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红潮风暴 > 第十二章 何必西天万里遥 1

?

  张元济(186710.25-195908.14),中国出版家。字筱斋,号菊生。原籍浙江海盐。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1959年8月14日卒于上海。光绪壬辰(1892)进士。曾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破格召见,政变后被革职。1896年和陈昭常等人创办教授西学的通艺学堂。1898年冬任南洋公学(交通大学)管理译书院事务兼总校,注意译书的选题意义,改变原著重译兵书为译社科书籍。后任公学总理,1902年7月后辞职。1901年,以“辅助教育为己任”,投资商务印书馆,并主持该馆编译工作。1903年任该馆编译所长,1916年任经理,1920~1926年改任监理。1926年任董事长直至逝世。1949年被特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后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02年的张元济35岁,王润民大约知道张元济为什么找到自己家来,自己的书稿应该给了这位清末开明知识分子很大的触动。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以前,中国人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四场大规模的侵略之后,认识到了一个问题,中国这个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中心、天朝上国称雄世界几千年之久的中央王朝已经不可避免的衰落了。对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了西方知识的传入和政治上的复杂角逐,对于采用保守手段治理国家还是通过引进洋务发展国家一直处于对立状态中。

  满清统治者玩弄权术,一方面拉拢李鸿章等洋务运动领袖一方面又通过顽固势力打击洋务派以维护自身摇摇欲坠的封建权力。可以说这一时期,中国人还处于要不要进行改革的动摇之中。中国的知识分子也由此分为两派,一派是顽固保守派,死抱着腐朽的封建主义思想准备和封建制度一起走进坟墓。一派是开明改革派,主动接触和学习西方世界的思想文化,希求能够找到一条救国图强的道路。在这两种思想互相碰撞中,作为开明改革派在政治上的代表,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政治家带着镣铐跳舞,艰难的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实践洋务救国的思想路线,开启了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近代化的进程,通过三十几年的努力,在中国建立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和新式学校。

  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满清顽固派政治势力获得最终胜利,但是还没等他们享受自己的政治红利的时候,在殖民主义侵略者的倾销政策和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之间的巨大冲突,使得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在中国大地上的烧杀抢掠为中国思想界的争论画上句号。1900年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的认识到,中国如果再不变化就将彻底陷入灭亡的深渊之中。

  但是,三十年的洋务运动并没有挽救清王朝的没落,近代先进的生产力在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和腐朽的上层建筑的压制下没有形成先进的生产关系。虽然1900年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普遍认识到中国需要变化,但是怎样推动中国的进步,哪一种制度最适合中国,西方国家是怎样从蛮夷变成列强等等,这一切疑问都没有明确的答案,西方世界在船坚炮利的迷雾之中看不清楚。

  张元济作为中国开明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在亲身经历了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亲眼目睹了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使得他在痛苦中苦苦追寻世界的真相,就在这个时候,一本名为《自然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著作像雷霆闪电一般震惊了张元济,给他十几年来的疑问提供了完美的答案。这不能不让张元济撇下正在建设中的商务印书馆前来北京面见这部惊世大作的作者。

  在客厅里的张元济,无视了李玉坤老师的喋喋不休也无视了充满了未来风格的沙发电灯暖气塑钢窗等生活设施,在忐忑中等待着自己思想导师的庐山真面目。

  王润民知道自己的书会给张元济一个很大的触动,毕竟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在俄国和中国的实践中得到发展完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在这个时代最先进也是最成熟的理论体系,据已知的历史发展进程王润民知道,社会达尔文主义正是殖民主义、国家主义以及军国主义的理论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

  王润民走进客厅的时候,还没等他看清客人的面目,张元济就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夸张的反应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跑过来一把拉住王润民的手,带着一种让王润民有点毛骨悚然的激动和深情摇着王润民的手说道,“不想中国今日又有圣贤出!”把没有心理准备的王润民吓了一跳。

  王润民请张元济在沙发上坐下之后,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了解了张元济的来意。一方面是给王润民送来定版后的书样,另一方面邀请王润民作张元济筹划中报纸的主笔宣传王润民的思想,还有就是邀请王润民到张元济担任总理的南洋公学讲学。

  对于王润民来说,张元济这个在中国文化史上留有大名的历史人物对他的推崇,还是让他觉得比较诧异的,但是张元济的推崇的尊重,特别是到以后的交通大学去讲学这样的邀请,也让王润民觉得很满足。可是,与其他的穿越者不同,王润民这个宅男是真正的宅男,对于到很快将成为风口浪尖的上海讲学这样的要求,王润民是敬谢不敏的。

  王润民有着自己的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对二十名青年班学生完成基础教育之后,王润民的办学计划就会在1903年的北京展开,一所一千人左右学校的筹备工作是十分琐碎繁杂的,他没有时间也没有意愿到上海去出风头。

  王润民先和张元济讨论了自己这那本书的出版计划,王润民出资十万银元,全资赞助书籍的出版,要求向全国各新式学堂,各省讲武堂、各教会学校、各新学,包括各种洋务机构,每单位免费捐献书籍十部,之后再向全国各主要城市的主要书店低价出售。

  另外,对张元济筹建中的报纸,王润民出资十万银元进行赞助,具体经营概不干涉,只是要求张元济把报社办在租借以保障报纸安全,对报纸的名字,王润民定名为《红潮》。就这样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红潮风暴,在地球的东半球一个不起眼的房间里起于微末之间。

(https://www.biquya.cc/id38248/202802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