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伤情 > 第三十一章

?

  幸福是一种甜美的感觉,恐怕人人都有这方面的体验;幸福更是一门艺术,也许不少人至今尚未入门。

  当你拥有某一项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种东西并不象你原来所想的那样有价值;你拼命想得到的东西,你到时候就会发现不是真正最需要的;当你故地重游,原来记忆中的风景更好。我们往往只看到我们没有的东西,而看不到已经拥有的东西。我们拥有的健康的身体,跟孩子一次亲切的对话,饭后和家人们的漫步,一次难忘的旅行,这些不能被物化的东西,都羞于提起。我们拥有它们时,并不知道珍惜,就像对环境的珍惜恰恰是在它屡屡被破坏之后。

  有一段话说得多好:就像一个人健康地呼吸,会认为这是天下最自然的事情,但忽然有一天,他的肺部出现问题了,才明白能够自由地呼吸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同样,当一个人繁忙地四处奔走时,他常常会觉得这样工作很累,忽有一天他被困在病床上,他会无限向往地回忆起那些自由忙碌的日子。

  感觉不到幸福,甚至觉得自己根本就不幸福。幸福只有通过自己的纵向比较,才有深刻的感受。记得有一段话说得多好:身患重病的人会觉得健康是一种幸福,骨肉分离的人会觉得阖家团聚是一种幸福,高考落榜的人会觉得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一种幸福,衣食无着的人会觉得有吃有穿是一种幸福,有亿万家财的人往往人人羡慕,但他们反而会觉得那些没有多少负担、活得轻松简单的人更幸福,许多在雨夜中赶路被淋得浑身透湿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他走进一家亮着灯的小店铺时,一身干衣、一碗热汤给人的幸福感往往刻骨铭心。

  有人说,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就是幸福;有人说,用钱买一切自己想要的东西就是幸福;也有人说,与相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就是幸福;还有人说,荒废的灵魂与爱的邂逅就是幸福;更有人说,健康就是幸福,关于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触。

  幸福是一种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是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有时候不吃也不喝,不唱也不说,就一个人静静地想也是一种幸福,这时幸福就在你的身边。

  没有人能彻底摆脱这种比较:人的失落或发奋总是在感觉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我们的生活围绕媒体或专家的话语在转,他们说:这世界变化快,你要跟上啊?他们说,你有房子吗?赶快贷款买吧,以后会涨价!广告总是暗示你:这世界又变了!这里有你需要奋斗的东西,你的身份或者幸福,被物化在商品中,让人充满了占有的欲望。人生的压力,真正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的心,被什么用鞭子抽了一下,然后,开始象陀螺一样旋转起来。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不能比较,无法比较,也无需比较,它因人、因事而异,它没有具体的标准和答案。如果今天你觉得是幸福的,你就应该知足,就应该怀着期待的心情迎接新的幸福,因为会创造幸福的人,能把生活变成幸福的磁场,让所有美好和快乐围绕在身旁。把节奏放慢,简化一下自己的生活,偶尔什么也不做,在大自然中放松自己,让逝去的感觉,象甘泉一样回到自己的心中。自尊是幸福的支架;乐观最能衍生幸福的细胞;豁达是幸福的开阔地;益友是一眼幸福的喷泉;人缘好幸福也会自来;挑战性的工作和活动性的消遣,一张一弛,方有幸福的交替出现;集体意识是幸福的蓄水池。幸福就在你我的身边,幸福就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幸福是从自知之明开始的。如果要说幸福是从比较中产生的话,一个人的幸福感是和自己比较中产生的,和他人是没有可比性的。那些生活中的无尽烦恼,从内心的深处开始剥离,我们看见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看见自己真正要走的路。我们在生命中享受健康、自由、亲情,包括工作和创造,疲倦、不满,让它灰飞烟灭,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生活在变,而人性却未变,我们并不惧怕改变,因为改变是为了我们自身和所爱的人的幸福,但我们并不拿幸福来做交换。此时,我们或许才有一种生活的幸福感觉。

  越多事情你越想得到它,反而往往会远离你,正所谓凡事不要太过强求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总会有烦恼和忧愁。当不顺心的事时常萦绕着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面对呢?“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相视一笑,这便是缘。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

  “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人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

  “随缘”,常常被一些人理解为不需要有所作为,听天由命,由此也成为逃避问题和困难的理由。殊不知,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的经验,是透支人生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

