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群英传 > 第七章 千里勤王

?深秋的蒙古大草原上极尽荒凉,没有了往日的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放眼望去,枯黄的草原上只有两三只小动物在忙忙碌碌的觅食。忽然,一只黄鼠狼竖起耳朵似乎在倾听什么动静,刷刷刷!几只小动物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一只野兔慌乱的从草丛中窜出,飞快的奔跑着,“嗖”一只锋利的狼牙箭穿过它的身体,随着奔跑的惯性将它带出几米远。不远的山丘上隐隐出现了几名骑兵,不一会儿,轰隆如雷鸣般的马蹄声便响彻四野。

  

  山丘上,数十员身着黄色战甲的骑士如众星拱月般地将一位身披金甲的中年人团团护住,头盔几乎遮住了他的半张脸,只可见一双深邃而又炯炯有神的虎目。顺着他的眼光看去,在远处连绵的山脉上仿佛有一条灰色的巨龙蜿蜒盘旋着。沉吟半刻,他缓缓的将腰间的宝剑拔出,斜指向天,同时一阵苍凉的牛角号声响起,山丘后,无数的铁骑抽出长刀催动胯下的战马如乌云般向前方杀去。

  

  自从明成祖迁都燕京以来,外敌兵临城下的事情发生过两次,一次是英宗时蒙古也先太师兵围京师。第二次是嘉靖年间,蒙古俺答兵逼城下。前者仰仗于谦得以保全,后者则完全被逼签下城下之盟,总之都是有惊无险。这一次皇太极领着十万虎狼之师一路破关斩将,如入无人之境。

  

  在庄重威严的紫禁城弘德殿里,年轻的皇上被气的脸色发紫,一边走一边冲着阶下的大臣喊:“都是酒囊饭袋,废物!朕的子民正在被皇太极屠杀,你们连一个退敌之策都想不出来,要你们有什么用啊!”阶下的大臣们唯唯诺诺不敢发一言。身为首辅的周延儒却不得不出列道:“皇上,鞑子虽来势汹汹。不过京师有三大营数十万将士拱卫,可保万无一失!再者,兵部已经急调各地兵马勤王,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已经领兵回防遵化,确保京师北面无虑。假以时日,等各地勤王之师到达后,内外夹击,必能重创来犯之敌!”

  

  崇祯听后脸色稍微缓和,又问道:“袁崇焕呢?他的关宁军呢?他不是说五年就可平定辽东吗?现在皇太极都打到京师了。”周延儒迟疑道:“袁督师所部多为步兵,恐落在鞑子后面了?”崇祯还想再问,这时,一个官员跑了进来,满头大汗拜倒:“皇上,大事不好了,昨日鞑子攻陷遵化,巡抚王元雅自杀,总兵赵率教战死。鞑子军连下玉田、三河、香河、顺义等县。目前鞑子前锋已经逼近京师北面的广渠门了。”众人顿时大惊失色,崇祯见众大臣慌乱,心中反而愈加瞧不起这些大臣。想当初朕一个人便铲除了权倾朝野的阉党,今天朕要率天子之师将皇太极消灭在北京城下,中兴大明。

  

  想到这里便脸红脖子粗的大喊道:“慌什么,皇太极之祖父不过我大明北疆一守门犬耳,有何惧之。朕要亲自上城御敌!”大臣们听了比皇太极打到城下还慌乱,一个御史连忙出列道:“皇上您乃万金之躯,若是稍有差错,国将不国啊!”又一大臣出列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皇上万万不可如此啊!”许多人也出列劝谏。一时看着众多大臣反对,年轻的皇帝也不知如何是好。礼部尚书温体仁看道皇上左右为难便道:“老臣同意皇上上城御敌!一来可以鼓舞士气,二来可以向皇太极展示我大明天子守国门的气概!”崇祯闻言一喜道:“温爱卿所言甚和朕心!”看着同僚不解的眼神,温体仁缓缓说道:“老臣建议皇上率文武百官登午门激励全城军民奋勇杀敌!”

