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女频频道 > 四川风云之2008 > 第三十五章 初探水下

?上次从蜀龙水电站回到成都市里的四川省地质生物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们,在休养期间,对蜀龙山区地下神秘洞中的那个水池和老鼠人总是有些念念不忘,缠着所领导要求再一次对该水池进行潜水考察,想弄清水池底下的秘密,弄清鹅管生长发育成因和鹅管的地上、地下终点起点在哪里,他们还给认识的分管领导副省长打电话,强烈要求派人前往考察。

  

  副省长拍着胸口信誓旦旦表态:“考察有什么可怕的?我堂堂天府之国八千万儿女,居然害怕区区几个地鼠人?去吧,多带些人手,抓它几个回来研究研究,如果遇见情况不好就立刻反击,决不手软,逮不住活的,捡个死的回来研究,作标本也算是重大功绩嘛,再说啦,我们仅仅是出于研究目的,又不捉回来吃肉,更不是那它来克隆,更不是放动物院展览羞辱人家,所以,用不着管他死的活的,弄回来一个就行!”

  

  贾立波、陈紫陌、孟初寒等专家们又回到了蜀龙水电站,这次还新加入了李昱光、柳青芜和章寒烟等一批知名专家。

  

  得知他们的到来,先前饲养云南盘鮈鱼的农户两口子前来探望,并邀他们去家里作客,算是饯行加扶贫答谢。饭后,得知专家们要前往考察蜀龙山区,从来未与专家们接触过的那个疯老头,给他们讲了很多蜀龙山地区的民间传说。

  

  第二天,贾立波、陈紫陌、孟初寒、李昱光、柳青芜和章寒烟等专家一行人,很快就进入了洞中,并迅速来到了圆形水池旁。两名年轻的学者戴好潜水镜,穿上潜水衣、套上浮力调节背心(BCD)、潜水靴、脚蹼,背上配有呼吸器、压力表的气瓶…检查完毕之后,伴随着两声“噗通”,便下水而去。

  

  在水池边一、二十米深的水中,潜水员们首先听到了几声婴儿哭啼的叫声,循声找去,便发现了十几只大鲵,与大鲵作伴生活在一块堆儿的,还有一只龙鱼,就是蜀龙山脚下那户农家发现的被大家称之为神龙的东西。

  

  在龙鱼的旁边,还游着几只大鲵,大鲵俗称“娃娃鱼”,全身呈棕褐色,体型庞大,背面有不规则的黑斑,头部扁平而且宽阔,眼睛比较小,口裂大,躯干粗短,后肢较为发达,尾长为头体长的1/2左右。

  

  潜水员发现它时,它正张嘴捕食经过它身边的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之类的动物,水中大红虾密集分布,那种海鲜的一种蛋白质非常丰富、营养价值很高的大红虾,正是大鲵的精美食物。

  

  那龙鱼也趁机捕捞被大鲵惊跑的小动物——体型细圆、棒状、体背部深蓝色、腹部银从色,吻端与尾柄后部略带黄色的秋刀鱼,那秋刀鱼呈然背鳍后有5-6个小鳍,臀鳍后也有6-7个小鳍,而两颇多突起,但牙很细弱,对龙鱼无任何威胁,只能成为龙鱼的盘中餐。

  

  两潜水员顺着水池边缘的一处鹅管周围下去,发现鹅管在水中发光,像插在水中的光柱一样,借着光柱微弱的灯光,两人模糊看见浑浊的水里有些鱼类和属于腔肠动物门中一员的无脊椎动物水母在游走、觅食,水母在水中泛着蓝莹莹的光,活像旋停于水中的飞碟。

  

  潜水员还在水中发现了通体透明、有两个小黑点眼睛的蝌蚪,其长度约为8厘米,除了有嘴和两黑点眼睛外还有柔弱的四肢,但无翅鳍,潜水员通过头上的灯光,还看到了鹅管上还粘有不少的浮游生物。

  

