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立鼎1894 > 第二六九章 康有为定计,杀杨锄奸!

?

  在天津,李经方下定了超迈义父创立绝世功勋的决心。在京城,一群少壮清流们却也同样拿定了主意,不论想什么办法,总之要以最快的速度除掉杨浩,斩绝这一朝廷心腹大患。

  翁同龢依然呆在京城府邸。托故病种不能起行,赖在京城不走的老家伙精神已见大好,对外却还是要死要活的说法,整日价各种珍稀药材流水一般的买进去。下人们平日里严守门户绝少抛头露面,偶尔见人也是长吁短叹一副老家伙要归西的模样,很是博得了不少人的同情。

  坊间最近已经有了不少传闻,声称当日的老帝师不过是一时失言而已,再说杨浩指责的话来路也有点问题,又不是人家翁尚书的弟子主动爆料,莫非是你杨氏的探子爬墙头听窗根得来的?那还有没有王法?

  李鸿章忙于前方战事,没空继续痛打落水狗。眼瞅着在一大帮清流造势下,老匹夫有点还阳的迹象。朝中重臣纷纷上书陈情,认为如今大势波诡云谲,却还要老尚书的毕生经验来把关抓总。

  据说,皇帝也有悔意,正要寻个借口重新起复呢。

  这一日,不少人以探病为名陆续抵达东单二条胡同的翁府。除了级别太高不便出面的李鸿藻外,“翁门六子”还活着的全都聚齐。

  康有为这个还没有中进士的白身,得益于最近的辛苦奔走,总算有了机会拜见老相爷。得到文廷式的告知时,兴奋的他差点昏死过去。这都能见到帝师了,下回见到皇帝还远吗?大好前程,今日可算起步了!

  不过他总算知道进退,当着一群天子近臣、清流砥柱的面前,谨守本分不敢稍有逾越,老老实实站在后排,细细的品味着被翁同龢垂询时的满心欢喜滋味。同时竖起耳朵,仔细听着众人义愤填膺的议论。

  “我早就说,不能放任他们乱来,如今怎么样?让李家大子少抓住机会扩军,如今几有万人之众,天下间还有谁人可治?”

  “当日皇上恩准此事,也是事出无奈。如若放纵日军两路北上,只怕如今奉天不保。倘若帝陵受到惊动,你我今后还有何颜面站立朝堂?主辱臣死,此乃大事也!”

  “哼,我倒不觉得那日本人有多么难打。不见前方聂功亭(聂士成)也打得有声有色吗?只要朝廷支应得当,何愁不能败之?就算一时无法将其驱逐出国境,胜算之下,加之合战折冲,列国调停,此事也定可反掌而定。需不用让李合肥得了便宜。”

  “事前事后,总有个不测在其中干碍,却是没人能担得起那等天大干系。这料敌从宽……也是小心谨慎为要,总无过错。今日皇上听闻战报,也是十分欢喜的。”

  “哎,就怕那李经方因此而得了圣眷,在李合肥之后继续掌握权柄,如此仍要让朝廷上下忧心。”

  “说来说去,还是要怪那杨鼎世!若无他上下跳梁,煽风点火,皇上也不至于如此渴求战功,以致有冒进之嫌。如若引起颐和园那边的腻烦,少不得又是一场偌大的纷争。这却是何苦来由……。”

  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总而言之,从论调上看,这些人几乎都把自己当成整个中国唯一的指望,亿万民众的大救星。好像离了他们,地球都不转了,天塌地陷的大祸就在眼前。这“为万世开太平”的良苦用心,真是令人慨叹呐。

  翁同龢坐在上首,浑身放松的躺进太师椅,双眼微微闭合,不管哪一个开口,都是小幅度的点头,好像认为很有道理。

  这让一群少壮派清流们倍感欢欣鼓舞,慷慨激昂的各抒己见。等一个个说得口干舌燥,抓起茶碗咕嘟嘟灌水时,老帝师这才睁开老眼,睿智的目光一一扫过众人,幽幽的道:“归根到底,一切问题都出在一个‘变革’之上。”

  老师这是要做结论和高瞻远瞩的指示了。众人赶忙闭嘴,挺直身板作出全神贯注聆听之状。

  康有为忍不住上前小半步,身子往下一弓,那姿态恭敬的无以复加。

  翁同龢叹道:“这些日子,老夫也在细心思考,究竟如何才能解脱当前纷繁复杂之局面,辅佐圣君肇造中兴大业。想来想去,却也不得不承认,那杨氏所说无差。当今之世界,光以圣贤书之纲目教化人心,毕竟挡不住洋枪洋炮。国家要强,就得办工业,练新军。而这诸多类目归总起来,左不过一个‘变法’的路子。”

  变法!

  这两个字一出,满屋子的人不由浑身一震,瞪大了眼睛,屏住呼吸。

  中华煌煌几千年,加上外国列强的历史普及,让他们都清楚一件事。变法,不只是中华独有,世界各国各族为了强大,都曾经实施变法。

  成功强盛的,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有商鞅变法,带来空前强大的帝国。

  失败的也有,前有王安石,后有张居正。表面上给国家带来一时强盛,其实更埋下祸乱的根源。随着人亡政息,留下的麻烦一大堆。

  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主持变法的人,几乎都没有得过好下场!

  如今老师提出变法,这是要破釜沉舟,把自己一生荣辱都压在上头么?这牺牲……也太大了些!

  翁同龢不动声色的注意他们的表情一一收在眼底。待到众人呼吸由急促恢复到平稳时,老脸露出淡淡的微笑:“其实,事情没有你们想象那般复杂和严重。倘若一年之前,老夫也不会说出此话。但今日却大不相同,一切有杨氏所作所为在前张目,我们,不过是顺水推舟。”

  在场的都是几亿人里最聪明的那一拨,翁同龢话音一落,马上就反应过来。

  文廷式抚掌赞道:“妙!妙哉!老师睿智远超千古,烛照万里!竟是一语道破当今最佳破局之策!”

