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兜底的政策以极快的速度得到了完成,然后韦泽强行推动召开了人大会议。
“国家要发钱么?”人大代表们得知了国家兜底政策之后,几乎所有代表第一反应都是如此。兜底很容易被理解成“有求必应”,在这么一个时代,有求必应的最好体现莫过于给钱。
中央委员会对人大的这种反应并没有过激的情绪,韦泽早就把人大有可能的几种反应讲述了一番。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大家错愕之后或许会引发愤怒。对于已经提前预防的问题,大家的反应自然平和的多。
哪怕是连吕定春这样的家伙,在面对本省人大代表的时候,也不得不耐心的解释一下,“兜底不是要发钱,而是遇到生活困难,揭不开锅,可以得到政府的提供的免费支持。”
人大代表们中岁数有些比较大,听了这么一个解释,年长一些的代表们问道:“是不是跟施粥一样?”
吕定春的心里相当不爽,因为年长者提起施粥的时候语气是比较轻蔑的。而年轻代表好奇的瞪着眼睛听着长者说话,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施粥是怎么一回事。即便是听说过,也没见过。
年长的代表一看就是村里来的,老先生砸吧了一下嘴,带着农民特有的狡狯表情说道:“现在村里真的不缺这口饭吃,国家要是真的想给点好处,那就给钱吧。”
一提钱,吕定春心中大怒。以前是人多地少,那口饭真的比什么都金贵。现在三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根本不缺耕地,城市的快速兴起又让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生活。除了极少数真正的鳏寡孤独,有手有脚又不缺地,怎么可能缺那口饭吃呢。现在从国家到省里,从政府到民间,缺乏的只有一样东西。那就是钱!
省里面和部委闹到水火不容,是因为钱的分配。吕定春就是这场冲突的主力干将之一,不过看到人代表坦率的提出了不要口饭,要发钱的态度,吕定春心里面也是大怒。他当年参加造反的队伍就是因为在一次施粥里面两边打了起来,即便是那稀薄的粥水也引发了当地流氓无产者的窥觑。为了能多弄到几碗粥,施粥的场所大打出手。吕定春的一个堂弟被打成重伤,没几天就过世了。心怀深深的恨意,吕定春偷杀了当地吴举人家的一条狗,吃了几天饱饭。有了力气之后,他拎着把破柴刀,冲进那些流氓无产者聚集的破庙,不管青红皂白连砍了好几个人。撒了这股恶气之后,吕定春义无反顾的投奔了起来造反的太平军。
现在有点类似施粥兴致的行动竟然被人如此蔑视,吕定春觉得自己本深深的侮辱了。虽然用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施粥在吕定春的价值观里面有着深刻的印象,甚至改变了吕定春的人生。所以吕定春不容自己重要的人生坐标被人蔑视。不过这些都属于复杂的心理学范畴,吕定春既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更没有时间去考虑这等事情。愤怒的情绪在神经回路中以极快的速度奔腾着,吕定春吼道:“想要钱就自己去挣,国家只管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饿死人。不管有钱没钱!”
被吕定春这样的大人物一通猛批,所有代表们都愣住了。他们固然对吕定春的地位颇有敬畏,不过也对吕定春这突然爆发的情绪有些莫名其妙。
不仅仅是吕定春,所有省的人都面对差不多的局面。只要天下太平,人民就愿意拿起锄头。当国家承担起基础水利建设的时候,人民就会利用这些建设来多生产粮食。但是此次所有省的人大代表对于国家的兜底方案看法都挺一致,“要是能给钱就好了。”
世纪的时候网络上有个改编的段子,“个民族朵花,个民族种话,种语言汇成一句话,钱不够花!钱不够花!钱……不……够……花!”
