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四川风云之2008 > 第四十六章 巴蜀文化传承

?在内城最南面的太庙与神殿,建筑规模宏大,底座宽为163米、高112米,类似古罗马“斗兽场”的巨大建筑式样,是地下王国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

  

  确切地说,应该是一个聚会或祭祀的小型广场,广场上林立着一些从地上垂直而下延续至止的鹅管,将广场围成了圆形。

  

  在广场中间,有石堆砌成的半圆形庙宇建筑遗迹。这些遗迹中的石柱、石墙上,发现了雕刻在石墙上的“象形文字”,从海龟、灵石、广场等祭拜物的方位判断,该处可能是古蜀民聚会祭拜的神庙遗址。

  

  神庙前有无数青铜铸就的神树装典,想当年,神庙应该是红墙绿瓦,飞檐翘角上站立着动物吉兽的,廊下门柱也都是红柱包一层泊金,雕刻有腾云驾雾之龙纹图饰。

  

  廊边站有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眼睛的瞳孔如柱形突出于眼球之外的这一类是神而不是人,眼睛中间有一道横向棱线,没有表现瞳孔的,应该不是普通的人,眼睛中或有眼珠或用黑墨绘出眼珠的才是普通而真实的人的形象。

  

  专家们根据民族志的一些材料分析,许多民族神职人员在通神做法的时候,往往要服用某些令人致幻的药物,凭借这些药物的力量达到,故尔眼睛呈失明状态。

  

  立人像面部特征基本都是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竖状,宽阔的嘴,大耳朵,耳垂上有一个穿孔,甚至脑袋后端有发际线,立人像身躯瘦高,手臂和手*,很夸张,两只手呈抱握状。

  

  进入庙的里面,看到的也同样富丽堂皇:天花板是锦帛绷的,墙壁上有云纹青铜器镶挂装饰件。

  

  甚至,连鹅管上面也雕刻有古代神话图案,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获得古蜀人一致的信奉和景仰。

  

  庙里有一座形象夸张的连座青铜立人像,高2.62米,重180多公斤,大眼直鼻,方颐大耳,头戴兽面形高冠,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这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

  

  脚上还佩戴脚镯,身着衣服三层,最外层衣服近似“燕尾服”。特别是那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站在战车上,手握权杖指向前方,驾驭八匹天马似飞奔之状,颇有马踏飞燕之感,周围全是纵目之武士握盾刺茅,怒目而视的景象。

  

  在这尊蜀王左、右下侧方向,还站立着两尊青铜立人像,身高1米7左右,连座通高两到米,重达一、二百公斤,*的手臂,一双大得出奇的环握状的手,握成两个不是同心的圆形,似乎握着两件或者是一件类似玉琮之类的弯曲器物,或者是类似彝族巫师的法具神筒,也或者只是代表一种手势,可能他手里并没有拿东西,就像巫师在做法时不停地比画的的一种动作。

  

  细细而颀长的身体,尖细而特长的脖子,无法和现有的正常人联系起来对比,从人物的骨骼上来看,他的躯体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长有这般躯体的人,这件雕像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人,只能是一种抽象的艺术造型神像。

  

  在庙中那个蚕丛神像的正前方有不少青铜人头像,甚至在他的膝下还有两名跪坐人像,都是大眼直鼻,方颐大耳,佩脚镯,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献祭状。

  

  专家分析了这些铜像后,认为青铜的人头像、人面像和人面具代表被祭祀的祖先神灵,青铜立人像和跪坐人像则代表祭祀祈祷者和主持祭祀的人,眼睛向前凸出的青铜兽面具和扁平的青铜兽面等可能是蜀人崇拜的自然神祇:以仿植物为造型特点的青铜神树,反映了蜀人植物崇拜的宗教意识,以祖先崇拜和动、植物等自然神灵崇拜为主体的宗教观念,是早期蜀人最主要的精神世界。

  

  历史学家贾立波根据《华阳国志》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其墓葬称为“纵目人冢”判定,这个铜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圆柱,以及突目铜面具的青铜立人像,正是古代蜀王蚕丛的神像。

  

  古蜀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刻画眼睛?铜面具眼睛瞳孔部分为什么要作圆柱状呢?

