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皇帝史 > 第13卷: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 完结

?

  

  人物简介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02月0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清朝末代皇帝,中国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清废帝或宣统帝,1909年-1912年、1917年07月01日—1917年0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后在伪满洲国做日本人控制下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取自大清王朝的“康”,也就是指康熙皇帝,“德”是指德宗,也就是光绪皇帝,按慈禧太后懿旨,承接德宗为嗣。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945年8月17日,在沈阳机场准备逃往日本的溥仪被苏军俘获成为战犯,随后被关押至西伯利亚,在走完了5年的异域囚徒生活后,在1950年,苏联将溥仪等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引渡给中国政府,溥仪等一大批伪满洲国战争罪犯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也就是当年日本关东军修建的秘密监狱,在进行了10年的劳动改造后,1959年,最高人民法院遵照国家主席令,决定特赦溥仪,溥仪得到特赦后,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让其并从事修改民国档案等史料工作,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人物生平登基退位溥仪,清朝末代皇帝,辛亥革命后,南北内战爆发。

  

  童年溥仪1912年2月12日,根据十九信条的规定,隆裕太后携6岁的宣统帝在太和殿举行了清王朝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决定宣统帝退位问题,为此溥仪被迫退位,隆裕太后,这个一生并没有享受多少幸福的女人,却为大清王朝的终结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民国政府与清室协商,保留了许多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承诺每年支付清室费用400万两银元,新币发行后,改为400万元,不计算通货膨胀,400万银元相当于今天日本皇室成员年薪总和的25倍。英国皇室成员总和。并且同意溥仪暂居紫禁城,为了保护紫禁城的安全,清室与民国政府协商后,决定派“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师”下的第2步兵团用来保护暂时居住在皇宫里的宣统皇帝,而这支“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6师”的前身就是清政府在1908年由载沣创建的禁卫军,掌握该禁卫军大权的便是溥仪的七叔陆军部大臣载涛。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第2步兵团的“保护”任务随即撤销,并挪作他用,就这样,清朝末年的禁卫军终于彻底的走向了覆亡。

  

  丁巳复辟1917年06月14日,前清遗臣张勋以调解段祺瑞代表的国务院与黎元洪代表的总统府之间的矛盾为名,率定武军4000人入京,把黎元洪赶下台。07月01日,张勋兵变,宣统复辟,年仅12岁的溥仪又坐上龙椅,大封群臣:封赠黎元洪为一等公,

  

  复辟时的溥仪在乾清宫任命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等为内阁议政大臣,万绳式、胡嗣瑗为内阁阁丞,梁敦彦、王士珍、张镇芳、雷震春、萨镇冰、朱家宝、詹天佑、沈曾植、劳乃宣、李盛铎、贡桑诺尔布为外务、参谋、度支、陆军、海军、民政、邮船、传、学、法、农工商、理藩等部大臣,徐世昌、康有为为弼德院正副院长,还任命了各部尚书和督抚。

  

  07月03日段祺瑞出兵讨伐,12日,张勋逃入荷兰大使馆,次日溥仪宣布第二次退位,只坐了11天龙椅又下了台。

  

  复辟期间曾有一架共和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弹,炸到了紫禁城东六宫当中的延禧宫,使当时的建筑轻度损坏。这被认为是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

  

  北京政变1922年,溥仪大婚,娶了一后一妃。皇后是婉容,妃子是文绣。

  

  在紫禁城中,溥仪或读书吟诗、作画、弹琴,或捏泥人、养狗、养鹿,有时还到宫外坐汽车,逛大街。

  

  1924年11月05日,军阀冯玉祥无视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

  

  青年溥仪历史上称这为“北京事变”。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来。

  

  溥仪被*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1931年11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的帮助下潜赴旅顺,不久到奉天。

  

  傀儡皇帝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日军将领土肥原贤二等人的帮助下,从天津逃离,来到了满洲。

  

  溥仪访问日本1932年03月01日,日本扶持溥仪在满洲地区建立伪满洲国。1932年0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式承认伪满洲国,而伪满洲国承认日本在满洲的特殊利益。

  

  溥仪自1932年03月01日至1934年02月28日任伪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在日伪军的扶植下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03月01日登基。“康德”是康熙和清德宗光绪的缩称,意在纪念,并寄托了祗承清朝基业之愿。溥仪还兼任伪“满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伪“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东北四省被作为日本本土来建设,这种机遇合定下让这个傀儡政权表面上成为了“亚洲第一经济大国”,看似比中国关内还要富裕。溥仪在伪皇位期间,由于伪满洲国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日本侵略者所垂爱,在占领下发达。伪满洲国虽然GDP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但根本命脉在日本占领者关东军手里。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特别是该周刊有关“解决远东危机的四个人”的画像中。

