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两汉往事 > 第六章 旭日东升— 四 天下归心

?八年奋斗,刘邦终于如愿以偿登上了人生的巅峰,此刻的他虽然很是惬意,但还无意狂欢。项羽在这相似的岗位上仅待了四年,刘邦可不愿意步他后尘,因此,就在将领们痛快的觥筹交错之中,刘邦陷入了沉思。天道自在人心。刘邦没有学过这句话,但他却无师自通地领悟到了此话的精髓,因此他准备围绕这句做些文章,因此他准备做三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分封天下。

  革命成功了,就要来个利益分享,虽然八个异姓王名单早已确定,但绝大部分将领还没捞到什么名分,如果再拖下去,局面可不怎么好收拾。分封这种事,看似一件好事,但如果处置不当将会埋下很多隐患,犹如项羽四年前曾干过的那一次;但不分封还不行,如果不分封闹出来的事情将会更大。因此刘邦准备着手干这件事了。

  可就在分封前,难题还是出来了——诸将争功不休。这些人都是一直陪在刘邦身边的老将,大部分都是些粗人,个个都很牛气,谁也不服谁。争吵声音此起彼伏,个个争的面红耳赤,大有拔剑相向的意思。

  在这一片吵闹声中,刘邦准备把这件工作分为几步走,第一步先分封二十几个主要骨干,稳住局势。

  第一批名单出炉了,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二十几个人荣幸登上了头榜。这些人上榜似乎是不存在什么争议的事情,哪个人拉出来都是可圈可点,功绩显著。然而争议还是尾随而来。

  最大的争议是针对萧何,因为萧何所得食邑最多。食邑多少不仅代表自己的封地大小,更是身份高低、收入多少的标志。在看到这个分封结果后,有人提出了疑义:“萧何没有军功,竟然食邑最多,这太没天理了”。诸将的争吵声音愈来愈响。

  质疑的声音传到刘邦的耳朵里后,他只是微微一笑。这种质疑他早已料到,这对刘邦来说不存在多大难题,因为他早就想好了一个绝妙的比喻要送给他们。

  “知道猎狗吗?”

  “知道。”

  “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指示的是人。你们是功狗,萧何是功人。”

  这就是刘邦的说话风格,让人一目了然、直观醒目,虽然比较难听但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熏陶早已习以为常。诸将听完,个个闭上了嘴巴,说的越多,代表自己越符合“功狗”这个称号,闲着就闲着,没必要去争这个荣誉。

  大家当着他的面不再说话了,但不代表就没有了疑义,纵然萧何的封号再公正,可我们还没什么称号,因此这些人依然争吵不休,也会聚众私谈。小团体一旦形成将有不可估量的实力,刘邦是不愿意这种现象存在的。

  一天,刘邦见此场景,纳闷地指着聚众谈天的人问身边的张良:“其在言何?”

  “聚众造反。”

  “天下刚定,为何造反?”

  “陛下所封皆亲爱者,所诛皆仇怨者。诸将畏陛下不能尽封,又恐见疑而被诛,故聚众造反。”

  张良是个实实在在的牛人,他用智慧为刘邦解开过无数次迷局,下边他要讲的内容,也是刘邦本次出彩表演的开始。有他在身边,刘邦能当上皇帝简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当不上皇帝反而出奇了。

  “这该如何?”

  “陛下最憎恨者谁,且群臣共知?”

  “雍齿!”

  “那先封雍齿,则群臣自安。”

  幸运的雍齿终于熬出头了。雍齿这个人我们还是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的,因为他和刘邦之间有太多的恩怨。

  雍齿是沛县豪族,和王陵交好。刘邦在老家当混混那段时间,雍齿和王陵一样看不起刘邦。然而王陵是心里看不起,面子上还是比较客气的,可雍齿却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角色,时不时还有羞辱刘邦的举动,当时的刘邦对这他恼恨异常。但恼恨归恼恨,当时的刘邦也奈何不了他,因为雍齿既有钱又能混,刘邦碰到这快顽石也毫无办法。

  然而报复的机会还是来了。由于雍齿没事找事的性格让他惹上了官司,最终成功地把自己送去了沛县的牢房。吃免费牢饭到也没什么大不了,但秦王胡亥没准备免费管饭,因为胡亥想修骊山陵墓,全国各地招聘建筑工人,沛县政府很配合地去牢房里凑人数,雍齿幸运中奖,而这次旅行的导游正是刘邦。

  接着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晓。刘邦本准备把雍齿顺顺利利送去修墓,可不幸的是半路一直有人逃跑,最终无奈的刘邦宣布落草。而有趣的是雍齿却没跑,一直跟着刘邦转悠,刘邦落草,他竟然也跟着,不合调的两个人竟然走到了一起。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然而这两个人虽然聚到了一起却仍不合调。陪着刘邦当土匪的日子里,面对共同的困难,虽然事事配合,但也不怎么亲近。

