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急忙奔上前去一看,那黑幽幽深不可测的水池里,就只剩下地鼠人跳下水时掀起的巨大浪花了。
队员们无可奈何,对着水里放了几枪,被忙忙赶来的专家学者大声制止:“别开枪!千万别开枪!那会伤着他们的…”
队员们这才停下手,抬起头定睛仔细观看这里:好家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多宏伟的洞窟啊,这儿简直就是一个洞内世外桃园、蓬莱仙境。
洞中面积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平米那么大,圆周长最起码也有十五、六千米长,且呈九层圆形穹窿结构,中间还有一个五、六百米直经那么大的圆形竖洞,通到高度超过几千米以上的什么地方,仿佛直通天上灵宵宝殿似的,黑洞洞的,既望不见顶,也看不见亮光。
这儿空间空旷无比,像个巨形原野,洞厅可真像是个微缩的半球社会啊。地上、空中怪柱林立,钟乳突兀,那擎天的玉管,像生殖神器高昂,而它的下方,则是从洞壁上似巨幕飞瀑倾泻在地下凝聚堆砌,形成珊瑚色一般的圆形冰雕,宛如男性*之状,又像一座座雪钟倒扣在地,玲珑剔透似玉田晶花,交相辉映。
洞中千奇百怪的钟乳石,形状有圆形、十字形、涡形、瀑布形、螺旋形…,有的像盛开的大理花,有的像鹤立鸡群的郁金香,有的像含苞打伞的田田莲荷花,有的更像生动有趣的人类在那里烧香拜佛,或者像美猴攀树摘桃,更神奇的像观音大士坐莲颂经念诀普渡慈航,有的则更加活泼动感,像双龙戏珠,像双狮抢宝,还有的更加灰谐风趣,像骚公公背儿媳妇……
更有的奇伟异怪的,那简直有点像女性外生殖器,那一簇簇凝聚堆砌物真像是女性的阴阜,像含苞打伞的田田莲荷花简直就是大、小*…真是花样繁多又活灵活现,十分迷人。
专家们一看,此处洞体为多层楼式结构,有上下有九层,一层为地下暗河的流水及充水洞层,二至九层为景观层,洞体坚固,层次分明,洞内空气新鲜,环境优良,洞体内多层多支分布,有十二个高大的洞厅和三十六个小洞厅组成,还有形态各异的大小洞吧六十三个。
每层景观各不相同,分别布有粗状高大的石笋、洁白无瑕的石柱、石毛、石花等饰物,还有典型的石旗、石带,仿佛银旗漫卷、珠闪光壁,有的洞内还擎天巨柱、仿佛后宫仙帐,无不令人赞叹叫绝。
从大石厅整个顶部来看,有天然雕锲的石莲花穹顶,宛如大内皇宫御座上空的藻井,石莲花穹顶边沿有冰凌状的钟乳石丝丝相连,通体晶莹如雪,玲珑剔透,那无数晶莹的钟乳石从洞顶倒挂下来,钟乳石的形状有圆形、十字形、涡形、瀑布形、螺旋形等,极为状观,有的像冰雕玉琢的花朵,有的像银白的胡子,又细又长垂直飘下。
专家陆芳洲告诉大家,凝结在洞顶逐渐往下涨的叫钟乳石,在洞底凝结,逐渐往上涨的叫石笋,两者连接在后就是石柱了,它们都不停地生长着,不过涨得很慢,据研究,根据不同的条件,每100年才长一、二十厘米。
石钟乳的同心状成层结构,有时呈现出一层晶体透明而洁白,一层晶体呈浅黄色或比较浑浊,这些反映了季节降水量不同和混杂不溶解物质(R203和泥质)数量不等。那石笋是很奇怪的,真的是自己会不断长高的,为什么呢?
因为岩体石头为石灰岩,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当水沿岩石裂缝流过时,不断溶解微量的碳酸钙,主含碳酸根与钙离子的水溶液沿洞顶的裂缝往下滴流时,因二氧化碳溢出,它会在洞顶上凝结或滴落下来沉淀凝固,还原成太酸钙。
而穹顶中央就是笔力挺拔的鹅管,鹅管直径多在180—200厘米之间,个别鹅管有3米以上,鹅管上在穹顶上,下在水池中,是沿水池的四周矗立拱卫的洁白无瑕圆形镇水神针,如此众多的鹅管拱卫一个面积巨大的水池,共同组成了一副气势恢宏的天然画卷,宛如西方上流社会的歌剧院或宴舞厅或皇家浴堂。
穹顶与鹅管上下映照,浑然一体,在水中形成了一座如梦如幻、五光十色的“神奇宫殿”,厅中的这个巨大圆型沉水池,暗河从中穿过,水池直径至少有380至420米那么大,池深尚不知道。
人们找来一根100米攀岩绳索,绑上石块投入池中,绳子放完了也没探到底,莫非这就是传说中蜀龙山的地下龙宫?
