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2年四月,北京市民发现了北京城有了一些变化。原来带着满脸烟容,提不起精神,穿着破烂号服巡街的衙役,被穿着新式号服的巡警取代。这些巡警们固然和以前的衙役们一样也要做些吃拿卡要的勾当,但是也有一些正事儿,也做一些整修街道、经营土木、管理交通卫生的工作。
王润民的私人学校午休的时候,从街上刚溜达回来的松二爷给王润民汇报从街上发现的变化和打探到的消息。松二爷如今和王润民混的极熟,每天都要在王润民午休的时候跑到他的会客厅里来坐坐喝杯茶,跟王润民汇报一下消息。一开始发现松二爷不到他的办公室和他聊天偏偏要在会客室的时候,他还以这是旧社会的某种规矩呢,后来才知道松二爷觉得每天能到这个会客厅里坐一坐是件极有体面的事情,之后也就迁就松二爷的喜好了。
其实,这也要怪王润民的恶趣味。他把自己的会客厅设计成解放后政府接待外宾的形式。第一进院子的正房中,正堂墙壁上是王润民从现代买来的壁纸,是一群丹顶鹤在森林上空飞翔的油画。六个单人沙发成椭圆形摆放,两个沙发之间是一个玻璃板茶几,茶几上摆着及两个带盖子的白瓷茶缸,要是现代人看到恐怕要笑喷了,因为房间的没有那么大导致了这种布置没有那种大气空旷的气质,看起来好像是20世纪80年代某个乡政府的接待室,土气的很,配上穿着绸缎大褂装模作样拿着茶杯喝着泡袋茶的松二爷,给人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王润民把头靠在沙发靠背上眯着眼睛闭目养神,高强度的教学工作是很累人的,好在学生不多,不然的话那么挨个手把手的教学生就得把他累崩溃了。他想了一会儿,想到了北京城的新变化可能是已经开始实行的清末新政导致的。
1902年初,工部侍郎胡燏棻上奏折请办工巡局。《襄办京畿善后事宜署右侍郎胡燏棻折请设工巡局由奏》中说:“……与各国公使馆界内地段并驾齐驱,不相形见绌,此新政中之一,不可不赶紧兴修道路……”“京师自前年乱后,人心浮动,抢劫横行,为筹意京师善后,拟请设工巡局,以期整顿地面。”他还在奏折中指出:“道路与巡捕,事本相辅而行,必须联为一气方能收效。”
1902年四月十二日,奕劻等人请改善后协巡总局、创办工巡局的建议获准。
工巡总局的职责主要包括工程和巡捕两项。内城工巡局设立后,接管了原协巡总局负责的内城和皇城的治安任务。后又设立了外城工巡局,管理权限扩大到外城,专门管理外城治安事务。工巡局还专门负责保护使馆界址和教堂。除了负责与治安相关的事务外,新机构增加了工程方面事务的职责,如整修街道、经营土木、管理交通卫生等,管理职责从单纯的治安扩大到城市建设和交通,工巡局的“工”就专指这一职能。内城工巡局设有东、西城路工局,负责兴修官道,整治原有污秽难行的道路,装修路灯,管理街道卫生等事项。
工巡局对街道的管理主要依靠交通警察来实现,但仅限于对新修的道路进行管理,所谓的管理也仅限于清扫街道或修复道路,有专门的街道费拨给各局。警巡率巡捕指挥夫役扫除街道,如街道出现破损则垫实;同时实行清洁法,通知各户,禁止将垃圾丢弃在道路上,要求各自清扫门前,并向各小巷派装土车搬运脏土,以使垃圾不致堆积等。内城工巡局前后存在不足四年,于1905年九月被裁撤。外城工巡局则仅仅存在了两个月。
工巡局仿照外国的警政制度设立,以治安为首要任务,初级的城市建设和卫生管理只是附属的职能,加之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对外国近代的城市管理方式了解仍少,并仅仅停留在一定程度的模仿水平上。但是,工巡局这一机构的尝试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至少使清政府和普通市民对新式的城市管理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王润民想了想,起身回到二进院子里的办公室里,提笔写了一篇《工巡局设立有利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作为下一期出版的《平民报》的头条文章。王润民觉得不管清政府本身有多么腐朽堕落,但是只要是能够出台一些真正有利于老百姓的政策,他都是肯定和欢迎的,至于清政府那令人绝望的政策执行能力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了。
三天后,工部侍郎胡燏棻带着眼镜,专注的看着仆人刚从街上报童手中买回来的《平民报》,在看到《工巡局设立有利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的最后一段“办新政是好事儿,但是办事儿的大臣最好是多使用一些像工部侍郎胡燏棻这样的人,如果筹办新政能够多使用一些这样关注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官员,多使用一些能够统筹兼顾关系国家发展的大事儿和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儿的达成,才有可能实现新政强国,新政利民的目的”的内容时不禁皱了皱眉眉头。
文章固然是赞扬胡燏棻的,但是文章里的这种评论性的语气还是让他觉得很不舒服。胡燏棻一生筹办洋务,练新军、建铁路、办邮政但是对于小民百姓这样毫无顾忌的评论朝廷大政还是觉得很不合规矩。可是这张《平民报》虽然文理不通,通篇都是大白话,但却是有益民生促进民智的一张好报纸,他命令自家的仆人搜集了几张往期的旧报纸研究了一会儿,越发觉得这张小报内容虽然不起眼,但是确实是有利民生的好东西。
胡燏棻想了整整一天,当仆人请他去吃完饭的时候才回过神来,他本是琢磨着朝廷能不能办几张这样的报纸,可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发现,朝廷居然找不到能够办这样报纸的人物来。大清朝的朝廷里固然有都是那种能够写出满篇华彩文章的翰林词臣,可是这些人恐怕全都没有这张报纸里这样的见识,能写出这些文章的人,非得是精通洋务,对洋人科学技术有着极深了解的人才能办得到的。
可是朝廷里只要是对洋务有些了解的人物又有哪一个想到过这些西洋学问对百姓的民生也是有着极大的关系的呢。
(https://www.biquya.cc/id38248/203152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