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重生阿伊努 > 第三章 前世父母的辛劳

?

  外公家的房子用的土砖更是简单多了,和泥是加上茅草等节杆,做成大砖后晒干就可以砌墙了,只是墙体不能浸水而已。在山坡上,修三四米高的房子,沿屋檐下挖一圈半米深的排水沟,没有河水淹的可能的话,住几十年都没有问题,至少外婆家的房子住了一辈子。

  村里面也有很多土砖做的老房子,其中有一栋还是直接绗土做的。只是陈生没见过人们绗土做墙,也问过外公、大舅和父亲,最终还是没有彻底明白,只是大概知道是类似现在的现浇式的混凝土,用木板做好墙模,然后绗土……

  陈生的父亲在镇上的水泥厂当过苦工。那年夏天,父亲白天在田里耕田;人家收割完了早稻之后就等着父亲帮忙做田,“耕、耙、铡、蒲滚、耘”,整好以后就又可以种晚稻了。晚上还要去水泥厂卖工。

  将水泥窑中烧好的石料捣出来,然后喂到一个大铁筒里,打磨成细粉就是水泥了。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配好石灰石和煤的比例,然后煅烧,再打磨成细粉。估计难点就在如何高温的石料打磨成细粉吧,而那个耐高温耐打磨的圆铁筒以及如何让他一直匀速滚动,放在古代也许有点难度,而现在还不是小儿科?

  只是父亲那一个月下来瘦了几十斤,第二年就没再“包田”了,毕竟拿命换钱不划算。

  陈生一直不明白,父亲当年是如何做到一边睡觉一边用牛耕田的,也没明白他是如何一边睡觉一边喂料的,没被牛和农具伤到,也没被窑里出来的烧透了的石料烫到……

  陈生父亲的一个朋友是弹匠,帮人把棉花弹好后做棉被,或是弹好以后再做棉衣;尤其是纺纱织网,即棉被外面那一层纱网,使得棉被里面的棉花不会散开。那个大大的弹弓、锤子和背弓,陈生可是把玩过好几次的,当时搞得满屋都是棉絮,惹得母亲一通大骂。

  就像和泥做砖、或者和米做粥一样吧,湿泥被牛脚反复踩以后就适合做砖头了,而米饭加水后拿勺子反复的顺搅反搅,几十个来回以后,粘米粥也会被搅得像糯米粥一样粘稠了……

  村里有木匠,父亲有请他们帮忙砍树做凳子、桌子、床等,以及修房子时做过门和窗。主要是烧烤弯曲以及榫接的工艺,把握好各部件的尺寸,然后就是劈、砍、凿、刨的手上功夫和眼神,其实真做起来也就很简单了。

  陈生兄弟俩和父母分床睡以后,父亲请过棕匠来家里做过两床棕垫。见刀师傅用特制的耙、钩等从棕树的棕叶上提取出棕丝,然后像搓草绳一样搓成棕绳,然后用特制的针牵引着棕绳,将棕叶编制成垫子;当然垫子四边收边的时候,陈生还是刻意观察了师傅是如何下手和收针的。

  其实万变不离其中,用稻草编制草垫,用芦苇、竹枝或是竹块编制草席,用荆藤编制草鞋等等,都不复杂,就像母亲用毛线织毛衣一样,主要是收边有点工艺含量,但都是一点就通,看看就能上手的事情。

  每年梅雨连连的日子,陈生都会陪着母亲“箩黄豆”。一边挑垃圾,一边听母亲讲故事。

  没有事做的时候,母亲就会给一家人打毛衣,或者做鞋子,包括鞋底和鞋帮。陈生还特意跟着母亲一起学着打毛衣、做鞋子;被父亲说是不务正业以后,学会了的陈生也就没再跟着母亲做鞋了。

  倒是陈生自己成家以后,却还在深圳的一家鞋厂做过一年多皮鞋。

  黄豆连杆从地里收回来以后,晒干后堆在一起,用“调锤”轻轻敲一遍,豆荚就会像指甲花一样炸开,豆荚里面的黄豆就会跳出来了;剔除豆萁之后,就可以收获黄豆了。

  当时的农村,院子的打谷场都是泥质的;水稻在院子里收集起来谷子,谷子经过风车之后,还会有一些实质的垃圾;但是通过“打米机”去壳再分成为“米+糠”之后,除了还会有一些小石头会混在米里磕牙以外,泥巴等杂质都被除掉了。

  而黄豆和垃圾混在一起,却只能凭手工用筛子筛。陈生一直不明白母亲怎么用手抖一抖那装满黄豆的筛子,垃圾就集中在黄豆上面的中间了。处理完垃圾之后,再筛过一遍,把里面的小石头等实心的垃圾挑出来,就可以卖给镇上的匠人做豆腐了。

  说到做豆腐,陈生外公家几乎每年冬月都会做豆腐,然后分给四个舅舅和我们家,以及其他需要的邻居们。磨豆浆,然后煮沸,盛出来放点糖就可以喝豆浆了;再用纱布把豆渣过滤出来以后,再用棉布把多余的清水过滤走,放在框中撒上明矾,然后等等就是豆腐了。多压一点水分走,就成了老豆腐。豆渣可以做霉豆渣,炖腊肉火锅吃;豆腐可以吃新鲜的,也可以做腊豆腐和豆腐乳。

  说到豆腐乳,陈生爱吃的还有黄豆酱(湿黄豆发热捂熟以后,再拌剁辣椒,然后用明水坛放上几周,就成了可口的下饭菜了);

  酸辣椒(新鲜辣椒洗干净以后,放满满一大缸,然后放足够多的盐,再灌一缸烧开的开水,将辣椒全部泡起来。灌完后尝一下水,如果不够咸的话再加盐;然后盖上塑料纸,再泥封。第二年新辣椒出来了,这一缸酸辣椒还不会坏。很多人都会认为辣椒会被开水烫坏烂掉,但是经过陈生父亲三十多年的实际经验,除了有一次有一坛的盐放少了,吃的时候有点臭了之外,其他的近百缸都是正宗的酸辣椒了。);

  还有坛子菜和榨菜,哪怕只是辣椒、生姜和大蒜一起放在坛子里,溟上两三周以上,夹出来就着面条吃,那可是真的很爽啊。

  至于每次放学时,经过镇上面厂,那院子里几十个架子上挂着满满的面条,都不自觉的想到了吃;因为阳春面好吃,也因为饿了。当然小陈的主食一直是大米饭,家里自己种田种地,还不至于混到喝粥的地步。

(https://www.biquya.cc/id37979/207492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