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北京某有关部门,某不起眼小办公室。一领导摸样的人问道,“查清楚了吗,这个人是怎么回事。”
某职员拿起一张纸回答道,“查清了,王润民,男,26岁,东北人,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南方一大学马哲教师。去年辞职,在北方一县城注册了一家进出口公司,现已查明该公司为皮包公司。王润民今年在香港拍卖了两件瓷器,总价在三亿元左右。在非洲某国开设有工厂一家,也是今年取得该国设备进口资格。”
某领导问道,“一个下海的大学老师,这倒没什么。关键是这个瓷器从哪里来的,还有就是他怎么在非洲某国获得的进出口资格。”
某职员回答道,“这个倒也简单,他的大学同学是老谁家小谁家小谁,瓷器和进出口资格都是他帮忙办的。”
某领导沉默,一会儿之后说道,“问没问兵总,是不是他们的马甲。”
某职员答道,“问过了,人家说不是。”
某领导继续沉默,“算了,反正知道有这么个事儿就行了,真要出什么乱子,也是老谁家小谁的事儿,板子打不到我们头上。”
兵总某办公室,某官员问销售代表,“唉,听说你那儿最近来狗大户了。”
销售代表谦虚道,“哪里哪里,算不上狗大户,也就是狗小户,倒是给钱挺痛快。”
某官员问,“给现钱就行啊,管他大户小户呢,卖了点什么破烂给他。”
销售代表沉默有一分钟,答道,“那家伙,嗯,倒真像是收破烂的呢。”
某官员,汗……。
1904年年末,在北京到天津的火车上,劳动党党员孟离正和一名北洋军的军官相对而坐。北洋军的军官还留着一条长辫子,不过北洋军军官的军装挺好看。蓝色的短大衣,金黄色肩章,大盖帽,马裤马靴,除了一条辫子比较碍眼之外,北洋军官的制服符合当下国际上的特点,也符合时下国人喜欢的那种奢华味道。
在同车的旅客眼中,军官对面的孟离可能也是个军官。但是明显的,这个人的军装没有北洋军的漂亮,样式比较奇怪,也显得比较寒酸。只是黑色的立领上衣,黑色的裤子,靴子也是黑色的皮靴,没有肩章,圆筒帽上也没有帽徽。除了相当的平整干净,远远的比不上北洋军的军装漂亮。
坐在孟离对面的徐树正却不这么看。今年二十四岁的徐树正,现在还不是未来威名赫赫的北洋政府的将军、陆军次长。现在的他,不过是北洋军中不怎么被重视的中级军官,常年做的也都是文职工作。
徐树正知道孟离是大学者王润民的助理,在德国留过学。在这个时代里能到德国留学的中国人不是很多。能在德国留学又能做大学者的助理,在徐树正看来,孟离十有八九也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徐树正自己是个读书人出身,现在还没有到日本留学,对于同为读书人却能在德国留学,做大学者助理的孟离,有着相当的尊重,一路上倒是没有表现出那种恃才傲物的脾气来。
作为段其瑞的记室,他临行前听过段其瑞对王润民的评价,段祺瑞说,“王泽之学究天人,学问冠绝宇内,名声蜚声世界。在西洋诸国之中都有极大的名气,天下人无不钦佩敬仰。袁少保对王泽之多有倚重,更因其能兴学校办工业,我北洋更要倚重其办理钢铁兵工。这次去与德国人交涉,你就听英华大学那边的安排就好了。你要知道,这次办工厂买机械的钱款,都是王泽之家的英华银行操办的。你收敛着点脾气,别得罪了人家,到时候少保要问罪的!”
