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两汉往事 > 第五章 楚汉争锋— 二十二 游说韩信

?项羽打发龙且、周兰救齐,本希望龙且能把韩信赶的屁滚尿流,可不曾想到反被别人砍掉了脑袋。前边介绍过的,龙且是项羽手下的得力干将,他的死让项羽大吃一惊。前边的刘邦还没解决,身后又冒出了个韩信,这种局面让项羽有些恐慌。

  而在此时,韩信在蒯彻的建议下派人向刘邦送了一封信,信得内容很简单:齐国伪诈多变、反复无常,南与楚接壤,如不设置假王镇抚,其势不可安定,韩信希望勉为其难当这个假王。

  刘邦看了信,火撞顶梁,大骂:“老子在这儿望眼欲穿,等你来帮忙。你却有闲心思当什么真王假王”没等他骂出更难听的,被旁边的陈平一人踩了一脚,小声说道:“我们现在风雨飘摇,怎么能阻止韩信称王。一旦激怒他,将后患无穷。那何不送个顺水人情,封他为王,先让他守住三齐。”

  刘邦登时醒悟,高声接道:“男子汉大丈夫,平定诸侯,就该做真王,做什么假王!”于是派遣张良就带着刘邦赐予的齐王印信到了齐国。和平解决的效果立竿见影,因为韩信随后即带兵攻楚。

  刘邦看到了韩信的重要,项羽也看到了。当然,项羽不得不看到,因为韩信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当项羽听到龙且战死时消息时,不啻于五雷轰顶,他平生第一次感到了恐惧。是的,恐惧。龙且带走的楚军对外号称二十万的大军,虽然夸张了点,但人数绝对不少。世事难料,自己很看得起的龙且竟然一败涂地,而那个喋喋不休从不看好的韩信竟然大获全胜,看来当初真是小瞧了他。

  不过现在闹明白应该还不算太晚,因为他到了一个消息——韩信讨封。韩信这么搞说明他有想法,有想法那就好办,项羽准备抓住这个机会。

  几天后,项羽精挑细选了一个人前去游说韩信,这个人叫武涉。武涉能说话,但并不能算高明。

  但不管怎么说,武涉动身了。心急火燎地跑到齐国,在韩信面前,说出了他的观点:“大家合伙灭了秦朝,根据功劳大小划分土地,分立为王,本来士兵可以休息了,但现在汉王又兴兵东征,侵占别人封地,收集各路诸侯攻打楚国,他的意图是不吞并天下不肯罢休,他如此不知满足真是太过分了。”

  武涉的话让韩信有些反胃,刘邦想吞并天下,难道项羽不想吗?他们俩个有差别吗?武涉说的话连自己的大脑都没过,还想打动韩信?真是个笑话。

  见韩信没有反应,武涉又开口了,“刘邦不可相信,他的性命曾多次掌握在项王手中,项王可怜他才留下了他的命,然而他一脱险就背弃盟约,反过来又攻击项王,他不可信到这种程度,你还心甘情愿为他尽力作战?如果这样下去,你一定会把你抓起来的。”

  人如果想把假话说成真话,需要真真假假,让人捉摸不透才行,最起码要把过往发生过的真事当做案例来进行分析。而武涉却不然,从头至尾一直在胡扯,刘邦虽然几次逃命,但逃跑这件事基本上还是靠自己本事挣来的,可他偏偏却说是项羽的怜悯。他说的很过瘾,却没在意韩信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

  然而武涉却没注意到这一点,他准备说出自己最为得意的一段话,他相信这段话说完韩信会按自己的思路来,然而他看错了韩信,也高看了自己。“现在二王争夺天下的胜负,关键就在于您。您右靠汉王,汉王胜利;您左靠项王,项王就胜利。如果项王被消灭,其次就轮到您了。您和项王旧交,为什么不背叛刘邦和楚国联合,三分天下而自立为王呀?”

  应该说这段话是比较实在的,是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但不幸的是他没弄明白韩信的心思,更重要的是他的开头太不成功。

  韩信耐着性子听完武涉的话,终于开口:“我曾侍奉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则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兵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方有此。汉王信我如此,背之不祥,虽死不易。”

  这句话说完后,韩信毫不客气地打发武涉回去了。韩信是个实诚人,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当初项羽不要我,我就跟刘邦,刘邦对我好,我就打项羽。

  武涉走了,另一个人看不下去了,这个人是我们的老熟人蒯彻。武涉的话虽然没有打动韩信,却引起了蒯彻的重视,他似乎能清楚地看到韩信未来的危局,当然他也觉得这是自己的一次机会来了,因此他准备抓住这个机会。

  经过深思熟虑后,蒯彻准备用个计策来感动感动韩信,好让他抓住这次机会。实际他的计策很简单,在他之前有很多人用,在他之后也有很多人用,计策实际很简单——看相。

  趁个机会,蒯彻来到了韩信的面前,又一次开始了他的表演,“大王,我曾学过相人之术,大王可否让让我为你相上一卦?”