  没过多久,又发现一只奇怪的龟,像乌龟,又像鳄鱼,有脸盆那么大,样子很凶恶。下颌弯弯,眼睛细小,头上还长了许多刺,背部黑壳,看起来像鳄鱼皮一样坚硬,身后还拖着一条像蛇一样又粗又长的尾巴。两人将图像传到水洞上面专家组那儿,孟初寒、章寒烟等人经过仔细辩认,认为它应该是北美和中美洲产的鳄龟,纯粹的外来生态杀手。

  

  孟初寒、章寒烟等人有些纳闷,这家伙不是一直生活在国外吗,怎么到中国内陆来旅游了呢?它是怎么来的?从美洲到亚洲,路途遥远不说,它又怎能进入封闭的四川内陆盆地地下洞穴的呢?难道它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再从太平洋进入中国沿海,通过长江出海口往长江上游而进入四川境内?可是,它不能飞进洞穴呀,又难道洞穴与长江相通?还是与大洋相通?……

  

  孟初寒、章寒烟等人觉得这最后的联想太可笑太滑稽了,说出来甭说别人不相信,就连自己都不相信,那它到底打哪儿来?不是移民,难道是土生土长?或是……,恐龙时代遗存下来的古董?

  

  那鳄龟嘴里还嚼着—个体型很小奇怪的鱼儿,两名潜水员从水中抓住了几只这种小鱼儿,一看它的长度非常小,2.5厘米左右,身体几乎呈透明状,潜水证员还发现,这两条鱼头部紧粘在一起,如胶似漆秀恩爱呢,好像有说不完的悄悄话似的……

  

  洞上的专家章寒烟要求潜水员将摄像头靠近一点,以便好仔细辩认。章寒烟经过仔细辩认后对潜水员说道:“这是一种非常怪异的鱼类,名字就叫喉交鱼,你们逮住它们的时候,应该是正在交配呢,在较长时间内,它们的生殖器都会保持一起,而且是雄鱼将自己长在嘴边的生殖器插入雌鱼嘴边生殖系统的开口中,完成授精行为,更奇特的地方在于,这种的鱼类的生殖器,居然长在自己的脑袋上,生长在它们的嘴巴之后,它的生殖器官和头部形成了一个剪刀形…按说,这种精器鱼科通常生存浅水里,可是在这地下水洞中出现又是何原因呢?难道是生物进化出了问题而变成现在的这种怪异形态?”

  

  潜水员们越潜越深,水下的发现也越来越丰富,在洞壁凹拗台上和凸兀的石块上,散布着桔黄色、红色、紫色、黄色和青色等体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体色也不尽相同各类海星,它们在水中捕食浮游生物为食物。和同样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全身长满肉刺的海洋软体动物海参。

  

  各种鱼类交替出现在潜水员眼前、身边,刺盖鱼俗称神仙鱼,是珊硼鱼中最华丽的鱼。因为它们生活在比蝴蝶鱼更琛而且较暗的环境中,故需展现出更加鲜明的色彩。它们中的许多鱼,在幼鱼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幼鱼与成鱼形态和色彩截然不同,同一种鱼往往容易被误认为是两种鱼。

  

  那再次出现的甲尻鱼,身体呈土黄色,体侧有八条具有黑色边缘的蓝紫色横带,好似陆生之斑马,俗称斑马鱼。

  

  另一种神仙鱼,身上的花纹好似小虫蛀成,黑色粗纹把眼睛巧妙伪装起来,若不仔细看,很难发现它是一条鱼。

  

  潜水员惊奇地发现石斑鱼栖息在珊瑚礁的岩洞或珊瑚枝头下面,它们像化妆高手,以八种体色变化,在顷刻之间便让潜水员们判若两鱼,它们具有与环境相配合的斑点和彩带,在洞隙中静观动静,遇有可食之物,便迅游而出捕促之。

  

  淡抹粉装的粗皮鲷,它们大都以海藻为生,体色与海藻颜色相似,身体的尾柄处长着一块突起的骨状物,像把手术刀,这是它们求生的武器,常用其尾鞭挞敌人,使敌害受到严重创伤。

  

  潜水员们周旋在珊瑚礁的海藻丛中,看见另一种躄鱼,它正在形成保护色和拟态,其体色和体态都与周围的海藻色相似,将身体全部隐藏在海藻丛中,只露出由第一背鳍演变成的吻触手,触手端部长穗状,形似“钓饵”,用以引诱小鱼小虾,差点儿就骗过了潜水员们的眼晴,哎,水底真是太奇妙了。

