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江湖不古 > 第二十二章 低头无非二三事

?

  天下之大,竟无容我之处。何来悲哉?乃至吾潦破穷倒,无维生之系。至吾遇之(普源),才觉生有可求,死又何妨?王乃吾生之维系,遇之,吾之幸也。

  ———盖(gě)青云

  人生在世,总会有那么些个瞬间,会让人产生一个念头,当死则死。

  这个世界有很多不符合情理却又偏偏存在的事情,没有谁会为这些讨教什么。情理不过是为大多数人遵守的规则,不能代表全部。比如愚忠,又比如背叛。

  垂垂老矣的盖青云不时的回去回顾自己的一生,谈不上尽善尽美,可也算生无所憾。

  盖青云是前朝的洪武大将军,官从正一品,现已退隐。他是随着普源打江山的第一波老人,真正意义上的开国元勋,哪怕司马桓都要在他之后。

  盖青云是哪里人没人知道,因为他自己也忘记了自己的故乡,他并不是是孤儿,年幼的他因为饥荒与亲人背井离乡,却意外的与父母离散。他也想过要去找亲人,可在那个人命朝不保夕的时代,说不定下一个瞬间就有人死去,他的亲人说不准早就步上了黄泉路,他再怎么想找也不可能找的到。

  一个三岁的孩子就这么的开始四处乞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那时,这个五岁的孩子,心里常常萌生的念头就是-----死。可到最后却由于没有勇气而并未去实施。可以想见那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能让一个孩子都萌生去死的念头。本来是活泼伶俐的年纪,却要为是不是应该去死而发愁,那可算得上是:活着受罪,死了不累。

  本来要安居乐业的生活被讴丹弄的支离破碎,底层的百姓不知道该骂谁?不知道该不该骂?不知道为什么没骂?空空如也的胃囊,把本来要发出抱怨的心思化解的一干二净。

  在那个大饥荒的时代,只要看到的东西都是食物,不管好坏,只为能活着。所以不要鄙视他们那个人吃人的时代,当生存都成为一种奢侈的时候,哪里还有什么礼义廉耻之说。盖青云经常和子孙们说自己的当初的种种,告诫子孙们要懂得珍惜生活,珍惜现在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变革的见证人,也是亲身经历者,他的话有很大的代表意义。

  有时候盖青云沐浴在日光下还总是感慨自己的一生,说不上什么精妙绝伦,但也绝对是波澜壮阔。年幼的他在大饥荒之中艰难地成长着,捡着残羹冷炙,睡着革席草丛,穿着破衣烂裤。好不容易混到青年,终于可以不再为找吃的而费心了,可要必须进行一次抉择。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杀人越货,然后被官府抓住,在牢狱中渡过下半生或者血溅刑场;舍命从军,一生戎马沙场。

  当时有部分的人选择了前者,部分人选择了继续苟活,追求什么连肚子都填不饱的“自由”。剩下的很少部分和盖青云类似的人们选择了第二者。

  那时候的当兵人的命运真是“人命贱如草,鸡狗遍地走”。死人在大饥荒来说就像家常便饭一样,频繁到人们麻木了,麻木到自己是不是还活着都难以确定。在那时,有两种人最容易死,一种说体弱多病的人,他们的死一部分是病死、被战争波及死去,另一部分就是被想坐牢的人收割去了。第二种人就属士兵了。战火的大范围蔓延让兵成为了一颗颗的棋子,一颗颗随时会死去的棋子。

  跟个英明点的老大还好,他们会用些小招数,小战术,能找到好地方,会有饭吃,打仗的伤亡还是能接受的。要是跟了个次点的老大,那也算凑凑活活,哗哗一阵抢食,抢到还知道保护,死点人在他们看来还算正常,多是多了点,但好赖没有超出预期。最怕的就是跟了那种好面子的二货老大,别人家都是忙着抢吃的,他是忙着盖房子,娶媳妇,估计那脑袋不是被驴蹶了,就是压根就是个水壶。他们吃饭就是吃人,谁不听话吃谁。残酷?恶心?没办法,上者乏谋,下者伐人。第三种老大一般不会有人招惹,那都是禽兽,畜生,狗皮膏药。谁碰谁倒霉,贴谁谁恶心。

