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杀妻求将 > 第三十五章 师祖卜夏

?

  吴起就这样静静地看着手里的酒坛,此时已有一些喝完的酒客相继离开。不知过了多久,一位喝完酒的客人拄着拐杖“嘟、嘟”地从吴起的面前经过,拐杖触地发出的声音将吴起拉了回来。那人还没走出几步,就又停了下来,转过身来对着吴起的方向用力嗅了嗅。

  吴起此时才注意到,原来这老人竟是一位瞎子。老者佝偻着身子,那一缕银白的长须几乎垂到了胸前,清矍的脸庞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如果不是因那失明的双眸,老者看起来俨然是一位饱学诗书的老学究。

  嗅了嗅,老者才喃喃地说道:“怎么还剩那么多的佳肴,还不赶紧品尝?唉,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懂得珍惜了!”说着惋惜地摇了摇头,又颤颤巍巍地转过身子向前走去。

  忽然,吴起看到了老者手下拄着的拐杖。吴起双眼瞪视这那不过几尺来长的拐杖再也无法移开自己的视线。只见那根平常普通的拐杖头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狼头在引颈长啸。也许第一眼看到此拐杖的人都会觉得那雕饰定是巧家的杰作,可熟悉内幕的吴起却知道并不是那么回事。

  此刻吴起的脑海里又响起了师尊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有一个师叔祖早年游历燕国时得到了一个长有一狼头的短杖,被他视若珍宝。不料那师叔祖的在将近七旬时,他老人家的儿子不幸早夭,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位师叔祖一夜间就哭瞎了自己的双眼。后来只得拄起了那根短杖,真是造化弄人!”

  吴起再看到老者已盲的双眼,百分百确定眼前的老者定是师尊崇慕不已的卜夏师叔祖。望着师叔祖的背影,吴起脱口而出道:“有朋自远方来……”

  前一刻仍有些行动不便的老者瞬间转过身来,一脸惊奇地对着吴起的方位。过了一会儿,满是皱纹的脸上才展颜笑道:“不亦说乎!”吴起快速放下手中的酒坛,对着卜夏师祖砰砰的磕了几个响头。

  卜夏听风辨位,来到吴起面前,将他扶了起来,语音和蔼的说道:“好!好!不知申儿近来可好?”

  吴起脸上闪过一抹苦涩,然后才有些艰难地回道:“师尊他老人家很好,他也常常挂念您老人家!”

  卜夏轻叹道:“都一把老骨头了,还挂念那么多干嘛!”

  原来早年卜夏曾在鲁国的莒县当过几年县丞,空闲时间也会去拜访曾申的父亲,也就是卜夏他的师兄。当时师尊虽仍幼小,可在父亲的教育指导下,小小年纪便已知书达理。每次看到师叔来拜访父亲,曾申总会在门口迎接他老人家,然后等到师叔跨进门槛时,曾申就会对着卜夏师叔说上一句:“有朋自远方来……”

  此时卜夏就会适时地接口道:“不亦说乎!”往往此时两人都会相视一笑。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爷俩的一个独特默契。有时卜夏来拜访时,曾申临时有事没能到门口即使迎接,卜夏就会自言自语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这些轶事都是吴起在师尊学习那几年时曾申告诉他的。在吴起的搀扶下,卜夏做到了那块大石坐下,吴起识趣地将自己尚未喝完的酒坛递到了这位老人手里,卜夏也不客气地结果酒坛就是一大口,随即扬起了脑袋,一脸的享受!

  咂吧了一下嘴唇后,老人忽然平静地说道:“你就是吴起吧?”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在吴起听来却犹似平地起了个惊雷。想他来到魏国之事是何等隐秘,不料陋巷里的一名盲眼老人都能够知晓。那岂不是……

  吴起不敢再想下去。

  吴起硬着头皮回答道:“师叔祖所料不差,不才正是孽徒吴起。”

  卜夏却不满地嘟囔道:“是就是呗,还什么孽徒?你有对不起老夫的地方么?”

  听着老者犀利的言辞,吴起一时怔在了那里,不知该如何应对。

  卜夏又开口道:“前些年申儿来信时就跟老夫提过,说他又收了一位名叫吴起的得意门生,他还扬言:‘此子定能超越老夫。’。当时老夫仅是一笑了之罢了。”

  听着老者平实的话语,想到师尊竟对自己寄予如此厚望,吴起心里不禁一阵惭愧:“可是就算事情再来一次,自己还有别的选择么?面对恪守儒家礼法的师尊,自己除了出走还能怎么办?”

