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清朝那些年 > 第十六章 明王朝的状况

?

  时势造英雄,努尔哈赤(女真)的壮大与崛起,是艰苦奋斗的结果,更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在处理辽东女真的问题上,明王朝一度的优柔寡断、掉以轻心,没能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再加之本身的腐朽和没落,致使养虎为患,最终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面对萨尔浒大战的惨败,明王朝大发“悔之晚矣”的感慨,逃避现实也束手无策,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它选择了沉沦,不闻世事,在平静中寻求自我安稳。

  努尔哈赤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顾不了明王朝的感受,乘胜出击,接连攻克开原、铁岭,完全剥夺了明王朝在辽东战场的主动权。于是梦醒了,既没有爱人的甜言问候,也没有爹娘的悉心关怀,有的只是那不愿见的人、不想做的事儿,明王朝别无选择。

  熊廷弼

  身为领导者要善于用人,用的对万事OK,一旦用错则悔断肝肠,痛心不已。为了拿掉努尔哈赤这颗定时炸弹,明王朝煞费苦心,在精心策划和安排下发动萨尔浒大战,派出了政府的优秀将才杨镐。

  大军出发前,政府的首脑们、要员们纷纷为杨镐践行,个个都是一副忧国忧民的高贵神态,语气深沉:“小杨啊,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就落在你的肩上了,你可得争气,切莫辜负我等的期望!”

  闻言,杨镐眼眶略有湿润,热血与激情充斥着全身每一个细胞,是张狂,是冲动,是感激,是允诺,气宇轩昂:“感谢政府的信任,卑职定当竭尽全力,荡平蛮夷!”

  一番精彩的慷慨陈词,后来杨镐败了,他代表的国家和政府败了,败得一塌糊涂。

  于是,首脑们、要员们集体高呼(大骂):“废物!败类!人渣!真是看走眼了!”

  突然打了一个喷嚏,整日在辽东提心吊胆的杨镐嘀咕道:“骂骂骂,就知道骂,这事能全怪我吗。”

  事已至此,现实终究还要面对,一次看走眼了,并不代表次次都看走眼,天朝上邦岂会无将可派?于是乎,政府的又一优秀将才熊廷弼来了。

  熊廷弼,男,1569年生人,湖广江夏(今武汉市江夏区)人,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为了长大有出息,为了日子过得好一些,熊廷弼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亘古名言,所以他读书,拼命地读书。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愉悦,读书使人进步??????最重要的是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十(N)年寒窗,为的是金榜题名,选拔人才也好,禁锢思想也罢,科举考试到底如何三言两语也说不清,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通过科举考试可以改变原本悲催的命运。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27岁的熊廷弼凭借扎实的学习功底顺利地拿下乡试第一,一路过关斩将,第二年熊廷弼便幸运地考中进士。

  苦苦奋斗N年,工作终于有了着落,之后熊廷弼就被分配到保定,成为了一名推官(主管刑事诉讼,正七品)。

  态度决定成败,有些人蹦跶一辈子仍在原地踏步,临死之前或许明白了,原来是态度不够端正,无奈,为时已晚。

  不想升迁的官不是好官,因为他不思进取。升官要走正道,靠本事说话,投机取巧、贪赃枉法等一系列不良行为万万使不得,免谈!

  放羊是为了啥?赚钱

  赚钱是为了啥?娶媳妇

  ??????

  同上,读书是为了啥?找工作

  找工作是为了啥?赚钱

  ??????无限循环

  来到所谓的基层,熊廷弼以个人前途为出发点,坚持“忠君报国”基本原则,秉公执法,干劲十足,该抓的抓,该放的放(受冤者),同僚们不屑一顾的工作他认真对待,慢慢地,原先不太起眼的熊廷弼同志就受到了领导的关注,慢慢地“升官发财”等应得的报酬也随之而来。

  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熊廷弼在官场上已走过十个年头,从一个单位调到另一个单位,新面孔出现,旧面孔渐淡,人在变,事在变,唯一没有变的就是干部级别。十年前他是正七品的推官,其间正七品??????十年后他仍然是正七品,只不过称谓变了,叫做辽东巡按。

  古往今来,官场上都流行一句话“天高皇帝远”,相比于富丽堂皇的天子脚下,为官者似乎更向往于偏远的基层,不为别的,就为工作无压力。

  身为统治者,但凡没有昏庸到极点,都会留意、提防手下人的那些个猫腻,由于出行不便,帝王们无法做到亲自视察,所以他们需要派出自己的代表(探子),巡按由此诞生。(唐天宝年间始置,沿用至清)

  巡按的级别是芝麻官,工资也相当一般,但作为皇帝的代表,其待遇并不怎么低,只要是头脑稍微清醒的官员都会对他们礼让有加,给足面子。熊廷弼同志十年如一日,无法甩脱正七品的头衔,若不是待遇有所提升,能不能挺住还真不好说。

  出任辽东巡按,熊廷弼正好赶上努尔哈赤事业的高峰期,女真各部基本统一,辽东危机日益加深。上报中央政府吧,人家还爱理不理的,无奈,熊廷弼只能从地方着手。首先,他提出“实内固外、以夷制夷”的保卫辽东总方略。其次,熊廷弼不厌其烦的到处筹钱,大力修建边防,囤积粮草(三年时间三十万石),整治官风,严明军纪,一时间辽东面貌大改,明政府的要员们都难以置信,惊喜之余,也没忘了兢兢业业的熊弼廷同志,提拔,必须提拔,所以在萨尔浒大战惨败后,熊廷弼就接了杨镐的班,成为新的辽东经略。

