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钢铁时代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北洋扩编

??

  

  

                      袁世凯或许会后悔,后悔的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后悔从来都不会影响到袁世凯的心态,既然已经无法直接干掉西北,那就把这个东西先放到一边去,先考虑这一批武器的事情,12万支步枪,还有足够数量的子弹,后续的马克沁和75炮先不说,只是这些,就足以支撑北洋的下一阶段扩军了。                    整理这些军火,把这些军火一一的入库,袁世凯和北洋的高层才开始实际上考虑扩军的问题,关于扩军,这早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从北洋成立的那一天起,袁世凯无时无刻不在考虑着扩军。                    只是北洋军因为军饷和武器的限制,在过去20年之中,慢慢的发展,从最开始的北洋武备学堂,到后再来北洋的主导之下,兴建的各种军事小学校,中学校,几乎遍布各省,这也是中国职业军人和军官的起步。这些学校,为北洋军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军官,当然,也因为某种原因和严格的控制,淘汰了一部分军官和军人。                    这些军人有的在合理的安排之下,进入到了其他的渠道,大部分都赋闲在家,这些人是第一批的招募对象。                    征召开始了,凭着比较完善的档案,这些人大部分找到了总计,不过这些人真的回来的不多,各地兴办新军,加上包头的工厂的吸引,真正还在家里赋闲的不多,只能够称之为一个强有力的补充,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些人一共招募了4000人左右。                    徐世昌为首的北洋军高层,也没有把全部的打算放在这个上面。他们的底气在于,庞大的北洋军队和北洋体系,继承了当年李鸿章的老底子,无论是从工厂,还是各种的衙门。北洋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加行武卫军,锐字营等老字号的清廷军队,庞大的体系之下,20年时间之中繁衍生息下来,北洋子弟成长起来的数量非常多。这才是扩军的重点,去伪存真之下,招募了5万多人。                    剩下的,就是直接的在直隶等地的招兵,这些人。按照以往招兵的话,会有四分之三被淘汰,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承受住德系枪支的后坐力,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北洋的严格训练之中,成为军人的。                    包头的这一批新枪,严格的按照东方人的身体标准来的,在这样的身体标准之下,只要身体健康。身高体重,甚至是力量上面,都可以稍稍的放宽。基本上,除了真正不合格的,5万人最多会淘汰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前面的两种人,就已经补充了差不多5万,把7万人的北洋军。扩张到12万人,已经算是一个极限了。基本上一个新兵一个老兵的配比,在北洋军的突击训练之下。勉强保持着原来的战斗力,至于技术兵种和军官,开始变得稀缺了起来。                    袁世凯做主,把武备学堂和其他的一些陆军小学中学的学生,大规模的补充到了北洋军之中,这才勉强完成了新军的编制,大规模的换装也因此而开始了。                    第一批换装的肯定是第三镇,段祺瑞是袁世凯的绝对心腹,第三镇现在也无愧于北洋第一强军,因为接下来,有包头可能支援的军火,甚至可以购买,价格比洋货便宜的多,最少挤一挤,北洋还是买得的,段祺瑞见识了西北军的强大之后,也开始重视炮火和马克沁了。                    第三镇也是少数,没有填充太多新兵的部队,一些伤愈归队的士兵,加上放回来的俘虏,只是补充了不到6000人北洋淘汰兵和补充兵之后,就形成了新的北洋第三镇。                    新的北洋第三镇,在人员的支持之下,第三镇形成了2个步兵协和一个炮协,其中步兵协是按照加强的标准,由3个标和一个炮营组成,总人数超过了9600人,2个步兵协就是接近2万,至于炮协,虽然只有4000人左右,但是拥有80挺的马克沁,60门75炮和60门37炮,几乎是之前的炮火和机枪密度的3倍以上。                    超过百门炮的组合,再加上马克沁,在这个时代被称为机关炮,这样的炮兵组合,绝对称得上是惊人,再加上2个协之中的炮营,整个镇拥有各类火炮超过200门,这绝对是中国第一,不应该说是除了西北之外的第一。                    