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北洋枭雄 > 第一百七十三章 风云涌起

?

  当赵东云在奉天埋首进行新政改革、扩军的时候,国内外的局势依旧风云涌动,日俄战争那边去年又打了几次大规模的攻防战后,已经在这场战争里死伤数十万的两国都已经是筋疲力尽。

  日`本虽然在海上取得了胜利,但是在陆地上却一直进展不顺利,战线一直僵持在辽阳、奉天和抚顺一线,僵持也就算了偏偏还死伤甚多,两年打下来伤亡少说也有好几十万了。

  当然俄军也好不到那里去,海军被近乎全歼,陆军方面旅顺那边已经是苟延残喘,如果日军愿意付出一定代价强攻的话,估计去年就能够拿下来了,但是人家日`本人也不傻,反正现在旅顺已经没有任何战略价值,所以日`本只在这边驻扎了一个师团而已,也不进攻就守着坐等旅顺里的俄军被饿死!

  辽阳、奉天、抚顺一线的战略僵持中,日军伤亡极大,俄军的伤亡也少不到那里去,别以为战壕战就是大家蹲在战壕里不打仗了,在没有坦克的年代里,双方的进攻和反击速度都相当有限,所以往往你攻克了某个战术要点,敌军调派的援军也就到了,然后就会出现反复争夺某个战术要点的消耗战,到时候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最后都会被迫投入大量有生力量去消耗。

  所以这种超大规模的会战里,不管是作为进攻方的日军还是作为防御以及反击方的俄军,实际上打起来的话伤亡都是半斤八两,都是至少几十万的死伤!

  而且去年开始俄国国内就频繁爆发革命起义,在俄军在前线和日军激战的时候,后方的列宁等人拿了日`本人支援的经费发动了各种起义,导致兵工厂停产,火车停运,远东的俄军得不到补给!

  如此也就进一不削弱了俄军的作战能力,使得维持远东战争越来越困难。

  更加重要的是,自从去年俄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后,国际市场上俄国战争债卷就越来越难卖了,就连一直支持俄国人的法国和德国都是开始缩减对俄国的支持。

  这样就是让俄国的战争机器更加难以维持了!

  可以说到了1906年初,这一场由英国背后推动的战争已经是完美的达到英国的预期结果,那就是削弱俄国。

  经此一战,俄国十年内都别想在远东进行扩张了!

  但是削弱了俄国之后,英国自然也不愿意让自己手下的日`本继续做大,毕竟它支持日`本发起战争的主要目的可不是支持日`本扩张,而是为了削弱俄国,所以一旦达到了削弱俄国的目的后,英国立马就是开始缩减对日`本的支持。

  就和当年的战争之所以会发动是英国人的推动一样,这一次战争的结束同样是英国人背后的推动,当然了各国政治家们肯定是不会承认这些说辞的。

  但是你别去听那些乱七八糟的政治口号,只去看巴黎、伦敦和纽约等地金融市场上是谁在购买日`本的战争债卷就知道了。

  当伦敦和纽约市场上的日`本债券卖不动的时候,那么日`本方面就会知道,这场战争已经了应该结束的时候了。

  于是乎1906年开始,日俄双方才是真正玩起了静坐,别说大规模战争了,就连小规模的对抗也很少发生了,而于此同时各国的外交家们已经是频繁活动,试图进行谈判并达成停战协议了。

  当国际上的日俄战争已经进入尾声的时候,中国的国内局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却是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

  从去年开始,两广总督岑春煊和直隶袁世凯之间就是爆发了全面的政治冲突,而这两人也都不是孤军作战,而是带着一大票的盟友和属下,比如岑春煊在朝廷中枢就有军机大臣瞿鸿禨支援,而袁世凯则是之际把自己的幕僚徐世昌推进了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同时还和庆亲王奕劻是政治盟友的关系。

