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铁流1911 > 第二五三章 如临深渊

?    美国陆军看好发射全威力枪弹的希诺b型轻机枪,在隐晦的“欧洲化陆军”倾向之下,实施的采购方案是最昂贵的一种。但是,一旦美国卷入欧洲需要大量采购该型机枪时,第一时间里就有最少三家工厂可以开足马力生产希诺b。

  

      论精明,美国人丝毫不逊色于英国人。论国力,美国陆军能够争取到的特别采购军费比之中国陆军军费预算还多一些。17万陆军采购九千挺轻机枪,大部分用作储备,造成的结果是汉雷(美国)公司的产能没吃饱,设备配置费用平摊到3000挺机枪上太过高昂,利润率因此降低,还需要开辟新的财路来满足汉雷美国公司的产能和利润期望。

  

      同样的原因,缺钱的中国陆军要用冲压工艺生产出来的14年型轻机枪,首先就得在汉阳兵工厂配置生产线,手里缺钱的何向东只能用极少量的手工制造配备给特勤作战部队。

  

      当然,刘庆恩在美国的努力没有白费,当第一批机枪交付美国陆军之后,法国人、英国人、**人甚至德国人都对希诺b产生兴趣。因此,相关谈判就包括8mm、7。7mm、7。62mm(底凸缘)和7。92mm口径的“刘氏专利”。

  

      1915年3月22日,法国政府代表找到雷明顿公司,提出每支50美元,合计20万支法国m1907/15式贝蒂埃步枪的订单,这20万支步枪是法军急需的75支步枪的一部分。对于即将完成美国陆军3000挺轻机枪订单的雷明顿武器公司来说,价值1500万美元的订单无异于一块从天而降的大蛋糕,虽然单支利润仅有5美元,但200万美元的利益还是诱人的。

  

      不过,刘庆恩以最大股东的身份召开董事会,干脆利落的予以拒绝,回复法国人的理由是——本公司不再生产或者代工生产落后的武器。实际理由却是,这笔订单会占用公司的生产能力,利润更高的、工艺配套更合适的订单马上就要到来!

  

      果不其然,当法国人转向斯普林菲尔德工厂抛出订单后,决定增加英国远征军数量,承担起三分之一西线战线任务的英国人,鉴于国内兵工厂产能已经饱和,也把远征军需要的三十万支步枪订单丢到美国。

  

      此时,最具竞争力的斯普林菲尔德已经被法国订单喂饱,而急需步枪的英国人不像法国人那般固执,乐意采用雷明顿公司的修改枪机设计后的m1903/15年式7。7mm口径步枪。还有个原因,英国人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有十发弹匣,雷明顿提供的新步枪也有十发冲压成型的外置可拆卸弹匣。

  

      完成英国订单获取每支步枪5。7美元利益的同时,汉雷美国武器公司还将得到用冲压法大规模制造匣状器件的经验,以此优化冲压枪机匣和弹鼓的工艺流程和选材标准。为此,希诺b可望减重1400克。

  

      就算不减重,全重十公斤的希诺b型,在重量上与法国绍沙机枪看齐,在最大战斗射速、勤务保障、火力持续和中程射击精度等性能上,全面超过法国绍沙机枪。与德国的mg08/15马克沁“轻”机枪相比,全枪重只有前者的一半;与英国陆军候选的刘易斯(路易士)轻机枪相比,重量少了近两公斤,外形更加方便野战携带,能方便的更换枪管,成为争取英国大批量订单的最强有力候选者。同时,因为美国中立,该型机枪完全可以卖给德国人。

  

      可怜的美国陆军退役上校刘易斯曾于1911年向美国陆军推销自己的机枪,美国陆军毫无兴趣,转而购买法国的贝内尔—梅西轻机枪,刘易斯遂到比利时开办工厂,寻找销路。欧战爆发,比利时被德军占领,刘易斯和员工**转移到英国投靠伯明翰武器公司,争取英**队的订单。

  

      刘易斯没有争取到美国陆军订单,因为欧战爆发的而想起换装的美国陆军给了雷明顿;此时,英国的步枪订单又给雷明顿,接下来,对机枪的采购订单多半也会因为合作惯性而“分给”雷明顿一部分。

  

      时势造英雄,刘易斯恐怕在哀叹“生不逢时”吧?其实,当刘庆恩带着希诺b来到美国时,完全没有想象过会有今天的风光。不过,此时的希诺b比之前的英雄式已经有了很多改进,更加适合量产了。

  

      与此同时,约翰。摩西。勃朗宁开始为“前沿步兵武器系统”在美国陆军展开游说,更大的利益似乎可以预期。

  