作为段其瑞的老乡,徐树正在北洋军中虽然还没有得到重用,但是因为段其瑞的赏识,徐树正向来是白眼仁看人,在北洋军中以恃才自傲而出名的。但是面对王润民的名声和段其瑞的警告,他还真是少有的收敛了脾气,在孟离面前表现的比较收敛。
孟离在英华大学的时候,经常听王润民评价学校外面的事情,王润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又不是他们的亲爸爸,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执着于教别人变聪明明事理。”
徐树正自己觉得自己已经很给孟离尊重了。但是在孟离眼里,徐树正身上的酸腐之气还是相当的浓的。徐树正在孟离面前表现出的是一种“大爷我很看得起你丫,大爷我很给你丫的面子,大爷我看在某某的面子上收敛着脾气,你丫要感恩”的态度。
孟离在英华大学里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已经被英华大学的氛围同化了。英华大学从校长到食堂大妈,都表现出一种抓紧时间做事情,抓紧时间解决问题的风格。没有什么人会对别人的态度问题、面子问题等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下功夫。当然,愿意在这种事情上下功夫的人不是被踢出英华大学,就是在劳动改造之后改变了态度。在这种氛围下生活的时间一长,对待清末的这个环境下的人和事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不适感。孟离知道,这种不适感就是王润民主席说的,是“先进科学的讲求效率和秩序工业文明,与落后腐朽的讲求面子和礼节的封建文明之间的冲突”。
孟离一方面看不上端着架子的徐树正,不想做徐树正的爸爸教他聪明,另一方面,劳动党有自己的纪律,不能向党外的人宣传自己的理念和观点。所以在火车上除了偶尔回答徐树正的问题,其他的时候都是英华大学的标准面孔,板着脸皱着眉,想着事情。
徐树正端着架子,孟离想着事情,这就让这趟旅程变得加倍的沉闷。到了中午的时候,孟离拿出英华大学配发的出差补助包,把英华大学附属食品加工厂出产的各种玻璃罐头和纸包的方便面摆到桌子上,邀请徐树正一起吃饭的时候,气氛才开始变得松动了一些。
徐树正封建文人出身,对于孟离的那种不知好歹不通人情的作风,也是很膈应的。但是一方面是上峰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对于学问人的自卑,让他一直硬挺着不把二百五脾气发作出来。本来徐树正是不想接受孟离的邀请的,火车上也有餐车,完全没必要在这里吃人家的东西,可是当他看到孟离拿出的东西的时候,那种工业品的简单坚固的风格,让这些罐头食品和方便面变得极有吸引力。
徐树正一边看着孟离拿出一个造型奇特的工具打开罐头,一边问道,“复梓(孟离字复梓)兄,这些都是些什么东西呢,好像不太常见。”
孟离专注于打开罐头没有立即回答徐树正的问题,很快就把玻璃瓶子口和盖子的衔接处撬开一个缝隙,让空气进入罐头瓶,使罐头瓶内的气压和外界正常气压恢复平衡。他打开了罐头瓶盖子,把打开的罐头和一只同样是英华大学附属工厂生产的木头勺子交给徐树,正对他说,“这些都是学校附属工厂生产的产品,英华大学员工出差的时候,按照出差的需要配备的,又铮兄尝尝味道。你这个是个黄桃罐头,味道应该不错,这个时候吃还是挺新鲜的。”
1809年,世界贸易兴旺发达,长时间生活在船上的海员,因吃不上新鲜的蔬菜、水果等食品而患病,有的还患了严重威胁生命的坏血症。怎么办呢?法国拿破仑政府用12000法郎的巨额奖金,征求一种长期贮存食品的方法。
很多人为了得奖,都投入了研究活动。其中有个经营蜜饯食品的法国人阿佩尔,曾在酸菜厂、酒厂、糖果店和饭馆当过工人,后来成为一名厨师。他在贩卖果浆、葡萄酒等食品时,发现有些往往变坏,而有些却不易变坏。他又偶然发现,密封在玻璃容器里的食品如果经过适当加热,便不易变质,他从中受到了很大启发。于是,阿佩尔响应政府的悬赏,对食品保藏的方法进行专门研究。
他经过十年的艰苦研究,终于获得成功。他的方法是:将食品处理好,再装入广口瓶内,全部置于沸水锅中,加热30-60分钟后,趁热用软木塞塞紧,再用线加固或用蜡封死。这种办法,就能较长时间保藏食品而不腐烂变质。这就是现代罐头的雏形。
阿佩尔的玻璃罐头问世后不久,英国人彼得?杜兰特制成了马口铁罐头,在英国获得了专利权。19世纪初,罐头技术传到美国,波士顿、纽约等地出现了罐头工厂。1849年,美国人亨利?埃文斯开了一家规模空前的罐头厂。1862年,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发表论文,阐明食品腐败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致。于是,罐头工厂采用蒸气杀菌技术,使罐头食品达到商业无菌的标准。
中国罐藏食品的方法早在三千年前就应用于民间。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就有这样的记载:“先将家畜肉切成块,加入盐与麦面拌匀,和讫,内瓷中密泥封头。”这虽然和现代罐头有所区别,但道理相同。鸦片战争之后,罐头传入中国,但是工业化的罐头企业是1906年在上海创办的,上海泰丰食品公司是中国首家罐头厂。不过在本时空,中国首家罐头厂的头衔被英华大学农场附属食品厂夺得了。
徐树正自然是见过罐头的,不过就像他说的,罐头在中国还不是很常见的东西。特别是这种铁瓶盖封口的水果罐头,颜色嫩黄的黄桃被切成两片,浸透在透明的糖水中,装在半透明的玻璃瓶子里,看起来很漂亮。因为工人的技术不够熟练,铁制的罐头瓶盖子成灰色,玻璃也不是晶莹透明的,而是一种比较浑浊的半透明状。不过在徐树正这个真正的清末土鳖眼里,这个罐头充满了工业科技的吸引力。
(https://www.biquya.cc/id38248/21899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