  盖青云还算幸运,跟的老大是第二者,虽然会死,但也比浑浑噩噩活着强。青年的他活着依旧是为了吃饭,打胜仗?那也是为了能有饭吃才干的。安居乐业?那得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情了,远到盖青云自己都不知道还能有那么好的事情的存在。

  直到他遇到了普源王玉名,他的人生轨迹才算是走上了正途,一条绝对光鲜闪亮的人生正道。王玉名的情况和盖青云差不了多少,他比盖青云要小三岁,但王玉名的思想比盖青云的高了不知多少。在别人都是想着怎么讨好老大的时候,王玉名想的是怎么做老大,怎么用兵法。怎么笼络人心,怎么去集结自己的部队,盖青云就是第一波愿意跟随王玉名的人,当时和他一起跟随王玉名的人有五个。人数是少了点,但都是强兵猛将,在五个人当中他的命算最好的,其他四个人在之后的战争都殒命了,只有他活了下来,活的还算相当的不错。

  有时候这种皇帝命还真的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了,盖青云与王玉名处于同样的时代,却没有王玉名同样的眼光,所以他的成就就不如王玉名那么耀眼。所幸他跟了个正确的主子,才能在那个大*时代脱颖而出。

  学会了兵法的王玉名官阶升的很快,堪堪成为他们那个集团的二号人物。但天有不测风云,当然这些风云是针对那个王玉名和盖青云的倒霉老大,在一次小的会战中,他们的老大本来想着要在士兵面前大展身手,亲自带军冲锋陷阵,结果却被流矢命中,当场死亡,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历史神奇的将一个小将王玉名推上了一个小小的领袖的舞台,在那里,王玉名终于可以一展自己的领袖才华,招贤纳士,广聘英才,招兵买马。

  年轻时候的王玉名就已经有了不小的野心,说成野心倒不如说成是梦想来的合适。王玉名的悲惨遭遇使得他痛恨着这个纷乱的时代,所以他立志要破而后立。王玉名小的时候并没有像盖青云那么想着去死。而是想方设法的活着,在他看来只要能活着,那什么都好说。

  在攀登到一个二流领袖的位置,他并没有满足,他想要做大,做到让天下人都知道他王玉名的大名。他也确实为此这么做了。

  他的做法和别的人有点区别,其他家的老大成天想的是怎么占地盘,怎么抢吃的,怎么多招人。王玉名却是想着怎么种地,怎么屯田,怎么稳健,他的招兵在精不在多。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时候,王玉名的小团体则是缓慢的积攒着自己的力量,期间也有人招惹过他们,结果却被打的抱头鼠窜的,俘虏了一大片的人。王玉名对待俘虏一向很仁慈,给他们两条路选择,第一:跟着自己吃香的喝辣的,但必须听他的。第二,给你点食物你自己滚蛋,找你的倒霉老大去。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不会选择第二种,忠心?在那个连肚子都填不饱的时代,拿什么去表忠心,忠诚这种东西只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大,当许诺给足够的利益,忠诚也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王玉名很好的抓住了这些士兵的心里,许诺将来给他们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玩的。那些人也就慢慢地开始和王玉名混了,对于他们来说,谁能给自己吃饱,那就是天,就是亲爹娘。当初为了吃饭而跟着王玉名,后来吃饱了也就开始观摩着这个自己的老大,他们发现现在这个老大和以前的老大还真不一样。

  以前的老大不把他们当人看,整天三哟五喝的,让他们干最脏最累最苦的活。他们可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反抗他,那是他们的饭碗,是他们的生存保障。一个升斗小民的想很简单,就是为了活着,什么尊严?什么廉耻那都是很扯淡的事了。

  可他们跟了王玉名,他们感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一种自己只在梦中经历的感觉,那就是家的感觉。在这里,他们有了尊严,有了话语权。虽然会干些脏活累活,可王玉名干的不比他们少,甚至比他们还要认真。他们在王玉名的眼神中看到的希望,看到了未来。他们不知道什么叫梦想,只是都觉得跟着他那就不会错。

  王玉名从来没有因为什么错误打过手底下的人,他理解手下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每次都是教育他们,授之以渔不以鱼。每次交给他们些大道理,让他们回去自己琢磨。他也从不参与无谓的战斗。他要对他手下的人负责,要给他们以安全,而不会因为所谓的荣誉去意气用事。他要坐大,就必须从小事做起。王玉名就是这样一个人:所图非小,胸怀之大。

