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乡村影像 > 第三节.画前点燃一柱檀香

?

  第三节画前点燃一柱檀香

  小镇,依山临水,山边有车道,岸下有水道,车来船往,还算是一个比较热闹的地方。顺着码头石阶往上走,临河的一幢三层楼房就是镇里的文化馆,也算是小镇的文化宫殿。

  文化馆的建筑结构是老式的歇山屋顶,三层楼,每一层楼都有环楼一周的走廊和供观景的围栏,围栏外是短短的青瓦飞檐,飞檐四角,挂有风铃。走廊内,是文化馆的中心区域。一楼是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二楼是陈列室,展览室,活动室;三楼是图书馆,阅览室。文化馆外靠街的一面,有一个只有木柱,没有板壁的房子,这是戏台,戏台下是一个能容纳大几百人的露天场院。

  小镇的老年书画协会在二楼占有一间活动室。每月的初五十五,十几个老头在这里聚会,互相观看欣赏对方的作品,交流心得,提提建议,定定目标,以期下次作品更上一层楼;有时是读读书画杂志上的名家专论,知晓一点大师们怎样议论当今书画,感知所谓的“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有时也大骂特骂杂志上登载的某派大师,他们的字丑陋如狗屎,还被编辑推到显眼版面刊登,还附加大评大赞的吹捧文章。老头们受不了这种以丑为美,大丑就是大美的鼓噪,认为中国书法若是全都如此,那么中国书法这一国粹,将葬送在这些所谓的大师和那帮评论家手里。老年书协会员就是这样不拘一格的开展着活动。会员每年有增。

  苏毅夫参加了几次镇里老年书画协会的活动,感到很有意思。他认识了国家级的书法家协会会员,还有省级的美术家协会会员,也有几个老头和他一样,原先什么会员都不是,参加活动后,成了县老年书画协会的会员。这些会员中大多热衷于书法,有的专工隶体,有的酷爱篆书,有的只临习米芾的帖子,却把字写得怪模怪样的,说是当今就流行米体。有的只写草书,笔走龙蛇,字如行云流水。画画的人少,几个有点功底的老师都不参加活动了,他们都带着学生,办着自家的美术学校。苏毅夫不办美术班,他是带着求知的愿望来的,希望有高人指点迷津,教他几招绝活。但在活动中,老头们都很保守,面对他人的作品,多数人只指点其佳处,少有评点不足的,而他们自己很少当着大家的面挥毫泼墨,显示独家本领的。苏毅夫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收获,一是自己成了县级会员,二是有机会看到了别人的作品,尤其是国家级会员的作品,他作了一下比较,自己不知怎么一下子陡增信心:“我不就只少了个光鲜的名头吗!”

  国庆六十周年就要到了,书画协会主席钱老先生说:“国庆国庆,每隔十年一大庆,今年六十周年,县里要举办大型庆祝活动,书画展就是大型活动之一,我们每个人都要拿作品,而且是要拿精品,把自己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拿出来向国庆献礼,不仅形式要好,内容也要好,要扣住主题。下次活动带作品来,我们把好作品拿到市装裱店去装裱。”

  苏毅夫回家精选了几幅花鸟画,左看右看,总觉得这些作品还不能完全表达出他的心意,问题在哪里呢?在扣题上。他琢磨了好一阵子,决定画一幅人物画,画开国领袖毛泽东。毛泽东的形像在他这一代老年人心中是永远磨灭不掉的,凭着记忆,也能把中年毛泽东或者老年毛泽东的像貌勾勒出来。有了头像,再是人物的姿势和形态,他在画案前走来走去,一会儿抬头遥望远方,一会儿点一支烟,夹在指间,把手臂由低向高慢慢抬起,靠近嘴边,一会儿又撩起外衣,把左手叉在腰间。整个半天就这样神神道道地做着各种姿势,突然,他一拍画案,大喝一声:“有啦!有啦!”

  于是,苏毅夫打来清水,沐浴了双手,然后又点燃一盘檀香,放在木几上,双手合拢,举过头顶,弯腰鞠躬,像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做着礼拜,礼拜完毕,这才开始在宣纸上起稿勾线,塑造他心中的中年毛泽东的形像。

(https://www.biquya.cc/id36071/190072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