  

  原来,这与古蜀人崇拜祖先有关。前面提到,据史书记载,蜀王蚕丛原来居住于四川西北岷山上游的汶山郡(现在的汶川、茂县、北川一带),而这一地方“有碱石,煎之得盐。土地刚卤,不宜五谷。”

  

  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严重缺碘,这是得甲亢病的诱因,而甲亢病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眼睛凸出。

  

  而蜀王蚕丛就是一个严重的甲亢病患者,生前眼睛格外凸出,而他的后人在塑造蚕丛神像时,抓住了这一特点并进一步“神化”,这就是蜀王蚕丛神像被刻画成“纵目”的原因。

  

  对此,考古专家柳青芜持不同意见,认为纵目面具代表的是人鸟合体的一种正式表现形式,面具两个尖尖的耳朵是杜鹃鸟的两只翅膀,它的勾啄般的鼻子则象征它是鹰隼一类的鸟。

  

  因为古蜀国的第二代王叫鱼凫,凫就是鸟,指的是水上的鱼鹰。对鱼鹰的崇拜就是对鱼凫的纪念,认为它是一种可“上天、下地、入水”的三界之神。当今现代社会依然有打鱼的人在这条河上豢养鱼鹰,可能跟古代崇拜信仰有关。

  

  绕到神庙的后面,发现了一条深邃的地道,可能是通往内城王宫的暗道。洞内高约4~5米,洞壁洞顶光滑平整,如人工磨制而成,洞内到处是蛛网似的横洞,俨然一个扑朔迷离的迷宫,在迷宫隧道中,潜水员极其惊讶地见到了更加宽阔笔直的俑道和涂着釉色的墙壁,以及几处精致的岩石门洞。

  

  山石门洞顶部,写有或者说是刻有众多奇怪文字,奇怪的文字均写刻在洞顶的一大石板上,怪字形状大小不一,有数百个,不成行也不成排。

  

  该奇怪文字写刻于何年代,属何民族,出于何人之手,没人识得。看来,要破解这些奇字之谜,难度很大啊。与加工得如此平整光滑的屋顶相时应的下面,就是一个面积可能突破两万多平方米的石花洞大厅。

  

  沿着其中一条通道走,不停地拐弯,不知下去了几百级台阶,终于来到了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墙上画着奇怪的图腾画和书写着奇怪的符号,看上去像是用金子制成的。

  

  博物馆的房间屋顶至少有数百个昆虫、动物遍布其间,房间内各种金属器皿、青铜制成的用品、玩具散落一地。

  

  博物馆房间布置无数表现人“眼睛”的奇特面具中,有一件大面具的眼球极度夸张,瞳孔部分呈圆柱状向前突出,长达16.5厘米。另有一件突目铜面具,双目突出的圆柱长9厘米。

  

  还有一件大型兽面具宽138厘米,重80多公斤,造型极度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可谓青铜艺术中的极品。

  

  此外,还有数十对“眼形铜饰件”,包括菱形、勾云形、圆泡形等十多种形式,周边均有榫孔,可以组装或单独悬挂、举奉,表现了对眼睛特有的重视。

  

  房间正中摆放着一口巨大的水晶棺,里面安放有一具尸体,脑袋上面饰有珠宝和罩有黄金面具,面具鼻子高挺、眼睛奇大。

  

  地鼠人说,金面具不是面罩,它是祖先古蜀人为青铜头像装点的黄金皮肤,这些人具有特殊的身份,就跟那些最大的铜像,它用铜作为整个人的脸面一样,这种用黄金来表现除了眼睛、眉毛以外的皮肤这些部分,是要说明这个铜人头像具有不同于其他人头像的特殊身份。