  “如是如是!老师所言无差!的确上上之策,不做二选!”

  “一举扭转诸多危机,竟而顺势推动,将主动权操之在我,定能成不世之功!”

  ……马屁汹汹如潮,铺天盖地的涌出。

  要说都是进士之才,那胸腹之间有说不尽的锦绣文章,说好话这种事儿,他们甚至不用思考,张嘴就来。只要许可,哪怕用骈四俪六的格律雅言写他百八十篇都不在话下。

  翁同龢微笑,手指轻捻胡须,等他们自由发挥。

  文廷式激动的来回踱步,手捏剑诀在虚空指指点点,脑子里灵光闪耀,口中滔滔不绝:“虽则辽东一战大胜,乃是杨鼎世与李伯行所做业绩,但究竟而论,却是皇上和朝廷高瞻远瞩,睿智决断,放手让他们施为,方才有今日之功勋。万方决断皆出于上,此乃天下大义,向来也是无人可以否认的。”

  众人纷纷点头应和:“极是极是!这是这样的道理。”

  这话可算说出他们的心声了。谁说前方作战的功劳跟他们无关?没有皇帝批准,没有他们上上下下的忙活,出谋划策的指点,他们能打的那么轻松,赢得那么顺利?

  争功劳这种事,武官再能干也比不上文官的一枝秃笔。字面上轻轻一改,立即老母鸡变鸭。史书都是俺们写就,你们有没有功劳,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文廷式继续道:“而新军之设立,杨氏之言论,虽有诸多不足,毕竟也是皇上默许而成。如今更有事实证明,当今圣天子睿智天纵,心胸广阔,故可博纳万国兴盛之策,运用存乎一心。辽东之胜,乃是检视此等放手成果之一隅而已。如此可知,我大清果能大胆革新,定可中兴于当世,崛起于万国之巅。自此而下,朝廷将默运之大局,转为光明行道于天下。如此,则可运筹帷幄,变法图强!庶几无后患纰漏矣!”

  这番话,却把以前他们种种丑陋行径全都给圆回来了。更进一步的,把杨浩所有的言行成果,都说成是他们默许的,是作为朝廷变法图强的试探行为。成功了,这是朝廷和皇帝的功劳。

  有了成功佐证,接下来朝廷正式进行变法,让光绪皇帝当变法的主持,他们这些清流们自然顺势就成了具体领导机构的话事人。如此不费一刀一枪,就把天下人的感激和效忠对象都变成皇帝和他们。

  如此巧取豪夺,被他们说的凛然大义,冠冕堂皇。果然不愧是清流,脸皮之厚,天下无双!

  众人居然没有一点愧色,更居之不疑。

  文廷式还特别把康有为推出来:“广厦,你游历天下,对当今年轻士子多有了解。可知如此号召之时,他们人心之向背呼?”

  看到翁同龢鼓励的眼神射过来,康有为浑身骨头轻了好几两,双手深深作揖,努力用比较标准的官话道:“师长详询,有为自不敢有丝毫隐瞒。以学生所见所闻,虽则诸多学子为杨氏言论蛊惑,激进盲从,然都出于爱国至诚。倘若圣上和诸位大人做主变法革新,他们必定雀跃景从。杨氏诸多运筹,不过为我等做嫁衣耳。”

  文廷式满意的拍巴掌:“就是这个道理。他们毕竟读的是圣贤书,心里头还是有朝廷有皇上,有君臣大义的。杨氏不过得了一点西洋奇技(yin)巧,一时蛊惑,又哪里比得上我煌煌千古圣贤之仁德教训?”

  翁同龢笑眯眯的捋胡子,意味深长的道:“此番变法不同以往,毕竟是要向洋人列强吸取经验。这方面,年轻人的思路却要比老朽之人要灵活开阔的多。皇上毕竟年轻,有一些年纪相仿的青年干练之才辅佐,具体细务运筹起来,也更加的顺手。广厦,不错。”

  “不错”从一代帝师嘴里说出来,俩字的评语意味着什么,众人岂能不知?这是要大力提携康有为啊!

  康有为高兴的差点昏过去,噗通跪下一个响头磕在地上:“多谢恩相提携!”

  这兴奋过头,读书人的体面都顾不得了。然而在场众人并不觉得他行为失当。要知道一位天下清流魁首,朝廷重臣之顶峰,垂青一个一文不名的小人物,这等于让他一步登天了!

  站起身来,康有为两眼之中神光奕奕,主动请缨道:“恩相与诸位大人既要肇造千古之伟业,则心腹大患不能不除!那杨鼎世把持报纸,招摇撞骗,颇能蛊惑人心,对朝廷政论破多关隘。因此,行动之前,却要先将此人除却。”

  文廷式扼腕叹息:“奈何杨氏狡猾,山东巡抚李有心无力,迟迟无法动弹。”

  康有为咬牙切齿,那一行简直是他毕生之耻辱。如此大仇岂能不报?

  他目露凶光,恶狠狠的道:“不论那杨浩是那些人推举出来的代表也好,只要将他除掉,朝廷趁势主导舆论。其纵然再想接续也是无可用之机会。”

  “可究竟如何筹措?我等都是读书人,却不好行那荆轲盖聂之事。”

  康有为昂然挺胸:“两日后,美租界开埠营业,那杨浩必然回来主持大局。届时,选一敢死之士操持火器,则可一枪毙之!”

  翁同龢等人以目光相互顾盼,最后沉重的一点头:“好,此事就由广厦操办吧。”R1152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https://www.biquya.cc/id37439/215877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