  

  众人一愣,便恍然大悟。齐声道:“请皇上登午门观战!”崇祯也是一愣,有种上当的感觉。老狐狸啊!周延儒在心里长叹一声,说穿了午门不过是皇宫内城的一处城楼而已。这么做既达到了劝阻皇上的目的,又保全了皇上的威严。真是一举两得呀!自己首辅的位置有点危险了,想着便扭头看了过去。没想到温体仁也在看周延儒,两人对视先是一愣,接着都冲对方微微一笑。

  

  皇太极是破京师西北的边墙而入寇,后金军所过之处,极尽杀戮。遵化城破,全城军民被屠戮殆尽。这时,一阵马蹄从远处传来,使得幸存的人们顿时四散逃走,由远及近。几个大胆点的偷偷看见不是扎着辫子的八旗兵,一杆“袁”字大旗的明军旗帜,旗下几员武将看着遵化的如此惨景。一位约五十岁上下透着文人气质的将军对傍边将领叹息道:“大寿,看来我们终究是来晚了。”祖大寿虽然外表粗犷但心思却十分细腻,知道自家大人为何叹息。便安慰道:“大帅,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大人不必自责!”这位始终透着点文人气质的将军,正是蓟辽督师袁崇焕。袁崇焕与后金军交手多年,可谓是知己知彼。以往不管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他们都选择攻击锦州或者宁远或长城关隘。所以此战一开始袁崇焕误以为皇太极只是袭击西北边关,本想埋伏在后金兵回师之路打他个伏击战。却不料想皇太极在攻克长城关隘后一路南下。

  

  当得知八旗兵南下的消息后,袁崇焕几欲昏厥。清醒后命令满桂统领步兵缓行,自己和祖大寿率关宁仅有的九千骑兵星夜疾驰希望能抢在皇太极前面。无奈终究是迟了。问过百姓得知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已经战死的消息更是让袁崇焕痛心不已。赵率教是袁崇焕多年的战友更是一员不可多得的战将。

  

  一路赶来九千骑兵只剩下不到六千人了,这是袁崇焕和他的老师孙承宗一手调教出来的队伍。“以辽土养辽民,以辽人守辽土”这些人都是他从几十万无家可归的辽民中挑选出来的,每一个人都和后金有着不共戴天的血仇。看的出他们已经是人困马乏到了极点了。袁崇焕依然给他们打气道:“兄弟们,加把劲。到了京师我们就可以歇息了。”这支被称为关宁铁骑的骑兵开始向着京师进发。

  

  这时远在西北的另一支军队却回到自己的故里,与亲人享受着团聚的喜悦。

  

  

  

  看到那道土灰色城墙,杨岳心中升起一股久违的亲切感。许多军户都跑出来迎接他们的亲人。他们交谈之中未免有些伤感,几个月的征战,数千将士血染沙场,却练就了一支精锐雄兵。曹安依然是那副笑呵呵的模样,李定国等几个少年热切的看着杨岳希望能听他讲一些打仗的事情,李慧梅从杨岳一下马就跑着他的胳膊不撒手,虽然也是兴高采烈的模样,可是眼圈难免有些发红。看着周围的这些人,杨岳心中也有种回家的感觉。

  

  最后给李定国四人每人一匹骏马和给小丫头一把银饰的短剑,才把这几个小家伙打发走。房中只留下曹安还有王长松两人。杨岳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叹道:“孩子多了,还真是麻烦啊!”曹安笑道:“恭喜大人荣升为副总兵!”杨岳打趣道:“同喜,同喜,祝贺曹大人升任卫指挥使!”两人相视一笑。

  

  早在月初杨岳便接到兵部的公文,凭借两次战功从正三品的指挥使升为从二品的延绥镇副总兵官,虽然级别上只升了半级,但杨岳心中却是乐开了花,要知道大明卫所何止千万,指挥使更是多如牛毛。其实正三品的指挥使的和从二品的副总兵相差不远,重点就在杨岳的副总兵前面还有延绥镇三个字,明代军制总兵分为地方守备总兵,分路总兵,还有就是总镇总兵。明代在北方边界上以甘肃、宁夏、固原、大同、宣府、蓟州、辽东、山海关以及榆林等九镇,地当冲要,特设挂印总兵官,以资镇守。这九位总兵,皆加五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衔,分佩平羌、镇朔、征虏等九颗大将军印,比起内地的总兵特别尊贵。简单点说杨岳以前就是个地方守备司令,现在一下子提拔为正大军区副司令,能不乐翻天吗?