  

  有美就有丑,在珊瑚礁中,有一种让潜水员们看了就令人生畏的玫瑰毒鮋,其长相丑陋,体色灰暗,间有红色斑点,它正隐伏于珊瑚礁或海藻丛中,活像海底的一块礁石或一团海藻,当有小鱼小虾游近身边时,它便将自己的背棘、头棘刺中猎物,猎物立即死亡,成为其果腹之物。它是最剧毒的毒鮋,人被其刺伤,若不及时抢救,4个小时之内亦会死亡,所以,潜水员一见它们后,便心有余悸地迅速闪躲,不与它打交道。

  

  还有一种平常生活在红珊瑚树林之间的蝙蝠鱼,往往像一片红树叶,常懒洋洋地在水中漂浮或装死,人们误以为是一片红树叶,但只要你一动它,它便迅速地游走了。

  

  在礁盘上的小丑鱼,常与大海葵共栖,色彩艳丽的小丑鱼常外出引来其他小鱼小虾,这些小鱼小虾被大海葵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进而被卷入口中吞食,一旦遇险,小丑鱼便钻入大海葵的触手丛中,成为理想的防空洞而受到保护。

  

  一一留览过这些奇妙的鱼儿之后,很快,潜水员的便发现了一处水下洞穴大厅,这个大厅四周分布着一些年代久远的显然是人工开凿的隐藏通道。他们选择了其中的一条通道进入,没游多远,就发现了一节一节的圆形大石头。越往前走就越发现,这个奇怪的圆形大石头竟然有二三十米长。而且,每隔一小段距离,都有分节,每节圆形大石都有龙骨图案似的沟槽,而且在身体两侧,有巨大的龙爪模样,这些石头就像是卧在洞中地上的龙形庞然大物。

  

  然后,潜水员又去其它通道查看,同样也发现了这种石头一般龙形大物,共计八、九条之多。其中,为首的大龙高约2.5米,宽4.6米,在身体两侧,也分布有巨大的龙爪。龙身下还有一个完整的底盘,横断面厚度有50厘米,宽约75厘米,看起来像龙腹。

  

  潜水员一路跟随那条大石龙的身影追出了三、四百米开外,才算找到龙尾,好庞大的石龙呀!

  

  旁边通道里的也有一、二百米长的大、小石龙,摆布在这个大厅及其分布的洞穴通道之中,延伸达一、二平方公里,如此大规模的石龙堆阵有何用处呢?专家们让潜水员将镜头再靠近石龙脊背一点,便于近距离仔细辩认它的生成年代,看看它是人工雕刻,还是自然化石生成。

  

  经过仔细辩认,专家柳青芜发现这些石龙龙骨的长、宽、厚度都是由棕黄色的沙质岩石制成的,这些精细的造型和做工,似乎只有人为才能造就。但就在潜水员转身离开时,背部呼吸用的钢瓶偶尔碰到这石龙,那东西里面发出咚咚的空响声。难道,这个石龙腹中里面是空的?

  

  潜水员们有些好奇,就游到它的头部,伸手摸进它的嘴里,发现它的嘴里有一些浮游的鱼儿,再仔细摸摸,还发现了一些残留的剩物,摸出来一看,都是些鱼类残渣剩刺。专家们要潜水员去尾部砸开看看,结果被砸开的尾部里还有稠状呈灰色的稀汤,很像骨髓。

  

  这难道是大型动物的化石?专家们甚至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可是,接下来的仔细观察之后,又不得不承认。柳青芜仔细看了看水中大厅洞壁的砂成岩,发现上面确实留有海岸阶地的波痕,洞壁的某些部位有裸露的海蚀岩成份,而且,洞壁石上还有水流冲刷的沟痕与细窍孔洞,应该算是一种砂成岩结体,况且,石厅的某些角落似乎有些圆乎乎的蛋形鹅卵石,它们全部都被覆盖上了一层海藻。专家推断,应该算作“龙蛋”,或者海龟蛋。

