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清朝那些年 > 第十八章 卓见与失误

?

  曾经看过一则寓言,内容如下:

  玉帝派两尊神分赴秦岭主持东西二峰脊庙宇。

  神A进入角色以后,施展平生所学,明察暗访,了解百姓疾苦,惩恶扬善,夜间托梦示兆,白天释解困苦,真是有求必应。方圆百里,盛传神灵灵验。一时间,秦岭东峰脊香火旺盛。

  神B进入西脊以后,勤勤恳恳,整肃庙宇,按照戒律,昏省晨示,一方百姓也算安宁。

  一年下来,结果明显:东盛西衰。东脊庙宇朝者如云,香客来自千里之外;由于布施剧增,神A翻修了大小庙宇,重塑了全部神像的大小金身。西脊庙宇只有附近村庄,逢年过节时才出现“烟云缭绕”的景象。

  神事调整时,玉帝准备论功行赏,提拔神A。就在此时,太白金星出班言到:“神A虽然成绩卓著,功不可没,但据小臣了解,神A在弘扬天理的同时,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屡屡泄露天机,使该罚之人免脱罪责,该死之人无法归阴,依小臣之见,应该擢职查办??????

  辉煌的背后往往是落魄,成功不易,值得称赞;高富帅也会有穷屌丝的一面,人非圣贤,无法避免。对于历史的认知和评判,我们既不能死钻牛角尖,抓住某个小辫子不放,也不能菩萨心肠,一味地搞崇拜主义。平心静气,实事求是,乃正道也!

  汉末的董卓雄而不奸,属于暴力分子;明时的严嵩奸而不雄,归为阴柔小人;三国的曹操既奸又雄,乱世奸雄,当之无愧。难以被制服的霸者称之为枭雄,乃奸雄的对立方,二者都是为夺取天下而生,区别在于枭雄靠的是勇猛,奸雄则依赖于伎俩。努尔哈赤少时起兵,谋求霸业,历经三十余载,一统女真,威震四野,打下一片锦绣河山,功成名就,算得一位治世枭雄。有贡献亦有掠夺,功过并存,这就是努尔哈赤。

  必要的政策

  战争是罪恶的根源,破环力过于强大,流血牺牲,烧杀抢掠,偶尔的正义,无尽的摧毁!

  天命六年(1621),努尔哈赤的军队接连攻克沈阳、辽阳,辽东大片的区域成为大金的国土,努尔哈赤和他的部下们喜得不亦乐乎,物质财富的空前膨胀,致使他们精神的恍惚和萎靡,杀人杀惯了,一时半会儿还真停不下来,于是头疼的问题就来了。

  蒙古人曾建立了横跨亚欧的庞大帝国,堪称巨无霸,靠着马背和弯刀,他们是统治者。然而热衷于军事扩张的他们并不懂得统治与管理,错误的推行种族歧视、划分民族等级,滥杀无辜,荣耀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一来是报复心理在作怪,二来也是穷怕了,大金的军队入驻辽东后,八旗的贵族们疯狂地抢掠、屠杀汉民,无休止地进行奴役剥削,行为之恶劣,令人发指!

  哪里有剥削,哪里就有反抗,辽东的汉民在忍无可忍的悲催状况下,对欺压他们的女真贵族给予了猛烈回击,“不定居,常逃走,从事奸细“,起义不断,一时间大金国城乡不宁,混乱不堪,女真政权受到严重威胁。

  形势很严峻,造反意味着什么,努尔哈赤比谁都清楚,为了缓和矛盾,为了稳固政权,努尔哈赤必须采取行动了。

  天命六年(1621)四月初一,即八旗军队攻克辽阳后的第八天,努尔哈赤在劝导(忽悠)海州、复州、金州的军民归降时,正式提出了针对辽东汉民的“各守旧业”政策:凡是归降的百姓,依照明朝的制度,可以保留自己的祖业,从事先前的工作,女真贵族不得将他们掠为奴隶。对于不识时务,顽抗到底的百姓,女真贵族将其俘虏后可作为奴隶,但不能滥杀。

  努尔哈赤的这招确实动了脑筋,既承认了辽东汉民原有的封建关系,也尽力地维护了女真贵族的利益,一箭双雕,不可谓不精。

  紧接着,天命六年(1621)七月十四日,努尔哈赤又颁布了“计丁授田”令,内容如下:

  但凡没人管的田地一律充公,交由政府管理,按照人口户籍,全部分配给八旗兵士和汉民(包括犀利哥与和尚)耕种,国家是土地的最高所有者,官田无偿耕种,份地可从中衣食。

  “计丁授田”的颁布,在法律上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意义非凡,标志着辽东女真社会由奴隶制正式转为封建制,如此,努尔哈赤的事业又上一层楼。

  重用汉官

  首先声明,对于少数民族的政权,这个很重要!