  

  众人一阵寒暄进入正题,杨岳看着有些清瘦的曹安道:“曹兄,我离开的这几个月,军屯搞得怎样?还有那些青壮···?”曹安端了端身子拱手喜道:“大人,那些庄稼产量可让我老曹开了眼了,虽说天气干旱,但是平均亩产也在千斤以上!收获的粮食足可支撑全军食用一年。另外按照您的计划,青壮们半日耕作,半日操练。没有一日荒废!”傍边已经是千户的王长松说道:“只要再让他们上战场见点血,必是一只精锐之师。”说完便盯着杨岳,王长松一直认为杨岳是一个像曹操那样的枭雄,早晚会背叛朝廷,这也是他决定跟随杨岳的一个重要原因。

  

  杨岳点头道:“曹兄,还有王兄,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我向你们承诺:我们今天所努力的一切以后会得到回报的!”王长松听得眼睛一亮,曹安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杨岳见此也明白曹安的心思,无需解释,以后你们会明白我的苦心的。曹安又向杨岳具体地汇报了一些细节,就和王长松一起告辞了。

  

  三边总督府里,杨鹤被四起的民变搞得焦头烂额的,正和几位幕僚商议招抚事宜。一名士卒闯了进来报道:“大人,有朝廷信使到!”杨鹤一听料想必然京师有重大变故,连忙召见来人。来人从袖中抽出一道圣旨说道:“三边总督杨鹤接旨!”杨鹤一惊连忙拜道:“臣杨鹤接旨。”来人接着念道:“诏:三边总督杨鹤及所属文武官员,本月初,皇太极亲率大军破龙井关而入,犯我京师,杀我百姓。令你等速发精兵入卫京师,旨到即出兵!若有贻误军机者,必严惩不贷!钦此!”杨鹤吃惊道:“臣杨鹤接旨!”其实不止杨鹤,陕西巡抚刘广生、甘肃巡抚梅之焕、延绥巡抚张梦鲸都分别接到圣旨。

  

  圣旨上虽说旨到即出兵,可是需要整顿兵马,准备粮草等事宜。直到十一月末,西北诸镇才准备妥当,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和陕西巡抚刘广生、甘肃巡抚梅之焕、延绥巡抚张梦鲸,决定从各边镇抽调精兵三万七千多人,由沿边五大镇总兵吴自勉、尤世禄、杨麒、王承恩、杨嘉谟率领,入卫京师。

  

  杨岳接到勤王诏令后,只用了三天就准备妥当了。就在准备发兵的时候接到一封家书,打开一看:“吾儿,为父得知你从戎以后,屡立战功,为父甚为欣慰!······不日为父将率部到来,望儿停留数日,且与为父合兵一处,共同进京勤王!”曹安当时也看到这封信,吃惊的嘴巴半天合不上,杨岳却苦笑连连。

  

  就这样,半月后,一支打着“杨”字大旗的军队进入榆林境内。杨岳仔细打量这支军队发现在万人以上,几骑向辕门奔来。待到近前,杨岳连忙上前拜道:“孩儿见过父亲!”后面的曹安则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马上一名骑士跳下马来一把扶起杨岳笑道:“你这个臭小子,几个月不见,瘦了,不过比起以前多了股精气神!”看这人的模样国字方脸上如刀削般棱角分明,颌下一把斑白的山羊胡子,严肃而不失武将风采。眼神中透露出许些慈祥看着杨岳。杨岳说道:“让父亲担忧了。”这人摆摆手道:“我从来都不担心你,只是你母亲经常在家中念叨你,恐你在战场上伤着!”杨岳笑道:“有劳母亲牵挂了,不知她老人家身体可好?”

  

  “她还和以前一样,整天在家吃斋念佛,不过自你离家倒是多了求佛祖保佑你平安···这人是···老曹,你小子还没死啊!哈哈”这人和杨岳正在说话,看见旁边的曹安猛地上前道,

  

  说着走过去在曹安胸口捶了一下,曹安也还了一捶笑道:“要死也是你先死,怎么说你还比我大几岁,这几年离得这么近也不来看看老兄弟”“我哪知道你老曹呆在这榆林啊!”此人正是甘镇总兵杨嘉谟,两人说着便狠狠来了一下熊抱。杨岳吃惊地看着这两人,两人又是说笑一番。忽然杨嘉谟指着杨岳道:“老曹,你没欺负我儿子吧?”曹安笑道:“令郎才干非凡,我老曹佩服的很。他以前从未对别人提起过你,你看看这满营兵马都是他一手操练出来的。”杨嘉谟点头笑道:“不错,杀气冲天,是支精兵,好小子,没给我丢人!”杨岳看着这两人苦笑连连。

  

  此次,杨嘉谟率领甘镇官兵一万余人前来,其中骑兵只有千余人,其余皆为步兵,让杨岳感兴趣的是其中五千人的车营。五百辆上蒙牛皮,左右有尖锐钢刀且能藏兵的木质战车看起来颇有气势,不过这玩意能打仗吗?曹安在一旁看出杨岳的不解,出声解释道:“车营虽然行动缓慢,但在遇到大股骑兵可迅速结成车阵,利于步兵防御战。这次我们进京勤王,鞑子兵又以骑兵为主且京师附近地势平坦,有了这些大车我们在和鞑子野战遭遇时就能多一分胜算!”