  此段时间,刘邦对雍齿却有了全新认识,他觉得这个人很有魄力,敢说敢干,并且愿意陪着自己落草,算是一条好汉,因此对他刮目相看。两个人就这样一直在一起待了几年。

  刘邦起义并夺得丰邑后,对雍齿大为重用,留雍齿镇守丰邑,自己带人出去悠转。刘邦一走,雍齿则头也不回地归降了魏国的周巿。待得刘邦返回,雍齿用弓箭招待了他一顿。那一次,把刘邦气的半死。最终刘邦在城外猛啃了几天城墙后,终于成功地把雍齿赶出了丰邑。

  落荒而逃的雍齿开始了几年的奔波。雍齿马不停蹄地向魏国跑去,人还在半路就听说章邯杀了周巿并逼死了魏咎。这让雍齿有些无奈,因此调转方向投奔了赵国的武臣,然而武臣也没蹦跶几天就被手下砍翻。毫无办法的雍齿只好投奔了张耳。随后王离跑过来把张耳围在巨鹿,雍齿很不幸地待在巨鹿被饿的半死。再后来项羽大破秦兵,重获自由的雍齿投靠了项羽。本以为找到了棵大树,没想到刘邦在没多长时间后攻破了彭城,而此时的雍齿又很不幸地待在这里。转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刘邦的手下,他真的很不容易。

  在彭城,倒霉的雍齿开始迎来他幸运的日子,因为和他同时见到刘邦的还有王陵。这一次他沾了王陵的光,如果没有王陵适时地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雍齿也只能站帐篷外扛枪。

  在王陵的手下,雍齿展示了自己的实力。由于王陵老娘被煮,所以砍杀能力极强,碰见楚军就两眼发红,拼着命往上冲,而雍齿一直陪在他的身边,并且成绩显著。他的成绩让刘邦没好意思向他下手,最终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雍齿也知道刘邦对自己不是太感冒,他的拼命立功只是为了能够保住自己的性命,可没想到好日子还是来了。人要走运,馅饼不光会砸头,甚至还会直接砸进嘴里。

  张良的建议得到了刘邦的认可,并在几天后隆重地封雍齿为什邡侯,食邑二千五百户,封地在今四川省什邡县。同时下诏丞相萧何、御史大夫周昌尽快对余下将领定功行封。

  “雍齿尚且封侯,我等无虑矣。”

  一切皆如张良所料,经此一举,诸将皆安。一场分封隐患消于无形,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举,稳定了军心。

  值得一提的是,雍齿不但封侯,还混了个自然死亡,直到公元前192年汉惠帝时期才病死什邡。并且他这个什邡侯又往下传承三代,直到他的曾孙雍桓时,因犯了他曾爷爷相似的毛病,才被刘邦的曾孙削侯,时隔八十九年。

  第二项工作是安抚曾经的对手。

  诸将不再争吵了,就在这一片和睦的氛围中,刘邦准备解决曾经的对手。其中有一部分早已缴械,但还有那么几个不长眼的家伙没有过来拜码头。对于这些人是绞杀还是招抚,刘邦陷入了又一轮沉思。这些人是少数派,但政治斗争中的力量对比往往会在不经意中发生令人惊异的变化,强能转弱、弱能变强,一个不当的举措将会影响时局走向。幸运的是,刘邦是耍政治的高手,在这道选择题上,他填上了正确的答案。

  刘邦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田横。

  田横是我们的老熟人,在齐地兄弟三人更王(田儋、田荣、田横),声望极高、影响极大,如果他来归降,将顺利收走齐地民心,甚至会揽来项氏遗民的真正臣服。想明白这一点后,刘邦开始动手了。

  而此时的田横却很失意,也很无奈。这个人算得上是个实实在在的猛男,但英雄末路,满心仓惶。

  这个人曾经在城阳和项羽打的热火朝天,后来被韩信打的四处乱窜跑到彭越手下。等到彭越被封为梁王后,田横非常害怕,他的第一反应是这里住不下去了,咱又该走路了。曾经的彭越还算是个独立的小诸侯,现在却和刘邦穿上了同一条裤子。

  彭越成了刘邦的小弟,而自己却是刘邦的仇人,至少在烹杀郦食其之后,田横是一直这么认为的。现在的田横很无奈,和刘邦叫板吧,自己没那个实力;投降吧,自己却是刘邦的仇人。想到此,无奈的田横只好带着自己的五百多名嫡系仓惶出逃,最终跑到海中小岛(今山东即墨的田横岛),不再露头。

  然而刘邦却不愿意让他这样四处乱跑,并准备叫他出来发挥一下余热。因此刘邦的使者千里迢迢地跑来,长篇大论地说了半天,主要意思是召他入朝。这是刘邦所能想到的最好的结局。