但这一泓清水,水面开阔,平滑如镜,黑幽幽,深淼淼的,实在有些让人可怕。
这鹅管是石钟乳发育过程中最初的形态,属于重力水沉积,它看上去像一段段中空透明的玻璃管,它自洞顶向下生长,上下大小基本一致,而它周边枝杈横向生长,仿佛不受重力控制的沉积物,名叫卷曲石,是毛细水沉积的结果。
明代徐霞客就曾对它进行过这样的描述:“俱长六七寸,中空如管,外白如晶,天成白玉搔头也。”
被称之为“定水神针”的鹅管,株高起码超过100米,比30层楼房还要高,身形却如此苗条,最细之处只有180厘米。
尤其不可思议的那株直径超3米的大石笋,简直就像颗银杏树,下粗上细,分了许多节,每节都生有叶片状的碳酸钙沉积物,大的叶片长约540厘米,我们常见的梧桐树叶也只有它的一半大小。
这些叶片晶莹有光泽,是飞溅水和毛细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方解石晶体,树身银光闪亮,晶莹剔透,树形呈宝塔状,树身上得有2000多层花瓣,重重叠叠,层层怒放,看上去既绮丽又纤秾。
专家陈紫陌、孟初寒同时感叹道,“对‘定水神针’来说,要长到100多米长,大约要耗费几千万年的时间甚至更久,而要形成这样匀称纤细的身形,就意味着在漫长的几千万年中,洞顶滴水一直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同时它洞底的地壳岩层也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否则只要一场不大的地震,这纤细的生命就会夭折,而这里的银杏树是我们见过最好的洞中碳酸钙沉积形态。
像银杏树的这根鹅管,形成至少要经过三个阶段:早期是洞顶滴水形成一个个滴盘,滴盘重叠,成为塔状石笋;后来滴水又缓慢流淌,对下部进行溶蚀,分割成松球状石笋,最后顶部的水又使叶片加快生长,形成瓣状石笋,这三个步骤缺一不可,可见它的形成是多么的艰难。
仔细观察可以看到,在银杏树鹅管的下方有两株倒塌的花瓣状石笋,银杏树就在倒塌的石笋上生长起来了,因此,又有人称其为‘传代树’,大自然的新陈代谢,真是永无止尽。”
而另一位地质学家则盛赞道,把银雨树称为国宝还不够,应称之为地球之宝,无价之宝。
而散漫矗立在鹅管旁边外一圈,围成各封闭半封空间的是数量庞大的巨型石笋石柱,百十根石柱像塔一般呈现出晶莹剔透的塔色,或踞或立,或直或曲,恍如一个个金甲天神。
一群石柱分隔的厅堂其间,遍布各种石笋、石柱、石帷,形态各异,参差错落,如同跳动的音符,汇成节奏的海洋,每个石柱上面间距不等地开着月奶石形成的石莲花,由几百片石钟乳组成的高60至100米,长18米的石幔,它的生长年份起码也得超过三千万年。
每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自然景观也是玲珑剔透、花彩多姿、类型繁多,有滴水、流水和停滞水沉积而成的高大洁白的石笋、石竹、石钟乳、石幔、石瀑布、边槽、石坝、石梯田等,有渗透水、飞溅水、毛细水沉积形成的众多石花,石枝、卷曲石、晶花、石毛、石菊、石珍珠、石葡萄等,并有晶莹的鹅管、珍珠宝塔、采光壁等,还有数量众多的五彩石旗和美丽的石盾,如众星拱卫,好不华然。
专家陆芳洲给队员们解释说,“自然界中要形成如此之高却又如此纤细的石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石笋是洞顶滴水落在洞底后水分蒸发,二氧化碳逸去,碳酸钙沉淀,然后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由下而上缓缓生长而成的,洞顶滴落的水量、速率的变化又会带来石笋形状上的变化。
