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春,化雪,口外的张北城热闹起来。
先是军事工程局长邓承拔带着一千多工兵在城外修建两座各容纳两万三千人的兵营;后是京绥铁路北线,实际上就是张北——库伦——恰克图的铁路开工,大批民工涌到工地上挣钱养家;再接着,总参谋长何向东上将进了新建的兵营,宣府、张家口、张北以及关内山西、直隶、山东、河南、两湖等省也竖起了边防军第三、第四师的招兵旗。
募兵与征兵孰优孰劣?这个问题还得放在具体的情况中才能说得清楚。在全国尚未统一推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又要扩军十五万准备远征欧洲的具体情况下,老兵变得宝贵起来,能留下的都留下充当骨干,新兵也全靠招募。
人口普查的结果还没有最后汇拢,估摸出来的数字是——截止1915年12月,中国在籍人口是三万万九千四百七十七万余人,不在籍人口主要集中在走西口、闯关东、下南洋和因为两次战乱而避居脱籍者,这部分人口约莫有三千万人,加上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最后数字是多少?目前不敢定论,却肯定少不了四万万人。
四万万的人口基数理论上可以提供几乎无限大的兵源数量,人平每年150元的军饷代表从军的待遇与晚晴新军持平,职业军人是极为吃香的行道。尽管工商业在蓬勃发展,可发展期间的绝对规模相对中国的人口而言还远远不足匹配,大量青壮还是把“当兵吃粮”当做谋生的一条出路。
招兵旗一竖,立时应募者如潮水般涌向各个招兵点。
华工去法国,每天能得到六个苏(20苏等于一法郎,一法郎约等于一银元,)的报酬,也就是一个月九元、一年一百零八元的工资,比之在国内码头、矿山、工厂扛活计、下苦力要多一倍的收入。当兵,新兵入营训练三个月后的列兵就不说了,在军营里混个温饱,一个月一元钱的津贴,没啥出息!二等兵、上等兵才是真正的兵,晋升到士官、军士长或者专业的准尉,那就是职业军人了!
兴许,大多数的应募者都是本着“当兵吃粮、扛枪打仗”的想法,并没有多少国防建设意识,更不知道“中国利益在远征欧洲的体现”。这些都不是问题,从鄂东**军时期就存在文书、司书制度在国防部军政总监部的发展下,已经成为正式的、一整套的**工作体系。当了边防军的兵,不出三个月,目不识丁者就能认字明理。
何况此次招兵还有一部分是“特种部队”,即炮兵、工程兵和辎重兵汽车部队,要求是具备初小文化水平。
招募数量有限,应募者众多,招兵的条件自然就苛刻起来。
新建的一号兵营大门外竖起了二十根木桩,木桩上都有公制的刻度,木桩旁摆着都摆放了桌椅板凳,都有一名士官和几名上等兵负责登记、考核、体检、维持秩序。兵营大门内,那些得到“新兵资格”的青年拿着填好的表格,换取符合自己身形的军服和一个号牌,自个儿找营房去,找到了营房就找到了自己的新兵班长。
身高不够160公分,不要!军队没准备小尺码的军服。
体重不足108斤,不要!体重超过180斤,脑满肠肥的。切,咱也不用来当兵了。口吃,不要,尼玛,万一半夜遇到个什么情况半天对不上口令,就只有吃枪子儿的份儿。左撇子,不要!军工还没有生产出枪机柄在左边的步枪。
近视眼,还是算了吧,做学问去才合适,做学问的前途也远比当兵强得多。正如去年何向东将军在迎接蔡元培理事长回国的致辞上所说:“国家需要军人守护版图,更需要你们(指学者)真正的挺起国家和民族的脊梁。”
所以,高等中学和大学的学生,咱也不要!除非你是考取保定、武昌的军官学校或者昆明的山地步兵、武昌的炮兵、奉天的骑兵、南京的工程兵、南苑的辎重兵等专门军事学校的军官班或士官班。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由地方或行业的民先会组织推荐,与军队推荐者一同入隶属国防部军政总监部的军政训练班学习两年,而后分配部队。
张北是察哈尔特别区行政机关所在地,为口外到外蒙商、邮路起点,把边防军两个师的训练营地设在张北,何向东是经过慎重考虑的。
四万多人涌入兵营,日常消耗的粮食、肉类、蔬菜采购大部分通过军需部调剂、小部分就地采购解决,这一小部分,就给张北商业添了几分繁荣。
远征军开走之后,这里还将作为远征军后备兵训练基地,给远征军提供补充兵员并作为“北进”的出发营地,至少在五年之内,张北兵营会相当的热闹。
