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昨晚写出来的,但弄得太晚断网了。趁着这章上传,简单说一下前天和昨天发生的事吧。
早在今年5月9日,西南大学药学院便发出通知,公布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基金的院内审评结果,并将排名在前10的课题上报到学校教务处。5月19日结果出来,却大大出乎人的意料:教务处通知,本次具有参与学校答辩资格的组为排名第6、第8、第10的组,也就是排名倒数第1、3、5的组;而真正前5的组竟然一个都没选上,甚至连参与一个答辩的机会都没有!
这是很荒唐的事情(我仅仅讨论表面上),就算教务处会对学院上报的名额进行一定的筛选,那么多少也应该考虑一下院内的审评结果吧;毕竟这是经过院内组织专家进行现场答辩、加上不同评委标书盲评后的综合成绩,其评审机制本身就已经做到谨慎严格了,成绩的真实性多少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然而教务处却根据一个(真的是“一个”!后来我们有老师出面查证了,那评审专家才一个!!)非药学专业的所谓专家,直接将前5名落下了——而这前5的名次,按照往年的机制是有绝对答辩资格的。
可以想象这件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多么的不公平。因为从院试评审结果出来,到答辩出通知,是整整10天的时间——而在这10天里,前5名的组全都满心欢喜地全力准备着在学校专家面前展示自己的idea。结果努力付出了,却连展示的机会都被直接扼杀了。
当然了,我们组是第1名,而我负责主讲PPT。光我自己就把讲稿写了一遍又一遍,然后趁寝室没人的时候对着门又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练习怎么讲,手怎么比划;我们老师要求很严格,不许我们讲PPT的时候就照着电脑念,必须真正站到讲台中央面对大家讲。然后我们组负责修改PPT的组员,同样根据老师和师兄的意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光我电脑上的版本,就从“初版”到“初版2”“初版3”……再到“简单修改版”到“简单修改版2”“简单修改版3”……又是“进阶修改版”到“进阶修改版2”“进阶修改版3”……我相信其他组的努力不会比我们少。
我们也找过老师。只是,大人的世界,想得很多。没有老师愿意为我们出面,原因很简单,我们学生一批批地来又一批批地走,而老师却要长久地留在学校,为了我们将来会“不负责任”地走了,却留下老师跟教务处的梁子,划不来的。所以当我们1、2、3、5组的课题主持人(简称“组长”)无助地坐在教务处空无一人的实验管理科门口时,那心情用李煜的词说,就叫“天上人间”。
好在也有老师肯仗义出面,我们的老师就在院内以她的名义发短信呼吁,也才有了后来副院长为了我们东奔西走。去除署名的短信原文如下:“学生问:大学生创新基金药学院一共申报了14项,经过答辩,再加上盲评,排出了名次。为什么通知参加学校答辩的是排名在第6,第8,10名的学生,排在前5名的连参加学校答辩的资格都没有?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如果预计给药学院4个资助名额,那么为了保险起见可以通知前6名参加学校答辩。而且前6名应该全部都参加学校答辩。不应该后面的有资格前面的没资格!更不应该前面的连参加答辩的资格都被取消了!这样一个结果如何对该年级一百多学生阐明社会的公平和公正?西南大学,药学院的公平和公正?”
多亏了她老家人,也才有了后来副院长质问学校答辩现场,以及她老人家致电教务处副处长半小时、该处长汗如雨下坐如针毡这种令人大快人心的场面!
当时在处长接电话的时候,一个组长跟我说:“哇,你们老板好牛……”我那时第一次笑了:开玩笑,她老人家的作风,相信学术界是有不少人领教过的。甚至,全国曾被她痛斥“狗屁”的所谓专家都不下一二十人;因为她说过,中国的流氓专家伪学者太多了,除了“狗屁”她已经找不到更文艺的词来形容。
至于结果,当然了,19日下午4点出通知,20日上午10点药学院最早一组开始答辩,因此我们都已经不奢望什么结果了。由于老师出面,算是查出了暗中*作的是哪些人,不过她也点到为止;毕竟再往下我们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了。
最后,我的组员气愤又不甘地跟我说:“怎么办,咱们付出了那么多……”就这么算了,也只能就这么算了。
最终最好的结果,便是老师依旧答应资助我们继续完成实验。也就是说,原课题不变,我们付出的努力也不算白搭,只是没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基金”这个名头,没了国家资助的2万块钱,老师自掏腰包资助我们做。相信其他组的老师也同样许诺过了,这已经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了。因为原来的课题要求是不能和老师的课题有关联,所以老师即使资助我们做这个课题,对她的研究也没有多大帮助。而她却说“只要你们愿意做实验,我什么都乐意”,所以我表态愿意继续做,又问我的组员的意思,他们都表示愿意跟我继续做。也就是说,原冰片研究课题小组,不变!
(https://www.biquya.cc/id39089/209449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