  生活中,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若从随缘的角度看,不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缘分就是缘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人们获得缘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去判断。

  佛家多讲随缘,有“随缘不变,不变随缘”、“随缘,莫攀缘”等说法。“随缘”不是随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随顺当前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不变”不是墨守成规、冥顽不化,而是要择善固守。随缘不变,则是不模糊立场,不丧失原则。就在世间上做人,要通情达理、圆融做事,这样才能够达到事理相融。

  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恪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拥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如果男人是一家的顶梁柱,女人就是家中的那一抹融融的灯火。一个没有灯火的家,会幸福温暖吗?在平凡的三餐一宿之间,一个有修养的女人可将最普通的居家生活化成一杯温婉清幽的香茶,娓娓道出“平安是福”的韵味。

  人们常说秀外慧中,传统的讲究与文化,就是女人最好的养颜方式。

  朋友家里的,那盏灯亮了吗?

  两个人无论什么原因走在一起来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进了这个门就注定要生生世世,还要活出个其乐融融。

  幸福是什么?我觉得是一杯清茶。平凡、朴实、透明的淡淡的苦涩里透着清香。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与人的追求,视野和情感逐渐日新月异,夫妻之间平常的日子变成了许多人心里的白开水。女人眼里的丈夫变的平庸,男人眼里的妻子变的没有了韵味,夫妻之间的话逐渐少了,日子逐渐淡了,家里的气氛逐渐寂寞了。没有用心呵护的家,成了许多人压抑甚至逃避的地方,尽管还有些许的理不清的不舍,距离让两个人的心慢慢走远,成了一种有负担压抑的关系。

  佛说:百年修的同船渡,千年修的共枕眠。走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夫妻之间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里,逐渐演变为了一种亲情,对于爱的概念,逐渐困惑和陌生。在忙碌奔波的日子里,患难与共,相互依赖,忽略和淡忘了情感的激情和缠绵,平淡的日子成了我们生活的公式,脸上的沧桑写满了沉甸甸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个宿命,就是命中注定的缘分,除了呵护和珍惜,似乎已别无选择,这是理性也是责任。

  很多人都在尝试摆脱世俗的束缚,要去人生的另一个站台,可是很多人不但没有抚平伤痕,反而伤痕累累,身心俱焚。一个家的责任太重,需要双方精心酝酿,共同努力,使它温馨和牢固。

  夫妻之间相处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有人这样形容:夫妻好比两只刺猬,离的远了,太冷,感觉不到温度。离的近了,太扎受不了。只有相互磨合,忍着痛各自磨掉锋利的刺,才能融合。有摩擦的时候,千万不要轻言分手,一句脱口而出的话,也足可以伤透心,穿透情。会使原本有些距离的心逐渐冷却,走的更远,会使两颗心变的越来越没有温度,成为一种沉重的相互折磨。

  现实生活里,没有死去活来的爱情,没有海枯石烂的相守。只有日益平淡的日子,两个人性格的不同,再添加一些外来因素,可能过的,就是比黄连还苦的日子。很多女人都在试图改变男人,让他适应自己,喜好自己,让他在自己的眼里脱胎换骨。但是,那很多的时候是水底捞月的故事。也有很多男人,背弃了当初的誓言,让贪婪憔悴了女人的容颜和身心。有这么一则寓言: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牛,工作虽然累点,但名声好,让人爱怜;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头猪,吃罢睡,睡罢吃,不出力,不流汗,活得赛神仙;鹰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鸡,渴有水,饿有米,住有房,还受人保护;鸡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只鹰,可以翱翔天空,云游四海,任意捕兔杀鸡。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种现象,可谓风景在别处。

  我们总是不自有自主地会去羡慕别人所拥有的东西,羡慕别人的工作,羡慕朋友买的新房,羡慕别人的车子,等等,唯独忽视了一点,我们自己也是别人所羡慕的对象。

  其实人总是在这样互相羡慕的。有的人常常幻想有一天一觉醒来,自己就会成为某某一样的人。可能是因为我们深知自己人生的缺憾,所以就会拿那些我们认为比较完美的人生来作比较,当做人生的坐标。其实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十全十美,那些我们所羡慕的人同时也在承受着他们的不如意。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虚荣的本性使他们原把自己风光的一面展示给人,又有谁能真正看到别人风光背后呢?很多时候,得到的就是所承但的,每件事都像硬币一样有两面,有正面就有负面。