  明代设置在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总督,其次是巡抚,但到了明中后期,由于各方面原因,巡抚逐渐地就成了地方一把手,实际掌握军政大权。而经略则是在遇到重大军事问题后,特别设置的,职位要高于总督和巡抚。

  熊廷弼来了,杨镐、李如柏等人的好日子也算到头了,抓的抓,杀的杀,无一幸免。

  辽东是块烫手的山芋,熊廷弼接手后也相当头疼,他面临的问题确实不少,民心涣散,军心涣散,甚至官心涣散,在辽东能做的似乎只有逃命了,打仗起码也得有人,人都溜了,还打个屁仗。所以熊廷弼的当务之急就是稳定人心。

  老百姓要跑——想办法招抚,广施恩惠

  当兵的要跑——整顿军纪,加强洗脑

  当官的也要跑——毫不留情,该抓抓,该杀杀!

  经过一番殚精竭虑,人终于是留住了,熊廷弼松了一口气,顾不上休息,紧接着熊廷弼又开始忙活,督造军备,巩固边防,调兵遣将,联合朝鲜??????总之就是自我疗伤,以守为主,完全跟努尔哈赤杠上:打不过你,我不打了,就待在家里不出去,看你能怎的

  毋庸置疑,熊廷弼是成功的,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全部奏效。努尔哈赤很头疼,遇上这样一位难对付的家伙,也的确头疼。

  不过,头疼只是暂时的,得益于明政府的自毁长城,之后努尔哈赤就不再头疼了。

  仓促的换届

  天命五年(1620)七月二十一日,明王朝在位时间最长(48年)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去世,结束了他颇具争议的一生。

  一般人们在提及万历皇帝朱翊钧时会首先想到名气颇高的张居正,似乎没有张居正就没有朱翊钧。事实呢,当年张居正的确功高盖主了。

  朱翊钧刚登基的时候,小屁孩一个(10岁),啥都不会且面临内忧外患的倒霉处境,可以说朱翊钧接手了一个烂摊子。年龄太小,问题过多,没办法了,朱翊钧只能依靠时任内阁首辅的张居正。

  张居正的政治能力在整个明代都是拔尖的,独揽万历朝政前后十年时间,针对明王朝吏治腐败、财政危机、赋役不均、军心涣散等众多头疼问题,他推行一系列的强硬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减轻了明王朝的部分统治危机。凭良心说,张居正是有贡献的。不过也正因如此,朱翊钧对张居正产生了相当大的仇视,在张居正死后,朱翊钧的这一情绪彻底爆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记着,皇帝才是老大!

  明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首辅张居正病逝,盼星星盼月亮等了十年,朱翊钧终于可以亲政,那一刻,他激动不已。煮熟的鸭子放在眼前却不能享用,人世间最憋屈的事莫过于此,痛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朱翊钧要找回他失去的所有!

  凡事都得有个过程,宣泄情绪也不例外。朱翊钧在得知张居正去世的第一时间,高兴得差点没昏过去,反复确认后(譬如打自己一巴掌),他才相信这不是梦境。高兴持续了一小会儿,朱翊钧的表情又变得狰狞起来,五官都拧成了一团,拳头握得咯嘣响,语气颇为狠毒道:“老匹夫,我还没好好孝敬你呢,你怎么就着急走了!”

  话音刚落,朱翊钧立刻又哭丧个脸,伤心欲绝,一边擦拭眼泪,一边声音颤抖道:“公去矣,朕若何求,天下万千子民何求!传朕旨意,举国哀悼,张居正鞠躬尽瘁,追谥号文忠,赠上柱国衔,赏丧银五百两。”

  两年之后,过渡期结束,朱翊钧开始行动了,首先他将张居正的种种罪行揭露于世:诬蔑亲藩、侵夺王坟府第、箝制言官、蔽塞朕聪、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

  当然,在公布张居正的罪行时,朱翊钧必须是一副极度失望、痛苦的表情,且还得外加一句类似“于心不忍,从轻处置”的话。

  紧接着,朱翊钧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剥夺了张居正身前的所有官职和爵位,张居正的家人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基本无一幸免,此外,张居正曾经任用的不少官员也遭到报复,有的被杀(弃市),有的被革职,下场都相当惨。

  做完这些,朱翊钧觉得仍不解气,准备对张居正进行鞭尸,但迫于舆论的压力,他只好停手。

  之后,自认为树立了皇威的朱翊钧倒也勤政了一段时间,不过仅限于一段时间,朱翊钧终究不是做圣君的料。

  朱翊钧做了近半个世纪的皇帝,过足老大瘾的同时也等苦了他的儿子。

  朱常洛,这位明王朝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明宫三大疑案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都与他有关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一下《明朝那些事儿》),熬了半辈子,好不容易接了老爸朱翊钧的班,本想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奈何命太苦,好色吧身体不行,于是朱常洛开始吃各种大补之药,最后倒血霉的服用了一颗不知名的红丸,登基仅仅一个月,就挂了。倘若评选中国历史上最憋屈的帝王,我想非朱常洛同志莫属。

  朱常洛死后,他的儿子朱由校历经“移宫案”的风波,艰难继位,是为明熹宗。在朱由校的统治下,大明王朝愈发的摇摇欲坠,党争激烈,宦官专权(魏忠贤),而这些正是努尔哈赤希望看到的。

(https://www.biquya.cc/id36226/1946747.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