      刘庆恩在美国混得风生水起,杨正涛却在上海哈同花园“怨气冲天”。

  

      送走美国谈判代表罗恩斯之后,杨正涛和顾维钧松了一口气,至少,美国人愿意取消庚子赔款了,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一万万美元的无息贷款想必还是有争取的可能。

  

      顾维钧去电报房“报喜”,杨正涛把身体丢在软绵绵的沙发上,双手抱着脑袋出神。游历日本、美国,刚刚回国就接手秘密谈判,期间,目睹了上海法租界新区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送走了观战团和赴美商务考察团杨正涛的眼界因此开阔了不少,更能体会到何向东对在“外交军人”位置上的杨正涛有太多的期望。

  

      只是,杨某人不愿意长期在外交谈判中磨练心性,增长“战略意识”和阅历,顺便练一口美式英语出来。尽快结束令人厌倦的谈判,投身第九师的大练兵或者去陆军大学读一年半(三学期)的书,之后,兴许还能赶上预定中的远征欧洲吧?再迟,恐怕就没杨某人的份儿了!

  

      唉心中如此想,现实会怎么样来对付杨二少爷呢?能怪何向东对犯了战略性失误的陆军少将加以磨练吗?不能!因此,杨二少爷的怨气是朝着老天爷去的,称之为“怨气冲天”倒也合适。

  

      事实上,杨正涛还担心自己目前的处境——离开第九师系统的核心太久啦!

  

      “杨将军,电报。”顾维钧带来一份电报,深知军人心情的他把抄报纸交给杨正涛的同时,说:“总参谋长要你尽快赶到武汉,作为军队会员总代表参加民先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就当前国际局势对中国的发展要求作报告。”

  

      杨正涛看过电文,与顾维钧所说几乎一字不差。在心里,他在蹦跳着大喊大叫——“老子总算解脱了!”表面上却是波澜不惊,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原本就应该这样。不能不说,谈判确实起到了相当的磨练效果。

  

      北京,宣武门外,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藤花馆。

  

      何向东一改军服不离身的习惯,穿着白色西装和白色的皮鞋造访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主事周豫才(和谐)。得到战略委员会的授权,用还是不用?马上用还是等等再说?他拿不定主意,由此逐个的拜访在京学界名流征询意见,周豫才排在他拜访名单的第七位。

  

      直到1915年春天,何向东还是不能自拟电报稿,看别人发来的电报时多要问旁人,甚至要求军中电文往返不得用隐晦的文言,而需直白易懂。他的影响力在军队,在工商实业界,二者对社会文化的推动作用远远比不上文化界。

  

      因此,拜访周先生征询意见的同时,探讨一些关于社会文化“**”的话题,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一如昨天拜访学部理事李树常。

  

      “国权和民权,此前是作为国会中两大政党,进步党和**的争论焦点而存在。如今**被大总统宣布为非法,从表面形态上消散了,但是**形成的社会基础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实际上依然存在。从此可见,依靠强权是无法堵塞**,阻挡**潮流的。周先生,本人想请教你对国权和民权的看法,特别是在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政府应该如何在行政中导向**、引导**进入领导社会向国权或者民权方向发展?”

  

      总参谋长兼国家战略委员会副理事长拜访在京名流,在京名流的小圈子里经常互通声气,是没有多少秘密可言的。周豫才自问在京文化界、教育界地位不彰,名声未显,对突然来到住处的陆军上将有些措手不及,又有些“被重视的”激动。

  

      能够翻云覆雨把袁世凯拉下马来,能够在山东战败日本陆军,能够在两湖三地推行社会改革、建设军事重工业,能够以二十九岁的年纪当上三巨头之一,隐隐然为其中灵魂人物加上方才抛出的问题,显然是“来者不善”。

  

      “鄙人以为,民权和国权之间并非矛盾,而是一致。”

  

      何向东说了半天,连续问了几个问题,得到的答案竟然是这么一句话?皱眉思索半晌,何向东觉得自己的思维在“官位”上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古人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如今,何某人实质上掌握了国家军政大权,开始制定未来几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战略,已经习惯的站在“大权在握”,“天下人皆不如我”的巅峰,洋洋得意的指点江山,自得于站在高处的开阔眼界。却不曾低头看一看,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民权和国权并非矛盾,而是一致!”这是从一名国家雇佣公务员和兼职报人的角度看到的事实,或者说是他的理想。何向东呢?难道真要以国家发展战略的名义,带领中国走上军国之路?

  

      神情凝重的,无声的,何向东起身向周先生鞠躬后,转身离去。--66477+dd856+16794341-->

(https://www.biquya.cc/id41818/229016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