  

  水晶棺内伴有大量青铜器、青铜小铸像、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以及少量作为战利品的商朝贵族使用的兵器、权杖和刻有商朝文字的器物。

  

  专家柳青芜、贾立波仔细参观了博物馆展出文物,多得让他们眼花瞭乱,头昏恼胀,那金器中有太阳形器、金杖和金面罩、人面具、兽面具、兽面、眼形器、眼泡,制作精美。

  

  青铜器中有大小人头像、人面像、龙形饰、爬龙柱形器、神坛、神树、铜铃、铜挂饰、铜戈、铜戚形方孔璧、铜鸟、铜鹿、蛇、鸡、怪兽、水牛头、鹿、鲶鱼,罍、尊、盘、戈等。

  

  玉石器有虎形器、戈、环、戚形方孔璧、龙虎尊、羊尊、瓿、器盖、盘……

  

  下午,专家们还被安排参观了御花园,由于土壤肥沃,御花园的树林长得异乎寻常的高大和美丽。

  

  这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花草繁盛,鲜果累累。

  

  在这里看见了无数的浴室,并在附近西北小山下开凿了数眼取之不尽的泉水:南面的那眼是热水,北面的那眼为冷水。水量充足丰富,不仅味道甘甜,而且能防病治病。

  

  每一眼泉水周围都修有围墙,地上四周种上了净化水质的绿荫树木草坪。

  

  每个浴室都根据其用途进行装饰和布置,许多浴室都是露天的,它们主要在夏天使用,并专门辟出了男用和女用浴室,这些浴室稍有点儿像阁楼,因而它们同时也就成了日光浴室、休息室、运动室和娱乐室。

  

  另外还有骡、马、象和驮畜的专用浴塘。

  

  御河中还养有无数的观赏鱼类,有一种会爬树的鱼,她体长共有10厘米左右,略侧扁,两眼在头部上方,似蛙眼,视野开阔。

  

  它的鳃腔很大,鳃盖密封,能贮存大量空气。腔内表皮布满血管网,起呼吸作用。

  

  它的皮肤亦布满血管,血液通过极薄的皮肤,能够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其尾鳍在水中除起鳍的作用外,还是一种辅助呼吸器官。

  

  这些独特的生理现象使它们能够离开水,较长时间在空气中生活此外,它的左右两个腹鳍合并成吸盘状,能吸附于其他物体上。

  

  发达的胸鳍呈臂状,很像高等动物的附肢。遇到敌害时,它的行动速度比人走路还要快,这种鱼在低潮时为了捕捉食物,常在海滩上跳来跳去,更喜欢爬到红树的根上面捕捉昆虫吃。

  

  河中还有更多的观赏鱼类,它们在河中珊瑚礁旁争奇斗艳。

  

  要在珊瑚礁鱼类中选美的话,那么最富绮丽色彩和引人遐思的当首推蝴蝶鱼了,它本是近海暖水性小型珊瑚礁鱼类,最大的可超过30厘米,如细纹蝴蝶鱼。

  

  如今的蝴蝶鱼,身体侧扁,正在河里珊瑚丛中来回穿梭,它们迅速而敏捷地消逝在珊瑚枝或岩石缝隙里,蝴蝶鱼吻长口小,适宜伸进珊瑚洞穴去捕捉无脊椎动物。

  

  蝴蝶鱼平常是生活在五光十色的珊瑚礁礁盘中的,具有一系列适应环境的本领其艳丽的体色可随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它的体表有大量色素细胞在神经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展开或收缩,从而使体表呈现不同的色彩。通常一尾蝴蝶鱼改变一次体色要几分钟,而有的仅需几秒钟。

  

