多树林和河谷低洼地的条件下,中国远征军使用装甲师用于进攻”

  

      何向东不等翻译就说:“装甲师不在此次作战序列中。少校,我希望这一次谈话是军人之间关于军事学术的交流,而非受别的什么因素左右。否则,我不得不结束会面。”

  

      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很有兴趣摸一摸少校的底,看看他在坦克这条路上究竟走了多远,思想有多深?由此才降尊纡贵的以上将之尊与小小的少校会面谈话,当然,其中还有更加深层的原因——富勒少校在英军的环境里不可能组织起一场坦克的大突破作战,而何向东却能!那么,当1917年或者1918年出现这种坦克大突破并改变战争进程之后,全世界的军事家们、军事强国们会如何看待坦克呢?

  

      是尽量维持现状,偷偷埋头发展?还是一击建功,改变历史?

  

      半个多小时的谈话过后,何向东决定将以装甲师为核心的大突破作战计划雪藏起来

  

      (ps,今日两更。)

(https://www.biquya.cc/id41818/229029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