  人都有探秘的欲望,尤其对算卦、相面这种事情,绝大部分人都想听听,虽然那东西基本都是胡扯,但还是乐此不疲。韩信也没能例外,连忙问道:“先生相术如何?”

  蒯彻微微一笑开口了,“人的贵贱在于骨相,忧愁和喜悦在面色,事业的成败在于决断能力,用这三方面的情况加以参酌,万无一失。”

  韩信见他说的头头是道,异常高兴,连忙问道:“那好,请先生相一相我,看我如何?”

  蒯彻要的就是这句话,看了看身边的侍者,然后故作神秘地说道:“愿大王摈退左右。”

  韩信摆了摆手,闲杂人等纷纷退出了门外。

  蒯彻终于开口了。算过卦的人可能多少会了解一些算卦的套路,任何一个人拉到算卦先生那里,好的、不好的都要说一些,至于那个方面说的多,那些方面讲的少,就看算卦先生心情如何了。但无论算卦先生心情如何,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把人忽悠的晕头转向。这个行当绝不是随便是个人就能干的,因为他又个基本的素质要求——能侃,废话要说,并且要多说,至于那些惜字如金的人绝对不能操这个行当的。当然蒯彻也具有这个能力。因此他给韩信讲了很长很长一段话,我不想一字一句记录这段话,因为太无聊,但他的主要意思还是要说一些的,那位仁兄如有兴趣可再找史料,我真不愿意再去抄录。

  但在这里还是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蒯彻的套路的。蒯彻张嘴就来,“大王面相不过封侯,又危不安;但大王之辈贵不可言。”然后蒯彻把秦王到目前的事情层层剥开,把刘项二人的优略分析的头头是道,在把韩信现在存在的危险讲的刻骨三分,最终建议韩信两不相帮,坐收渔利,三分天下,鼎足称王。

  等蒯彻唾沫横飞地说完了,韩信沉思一会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刘邦对我太好,不忍背叛。”

  见韩信如此,无奈的蒯彻说出了自己心中思虑很久的话,“足下有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矣。”

  蒯彻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终于得到了韩信的一句两活话:“吾将念之。”意思就是我会考虑的。

  几天后蒯彻又一次进言,在上次所说的内容中添加一大些关键词后,中心思想还是让韩信保持中立,两不相帮,坐收渔利。长篇大论之后,本以为韩信能及时转变思想,认真投入鼎分三足的事业中来,可不幸的是韩信拒绝了。

  蒯彻这次游说失败了,天下第一的说客也马失前蹄,光荣败北。事实上,韩信也并非没有考虑他的建议,但如果按他的办法来的话,危险系数太高,成本也太大。

  鼎足三分固然是好,但若叛乱不成那又该如何?韩信这些天来可一直在计算这个成本,也一直在考虑自己有几成把握。虽然现在的韩信是齐国的老大,在这里说话很是算数,甚至是说一不二,然而在这看似铁板一块的景象下,几股势力一直在暗中涌动。这些势力的存在让他不得不有所顾忌。造反是需要实力的,韩信似乎有这个实力,但这只是似乎而已。

  其一,齐地刚被收复,韩信在这里还算是个客人,到处都有无数只眼睛盯着自己,时不时还想向他抡几个板砖,而且齐地也并未完全平复,这里还不是他的根据地。而齐王田横逃奔至彭越,如果齐地动乱,很可能趁机利用自己在本地的威望重新得势。真到那时,鼎足三分的梦想还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其二,韩信一直授命于刘邦,手下军队几次被刘邦整编,而手下将领中曹参、灌婴等等一些人都是刘邦的嫡系,虽然在自己手下干活,但这干人手中都有自己的部队。如果自己替刘邦卖命,这干人则全力以赴帮助自己;如果自己背叛刘邦,这干人将全力以赴对付自己,这些人的存在,韩信不得不有所顾及。如果这些人是摆在明面上的对手,那么孔熙、陈贺等一些人则是暗地里的对手,因为这些人也是刘邦的亲信,从韩信第一天独自带兵起就跟着他、辅佐他,然而他们则是刘邦隐藏在韩信身边的暗探。虽然是暗探,但逃不出韩信的眼睛,他在心里是清楚的。查翻史料,韩信自己的亲信只有李左车、蒯彻等一些少数派,拿这些少数派对付内部和外部那么多高手,成功的概率并不大。

  蒯彻所给韩信的规划只是反叛成功后的收获,但他没替他计算反叛工作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更没有提他设想反叛失败后所付出的代价。只能说蒯彻在战略思想上有些套路,但在战术实施上是欠考虑的。无论韩信如何选择,都只能验证蒯彻这次游说的失败。

  韩信不是傻子,因此他拒绝了。得到这个答复后,极为聪明的蒯彻发现了一个问题——韩信不背叛刘邦,那自己可就危险了。蒯彻非常害怕,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很多人都用过,并且屡试不爽的好办法——装疯。但他装的不够彻底,因为他装疯之余还找了份工作——巫师。从此,蒯彻开始了他这份很有意义的工作。当然他的故事还并没有完全结束,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他还有露脸的机会。

  

(https://www.biquya.cc/id36980/199143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