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得到发展;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风行,居世界首位。推理小说这个名称,也是在日本首先起用的。它的内容大体与侦探小说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它注意科学的逻辑推理,运用推理手段拨开疑云迷雾,揭示案情和破案过程。优秀的推理小说,不仅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精到准确的判断使人佩服;不仅使人获得艺术上的享受,而且得到思想方法上的启发。美国埃勒里·奎因(ElleryQueen,曼弗雷德·B·李和弗雷德里克·丹奈活着时的笔名)的《希腊棺材之谜》,日本松本清张的《奇怪的被告》等,就是推理小说。
19世纪末,欧美文学开始影响中国文学的发展,文学家兼翻译家林琴南在教学之际,翻译了《茶花女》、《伊索寓言》、《鲁滨逊飘流记》与狄更斯、列夫·托尔斯泰等欧美大文豪的作品,同时以《恨绮愁罗记》为题翻译了柯南道尔的作品。林琴南尽管不识外文,但由他人先口译给他听,然后他用文言文记录下来。他一共翻译了170余种欧美小说,成为中国最早的西方小说翻译家。
林琴南先生的译作,打开了中国人的思路。小说家程小青在辛亥革命前后,也开始注重翻译工作,他于1915年翻译了英国作家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很快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如今《新福尔摩斯》这部电视剧在全世界依然引起巨大反响。周作人以“碧罗”之笔名译过爱伦·坡的侦探短篇,周桂笙、陈冷血也译过侦探小说。1917年,程小青又创办了《侦探世界》杂志,并开始刊登具有中国特色的侦探小说。在三四十年代,程小青的侦探小说十分畅销。于是,写侦探小说成为当时通俗文学的一股潮流。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涉足侦探题材的作家有50余人,作品多达200余部,较为著名的除程小青外,还有陆澹安、俞天愤、汪剑鸣、孙了红、赵苕狂、张碧梧、红绡等人,甚至连李定夷、李涵秋、徐卓呆、顾明道也涉足侦探题材。在新闻出版界,除了《侦探世界》、《大侦探》等杂志引人注目,在《申报》、《新闻报》等报刊的副刊上也发表了不少侦探连载,并颇为卖座。这就为侦探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园地与机遇。
时至今日,现代中国侦探小说的华彩已化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一抹微红。那种以逻辑推理或科技手段揭开罪案之谜,描写犯罪与侦破的过程,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融情、智、理、趣为一体的现代意义上的侦探小说,在当下中国文坛已淡出读者视线。私家侦探,一个极富个性的英雄--逻辑理性的演示者、科学精神的传播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人间罪恶的揭示者、贫苦孱弱的拯救者--在中国当下语境里尚未得到"法律的许可",现代侦探小说已被"公安小说"、"法制小说"、"犯罪小说"以及"侦破小说"等称谓取代,私家侦探的独特个性与超凡的智力也已被人民警察的群体形象与集体智慧所替换,但同时当代悬疑推理小说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始终无法突破创新。
我创作的这部演绎推理小说每一篇都讲述一个案件,从案件背后的故事来反映当前某些社会现状和揭露复杂的人性,同时通过不同的故事让人们更深刻认识到犯罪动机、深刻内涵、社会责任、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并不是为了谋杀而写小说,而是为了避免谋杀才写,因为这不仅是写小说这么简单,我觉得悬疑推理小说作家都背负着社会责任,如果津津乐道于杀人的手法、尸体的处理、证据的销毁,而对于社会责任感漠然置之,那么这种状况将令人痛心疾首,在这里要提醒一句——“杀人并非儿戏”。小说主要以主人公何渝明用演绎推理法屡破奇案为重点,其中大多数案件都以当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复杂的人性为背景,并透过案件侦破的过程充分展示了刑警们高度的责任心和人性关怀的一面,同时又以刑警何渝明的命运以及两兄弟间性格和情感的转变,还有何渝明和赵晓涵感情戏剧性的变化情节为情节走向,此外每个案件的背后都有社会教育和警示的意义。如果您在书中发现了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有很好的建议或意见,我都诚心期待您的指教,谢谢!
(https://www.biquya.cc/id37414/2030324.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