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雍在延州,定边县驻军的最高将领就是丁勉,丁勉听闻西夏五万大军逼近的消息后脸色巨变。现如今,西夏五千人马在定边县与靖边县境内作乱,人数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定边县周边诸镇驻军都已被调走,而且参与追击境内西夏兵的人马还不能轻易撤回,他们必须拖住那五千西夏兵,不然若是这边正在守城之时,那边西夏人却从后方捣乱,这城必定守不住。目前能参与守城的只有这一万定边县城驻军,情况不容乐观。虽然已经来不及,丁勉仍命人快马加鞭通报范雍,这边立即召集下属商议对策。
西夏已经将近二十年没有如此大的动作了,之前都是小打小闹骚扰周边小镇,规模最大时候也不会过千人,如今却五万大军兵临城下,营帐中,各营将领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大家都一脸紧张,毕竟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阵仗。陈健仁也参与了这次商议,但是他也拿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若是手雷地雷现在就有的话,他绝对有信心守住定边县城,然而最大的问题是守城军能不能守到安冀的新装备到来。
丁勉看到手下一个个未战先怕,不免有些无奈,但是为了守下城池,他只能鼓舞士气道:“自古攻城战守方占地利,敌人虽十倍而不惧。我们虽然只有一万人,守住城池却是绰绰有余!”他这番话有些作用,一些将领也附和道:“没错,敌军虽然有五万,但我们有护城河,还有城墙,守城问题应该不大。”陈健仁在最末尾并未说话,他心底却并不乐观,西夏人这次攻城明显是密谋已久,从三千人马攻下红柳沟镇到现在前后有二十多天,将近一个月,他才不信西夏人会面对护城河与城墙毫无准备,况且山遇惟亮是什么人,他在会议之前已经问过李信毅。
山遇惟亮是现任西平王、定难军节度使李元昊的叔父,多次为西夏立下战功。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十月,李德明去世。李元昊即位后,与山遇惟亮分兵占领瓜州(今甘肃安西东)与沙州(今甘肃敦煌东)。至此西夏势力直抵玉门关,据有整个河西走廊,与宋、辽成三分鼎足之势。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西夏与宋的关系。
西夏是由党项人建立起的国家,党项人原来是生活于青海、甘肃、四川交界处的羌人的一支,唐玄宗时受吐蕃的战争压力,迁徒到夏州(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在唐末和五代战乱频繁的情况下,他们聚族而居,发展出自己独立的武装力量,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宋初,太宗曾经以诱使党项首领李继捧入朝做大官的方式将李继捧扣在京城,李继捧无奈,表示将他们管理的夏、银等五个州交回宋朝中央政府管理。但他的族弟李继迁却逃了回去,召集各部族,聚众起事,不服朝廷管辖,太宗派兵进剿,眼看就要剿灭了,李继迁选择了投靠辽国、向辽国称臣的办法,换得辽国的支持,辽国封李继迁为夏国王。由于辽国的干预,宋一时无法灭夏。也只好与之时打时谈。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李继迁在与其南部邻国吐蕃的战斗中中箭阵亡,其子德明继位,也就是李元昊的父亲。当时,北宋镇边大将曹玮曾建议,趁李继迁新丧、德明刚立、内政不稳、国危子弱的时机,举重兵突袭西夏,一举铲除这个割据政权。可惜,当时宋朝当政的皇帝已不是英明神武的太宗,而是那位首开“以金钱买和平”先例的真宗皇帝,他怕因这事惹得辽人再生事,所以拒绝了曹玮的建议。而这个李德明呢,也是个极聪明的人,他上表表示愿意对宋称臣,接受宋的册封。同时,也不得罪辽国,对辽国也同样称臣,接受辽国的册封。于是,宋、辽两国都册封他为“西平王”。李德明在位二十八年,小心翼翼地周旋在宋、辽两个大国之间,维持着自己半独立的地位。李德明是个非常有战略头脑的人,他的战略就是对北方的辽国和东方的宋国以低声下气称臣的方式获得和平与稳定的边防环境;而在另一方面,对其西面的回鹘国和南面的吐蕃诸部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势,大肆扩张地盘,意图占领整个河西走廊地区,控制住宋与西域诸国的贸易通道。李德明虽死,其儿子李元昊初初即位却完成了他的战略意图,而且不像其父,表现的更具侵略性,此次攻击定边县城更能说明这一点。
陈健仁这边正想这些事情的时候,丁勉已经结束了战前会议,分命各营坚守一段城墙,绝对不能有失!
定边县城墙高六米,墙基宽八米,夯土筑成。陈健仁所在这一营被分在正靠城门右侧的一段城墙,也是攻城时攻方最常进攻的地方之一,全因此处一旦攻破离城门最近,攻方可乘势打开城门破城。趁着西夏军还未攻城,守城诸将正命士兵们从城墙下的仓库中往外搬运守城物资。陈健仁近距离一看不禁又感到一阵失望,因常年不用,守城用的赛门刀车上面的刀头与铁钉等早已生锈,不堪一击,怕是敌人一刀下去就能将之砍掉,而各种檑木也已腐朽不堪,恐怕用不了几次就要报废。
上午九时,山遇惟亮率领大军出现在定边县城墙外千步之处,望着远处五倍于己方的人马和刀山剑雨,守城士兵的士气不自觉下降不少。城墙上气氛犹如凝滞了一半,一时间似乎连呼吸也变的困难起来。陈健仁也终于体会到所谓的兵临城下是何样的一种感觉!
(https://www.biquya.cc/id34194/183013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