  然而田横却不这样想,他满脑子是烹杀郦食其的场景。冲动是魔鬼,当初的冲动,让自己陷入了无比尴尬的境地。这位曾经勇武的男人褪去了曾有的英气,长叹一声,“臣烹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这是他最后的奢望,他已不愿意再去争夺什么,只希望能有一方存身之地,让他以及身边这五百多名跟随者混一个自然死亡。

  使者返回洛阳后,刘邦才明白其中的关节。郦商是自己的爱将,而田横也很有利用价值,在私仇和大义之间,他更倾向于后者。刘邦在给郦商开展了一番思想政治工作后,并明确下诏:谁动田横就诛其全族。就在使者准备再次动身之时,刘邦叫住了他,“去告诉他,若来,大可封王,小可为侯;若不来,全部诛灭。”

  田横绝望了,丧失了所有谈判的资本,剩下的只有乖乖听话,纵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身边的人做些考虑。田横动身了,他带了两个门客随着使者向洛阳进发。

  距洛阳三十里地时,田横停了下来,并提出了一个请求,“人臣见天子当沐浴。”使者答应了。

  夜间,田横看着身边的两个门客,尽量克制着自己的痛苦,绝望地说道:“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横乃阶下囚,耻固已甚。吾烹人兄,今与其弟并肩侍主,纵彼畏天子诏而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

  田横有些哽咽,两门客更是泪流滂沱。

  田横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陛下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汝等持吾头,行三十里,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田横说完自尽而死。

  两个门客手捧着田横头颅,跟随使者挥泪飞驰入朝,奏知刘邦。看着田横的头颅,刘邦深深叹了口气,“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哉!”随后刘邦封二门客为都尉,并以王者之礼埋葬了田横。

  然而下边的发生的事情却出乎刘邦所料,在埋葬完田横之后,二门客在田横墓旁挖洞而进,自刎而死。刘邦听说此事之后,大为震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因此派使者前去招降孤岛上剩余门客,下边发生的事情就更出乎刘邦所料。那五百门客听闻田横已死,绝望痛哭,纷纷自杀。

  田横的死,让刘邦触动很大,他真没想到这个人有如此魔力,让那么多人心甘情愿誓死跟随。这个人的死,他深为惋惜。而事实上,如果田横活着,无疑将是他最强大的敌人,但世事没有那么多如果,这个舞台注定属于刘邦。

  就在刘邦为田横的死深感惋惜之时,另外一个让他非常恼恨的人现身了。这个人就是季布。我们在前边多次提到这个人,但一直没有进行介绍,在此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补充。

  季布是地地道道的楚国人,为人义气,爱打抱不平,在当地很有名气。项梁起义后,季布就投奔过来,成为亲信,对项羽忠心耿耿,并且作战勇猛。在刘邦彭城大败时,季布多方阻击,让刘邦痛苦不堪。垓下之战时,为给项羽创造良好的突围机会,季布和钟离昧率军先期出城,吸引汉军主力。待得项羽成功突围后,季布和钟离昧也趁着夜色各自逃亡。刘邦称帝后,第一时间就在全国各地下发通缉令,把季布的画像四处张贴,还名文规定:窝藏者,夷其三组。

  季布迫于无奈,四处逃窜,最终藏到濮阳一姓周的朋友家里。濮阳离洛阳并不多远,可季布就在刘邦的眼皮底下待了好长一段时间。随着刘邦追查日紧,周朋友有些顶不住了,忙找来季布商量:“汉购将军急,将至吾家。吾有一计,愿将军采纳,若不能,我只好先行自尽。”

  在听完周朋友的计策后,季布陷入了漫长的沉思,最终他还是答应了,因为他不愿意拖累这个唯一的朋友。得到季布的允诺。周朋友当起了人贩子,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把他放在运货的大车里,将他和周家的几十个奴仆一同出卖给鲁地(今山东曲阜)的朱家。(注:“朱家”是人名,非家族名)

  这个朱家是秦汉之际的游侠,以大量藏匿豪士及亡命之人而闻名关东。当时鲁人皆以儒教,因为孔子就出生在这里。然而朱家却以侠士闻名,连刘邦对他也如雷贯耳。说到此,大家可能认为这个朱家是个巨富,有财有势。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由于这位仁兄养活逃犯太多,并且出手阔绰,以致家无余财,他的代步工具很有特色——軥牛,也就是小牛拉的车。就这么一个人,能量却大的惊人,因为当时很多豪杰之士都是他的朋友,其中有个名字叫夏侯婴。

  朱家是个聪明人,当看到季布的第一眼起,他就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因为全国各地贴着这个人的画像,并且画的生动传神。但朱家依然买下了他,安排在地里干活,并告诫自己的儿子:“田间耕作之事,皆听此佣人吩咐”。