石笋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圆圆的还有一缺口,上半部分是一个杆状石笋,合起来就像古代战士戴的头盔。这样奇特的造型,说明在它的形成过程中,早期滴水量大,碳酸钙含量高,水滴呈线状下流,沉积速度快,形成了帽状石笋,而后期滴水量少,碳酸钙含量减少,下滴速度减慢,所以又形成了杆状石笋。
从石笋的不同形态中,我们可以对洞穴的滴水量、碳酸钙浓度、温度等气候因素进行解读,从中可以了解洞穴发育的历史和气候变化的历史。
总的来说,石笋是一大类较为常见的洞穴沉积物,但因为造化的神奇,在一些特殊的条件下生成了形态特别罕见的石笋,这才使得它的身价倍增,格外珍稀,棒状、杆状是石笋中最常见的形态,此外还有火箭状、树桩状、烽火台状、煎蛋状等种种,自然之工巧,人类实在是无法揣摩。”
洞体中部被林立鹅管围住的是巨形水池和地下暗河,暗河与水池两头连接相通,与暗洞两侧对应,巨形水池潜水面积可能超过十万平方米,水池呈圆形结构,直径五、六百米左右,水池周围是一圈光滑如镜的石乳镶边,刚才地鼠人就是在此地纵身跃入水池逃掉的。
在这水池的另外两侧,还自然地摆放着几面天然石鼓,面平中空,贴地而卧,洞顶有水点滴于其上,“腔腔”作响,更为石洞平添一份幽远神秘的色彩,上面若摆放瓜子、香果,俨然似游泳池边小憩一般,快乐似神仙。
“钟乳石的魅力就在于似与不似之间,远看似钟,近看如柚,用小石敲击大小长短不一的钟乳石,‘咚咚…轰轰…’,如古筝、空篌之清脆,如钟鼓之浑厚,真可谓是‘声色俱佳’呀,难怪苏东坡的《石钟山记》有如此记载:‘甫声函胡,北音清越,包止响腾,余韵徐歇’,在这里算是找到真正的注脚了。”专家陈紫陌感叹道。
“钟乳石为什么能发声呢?”有个队员问陆芳洲。
“这得从它的生成过程说起,石洞中一般都有地下水,水往低处流,愈低则压力越大,水中的二氧化碳对石灰岩层的溶解力也就越强,造成地下水含有的重碳酸钙溶液变浓。这种溶液一旦从石缝里流出,随着压力的下降,溶解于水中的二氧化碳便迅速减少,多余的碳酸钙便附着于洞壁、洞顶,在水滴的表面形成薄薄的一层钙膜。
因重力之故,钙膜内积水会破‘壳’而滴,如此循环往复,碳酸钙膜就逐渐往下延伸、加厚,直至形成微小的钙质石管。别处都是水滴穿石,这里却是‘水滴’成‘石’。
亿万年过去了,石管慢慢变长变粗,中心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自然界的‘锣鼓’石钟乳,当你用木棒或石块敲击它们时,石管内的空气振荡,石钟乳就会因其形发出各式各样的声音。”
专家考证最底下这层,发现它是地下河砂层,它记录了该洞至少几千万年甚至逾几亿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沉积规律,最底层高约20米,古河床的断面,残留有河流冲积砂层,洞壁上有着大片的色如白雪、质地坚硬的“雾凇”,实际上这是一种非重力水与重力水的协同沉积。
在以上的每层洞壁墙上,生长着一簇簇珊瑚模样的岩状石花,专家考证后解释说,这是方解石晶花和浮筏石笋构成,颜色呈浅黄,洞壁上布满千姿百态的沉积物,犹如雕刻精美的浮雕,尤其那帘状折皱层叠的石幔图案特别显眼,在灯光的照射下,光彩夺目,瑰丽多姿,分外神奇,令人叹为观止。
在那石幔旁边褶皱的石壁之上,还长有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极高的宝石花,它色如珍珠,玲珑剔透,形状千姿百态:有的似寒江秋菊,有的似龙宫珊瑚,有的似冰山雪莲,还有的似玉树琼枝…,宝石花似乎是“见光就长”,横向斜生,甚至“与重力开战”,向上节节生长。
专家陆芳洲说,宝石花被毁断后,仅半年就能在断面的迹印中生长出几厘米的“续肢”,而且,宝石花是自下而上生长,滴聚而成,与它青梅竹马共同生活的钟乳、石笋确相反,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逆生长。