  人,尤其是女人往往喜欢拿自己和别人作比较,结果是“人比人气死人”,其实不妨和自己比比,看看自己是否越来越好了,是否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越来越接近了。时不时给自己鼓励,你会做得更好。说不定在你羡慕别人的同时,别人也正在羡慕你呢。

  当然,有的人的确值得我们羡慕,不完全是因为他们得到的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经营。

  羡慕别人是因为我们期待完美,期望可以活得更好。可是我们却忽视了一点,每个人的处境都不同,别人永远无法模仿。不过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长处来修正自己的短处,与其仰望别人的幸福,不如注意别人经营幸福的方法;与其羡慕别人的好运气,不如借鉴别人努力的过程。

  不要再去羡慕别人如何如何,好好算算上天给你的恩典,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出许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所以,真的不必去羡慕别人。守住自己所拥有的,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才会真正地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并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却要让我们用心去呵护。

  有的人说,幸福的感觉如履薄冰,太担心得到后会失去;有的人说,幸福的生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生凡是随缘。

  只是,幸福究竟为何,每个人对于幸福的体会都不会相同。

  从来没有想到过,原来想念一个人也会有一种甜蜜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其实是另一种幸福。想着那个在远方的人,心中会惦记着他,随着天气的变化会想给心中的他或她一个问候的电话。有时候,也会在忙碌的空闲中想象着城市的另一个角落对方忙碌的样子;有时候也会想到身在*的那个人,会不会也在对自己时时牵挂。

  在慵懒的午后泡上一杯香茗,捧上一本书,半躺在一张舒适的沙发上,确是在静静的发呆,呆呆的想着心中的那个他,想象着对方开心和快乐的神情;不知为何,似乎想着惦着,连自己也跟着开心快乐起来。

  有时候会莫名的看到一部电视剧集中的场景也会流泪,看到细雨打湿窗台边的一朵淡黄色的小花也会为之心动,有时候会忘情地注视街头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相携手过马路,看到他们历经沧桑后仍旧相握的双手会流露出羡慕的神情。

  幸福是我们曾经有过的纷乱的回忆,难以割舍的一段情缘,当昨天成为今天、今天成为永远的思念的人生历程,这些对于我们都会是一份难得的体会。幸福的感觉是如此的简单,当你感受到爱,被爱包围的时候,那种幸福的味道就会围绕在你的身边,如同巧克力丝滑的划过舌头给味蕾留下甜蜜的回味。

  幸福就是一位母亲不辞辛劳地做出宵夜,看着晚归的儿子在自己身边狼吞虎咽吃个饱;给自己所爱的人准备好一日三餐,享受着晚餐时刻欢聚天伦的时光。除夕夜的团圆饭一直是我们认为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餐,所以无论如何的奔波劳累,也要赶在那晚回家,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一个不少的吃顿饭,其实就是最大的幸福。

  “子欲养,而亲不在。”这会是一份无法明言的痛苦,幸福原来可以如此简单,只是全家人可以开开心心吃顿饭。

  一个朋友找到了他的另一半,无论周围的朋友如何地劝解,如何在一边指责他们之间不合适,但他仍旧一如既往,怎么都不肯分手。大家追问缘由,他回答的简单:唯有和她在一起,才让我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原来男女之间相处的最佳状态就是让对方能够感受到幸福。

  在乎一个人的感觉,为了所爱的人而努力的感觉,还有就是只要对方开心自己就会快乐,甚至是为了自己的挚爱而牺牲自己的人心中也会有幸福的感觉。

  曾经一直抱怨先生只关心自己不会顾念他人,当儿子出生后,家庭过去的和谐都给他打乱了,只是我们彼此再也没有埋怨过。我们会不约而同的为了儿子忙碌,为了让小家伙有一个开心的星期天而放弃各自的事情。

  我们会让每个星期天都成为家庭日不安排其他的节目,每当宝宝围坐在我和老公之间,看他一会儿爸爸一会儿妈妈的叫着,为我们安排工作,围着他转来转去,我会发觉原来一个小豆丁可以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幸福体会。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和自己相爱的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情,哪怕只是微乎其微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情。只要双方可以配合默契,快乐就会时刻伴随在你的身边。

  幸福,就是为了所爱的人,无怨无悔的付出,只要所爱的人开心快乐就好!不知为什么,日子过得久了,心情突然变得淡淡的了。少了许多的新鲜和欣喜,也少了几许的期盼和执着。不知不觉中,日子如太息般逝去……

  花开开落又一年,年年景色皆不同。人世沧桑,物换星移,逝去的是时光,变化的是心境。

  冥冥中一切皆有安排么?上苍将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如果一切皆是宿命,为何芸芸众生还要奋斗挣扎呢?是不甘吗?