  

  战犯岁月1945年0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伪满政权覆灭。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后准备前往日本,与日本关东军的将兵们于奉天机场的候厅室被苏联红军抓获。在苏联被监禁5年。在软禁5年期间曾有一次去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日本统治者在中国的罪行做证明。

  

  1945年08月19日,溥仪在沈阳东塔机场候机,准备前往日本时,为苏联红军空降逮捕,留在通辽至08月20日。08月21日,溥仪被一架双引擎杜格拉斯载到苏联赤塔一号军用机场,被囚于莫洛可夫卡三十号特别监狱直到11月初。后被拘押在伯力四十五号特别监狱直至1946年春。然而,在拘留所里受到优厚的待遇,令溥仪多次上书向苏联表示愿意永久居留苏联,请求加入苏联共产党,但也有推测认为有可能是溥仪害怕日后追究责任,故而永居。在苏联拘押期间,曾作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证言中,声称自己在任满洲国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占领当局摆布,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做为满洲国元首相应的权力和尊严,是自己被日本关东军胁持到内满洲的。但是,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含如何到达内满洲),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

  

  1950年08月0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此时,他的编号是981。

  

  获得特赦1956年11月15日,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讲话,进一步发表了他那篇《论十大关系》的基本

  

  主席与溥仪观点,明确提出溥仪等人是“大蒋介石”,对他们处理方式,只能是逐步地改造,而不能简单地处决。他说:“那些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恶霸、反革命,你说杀不杀呀?要杀。我们杀的是些小‘蒋介石’。至于‘大蒋介石’,比如宣统皇帝、王耀武、杜聿明那些人,我们一个不杀。但是,‘小蒋介石’不杀掉,我们这个脚下就天天‘地震’,不能解放生产力,不能解放劳动人民。所以,对反革命一定要杀掉一批,另外还提起来一批,管制一批。”

  

  从这以后,溥仪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度过3年时光。其间,他认真进行改造,或者在东北各地参观游览,或者专心写前半生的自传,或者在高墙内的医务室以及房前屋后参加轻微劳动,在这和风细雨的改造生活中,溥仪倍感温馨,他把监狱当做自己的家了。

  

  1959年盛夏,在北京的中央会议上,听取了关于“国民党战犯和伪满蒙战犯的学习改造情”况报告后非常满意,随即研究了这些战犯的处理问题。之后,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建议,提出在庆祝建国10周年之际,对于一些确已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宣布实行特赦。

  

  1959年9月17日,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根据的建议通过了关于特赦确实已改恶从善的罪犯的决定。随后,刘少奇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赦令》。

  

  特赦,意味着不经起诉而出狱。对于这两个字,溥仪和其他人一样为之激动、振奋,他细细地体会着的建议,玩味着那洋溢于字里行间的几乎是不可理解的大度与宽宏。他在一份手稿中写下这样一段话:“特赦,是谁提出的呢?是共产党中央。建议要赦的是谁呢?是过去对人民犯下滔天大罪、屠杀过无数国民党员和革命党人的“走狗”吗?

  

  皇帝,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的帮凶。而毛主席,他的妻子、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就是被国民党杀害的,他的儿子牺牲在美帝国主义对朝鲜的疯狂侵略战争中……”

  

  1937年,身穿日本军装的溥仪。

  

  然而,对首批特赦,溥仪却不报多大希望,他说:“有谁也不能有我,我的罪恶严重,论表现我也不比别人强。我还不够特赦条件。”不但溥仪自卑,别人的看法也差不多,都认为只有官小的、罪恶小的,才有可能首先被特赦。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溥仪也在《我的前半生》中写出“不等听完,我已痛哭失声。祖国,我的祖国阿,你把我造就成了人!……”

  

  家人团聚

  

  溥仪与婉容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特赦。他亲眼看到:二妹已经创办了一个街道托儿所,二妹夫担任邮电部门的工程师;三妹夫妇正在区政协参加学习;四妹在故宫档案部门工作;六妹夫妇是一对画家;七妹夫妇是教育工作者;四弟是小学教师。

  

  当然,溥仪能够与弟弟、妹妹们相处好,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一次周总理参加的座谈会上,载涛、溥仪及其弟弟、妹妹们也都应邀出席。周总理看到载涛与溥仪的几个妹妹坐在一起,而溥仪却单个坐在一边,便开玩笑说:“好啊,你们还把他当皇帝啊?”载涛赶紧召集大家与溥仪坐在了一起。谈话中,周总理特别表扬了刚刚出席人民大会堂群英会的七妹,但同时又循循善诱地说:“溥仪刚有进步,你们要帮助他。一个家族要争取先进,帮助落后。先进和落后总是有的。你们家族中也是这样。后进的要向先进学,先进的也要把帮助落后的当作自己分内的事。”七妹从谈话中,悟出了周总理的深情和期望。她改变了原来的成见,决心帮助大哥一起进步。

