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农业中华 > 第十六章 展露实力

?

      ps:求收藏,求订阅,求票票

  

      随着袁世凯的去世,北洋系列崩溃,各地的小军阀纷纷扩张自己的势力。全国因此形成了军阀割据。湖北的情况并不是特例。

  

      因为张春在鄂中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所以王占元不得不派孙传芳前来沙洋劳军,一方面确实是为了示好,另一方面,未免有宣誓自己的正统地位。

  

      这是董必武第一次参加张春的高层活动。军队方并没有太多人出现,只有刘英和顾明。不过政府和学校方面的人都参加了,陈庆同也在场。

  

      三十一岁的孙传芳山东口音很重,很健谈,他的童年过得很艰苦,也养成了能够较为平等待人的习惯。不过他还是为张春这些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张春夫妇是最年轻的一对,所以,张春对待梁启超和蔡元培夫妇是以长辈礼节对待的。所有人似乎都并没有把张春当成长官,多半会开一玩笑。但是尊重却是在话语之外的。

  

      他们没有人穿现在流行的西洋礼服。

  

      中山装居多,不过似乎每个人身上的中山装都有一些差别。参加的人很多都是女士,她们穿的衣服多半是职业装,有些中西合璧的意识。最奇特的是卫生局局长刘清居然是日本女子,令随来的日本领事馆的领事弯腰行礼。而沙洋县副县长郭华的秘书是已经毕业的朱小芳。很漂亮的西洋女子。

  

      以张春为首的一帮年轻人。都能够说一口的洋文,和孙传芳特意带来的英国领事和法国领事熟练的交谈,没有多少障碍。

  

      张春对带着建筑师而来的田瑞玉主教非常热情。

  

      并且临时在这次劳军行程中增加了在沙洋中学听取意大利建筑师关于沙洋天主教教堂设计的演讲。

  

      演讲在绿树掩映的沙洋中学大礼堂里面。新建的沙洋中学,也是三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施完备,但是要说好看,就不敢恭维了。大礼堂却是完全中式的大殿,是栋经过翻修的老建筑,主体部分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听讲的除了沙洋中学的学生。还有从新民大学赶来的建筑所和美术所的大学生。

  

      原本田瑞玉主教是要担任翻译角色的。不过随后被朱小芳取代了。建筑所和美术所的大学生提问基本也是用英语。甚至有用意大利语的。朱小芳其实是在给孙传芳等听不懂的人翻译。

  

      只是,大学生们的提问越来越专业。孙传芳已经听不懂了。但是看到台上的设计师脸上的汗水,就知道回答起来非常难。

  

      董必武也是第一次见到新民大学出这么大的阵仗,眼看着从劳军的政治举动,变成了一场关于建筑学的演讲。张春一方的人习以为常。而各国的领事已经变得面面相觑了。因为这完全是一个国际上最顶尖的学术讨论会。

  

      孙传芳的脸上不但没有不耐烦,反而显露出了一种骄傲的笑容。

  

      孙传芳确实感到了骄傲,他何曾见到过能够与洋人平起平坐,不卑不亢,把洋人也考得汗流浃背的国人?何况这些国人还都是一些年轻人。十七八岁,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演讲完毕,孙传芳带头鼓掌。

  

      不过除了官员和随员相应。学生中反应十分平静,这种学术听证会对于他们来说太正常了。而且以他们实用主义的原则,教堂的设计除了结构和力学、美学上有一定借鉴价值。其它的都是浪费。

  

      晚宴是梁启超以政治协商会会长的名义在家里宴请了孙传芳一行。张春,刘英,顾明。蔡元培,陈庆同夫妇作陪。其他人都告辞,匆匆自己办自己的事情去了。

  

      席间,梁思顺和蔡威廉、蔡无忌再次让人眼睛一亮。其它的小箩卜头太吵了,被带去烦吴贯因夫妇去了,这帮活力四射的小家伙在这种外交场合被夫妇训斥了几句。变得畏手畏脚。张春看得难受,所以解放了他们。

  