  安排停当后,朱家马不停蹄地跑到了洛阳,他要见一个老朋友——夏侯婴。最终夏侯婴为季布求下了这个天大的人情。几天后,季布顺利跪在了刘邦的面前。刘邦封其为郎中。

  还有一个相关人物很值得一提,这个人就是季布的舅舅丁固,彭城大战后放刘邦一马让他跑路的那个人。等到刘邦招降了季布,丁固也忙着前来领赏。本以为刘邦会非常感激自己,可不曾想站到刘邦面前后,却得到了这么一句话——“丁公对项王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丁固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本准备上前询问两句,却又听到了一个字:“斩!”弄明白刘邦的话后,丁固肠都快悔断了,真没想到自己当初的人情会落这么一个下场。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刘邦注重宣扬正能量,要是项羽没死他丁固可能有用,可项羽死了,他不忠的丁固就成一个废品,杀他比留他更有用。这一点丁固至死都没有闹明白,因为他直到行刑前还在唉声叹气。不过他的死我个人觉得很过瘾,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留着迟早是个祸胎。

  季布归降、丁固被斩,看似一件很平常的事,可连刘邦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既得到了一员猛将,也收拢住了人心,像季布这样的仇人都能容下还有什么人不能活命?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刘邦专程招用田横,却效果不佳;无意得到了季布,却使敌将归心,刘邦这次赚大发了。

  第三项工作是收揽民心。

  心又多宽,世界就有多大,这句话用在刘邦身上无比恰当。刘邦的眼光放的更远,在萧何的建议下,吸取秦朝高压政策的教训,他决定采取另外一种措施来支撑他的帝国。

  他的这个政策很有名,后世称为——休养生息。“休养生息”本身并不是一个政策,应该算是多项政策实施后所达到的效果。刘邦的政策简单点来说有这么五条:解甲归田,释放奴婢,十五税一,减免徭役,重农抑商。

  “解甲归田”是针对自己的兵士来说,打了几年仗,把全国能用得上的人全部派上了战场,土地荒芜、赋税锐减。现在仗打完了,没必要、也没这精力养这么庞大的军队白吃白喝,更何况军队本身也是一个不安定因素。让兵士归田,既减轻军资,又能增加国家财政,更能降低危险系数,一举三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刘邦对这类事情干的是很有心得的。

  “释放奴婢”是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秦朝暴政,很多老实人很不幸地沦落成别人的私有财产。既然是私有财产,就的听主人的话,听主人的话会造成两种结果:其一是其劳动成果全部成为某一个人所有;其二是听某个人的话,就会让这个人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实力,就会滋生不安定因素。无论其一还是其二,刘邦都是不愿意看到的。更重要的是,释放了奴婢,会让自己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反正我以及我的手下都是劳动人民出身,我都还没有享受地主老财的日子,别人就更不要想了,因此这个政策推行了。这个政策所创造的效果是自由农民或佃户多了,地方豪强的实力小了,社会也更趋稳定了。

  “十五税一”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政策,这个政策应该是所有政策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事实上这个政策并不是我们字面上理解的“十五分之一”,其具体内容应该是地主向佃农收取土地产量的十分之五即产量一半的地租后,地主再向国家交纳土地产量的十分之一的税赋。也就是土地产量为十份,地主与佃农五五开后,地主再向国家交一份的税。即地租率为百分之五十,税率为十分之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十五税一”。佃农是不向国家交税和交租的。纵然佃户只有百分之五十的产量收入,与秦朝相比已经算是高收入了,可见农民还是好打发。事实证明,这个税率是协调地主、佃户和国家税收的合理调控比值,既使地主阶层能接受,也使劳苦大众能承受,还让国家税收有保障。由此可见,萧何能给刘邦出这么个主意,真是搞会计的一把好手。

  “减免徭役”比较好理解,古代徭役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嬴政和胡亥对这个征收徭役乐此不疲,盖房的盖房,修墓的修墓,而到刘邦手上虽然也干了一些类似的工作,但总的来说还是少的。刘邦就因为这件事才实现个人角色的成功转型,因此他不希望自己重栽在这个上面,因此总观其一生对这一条还是比较遵守的。

  “重农抑商”就更好理解,当时经过长年打仗,基本生活物资很少,多个人种地就多份生活保障。不过这个政策对后世影响很深,也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影响很深,这些人很不幸地被列为下三滥人群之中,以至于后世很多人宁愿饿死或者打家劫舍也不愿意操这份行当。

  封雍齿稳定大汉军心,收季布消除对手敌意,“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揽来天下人心,三项工作的做完,引来天下归心。此时刘邦的声望在如日中天,曾经是“关中唯恐不王”,现在是“天下唯恐不帝”。

  

(https://www.biquya.cc/id36980/199144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