  许多蝶蝴鱼有极巧妙的伪装,它们常把自己真正的眼睛藏在穿过头部的黑色条纹之中,而在尾柄处或背鳍后留有一个非常醒目的“伪眼”,常使捕食者误认为是其头部而受到迷惑。

  

  当敌害向其“伪眼”袭击时,蝴蝶鱼剑鳍疾摆,逃之夭夭。

  

  这种鱼对爱情忠贞专一,大部分都成双入对,好似陆生鸳鸯,它们成双成对在珊瑚礁中游弋、戏耍,总是形影不离,当一尾进行摄食时,另一尾就在其周围警戒。

  

  烛光鱼其腹部和腹侧有多行发光器,犹如一排排的蜡烛,故名烛光鱼深海的光头鱼头部背面扁平,被一对很大的发光器所覆盖,该大型发光器可能就起视觉的作用。

  

  鱼类发光是由一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而引起的生化反应,发光的萤光素受到萤光酶的催化作用,萤光素吸收能量,变成氧化萤光素,释放出光子而发出光来。这是化学发光的特殊例子,即只发光不发热。

  

  鱼类发光的生物学意义有四点:一是诱捕食物,二是吸引异性,三是种群联系,四是迷惑敌人。

  

  有的鱼能发射白光和蓝光,另一些鱼能发射红、黄、绿和鬼火般的微光,还有些鱼能同时发出几种不同颜色的光,例如,深海的一种鱼具有大的发光颊器官,能发出蓝光和淡红光,而遍布全身的其他微小发光点则发出黄光。

  

  美丽的珊瑚礁吸引着众多的海洋动物竟相在这里落户,在弱肉强食的复杂海洋环境中,珊瑚鱼的变色与伪装,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达到与周围物体乱真的地步,在亿万种生物的顽强竞争中,赢得了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

  

  林中还有大象等各种动物,专家们还发现了头上只有一只角的麒麟,他们轻轻地麒麟接触,没多长时间便与之交流在一起,他们用心灵感应进行交流。那麒麟象马一样在田野里吃草,也与专家们一起奔跑于林中。

  

  跟随专家们一起来的海底人向导说,麒麟象海豚一样,头脑非常简单,是不可思议的平静、安详而又令人起敬的动物,它们从来不伤害任何人,从来没有坏念头或恶意,即使是在遇到挑战时也是如此,当世界回到平衡与和谐的状态时,人们彼此接纳、彼此相爱,那时麒麟就会回来。

  

  林中有一种独角兽,可能是海底人利用基因改造出来的,头大、头跟马脑壳一样,前额正中生着一只黑色的弯角,像牛角,长有四十厘米,从前额弯向脑后,呈半回形孤弓。颈短,后颈部长有鬃毛,类似于马鬃体形像大型苏门羚,四肢比苏门羚还长,后腿略长,尾巴又长又细,末梢有须,能自由摆动,时而还能搭到背脊骨上,全身麻灰色毛…

  

  向山下疾奔时,能碰得树枝劈里巴拉地脆断,四蹄带起的滚石轰隆隆地滚动。

  

  专家们还在林中发现了一种似驴非驴似狼非狼的奇怪动物,它的体形和毛驴大小差不多,头部很像驴,却长着四只像狼那样的利爪,四条腿比较细长,尾巴又粗又长,除了腹部有少量白毛外,全身是灰毛。

  

  头部跟毛驴一样,而身子又跟大灰狼一样,好比是一头大灰狼被截去狼头换上了驴头,身躯比狼大得多,海底人称其为“驴头狼”。

  

  动物专家章寒烟知道它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学名叫做“沙犷”,主要生活在距今七百万至七百五十万年前的上新世,在我国亚洲、欧洲及非洲一些国家都曾发现过它的化石。

  

  这种动物的头部和身体有些像驴,但脚趾却生有很强壮的爪,目前,这种怪兽只存活于蜀龙山区的原始密林中。

(https://www.biquya.cc/id33345/187465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