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暴雨计划后的几年,人们逐渐熟悉了地球的轮廓,天气,以及日升日落……总之地球起初的表现是令人失望的,并不是处处都是风景,处处都很美丽,如果说它有什么奇特之初,就是规模宏大,但又像一个硕大的被挖空的矿山,没有生机的呈现,人群在这里生存也没有什么意义,或许像一些被人类主宰的动植物一样,再次等待毁灭的洗礼。小行星的动植物园要比这里美丽,丰富,有生机的多,它才更像是一个母亲,是此时漫步地球的他们眼中的母亲,如果他们感激;对这样还毫无生机的地球怎么会感激,更多的只是将之视为人类拓展生存的另一个区域。有人非常认同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但是认同这样的人也不会选择在这里生活,她已经变了摸样,当然他们还是会期盼她变成曾经的摸样,那时或许他们会重新踏上这片土地,而现在的踏入,只会让他们感到陌生和不安,来自于历史和落后的一种灾难威胁着他们,回抵小行星时,他们才会感到安全的着陆,回到了故土的怀抱。当然不乏一些喜欢冒险的人,这样的事情对于遏制悲观情绪多少还是有一些作用的,最起码激起了一些人回去探望的欲望,有不少人寻找的说自己的祖辈曾生活在地球的这个区域,而更多的人是说不清自己的祖辈儿确切在哪个区域,只能说,地球就是老家,可是这个老家已经毫无魅力的需要多加改造,才能勉强的让人去愿意适应它的垂老之痛……也有一些人是想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地球风光,虽然这里的风光还停留在荒凉的阶段,远不及信息仿真系统模拟的美丽动人,但毕竟是另一种体验。所以他们之所以来观光地球也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曾经和如今的物,如果是需要人群之间接触的话当然还是要回到小行星,或者带着朋友一起来回忆往昔的岁月。
而让一些人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曾经文明的印记,他们会发掘一些幸免于化为碎片的东西留作纪念,不过要发掘那样的小物件也是非常困难的,并且那样的东西沾满了死亡的气息,如果不是它还会发挥什么作用,便会被喜欢收集和研究各种地球时代物件的人搜集起来,或者放到“文明陈列馆里”,通常他们只会留下若干件或者一件作为曾经的符号,而详细资料则会按照信息模版采集信息而后存储到遗留文明信息系统里,如果真的有人想要装饰,而不是研究,复制一个观感相同的物件是相当容易的事。
一些参与其中的工作人员甚至会怀疑开发地球的意义,或许应该尝试将地球的资源更多的搬运到小行星上扩大她的规模……这也在于人们焦躁渴盼的、显得急于求成的看不到植物蔓延的速度,看不到气候的迅速变迁,配比的微型生态形态会直接原样的从“小行星”的实验室搬到地球上成倍的在局部地区放大……
(https://www.biquya.cc/id35010/198745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