  

  杨嘉谟在一旁笑着点了点头,看着榆镇的军阵,突然低声问道:“臭小子,看这阵势,有好几千骑兵,你从哪里搞来的这么多战马?”曹安得意一笑伸出三个手指道:“三千,整整三千精骑!”杨嘉谟听了惊讶一下,然后笑的嘴都合不拢了。杨岳也坦然道:“不瞒父亲,这些都是精挑细选的河套良马,这次得知父亲要来孩儿也给父亲准备了一份小小见面礼,一千匹战马!”杨嘉谟听后眉毛一扬喜道:“快快领我去瞧瞧!”

  

  等见到战马后,杨嘉谟仔细打量这些马匹赞道:“不错,都是好马啊!对了你还没说怎么弄来的,我记得当初你来榆林卫上任我几乎掏空了家底才给你凑了五万白银。看看这些好马,少说也得百十万白银?”杨岳坏笑道:“这几个月来,陕西贼寇横行,尤其是高迎祥等几伙大股贼寇,他们所过之处稍有家产的大户都被他们洗劫一空。”杨嘉谟先是不解,看着杨岳一副你了解的样子。忽然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起来拍着杨岳的肩膀道:“好小子,不愧是我儿子,你真是生财有道啊!不错!”

  

  此次勤王本来是要让总兵吴自勉统领三军,奈何这个家伙自从接到诏令后就称病不出将勤王之事一股脑抛给杨岳这个副总兵了。杨岳心中巴不得如此,最后决定榆镇出兵五千,三千骑兵及火器营,还有三千押运粮草的民夫。杨岳和父亲商议一番后,决定将所有骑兵集中使用,由杨岳统领全部五千骑兵先行,曹安领火器营还有辎重和杨嘉谟大军在一起行动。临行杨嘉谟一再嘱咐儿子不可意气用事,能战则战,不能战则走之!

  

  杨岳率领骑兵从府谷东渡黄河,一路经大同、宣府进入京畿。此时时令已经进入腊月了,京师附近也下起雪了,杨岳不断地派出斥候,探马搜寻情报。连日来都是坏消息,最让众人吃惊的是:蓟辽督师袁崇焕被捕下了大牢,祖大寿带兵带兵北返。到处都在流传说,袁崇焕勾结鞑子,阴谋造反等等。杨岳听后不禁为袁崇焕的命运担忧,这几天杨岳所部不时与小股八旗兵遭遇,这些鞑子百十人就敢攻城略地。在又消灭一股只有百余人的敌兵后,李之述看着横七竖八倒毙在地的死尸死马后感慨道:“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此言虽有些夸大,但鞑子之骁勇善战、明知不敌却无人退却直至全部战死,虽为敌人亦颇为敬佩!”傍边的杨岳点头道:“鞑子不惧强敌这一点就比我们大明官军不知强多了,这只是开始,大战还在后面!”曹豹在一旁呲牙咧嘴道:“这狗鞑子,骑术倒真是不赖,一刀下来差点废了老子一只手!”地上躺着一具身着白色盔甲的年轻尸体,显然就是曹豹说的那个小子,杨岳看着曹豹右臂那道的刀伤笑道:“谁让你小子爱玩单挑,你要是死了,我怎么向你爹交代啊!”曹豹咧嘴一笑道:“看那小子有点意思,陪他玩玩,没想到他临死时以命搏命的一刀还真是厉害!”接着冲着李之述笑道:“幸好是我,要是你的话,估计就交代到这了!”李之述淡然道:“我才不会傻得和他单打独斗,叫人一拥而上乱刀砍死就是了。”杨岳和曹豹先是一愣然后冲李之述竖起拇指道:“你厉害!你牛!”然后三人一同哈哈大笑起来。

(https://www.biquya.cc/id39136/231400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