  

  由此推断,这儿一带,曾经是在大海或海边,地面上的蜀龙山的位置就是曾经的海岸阶地,而这些石龙就位于古海浅海的位置,因某种灾难突然来袭而瞬间死亡,经过亿万年的侵蚀而成了龙的化石。

  

  地质学专家李昱光就反驳了:有三、四百米那么长的龙吗?他坚持认为,这些石龙实际上就是古海沙在自然脱水、固化、收缩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巨型脊柱形状。也就是说,在古代的海消失后,原来沉积在海底的泥沙,慢慢变干,并形成了这种独特的形态,或许大约十万年前,石龙出现的地区应是古河道,后来河道慢慢干涸,古河道中的沙子逐渐脱水、固化、收缩,而且,河道两边还掺有一些泥土,泥土的收缩率又高于沙子,因此,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变成中间隆起,而两边变凹的圆柱状骨头形状的物体。

  

  其他专家听了,未置可否,不能判定柳青芜与李昱光他俩谁对谁错。

  

  潜水员们继续沿着大厅中央的竖井下行,发现洞壁上还真有许多动物图案镶嵌在石头之中。

  

  岩壁上栖息着很多鸟类化石,洞壁下端布满了千足虫、昆虫、蛇以及蝎子等类爬虫,尤其是那一具具恐龙时代的海洋爬行动物化石,即一亿年前的鱼龙化石,清晰地印在了洞壁上。

  

  成年鱼龙可以长到3.96米长,它们属于海洋食肉动物的一种,多以鱼类以及甲壳类动物为食。它们中的一些有着锋利且密集的牙齿,因此,不用费劲就可以将甲壳类动物坚硬的外壳粉碎掉。

  

  专家贾立波表示,既然认为这个地区在白垩纪时代曾被一片海洋覆盖,那么,在那里发现现海洋爬行动物化石以及其它一些史前动物化石,也就理所当然、无可厚非。

  

  在洞穴的下行中,潜水员还发现靠近鹅管旁边的一棵造型奇特的大树,远远看去,这棵树犹如一头站立的巨型恐龙,它那张牙舞爪的模样,仿佛要对前面的猎物下手似的。

  

  这棵大树高达10米以上,树中部那两根粗粗的树枝犹如恐龙两只挥动的前脚,大树顶部张开的“大嘴”更是惟妙惟肖,整棵大树都被海藻、海带等像藤本植物一样紧紧缠绕着,还有头部像马、尾巴像猴、眼睛像变色龙、还有一条鼻子、身体像有棱有角之木雕的海马,群穿梭其间。

  

  而在恐龙形树的旁边,还生长着一种像地下兰形状的东西。专家们颇感意外,这种风格怪异而招人喜爱的兰花品种,它一生都是在地下生活不错,甚至在地下开花也没错,可是,它能生长在水中就有些奇怪了!

  

  因为此种兰花通过寄生真菌与一些木本灌木根部的配合,获得所需要的所有营养。

  

  由于生长于地下,完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兰花根本没有绿色部分,但它仍保有叶绿体,不过与普通植物相比,它叶绿体基因的70%已经缺失,只有37个基因,这是所有已知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最少的。

  

  专家们看了以后说,那是长得像恐龙的石笋,或石珊蝴,至于为什么会长在水下,就没法儿解释了。

  

  专家让潜水员上前摸—摸,看它是否还有勃勃生气。

  

  潜水员摸后告诉专家:“质地坚硬,应该不是植物,应该是与刚才石笋恐龙一样的东西,类似于地下兰而己。

  

  已经下到了五百米以下了,这个竖洞仍然深不见底,好像无底洞似的,随着所携氧气的减少和水中压强的加大,以及水中传给潜水衣的温度越来越凉,潜水员渐渐感到有些吃不消,于是,便商量着上浮返回地面。

  

  专家们经过会商,传统的个人设备下潜已无法到达水池洞底,必须借助更先进的设备才能继续下潜探索。

  

  他们便打道回蜀龙水电站,请求中科院派蛟龙号潜水器来完成下潜探测任务。

(https://www.biquya.cc/id33345/185881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