  历史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王玉名算一个,慕容舴算一个,拓拔胡勉勉强强算一个。其他的人那就是八字没一撇了,差的不只十万八千里。慕容舴是慕容清月的老爹,也是南诸的开国皇帝。拓拔胡是拓拔雄的伯伯,他并不算是北匈的建国者,充其量就是个北匈老大。因为现在的北匈也不能算的上是一个国家,部落?或许这个说法更为精确些吧。北匈是一个超级大部落,大到能与鄄坂和南诸所媲美的部落。北匈并没有严格的文武官制度,各部分都有着自己规章制度,有着自己的军队和政治,但也服从于王帐。而连接这些部落的精神纽带就是草原神,一个很虚无飘渺的存在,但北匈民族却也信奉着。

  可以说,在“万谋起事”的后期。就是三个人的战争:王玉名、慕容舴和拓跋胡。别的人充其量也就是个小菜,正餐可都在这三个人之间。那时候的阴谋、阳谋、权术、庙堂、江湖,可真是精彩的一塌糊涂,哪怕是在现在都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出现。

  闲暇之余的盖青云总是会把普元王释端和他爹王玉名相比较,比较的结果就是王释端差得很远。不论是笼络人心的手段或是国家的建设上,他都和普元差得远。盖青云也在往远了看,王玉名、慕容舴和拓跋胡的后代都是不如他们的父辈,盖青云总是在感慨,难道就真的一代不如一代吗?

  他想起了自己和那帮兄弟浴血奋战的场景,那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为寂寞,往事如风,划过曾经寂寥的夜空。年迈的自己已经忘记了快乐,自己兄弟一个个的在自己之前走了,在他看来,儿孙满堂,也比不上战场上的兄弟情义来的更深刻。

  鄄坂是盖青云见证着长大的,年迈的他早就已经忘却了曾经的斗志,闭上双眼,总是会回到和自己兄弟一起把酒言欢的场景。鄄坂是他盖青云的奋斗结晶,他要守护她,为此他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垂垂老矣的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为鄄坂做什么?还能奉献什么?他要做的是生无所牵,死无所挂。

  对于普元后期的错误他知道,但也无力回天。在他得知错误后准备挽救,结果却早已酿成。作为元老的存在,他自己没有一点的私心,他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于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国家,他不容许国家出现任何的偏差。对于伎弧之殇,盖青云感到了一阵无力感,王释端的一意孤行是这次悲剧的始作俑者,他看的很清楚,普元也很清楚。但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没有说出来,有些东西不是说出来就可以解决,如果普元真的有心,他会自己想办法解决。他盖青云不过是这个帝国的爪牙,不具备、也不能为帝国出谋划策。不是所有的蛰伏都是无意义,盖青云从来没有放弃过纠正普元的错误,他为此已经用掉了自己多年积累的情分。但他没有后悔,子孙自有子孙福,他不能一直看着他们,他们是雄鹰就能自己飞,要是雏鸡,那被宰杀也是他们咎由自取,想活的自在就得成鹰。他盖青云为了这个帝国从来没有后悔过,不管结果如何,他能做的就只是这么多了。

  在盖青云看来,人生在世低头无非二三事:苍天、厚土、爹娘、帝王,在他临近离别之际,又多了一个:鄄坂。

  普元十一年十一年十月二十三,前朝老臣盖青云上朝,谏言普元恢复司马恒的大将军之位,期望帝国重用司马恒,给他一个公道,而不是打压无辜如斯的他。普元也欣然接受。

  盖青云走了,和自己的兄弟重聚了。

  普元十一年十月二十三夜,盖青云薨,享年八十九岁。

  至此,鄄坂帝国的最后一位开国老臣离开了人世。从此,鄄坂无“功臣”。

  第二日,普元下令全国缟素七日,恭送洪武大将军盖青云。赠谥号:成武。

  **************************************

  (这是第一卷过渡到第二卷的必须章节,缺不得。至于其中的庙堂因由,后面会慢慢写完的。我的这本书并非是纯粹的玄幻小说,其中夹杂着庙堂、江湖、情仇,所以请不要奇怪,章节并没有乱,主线依旧完好。第一卷已经快进入收尾阶段了,敬请期待。)

  (未完待续。如果你喜欢这部作品,欢迎给我投推荐票。你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谢谢。)

(https://www.biquya.cc/id36317/218545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