这些火炮和马克沁还没有彻底的到位,暂时只是原有火炮和马克沁,人员编制扩大了,除了之前的马克沁,后面包头答应给的100挺马克沁之中56支,也支援在了了第三镇,加上之前的24支,第三镇拥有80支。                    包头新军,集中的使用马克沁,一定程度上面,给了段祺瑞一点的启发,马克沁必须要集中使用,甚至当北洋军拥有足够多的马克沁的时候,战斗力,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提升。                    这个要求让袁世凯很为难,好容易获得了这么多的重火力,平均分配的话,会让新建镇在很大程度上面,获得足够的提升,从旧军走出来的袁世凯,很清楚军人数量的重要作用,再精锐的部队,没有足够的人数作为支撑的话,也派到很大的用场。                    这一点上面,袁世凯跟段祺瑞产生了不小的争端,最终,还是段祺瑞说服了袁世凯,袁世凯不是什么不懂军事的高官,从最底层走过来,参加过惨烈的战场搏杀,北洋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他作为新的部队尝试的一种结晶。                    跟西北的对战,一下子,就损失了一个镇,这只是几天的炮火和马克沁造就的,实打实的战绩,在段祺瑞有根有据的说明之下,袁世凯也不再坚持,相对于人数和规模,实力更加的重要。在认识了包头的实力之后,在内心深处,袁世凯是把新军看成假想敌和心腹大患,虽然暂时他不打算触怒对方,却不代表他不针对更好的方法进行尝试,一旦发现包头的弱点,或者说北洋的实力已经在包头的军队之上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的。                    不如试试,把六镇的规模扩大,也算是在某种情况之下,减少对清廷的刺激,外部环境,西北和革命到的压制之下,他们让自己起复,可是对他的警惕从来都没放下,看来,从西北获得大量的军火,似乎让整个人放松了,浑然忘记了,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                    当然了,不止是段祺瑞的提醒,杨度劝说也占据了很大的方面,实惠已经落到了,没有必要在一些方面,在触及到清廷了,虽然现在的清廷已经是不足为虑了,可要考虑列强们的意见,暂时英国没有打算推翻清朝,支持他作为中国的下一任领导人,也就是说,暂时需要慢慢的积累力量。                    扩编的波折,终于步入了正轨,在从上到下的统筹之下,扩编工作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借助着之前招收的士兵,加上大量的军火,袁世凯完成了六镇的第一次整编扩编,等于又扩大了5万士兵,总兵力达到了12万人。                    还是原来的6个镇,可每一个镇就已经不是以前,一万多人,甚至有些还刚刚接近一万的小镇了,都变成了整编镇,平均人员在2万左右,最低的第六镇也超过了17000人。其中,又以第三,第四镇实力最为强悍,他们无论武器还是士兵的素质,都是最高,因为老兵的数字他们最多,新兵之中,最优秀的军人和军官,直接的补充给他们。                    12万把委员会1888,发到了每一个士兵的手中,这12万人,全部都是战兵,没有任何的空饷,包头的真实威胁,让北洋军一扫之前的懈怠,全力的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之中,特别是在后续的马克沁和75炮到了之后,良好的质量和数量庞大的炮弹,让所有北洋军高层都吃惊无比,他们也难得的大方了起来,紧急进行了3个月的实弹训练。                    军人,不是说发给一把枪,就能够成为军人的,南方的新军可以这样搞,可是北洋军,是绝对不行,那样的话,即便拥有了庞大的人数,最终的战斗力,也是非常薄弱的,要掉了北洋军的名头了。                    第一次可以不计子弹,平均每个士兵都打掉了100发的子弹,看起来不多,可是12万人,12万就1200万发,如果换成之前,袁世凯绝对不舍得,可是当西北的供给价,子弹的价格几乎减少了八倍的情况之下,1200万发,也不过是3万元,这么庞大军力,4万的训练费用,这点对于手握数百万的袁世凯来说,根本没问题。                    大不了,再向西北去买好了,在实验了西北的1888步枪之后,特别是使用的7.0子弹,不但威力上,一点都不比7.9的弱,重量也下降不少,对于军人的实力,微微的有些提升。                    高强度的训练,让新编的北洋六镇,迅速的形成了战斗力,而此时的南方,革命党们依然没有发现,强悍的北洋军,已经彻底的完成了扩充和整编,12万人的强大队伍,每天都在逐步的增长着实力,灭顶之灾已经逐步的降临了。(未完待续)

  

  

  

  

  

  

  

(https://www.biquya.cc/id34044/224686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