相传,洞中宝石花是龙母集九天云霓,采日月灵气,调以龙涎而成,宝石花的神妙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专家还说,很少见到这种雪白晶莹、似针似球的石花,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美国和土耳其三个国家的溶洞,发现了大量的此类宝石花。
第三层洞壁上,有一组银白耀眼的月奶石和闪烁发光的彩光壁,可谓汇集了岩溶洞穴沉积的精华特点,闪烁发光的石瀑布,就像黄河瀑布倾泻一般,形成巨大石钟乳,高42米,宽123米的,气势磅礴,雄伟壮观。
其中有块奇葩,长约两米,雪豹头的脸,银狐一般的身形,酷似一只“倒挂银狐”,它通体浮现着约两寸长、洁白如雪的毛刺,密密扎扎的,像绒一样晶莹剔透,银白耀眼,美丽动人。
从四层往上,每层地面上不同种类地生长着石枝、石笋、石柱、石莲花、石桌石凳、小石塔等等形状的物体,那绚丽多姿的石枝,如西子烷纱溪畔,袅袅婷婷,倩影映于清可见石的水中。晶花石片状如雪花,有的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有的如后羿射日,有的则呈现双彩盾牌,大有以之之茅陷之之盾的架势,有的壁上石瘤密布,宛如熟透诱人的葡萄,有的石壁则又玉柳垂荫,还有的石壁卷曲堆石,似惊涛拍岸……
陆芳洲解释说:“当时,洞顶层就相当地下水位的水准面,在这里,有地下水溶蚀、搬运,把洞穴物质带走,洞穴形成后,出现了地壳上升,该层溶洞随地壳上升而地下水位则相对下降,其后,当地壳稳定下来时,地下水又在新的岩层部位进行溶蚀搬运,便形成了第二层溶洞,这样,地壳多次上升,便形成了多层洞穴,可见,此洞九层不同高度溶洞的存在,标志着这一地区至少发生过九次间歇性上升,如今,地下水仍在溶蚀着最低层洞穴……”
专家和特战队员们花了两个多小时才将石窟的奇景异物留览完毕,可水池里还是毫无动静,也没再见地鼠人从水中露面。
专家一看表,都零晨四点多了,心想洞外的世界,快接近黎明前的黑暗那段时间。
大伙儿经过这一宿的惊险折腾,早已睡意顿消,现在大伙儿的兴致很高,有的主张继续沿暗洞前行,有的则主张潜入水池中一探究竞,特种兵队员也是主张潜入池底看一看,他们是想捉住地鼠人。
因为好奇是人的天性,大家都想仔细看看地鼠人倒底长啥样?他们住哪儿?他们都吃什么?他们都怎样生活?他们有没有像人类这样的社会结构?是不是真像专家们说的那样科技也很发达?他们会不会生产和使用武器?……
专家们的意见偏向于沿暗洞继续前行,目的是要先找到暗洞的源头,以便尽快走出去,因为身上所带食物、水很少,一旦找不到出洞口那是很危险的,洞里又没有无线信号,现在已经与外界失去联系,待人困饥乏走不动的时候就性命堪忧了,一旦再遇上成群结队的地鼠人来攻击,那就真的死路一条。
即使没有地鼠人不来攻击,在人困马乏弹尽粮绝的时候,也会遭受到其它小动物的袭扰,所以,还是应该先走出去为上策。
至于水池,专家们也有些心有不甘,也想弄个明白,但转念一想,以目前不知水深水浅、吉凶未卜的状况,毫无把握地潜下水也不保险,万一水深探不到底,那就需要呼氧潜水设备,还要考虑到里面是否有大型攻击性水生动物,要知道,在这亿万年形成的水下,什么古老凶猛的史前动物都有可能遇到,你想呀,地鼠人跑出来干啥?他们不会是出来观光旅游吧?说不定是出来找食物的,而且也许是循着烧烤的香味过来的,要不然怎么会与我们遭遇呢?万一他们要是逃回地下再呼唤同伴成群结队地赶来咋办?咱们还能对付得了?
想到这里,专家们不由得打了一个冷颤,甚至惊出一声冷汗,便毅然决然地作出决定:“咱们先找到洞的出口,回头带着专业设备再来水池底下探险,以后有的是时间研究它。走,出发!”
于是,大家便一窝蜂往前奔去。
(https://www.biquya.cc/id33345/184096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