远征军以何种条件出国?法国人除了派出一名陆军少将来担任驻华武官,以显示中法两国外交对等,提高军事谈判级别之外,还没有其他实质性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拿出“编练边防军可以为了赴欧洲参战,也可以就是为了边防”的架势,或多或少可以给法国人造成压力。
两个新编师在张北,对有异心的某些蒙古贵族就是巨大的压力,日本人也不得不收敛几分。
除此之外,何某人还有一些难言之隐。
通过1913年内战和何系的收容、同化以及两年多时间的整军,**在军队中的力量几乎消散,却不能由此小看了“普选年”的**气氛中,孙、黄在民间拥有的号召力和**势力。请孙先生回国担任铁路总办,本是进一步消除**对段祺瑞内阁敌意的良策,偏偏在黎元洪、段祺瑞“利益一体”之下被阻止,经书信、电报和夏建民在上海的解说,孙、黄二位先生倒是没说什么,表示一如既往的支持何向东,注意,是支持何向东而非三巨头同盟。
随着春天的到来,夏天也就不远了,普选势必然要推行,矛盾势必然要激化。何向东左右为难,不如在矛盾激化前“退避三舍”,看清楚情势之后再做决定。不得已时,何某人还有最后一招——参战才是头等大事,国内**必须以暂时的妥协来换取稳定。
既然是最后一招,近乎于倒地打滚撒泼了。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愁白了何姓少年几多黑发,换得内战彻底消弭、政局越加稳定的结果,中国才有了奋起直追的本钱。谁要动何某人的这点子本钱,倒地打滚撒泼虽说无奈,借参战实施军事管制法彻底排除“异己”,何某人也不是做不出来!
另外,长居京城,一把勺子搅两口锅,累得慌不说,还没见成效。再说,何大帅要领军出征,身体要紧,远离温柔乡英雄冢,回到热火朝天的训练场上,顺便把第三、第四师带成像当初的第九师那样的精锐,到了欧洲,咱老子的腰杆子也粗了三分,对不?天不遂人愿,何向东前脚到张北的察哈尔警备司令部住下,罗雅琴后脚带着“云卿姐的担心和嘱托”进了张北城,让何某人要成效来了。
磨蹭了好几天,何向东一狠心,下了一道军令:天津军事医护专科学校1916年届提前一个月考核结业,立即分配部队,在张北原国防军第三师军医院的基础上,扩大为张北军事基地医院。这么着,大洋马,你去当你的军医院总务处长,我去兵营里跟大头兵鬼混去,咱一周一碰面?
一号兵营是边防军第三师营地,二号兵营是边防军第四师营地。
边军第三师是从原国防军第三师抽调三分之一的干部、军士和四分之一的老兵为骨架,先暂编为第三训练总队,总队长陆军少将吴佩孚,辖20个新兵大队,每个大队1000人,分为步兵十三个大队,炮兵三个大队,骑兵一个大队,工兵两个大队,辎重兵一个大队。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时正逢军校毕业分配,充实军官后正式定编。如此,可望在六个月时间里得到一支具备基本战斗力的新编师。
边军第四师是从原国防军第一师、第十六师抽调官兵三千余人,暂编为第四训练总队,总队长冷遹陆军中将。
何向东住进第四总队,立即引起原本就不服气的吴佩孚的强烈不满,面上不说,暗地里卯足了劲儿要把第四总队压下去。本地招募的两个大队新兵刚进营,吴佩孚不等关内和南方新兵开到就展开练兵,三千多军官、老兵和一千多新兵硬把声势造成十足,那动静从城西门外能吼到城东门外。
冷遹乃是**军系“老资格”战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就是第一军第三师师长,参加北伐作战,从南京追着张勋打到徐州。南京留守府撤销后,黄兴竭力将同盟会军队的精华浓缩在仅存的三个师里,冷遹的第三师比之陈之骥的第八师在装备上稍差,却在作战经验上、士气上远胜之。1913年,冷遹率第三师以孤军奋战苏北、死守徐州,足足抵挡了冯国璋十万大军七天,若非张宗昌、褚玉璞倒戈,徐州城兴许还能坚持数天。
敢战,善守,出身安徽武备学堂的冷遹由此进入中**界最高军学研究组织——兵学会,此次出任第四总队长,乃是自然而然,无人异议。
相比之下,吴佩孚是信阳的败军之将。虽然在山东之战时“镀了金,沾了光”,又在整军中出了力气,进步神速,勉强凑够了总队长的本儿,但是同为败军之将,他的分量却比冷遹着实轻了几分。
(https://www.biquya.cc/id41818/22902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