韦泽的个人理想在民朝终于得到了实现,民朝只存在公民,民族身份统统属于中华民族。文字汉字,发音普通话。而且韦泽还志得意满的写了一篇文章,先把基于封建传统的欧洲民族观点冷嘲热讽一番后,韦泽阐述了他的看法,“……所谓民族,是对过去现象的一种总结。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大一统的国家体系的完善与进步,民族也将随之消失。在大一统的工业时代再提民族,只是用民族来为经济矛盾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做借口……既然所谓的民族并非从宇宙诞生的时候就存在,那就没有任何理由要维持到宇宙终结去……”
如此傲慢的发言并没有引发反对的声浪,甚至都没有引发反对的声音。世纪末的中国本来就没有所谓民族的理念,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是工业化,是经济区域,中国这么幅员辽阔的国家地理复杂,有着大大小小的天然经济区,有着多种多样的种植与畜牧区域。一句“这是个经济问题”就挑开了真相,在民朝初期的时候,说实话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民族问题能靠说实话来解决,钱不够花的问题却不是说句实话就能解决的。韦泽在世纪的十来年,正好是中国处于“钱不够花”的时期。摆脱了饥饿的威胁之后,中国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与之相反的是,整个蓬勃向上的中国随机产生了对财富更大的渴望。
如果是酸儒,大概就会用“人心不古,道德崩坏”来做评价。甚至还会嚷嚷出“礼崩乐坏”之类的屁话。韦泽自己是不会这么看待那个时代的。摆脱了饥饿的威胁,只是中国发展走过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终点是人民看到有机会致富的的起点。在肚子都吃不饱的时候,**这个唯物的存在自然主导了人民的主要想法。当肚子终于能够吃饱,精神也适应了这种局面的时候,对财富的渴望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至少在韦泽看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生产力发展到这样的水平,即便是没有理论性的考量,这种几乎是本能的东西也会自然而然的出现。
但是这帮中央委员们的看法和韦泽有很大不同。对与韦泽来说,饥饿从来不是在他**和精神中处于决定性地位的强烈冲动,但是对于韦泽的手下来说,饥饿是一件非
(本章未完,请翻页)常实实在在的感受。
人民对于饥饿的遗忘之快,让不少中央委员们非常不爽。
“这才吃了几天饱饭?就一山望着一山高啦!”阮希浩满是不爽的评价并没有引发反驳,大部分委员都很认同这话,包括在其他方面与阮希浩站在完全对立立场上的委员也是如此。只有极少数的几个委员对此并不赞成,不过他们的人数是如此稀少,以至于他们根本不敢开口说话。
韦泽扫视了一圈,就看到了这几个人。沈心是一个,王明山也是一个,还有几个出身不错的家伙,大概也是因为没有经历过饥饿,所以他们本能的对阮希浩的这种说法不怎么赞同。
看着这几个人,韦泽脑海里突然冒出了“出身论”几个字。韦泽并不赞同出身论里面那种“天然”的观点,不过若是把出身论当做一种分析的手段,而不是当成亘古不变的永恒结论来看待,人的物质经历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某一部分反应。
就在韦泽的脑海里面进行着这种理论性思维的时候,阮希浩继续抨击着人大代们表现出来的“恶行”。
“人大就是靠不住,这帮人只懂得打自己的小算盘,只知道挖国家墙角。这件事不能让他们瞎掺乎,兜底的事情必须由政府来决定。”
阮希浩的话回响在会议厅里头,相当一部分委员微微点头。在粮食总量超过中国国内需求的时候,向遇到困难的人提供粮食,这还在委员们的接受范围之内。可是直接提供金钱的帮助,这就完全超出委员们的接受范围。
眼瞅着支持者越来越多,阮希浩忍不住继续说下去,“我是觉得,还是别让人大掺乎太多事情。现在人大已经惹了不少的麻烦了。”
这话是阮希浩的真心话,正因为他真心,所以立刻就有了不同意见。李维斯发言了,“我倒是觉得这次的事情只要告诉人大国家是不会给钱的,然后就行了。人大有自己的想法,决定权可不在他们手上。我们没必要对人大限制太多。”
李维斯这次能够化险为夷,很大程度上就是充分利用了人大。见到阮希浩试图削弱人大的作用,出于政治考量的本能,他也得出来反对一下。
于是对人大的权限,一场争论又开始了。支持者或者反对者其实都没考虑人大本身的问题,双方仅仅是出于自己的立场而决定了支持与否。
韦泽并不想立刻掺乎到这样的争论里头去,所谓真理越辩越明。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没有针对人大的激烈讨论,人大永远都只会是一个不起眼的部门。
此时秘书从外面进来,送给了韦泽一份文件。韦泽打开之后只看了几眼,脸上就露出了一种不怀好意的笑容。这种笑容令很多人很熟悉,这是韦泽准备动手时候才会出现的表情。那些机敏的家伙已经停下对人打的争论,开始注意起韦泽的表现。
那份文件里面到底写了什么,这是很多人最在意的事情。
(本章完)
...
(https://www.biquya.cc/id34473/23257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