      张春和丽质话语不多。显得很低调。

  

      回武汉后,孙传芳告诉王占元。张为民势力已成,早作准备。

  

      不过各国的领事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县政府和郭华谈起了生意。

  

      在南方准备继续革命的孙中山又来电报了,要调刘英、孙镜赴广州筹办国会。刘英以父母已老,不宜远行为由婉拒。孙镜再次没有回应,因为他主持的京山几大工厂相继开工建设,成为建设最快的地方。

  

      七月,张春再次发动两万民工修建柴湖大堤。《新民报》刊登了《柴湖综合治理》的调查报告,提出了对国家“农林牧渔”进行综合规划,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口号。

  

      周希哲提出了人民代表协商会议制度,强调由最基层的代表进行事务性协商,确定地方建设,避免由于内阁无法组建,政府机构瘫痪而影响国计民生问题。提出以行业协会替代政党进行协商,避免因为政党政见不合导致政府停摆。并继续提出,中国的问题是农民问题。

  

      陈独秀在编者按中指出,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人数量会逐渐增多,但是就目前中国的形式,解决了农民问题和教育问题,也就足以让社会稳定和发展。

  

      陈独秀介绍了社会主义理论。不过不是一味推崇,而是有褒有贬。

  

      这篇文章把李大钊给招来了。他刚刚从《晨钟报》辞职,他认为社会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了经济问题,那么人口﹑妇女﹑劳动﹑青年﹑废娼﹑童工﹑土地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他原本是来应聘经济学教授的,却发现新民大学的经济理论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他不但没能考上研究所,反而连大学也只是勉强考上。

  

      张春见他基础很好,只是见识少了一点而已,让他就读经济系,在农业局和工商局实习。

  

      他一来就和陈庆同混在了一起。不过陈庆同确实有容易让文人们亲近的性格。

  

      李大钊一开始并不认为张春有什么特别之处,认为不过是一个比较贪玩的小青年而已。

  

      陈庆同带他来见张春时,张春正和梁思达,陈子美几个玩得正欢。后来也多次看见张春和丽质在大街上和一帮孩子玩耍。

  

      但是慢慢地才发现,大部分新民大学高新技术和理论,其源头都是张春,他提出的环境论和系统论,在新民大学已经成为了宗旨性的理论。

  

      这两种理论能够把中西方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也能够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他关于资源利用的论述,已经超出了资本论关于生产资料的论述。这种资源更加宽泛,并本身就处在动态平衡之中,不是简单的公式能够表达的。

  

      他认为资源不是无穷尽的,不可能发展到“极度发达”的地步,人类必需克制自己,尽可能地在环境承受能力范围下,利用好而已。这是基于西方思想的思考,也是东方理论的继承。

  

      更加让他惊奇的是,张春和丽质应该年纪不小了,但是看起来都只是二十来岁的样子。

  

      陈独秀就笑他:“别被两个人的外表蒙骗。张春至少比你小不了多少。”

  

      九月,罗振玉和王国维两个人带着满满一船的箱子到了沙洋。两个人一起住进了新民书局二号院。除了专心研究和校订书稿以外,每个星期只去文科学院上一堂课而已。

  

      蔡元培将这一年的新民大学奖励基金颁给了两位老夫子,以奖励两个人在甲骨文研究中的贡献。所以两个人就从日本回来了。

  

      新民大学的《新民学报》也正式出版发行。不过所有稿件都必须经过张春的审核。正式刊发的稿件都是科普性质,避免泄密。当然罗振玉和王国维的论文就不用了。

  

      这一年到沙洋考新民大学的人多了一倍,还有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也跑来了。

  

      能考上的依然很少,外国人也是一样。因为新民大学的研究水平本身就水涨船高了。这一次,连同沙洋在内的四个县城的中学全部满员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新民报》的影响力。

  

      蔡元培因为新民大学校区里涉及机密的东西太多。不得不在沙洋,筹建新民文学艺术学院和新民经济学院。蔡元培手里有钱,所以张春也由得他折腾。(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38931/208021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