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垂帘听政后,她为什么不像武则天这样自己当皇帝呢?这时的慈禧肯定有这个能力的,难道是他儿子的治国能力很强?还有,慈禧垂帘听政两个皇帝,而这两个皇帝都死在了她的前面,那同治帝和光绪帝是被慈禧杀死的吗?慈禧在垂帘听政这47年中她做了哪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有做了哪些对人民又害的事呢?
第十九章不敢当皇帝的慈禧上面我们说到了慈禧的儿子同治是咸丰帝的唯一儿子,那么咸丰帝死后,同治皇帝就顺利即位了。那么慈禧这时已经可以说朝廷掌握在他手中了,那时同治皇帝还小,慈禧就没有想过取而代之的想法吗?毕竟在她前面有个武则天这个活生生的例子。
武则天当皇帝是有社会基础的。因为五胡乱华以来,北方受少数民族的影响,一般是女人主持家政,男人在外面仕官或者劳动,所以武则天时代的社会对女人当家作主并不会有太多的异议。
另外,慈禧时候不仅社会风气不会允许她当皇帝,她统治的基础是依靠清朝皇室的,并没有武则天那时候那么多党羽。
还有是因为慈禧所在的清朝末年是封建礼教非常完备而严苛的时代,同时也是西方男女平等意识兴旺的时代,她不敢轻举妄动.搞不好,不仅她做不了皇帝,而且,还有可能引发整个帝制体系的崩溃.
其次,慈禧也没有迫切需要做皇帝,尽管她说过一句话,"女人能如武则天那样,一生足矣",但是,武则天当时做皇帝,也是政治需要,也是半推半就的无奈之举,别以为皇帝是个好差事,那是等于把自己放在火上烤,疯狂的权力斗争,是危险的.各位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皇帝轮流当,明天到我家".争夺皇位就意味着灭族,杀得血脉尽断.绝子绝孙.
当时,李家儿子非常懦弱,武家儿子非常贪婪粗野,都不是做皇帝的材料,为了防止两家血腥斗争,武则天都六十多岁,本来该退休养老,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不得已,勉为其难,亲自登上皇位,甘当出头鸟,老太太自己担当国家重任了.看看汉朝到唐朝之间这段历史,男人皇帝都自身难保,时常身首异处,政治斗争充满着血腥.
慈禧心计更深,她防止了任何权利斗争,因此,她才根本就不需要来当这个出头鸟.应该说,慈禧的聪明才干不在武则天之下。凭着过人的心计和手腕,慈禧太后或许能够只手遮天,玩弄两代皇帝于股掌之间。但她权力再大,也不能彻底废掉同治、光绪二帝,取而代之。一个原因是满清祖先老早就立下祖训:后宫不得干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环境远远不能与唐朝时候相比。武则天要当皇帝,会耍点手段即可;慈禧要当女皇帝,非改变整个社会“男尊女卑”的格局不可。这种格局一日不改变,她的女皇帝梦就永远只能是梦想。
可见不是慈禧不想当皇帝,而是她生活的时代背景造成的,那时中国是封建社会晚期,更多的贵族为了自己的利益更加拼命的维护着这即将逝去的制度,所以如果这时慈禧在出头率先打破这制度,肯定会惹起很多大清贵族的反抗。还有那个时代外国人已经闯了进来,带来了新的思想,慈禧必须要率先站出来保住她的封建主义特权,不然失去了高高在上的特权,慈禧离死也就不远了。由上两个原因我觉得慈禧是不敢动称帝对的想法的。
那慈禧不称帝,她选择了垂帘听政,这是不是代表慈禧就不爱权利了呢?答案肯定不是的。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慈禧为了享乐,授意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趁此机会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慈禧干预朝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决定。
可见同治小皇帝还是有自己的政治宏图的,可怎奈何自己母亲一直管着他。为了更快的得权,同治不惜得罪大臣失去民心来满足慈禧的愿望,但最终还是被慈禧制止,可以说慈禧一方面是制止了同治的不正确决定,一方面也是制止了同治帝想要回权力的思想。
1875年1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她的侄子(丈夫的侄子)兼外甥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最后,同治帝郁郁寡欢而死,只有27岁。可以想象不能施展自己抱负的同治帝是多么的郁闷,27岁在古代早已成年,可慈禧还是不肯交出手中权力,也从中看出了慈禧对权力的热爱。
同治死后,光绪帝上位,不过慈禧还是垂帘听政,光绪帝又是一个傀儡皇帝。1889年2月,光绪大婚,名义上由光绪帝亲政,慈禧又训政了数年。在训政结束后,朝内一切用人行政,仍出其手,“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1894年,醇亲王借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是年,适逢日本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光绪主战,慈禧亦主战,“不准有示弱语”。但是,当有人提出停止颐和园工程,停办景点,移作军费的时候,慈禧却大发雷霆,说出了“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之语。后来,清军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六旬庆典,慈禧希望外国出面干涉,尽快结束战争。她支持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以各种借口,打击以光绪为首的主战派。可见在光绪帝反对慈禧时,慈禧在亲情和权力之间,慈禧选择了权力。
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对于变法,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旧势力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围园杀后,杀死荣禄时,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人。
最后慈禧软禁了光绪帝,一直到光绪帝死去。而很巧的是,光绪帝死的第二天,慈禧也死去。这里很难不让人想象为慈禧到死也不放过光绪帝,要光绪帝死在自己前面给自己陪葬,可见慈禧的心狠。但这个是没有证据证明的,但如果说是老天安排的这个,那老天也太宠爱慈禧了,而且有那么巧的事吗?
同治皇帝的死我认为是郁郁寡欢而死,虽然不是慈禧害死,但可以说是因为慈禧爱权利胜过了爱儿子这个原因。而光绪帝的死,这肯定是慈禧希望的,是慈禧很喜欢做的。
而慈禧在这执政47中,她又做过哪些大事呢?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被称为“同治中兴”。
1865年—1870年,中亚浩罕汗国侵略者阿古柏侵入并且窃据了新疆大部分地区;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清军于1878年1月收复新疆;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
看来在歹毒的政治家,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保住自己的利益的情况下,她还是会做一些对人民和国家有益的事,不然人民要反她达。所以,慈禧还是对中国国家的发展是有恩的。
但是,对国内和弱者慈禧是采取了打压等手段,但是面对列强的侵略,慈禧却又极力的妥协,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为人民考虑。归纳来说,慈禧是个欺软怕硬的主。
1883年—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以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却主张“乘胜即收”,与法国签定了《中法新约》,又使法国获得了不少侵略利益。
中国海陆两个战场均遭失败,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下定决心向日本求和,3月,慈禧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乞和,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赔款2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在俄,德,法等西方列强干涉下,后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对于变法,慈禧希望强国但又担心光绪会借变法脱离她的控制,最初表示支持,但她随后把军权,用人权都抓在自己手中。1898年6月光绪发布帝“明定国是上谕”(即《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光绪帝的变法触动了满洲旧势力贵族和众多封建官僚的利益,他们聚集起来,竭力反对变法,当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围园杀后,杀死荣禄时,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人。
(https://www.biquya.cc/id35560/211079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