  

  溥仪载涛欣喜地向溥仪介绍了家族的第三代。在载涛家里,溥仪亲眼看到,十几位红领巾拥满了七叔的屋内屋外。在他的子侄中,一些已成为青年,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洪流中,他们中有工人、干部、医生、护士、教师、汽车司机,还有为祖国立下功勋的志愿军英雄战士。其中,有些加入了共产党、共青团的先进行列。溥仪还见到了家族中的一些老人,他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过上了安定、美满的生活,有的还被邀为地方政权的代表,参与协商党和国家的大事。

  

  1960年3月,溥仪被分配到中科院北京植物园工作,1961年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并于1964年担任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委员。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晚年末婚1962年4月30日,位于南河沿的文化俱乐部大厅里喜气洋洋,一对新人要在这里举行婚礼。新郎是曾经的末代皇帝溥仪,新娘是朝外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来自统战部、全国政协的同志,以及溥仪的家人、同事一百多人参加了溥仪的婚礼。溥仪身穿笔挺的中山装,郑重地拿起提前拟好的发言稿,发表了长长的致辞。溥仪说,之所以选在这一天举行婚礼,是因为第二天是劳动人民的节日。

  

  溥仪和妻子李淑贤就这样,末代皇帝的最后一段婚姻开始了。其实,溥仪早就想找个伴侣,开始一段新生活。主动给他介绍对象的人也不在少数。就连也非常关心他的个人问题,在接见溥仪时风趣地问:“你还没有结婚吧?‘皇上’不能没有娘娘哟,你可以再婚嘛!”但找一个合适的伴侣对于溥仪而言并不容易。刚刚回京三个月,七叔载涛就给他介绍了位张小姐。这位小姐穿着入时,还热情地请溥仪跳舞、抽烟。但当溥仪知道她父亲以前是醇亲王府的仆人,曾深受皇恩时,两人的交往戛然而止。

  

  婉容有位表妹人称王大姑娘,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直到50岁还是单身。此时,她也对溥仪产生了兴趣,又是请他吃饭,又是约会,令溥仪不胜其烦。一位过去的随侍想“攀龙附凤”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溥仪,也被溥仪拒绝了。他说:“他们要嫁的是那个‘皇帝’,不是我这个普通百姓。”

  

  大家看出来了,跟大清贵族沾边的溥仪是一概不要,他要找的是一个新社会的新女性。1962年1月,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些日子里,不少人为我找对象。屈指算,已然说了七八个对象,还没有看好。等我说妥了对象,一定告诉你。可见,溥仪想找一个合适的对象,并不是件容易事。恰好,这天同为文史专员的周振强拿着一张照片来到办公室,说是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托他给照片上的女子介绍个对象,照片上的女子正是李淑贤。看了照片溥仪很感兴趣,当他得知李淑贤还是名护士时,就更满意了。几天后,在周振强和沙曾熙的引荐下,溥仪和李淑贤见面了。

  

  晚年,李淑贤向曾经是她邻居的贾英华回忆,听说老沙给自己介绍的对象竟是“小宣统”,李淑贤吓了一跳。她本来不打算见,但在老沙的再三劝说下,她还是怀着姑且一试的心理去了。

  

  患病去世

  

  丹东的溥仪纪念碑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溥仪的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遗孀李淑贤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溥仪墓在清西陵附近。

  

  人物评价《清史稿》评价:

  

  时代周刊上的溥仪帝冲龄嗣服,监国摄政,军国机务,悉由处分,大事并白太后取进止。大变既起,遽谢政权,天下为公,永存优待,遂开千古未有之奇。虞宾在位,文物犹新。是非论定,修史者每难之。然孔子作春秋,笔则笔,削则削。所见之世且详于所闻,一朝掌故,乌可从阙。

  

  译文:皇帝幼年继承服,监国摄政,军国要务,全部由处理,重大的事情都告诉太后取进止。大的变化已经发生,突然辞职权,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永存优待,于是开千古未有之奇。舜在位,文物还是新。这不是定论,修史的人很难的。然而孔子作《春秋》,笔就是笔,就削削。所见的世界并且详细在所听到,一个故事,乌鸦可以从网。

  

  本书完结

(https://www.biquya.cc/id33518/1929252.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