  老者似是给吴起解惑,又继续说道:“据老夫所知,申儿的前几个徒儿都是在其他诸侯国担任官职,未曾有什么变化。而那位吴起的徒儿据说先是在鲁国任了一年多的官职,后来又带领着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强齐,风光一时无两。可是近来又听说此子又得罪了鲁君逃出鲁国。老夫前后一想,就联想到了你的身份,想不到一猜就中。哈哈!”说完卜夏满是皱纹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得意地笑意。

  听到这里吴起心中的一块大石才落了下来,如果自己来此的消息搞得人尽皆知,要是鲁君派人来追杀自己,或是通过魏国将自己抓捕回去,复仇大计岂不付诸东流?

  老者又继续说道:“前几年申儿来信中说:‘那徒儿不顾人伦,母亲死了居然不回去奔丧,简直有辱儒家圣条的教诲。一怒之下把那不孝儿逐出了门墙。’唉,申儿还是那么迂腐,不回去奔丧又怎样?况且生老病死乃人生常事。而以你当时的情况又怎能回去奔丧,回去岂不是送死吗?”

  听到这里,吴起既是感动,又是惊奇。感动的是想不到这位师叔祖对自己的谅解,惊奇的是何以已经眼盲的的师叔祖为何能够对自己的情况那么了如指掌?

  殊不知这还要归功于曾申信中的那句话:‘假以时日,相信此子定能超越师叔您老人家的。’。以卜夏的才华,他是何等高傲之人,怎能轻易认可自己一位晚辈的话?也是从那之后,卜夏就开始利用自己手中的手段关注着吴起的成长,所以才能对吴起的情况如此熟悉。

  卜夏又轻叹道:“申儿就是不懂变通,拘泥不化,白白放过了这么好的苗子。唉,人死不能复生。是啊,人死不能复生……”不知想到了什么,卜夏只是不断重复地喃喃着这一句话,褶皱的脸庞亦怔怔的流下泪来……

  吴起也是听得怔怔不语,老者的每一句话都说到了吴起的心里,吴起也是不能自已的留下了泪水。

  幽深的陋巷里一老一少就这么待在那块大石旁,周围的酒客仍是忘情的品味着怀中的佳酿,也没注意到他俩的异常。

  一时间,整个世界好似都被剥离了,只剩下了在风中各自伤感的一老一少……

  吴起也曾听师尊提起过,这位卜夏与曾申的父亲虽是同出儒门,可行事风格与其他规规矩矩的儒生却大相径庭,如果以如今儒生心中的标准来衡量这位老人的行径,甚至可以说有些离经叛道。

  然而熟悉他的曾申知道,父亲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过:‘孔丘师祖曾预言,卜夏将是继自己之后能再次弘扬儒家学说的一个人。’曾申一直牢牢地将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果不其然,就在孔丘逝世的那一年,当他的门徒仍在做一些无谓的争论的时候,卜夏就搬迁到当时的魏国都城安邑,在此著书立说,将师祖孔丘的言行记录成册,编成了《论语》一书。

  就在著书成功没多久,魏文侯就登门拜访,将卜夏奉为了自己的老师,对于各国的儒生也是敬重有加,魏文侯也由此在众大儒生心中赢得了很高的评价,各种儒生相继来投于文侯帐下,他的霸业也由此蒸蒸日上。

  可是就在投入魏文侯麾下没多久,卜夏就像换了个人似的。他开始抛弃儒家的治世准则,转而专注于当时为人们所厌恶的刑名之学。也幸好魏文侯是个明君,尽管有些不太理解卜夏的转变,但仍是遵循着他的准则方法来治国。

  后来也重用了卜夏的弟子李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就在魏文侯有些提心吊胆,担心改革成果的时候,魏国的国力正自逐渐壮大,曾被世人所不认同的刑名学说也造就了强大的魏国。

  从那之后,魏文侯更加信任卜夏,对他更信任有加。卜夏早年时也曾有着出将入相的抱负,得到魏文侯如此赏识,卜夏也是倍感受宠若惊,更是竭尽所能辅佐魏文侯。

  但就在魏文侯将都城搬迁到洹水城、魏国实力蒸蒸日上的时候,卜夏唯一的儿子却因病死去。对于晚年得子的卜夏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更是因此哭瞎了自己的眼睛,心灰意懒的他也起了退隐之意。

  即使魏文侯多方请求,仍是没能挽留住卜夏,好在得其真传的李悝已为自己所用,文侯也就没有对自己名义上的老师多做强求。

(https://www.biquya.cc/id37460/210193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