  再加上其他中间派,墙头草之类的,几乎整个1905年下半年到1906年期间,国内的政治局势基本上就是围绕岑春煊和袁世凯这两个政治派系的争斗而展开的。

  真要说起来,去年赵东云和赵尔巽争夺盛京将军一职,其实也算是这两大政治派系的的一次争斗。

  然而年初的时候袁世凯和庆亲王利用自己的政治优势,说服了慈禧调岑春煊担任云贵总督,这云贵总督可不是什么好地方,岑春煊自然是不愿意去的,所以就称病不就,留在了上海。

  于此同时袁世凯推动了周馥上任两广总督,这个周馥是什么人?他是袁世凯的儿女亲家,说他是北洋派系的人也许不太适合,但他绝对是袁世凯的政治盟友。

  然而在这一系列南岑北袁斗争中,表面上袁世凯似乎是取得了巨大的政治胜利,然而这两年北洋派系的大规模扩张也是引起了慈禧的防范。

  这几年里袁世凯为首的北洋从一支小小的武卫右军起家,然后迅速掌控直隶一省,继而编练北洋常备军,前几年不说了,单单是去年北洋体系就办成了其他任何政治派系都无法办到的诸多大事,不仅仅北洋常备军六镇以及京旗常备军全数成军,而且还在1905年推动徐世昌进入军机处就任军机大臣,扶持赵东云就任盛京将军全方面掌控奉天一省,甚至有辐射掌控整个东三省的可能性,此外还推着王永庆就任江北提督。

  这一桩桩的事单独拿出来都是巨大的政治事件,然而在1905年却是一股脑的发生在北洋体系里,这如何不让外人注目?如何不引起清廷的防范?

  虽然袁世凯每年都给庆亲王奕劻送去不少金钱,奕劻也很支持袁世凯,但是也压不住清廷对北洋的防范啊!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当1906年夏天日俄正在进行停战谈判的时候,国内袁世凯、奕劻、徐世昌等人联手推动的新官制改革虽然表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是依旧遭到了岑春煊的政治盟友瞿鸿禨的强烈反对,并且一败涂地。

  新官制改革中很多无关紧要的就不说了,真正影响权力核心的就是军机处和各部改革,军机处有多位军机大臣失去了参与枢务的权力,转而变成专管一部的尚书,其中就有袁世凯在军机处的直接代表徐世昌,然而袁世凯的死对头、岑春煊的政治盟友瞿鸿禨却是没有失去任何权力,依旧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兼管外务部。

  如此一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系在这一场官制改革中,或者说在中枢的权力斗争中全面落败!

  而这一个失败随后很快就是引起了连锁反应,七月,面对诸多的弹劾奏章,袁世凯被迫辞去部分兼差,然而这还不算,真正对北洋造成重大打击的乃是八月份清廷发上谕正式成立陆军部,统辖全国新军。

  这个陆军部的成立对于北洋体系来说乃是实际上的重大的打击,前文说过练兵处实际上就是北洋派系的练兵处,成立后就一直和朝廷的代表‘兵部’进行权力争斗,试图争夺全国新军的控制权。

  然而清廷却是借着练兵处和兵部多有矛盾、重叠等理由,不顾北洋体系的暗地反对,直接把这两个部门进行合并,并加入了太仆寺后成立陆军部。

  如果成立了陆军部,而陆军部尚书由北洋派系的人来担任,比如说段祺瑞、王英楷甚至是袁世凯本人兼任这对于北洋体系来说都是好事,但问题的关键这个陆军部尚书不是北洋人啊。

  而是满人将领铁良,铁良虽然早些年和袁世凯关系密切,但是这几年来随着朝廷越来越明显的对北洋进行防备,铁良也是逐渐和北洋拉开了关系,进而成为了传统意义上的满人将领。

  陆军部的成立,铁良就任陆军部尚书,代表的是北洋体系在这场争夺全国兵权的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

  具体表现下来就是,陆军部刚成立不久就是宣布统一全国新军番号,并预备年初也就是1906年的现在改‘京旗常备军’为‘陆军第一镇’,北洋常备军六镇则是改为陆军第二镇到第七镇。

  同时未来还会给其他各省已经成军的新军授予番号,不过当1906年初来说,不过赵东云这两年编练的奉天两镇,实际上都还没有成军,陆军部那边还没有派人来检阅,所以暂时还是继续沿用奉天常备军的番号。

  然而成立陆军部、统一番号着这种事在后世人看来兴许是好事,但是对于严重依赖军权生存的北洋体系来说却是大大的坏事!

  为什么?

  因为陆军部成立是,是有权管辖全国所有军队的,也就是说理论上来说不管是袁世凯的北洋常备军还是赵东云的奉天常备军都是属于陆军部掌管。这个陆军部如其说是否发展国内新军,倒不如说是清廷弄出来试图削弱北洋派系,收拢北洋军权的一个部门。

  这刚成立呢,就试图把北洋常备军的六个镇以及京旗常备军收拢到陆军部管辖!RG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https://www.biquya.cc/id32507/193958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