  如果人生本平淡,活着的乐趣是什么呢?难道不应该有快乐吗?有的,只是我们的心渐渐老了,感觉越来越迟钝了或者越来越麻木了吧。就好象同样的一件事,有的人觉得好笑,有的人却会觉得无趣。也许生活仍是它原来的面目,而我们的心境却变了。不再对什么都抱着好奇之心,不再有兴趣去聊天,不再有兴趣去看一场电影,甚至不再有兴趣陪着朋友把酒言欢,共诉衷肠!

  为什么呢?我想不明白,只知道快乐渐渐离我而去,只知道日子越过越淡然,心境也越来越平和,平和得不再有兴趣跟任何人争论和多说一句话。于是我学会了沉默。

  有人说沉默是金。是的,有时候沉默比饶舌要好上许多倍,起码沉默不会让人生厌。但是,太多的沉默也并非好事,连说话的兴趣也没有了,就意味着连带失去好些表达开心也让人开心的机会。曾经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人,而如今变得已没有了情绪,无喜无悲也无怒。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如一泓静静的湖水,把心沉入海底,笑谈风云、坐看云起。这是不是一种水在瓶、云在天的境界呢?

  淡淡的花香,伴着淡淡的心情,也蛮不错。激烈的事物最容易让人倦累,无论是感情还是生活。是的,到了一定时候,人就会感到倦,觉着累,只想静静的品一杯香茶,淡淡的听一段音乐,在夜色中好好歇息了。明天的早晨,还有忙不完的事等我去做,不能停息,永无尽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说到女人与幸福的关联,便想到了前阵子看的那本宋丹丹的自传《幸福深处》。她在书中强调了一个观点,也是给所有的女性同胞一点建议:女人的幸福,就是不要让自己太强。一句很简单的话语,却蕴含了很多。

  曾在文章里写到关于女人与爱人相处的模式,以及自身修为应注重的问题。一个外表光鲜的女人,或许内心有着更多不为人知的苦恼。所谓的女强人,呈现出越加强硬的作风,或许她的内心也更加脆弱。她们同样需要呵护与关怀,对于感情的期待甚至更甚于平凡女性。

  男人是“尊严动物”,他们的字典里存在着一种叫做“保护欲”的天性,太强的女人他们不敢接近。

  女人是“感性动物”,她们如同花儿一般需要爱情的滋养才会更加的明艳动人。“独立性”与“依赖感”这其间的度也就很难拿捏了。

  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女人小鸟依人,可是又不想她们太粘自己。他希望女人可以独当一面,可遇到问题了,又要顾全自己的男性尊严。

  所以说男人是贪心的动物,要求女人既要出得厅堂,又要入得厨房,三从四德外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长袖善舞不够还得八面玲珑。而真正遇到了那些条件太过优越,能力个性太强的女人,又会让她们身边的男人感到自卑。

  女人是一种非常奇特的生物,现今社会愈加强调女人能顶半边天的同时,女人们更是高唱着“谁说女子不如男”,凡事只要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搞定的,就一定自己去解决,绝不会劳烦旁人,甚至天塌下来都要自己去顶。这种品德如果坚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那么无可非议,但是面对自己男人的时候,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女人,无论如何,都要记得,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你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你也有权利喊累,有情绪的时候你也一样需要发泄出来。如果什么事情都一个人自己解决了,你们的男人只会觉得他在你的生命中已经没有立足之地了。尤其是那些做了妈妈的女子,从妻子一下升华为母亲,整个人仿佛瞬间笼罩着一层圣洁不可侵犯的光环,都说这个时候的女人是最美,却也更让男人们相形见绌。可怜的男性尊严几乎可以化减为零了。中国女人不缺少母性却缺少妻性,貌似一个不争的事实。

(https://www.biquya.cc/id41415/222226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