  努尔哈赤反了明王朝,为的是有朝一日入主中原,一统天下,到时倍有面子、风光无限,别提有多美。这个目标任重道远,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艰苦奋斗是前提,努尔哈赤还得使些手段。

  瓦解对手的内部,给予汉官优厚的待遇,致使跳槽事件在明王朝屡屡发生,这就是努尔哈赤想要的。

  大金入驻辽阳后,努尔哈赤便将“重用汉官”提上了议程,首先,他释放了被关押的辽阳官员,让他们官复原职。其次,努尔哈赤设立游击八员、都司(掌管地方军政)二员,全部委任汉官。对于功勋卓著的汉官,努尔哈赤破格提升,大加封赏,不仅让他们终身享受类似正部级的待遇,而且待遇世袭,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一人当官,全家获利。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待遇好了,人的工作积极性也就高了。努尔哈赤不太会管理汉民,这些个汉官争着抢着献计献策,主动揽事,慢慢地,大金在辽东的统治就稳固了。

  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

  封建统治者追求的是皇权的高度集中,普天之下,只能有一个老大。秦始皇设立三公九卿,赵匡胤重文轻武,朱元璋废除丞相??????历朝历代的每一位皇帝,都为了维护皇权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努尔哈赤也不例外。

  成功来之不易,自己发达了,一定不能忘了那些曾经一起战斗过的人,努尔哈赤向来尊崇这一原则,因此他的部下们、儿子们权力都不小,王侯将相一抓一大把。

  时间在流逝,手下人的权力越来越大,努尔哈赤就有些睡不着了,他寝食难安,经过一番苦苦思考,天命七年(1622)三月,努尔哈赤终于想出了应对之策,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八王共治)的制度由此诞生。

  八和硕贝勒即八旗旗主,努尔哈赤在任命时胳膊肘一点都没外拐,全部是他的儿子和侄子,分别是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

  基本理念:“有人必八家分养之,土地必八家分据之”即有福同享(有难可以不同当),推行平均主义

  个别人员的简单介绍:

  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的第六子,舒尔哈齐死的时候他只有12岁,老爸舒尔哈齐的“事业”他也没掺合上,努尔哈赤不是那种六亲不认的主,见济尔哈朗没了爹,怪可怜的,便将他带到了宫中,收为养子。(努尔哈赤的老把戏)

  济尔哈朗出生的晚,没能参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不过他后来居上,在努尔哈赤与明王朝的几场战役中屡立战功,深得努尔哈赤的青睐,在设定和硕贝勒时,努尔哈赤出于私情和政治的需要,理所应当的就选中了济尔哈朗。

  之后,济尔哈朗基本走的就是平稳发展的路线,地位节节攀升,在皇太极时期是四大亲王之一,到了顺治朝,济尔哈朗更是被授予“叔王”的封号,成为清朝历史上除多尔衮外,唯一一位获此封号的人。去世后,济尔哈朗入享太庙,被给予王侯待遇。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是一母同胞的兄弟,阿济格和多尔衮后面会有详细介绍,在这里我们先来了解多铎。

  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母亲是大妃阿巴亥。多铎出生在公元1614年,成为八大和硕贝勒时仅有8岁,小屁孩一个,似乎是努尔哈赤为了充数,随便抱过来的。

  抱过来或许是真的,但努尔哈赤可不是为了充数,他之所以将年仅8岁的多铎选定为和硕贝勒,原因无外乎一点:努尔哈赤很宠爱阿巴亥,阿巴亥生的儿子更是如此,作为老爸,努尔哈赤需要给儿子留点东西,所以在设定八大和硕贝勒时,多铎就入选了。

  岳托是代善的大儿子,他和济尔哈朗是同一年出生(1599),军事素质方面继承了爱新觉罗家的精华,骁勇善战,算得一位猛将。公元1621年,在大金攻打沈阳的战役中,岳托杀红了眼,盯准明军的一支部队,穷追不舍,直至全部斩杀,大无畏的执着精神应该在军中发扬,岳托能成为八大和硕贝勒,也当之无愧。

  是老了还是?

  平心而论,努尔哈赤算得一位精明的帝王,戎马一生的他也是颇负盛名,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几笔光辉。不过努尔哈赤终究逃脱不了帝王们所具有的通病,犯下了一些不可饶恕的错误。

  1、天命八年(1623)六月,努尔哈赤偶然间听说复州(今辽宁瓦房店)的汉民人数突然增加,且暗地里接受了明王朝的洗脑,要做奸细。听到这种消息,无论是哪一位统治者肯定都很来气,努尔哈赤恼火也在所难免。但生气归生气,起码先得查清楚状况吧,努尔哈赤倒好,想都没想,当即派遣两万大军开往复州,眉头都没眨一下,将复州的汉族男性全部斩杀,抢了妇女、孩子及牲畜,然后大摇大摆的就回来了,俨然一副土匪的样子!

  2、天命九年(1624)正月,大过年的,也不知努尔哈赤抽啥风了,心血来潮,派遣大批八旗官兵查数汉民的粮仓,十分离奇的规定:凡是存粮不够五斗的,均为“无谷之人”,一旦发现,立刻抓来。

  此外,努尔哈赤下令八旗的将领统率各自的部队到所管辖的村庄,凡是有反动思想或跟反抗大金有牵连的人(哪怕是小到可以忽略的一丢丢),一律斩杀,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

  哀哉,原先好不容易缓和的民族矛盾又来了!

  3、同年十月初三,又不知努尔哈赤受了啥刺激,头脑一热,他竟然废除了(明面上没说,但事实就是这样)之前颁布的“计丁授田”,使得大部分汉民失去了自由,沦为了奴仆。

  唉,老同志不禁夸啊!

  4、天命八年(1623)注定是努尔哈赤不上道的一年,滥杀百姓罪不可赦,努尔哈赤看手下的汉官也很不顺眼。他一改“重用汉官”的明智选择,转而采取了疏远的态度(的确是物极必反),时不时的就对一些上疏的汉官大发脾气,革职查办也成了家常便饭。如此一来,汉臣们提心吊胆,哪有心思好好上班,腐败也就随之而来!

  努尔哈赤确实老了,频繁出错,昏庸了一把,或许这就是他兵败袁崇焕的先兆吧。

(https://www.biquya.cc/id36226/199537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