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都市言情 > 师路 > 第五十四章 舅舅来访

?腊月二十六,在上海做工程的隔房舅舅欧树德,与舅妈一起,来陈卫红家看望母亲。

  

  五年前,欧树德准备外出打工。因家境贫寒,无法凑足车费,是陈卫红的母亲资助的他。才四五年时间,欧树德就全然变样,由穷困潦倒的打工仔,变成了十足的暴发户,当年的滥褛衣衫,变成了西装革履,头发锃光发亮,手指上戴着一枚大大的金戒指,脖子上套着一根粗粗的金项链。

  

  经过五年的打拼,欧树德衣锦还乡。这次,专门抽时间来到陈卫红家,一是给陈卫红母亲送上两百块钱,当做偿还当年资助给他的十五块钱车船费;二是带了些衣物糖果等上海洋货来,感谢母亲。

  

  对于连省城都没有去过的陈卫红来说,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充满着神秘和诱惑,从大都市回来的欧树德等也同样带着神奇的色彩。

  

  母亲与父亲忙着做饭,让陈卫红陪舅舅舅妈聊天。

  

  待陈卫红母亲离开后,约三十来岁的欧树德提出了一个要求:“卫红,我们年龄相差不大,你爸爸妈妈没在的时候,我们就当是兄弟,这样自在些,叫舅舅听起来感觉好老,不安逸。”

  

  陈卫红也觉得叫舅舅有些别扭,同意了欧树德的意见。

  

  两人热烈地交流起来。从交谈中,陈卫红了解到:欧树德到了上海以后,先是在建筑工地上做泥水匠,每月能够挣八九十块钱。但欧树德不满足于此,在干活时,有意结交了一批泥水匠朋友,建立了一个小工班。

  

  欧树德为人比较厚道,把自己的提成看得稍微淡一些,过时过节还请兄弟们喝几杯,平常也经常嘘寒问暖,工人些有点小过失什么的,也没有恶言恶语。因此,工人们都愿意跟着他。约两年后,以这个小工班为基础,欧树德组建了一支工程队,但由于资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只限于做劳务。今年开始,欧树德带着工程队开始承接包工包料的工程,这样,利润就成倍的增长起来。

  

  “出去这几年,就今年挣了些钱,所以,回来看看,也感谢一下大姐。要不是他当年资助我十五块钱的车船费,我可能还在家里抠黄膳卖。”欧树德掩盖不住内心的得意。

  

  陈卫红怀着好奇,想了解欧树德的收入情况。经再三询问,欧树德仍然不肯说出自己究竟挣了多少钱。但从他介绍的生活水准来看,至少年收入是好几万或者更高。

  

  按当时的工资收入,陈卫红一年的总收入在五百块钱左右,上万的收入,对于陈卫红来说,自然是天文数字了。两相对照,陈卫红感觉有些沮丧。

  

  欧树德也问起了陈卫红的情况,陈卫红把自己这半年的工作情况,特别是调动到村校的情况作了个简单的介绍。因为年轻好胜,还讲起了教训张平、与邢勇由对手到朋友、收服钟大们等情况。欧树德也是知道邢勇和钟大们的,听了这些故事,有点将信将疑:“卫红,你功夫练得这么厉害啊,那就露一手给我看看吧!我们在外面闯荡,经常都要打架,如果可能的话,你教我两招吧。”

  

  陈卫红先是不肯,禁不住欧树德的再三要求,表演了一段醉拳、一段棍术,还表演了单掌开砖和自己拿手的束布成棍。

  

  欧树德看得有些傻了眼,没有想到陈卫红的功夫这么厉害。心里打定主意,把陈卫红带出去,一是感谢他母亲当年对自己的帮助,二是让他帮着自己管理生意,还兼任保镖。

  

  重新坐下后,欧树德问:“卫红,你们的收入如何?”

  

  陈卫红叹了口气:“每个月全部加起来,三十八块五角钱。”

  

  欧树德无论如何也不相信:“卫红,你可不要骗我哈,我又不向你借钱。我们工地上的普通工人,手脚快一点的,一年都能挣一两千块钱。你们这些学校毕业出来的文化人,才这点收入啊?”

  

  “兄弟,你外侄确实只有这么点工资。辛辛苦苦、努力半天考取一个学校,起早贪黑地工作,虽然不费体力,但磨心,可是收入才这么一点点,确实让人寒心。”正端菜出来的母亲接口道。

  

  听到这里,欧树德微微一笑,暗想,自己带陈卫红出去的可能性又增加了几分。

  

  接下来,欧树德根据自己工程队管理工作的需要,看似无意,实则有意地提出一些话题,或者讲出一些轶闻趣事,引导陈卫红回答或分析,借机考察陈卫红。

  

  陈卫红不知道这是欧树德在考察自己,便根据自己的直觉,畅所欲言地陈述着自己的观点。欧树德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这些年在社会上的闯荡,让他在识人辨才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一番交流,欧树德对陈卫红知识、悟性、反应速度、管理技能以及武功等各方面都非常满意,感觉有些遗憾的是,陈卫红的社会经验显得有些不足,特别是在厚与黑方面明显不够,难以应对太过复杂的建筑市场。考虑到陈卫红毕竟才十七岁,才参加工作一年,最后,欧树德在心里对陈卫红给了个“良好”的评价等级。

  

  中午的饭桌上,大家边吃边聊,陈卫红作为主人,主动与欧树德碰杯喝酒,并用上这半年学到的一些酒场常识和劝酒技巧,还把一些听到的小段子讲出来,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席间,欧树德热情地邀请陈卫红与他一起去上海发展:“卫红,你有文化,又有功夫,感觉你社会经验也不错。如果你出去发展,成就一定比我大。至于收入,做得好,一个月都比你上班一年挣的还多得多,再发展下去,如果你能够自己接工程做,那就更不可限量了。”

  

  听到欧树德的介绍和邀请,陈卫红有些心动,但也有些担心:“舅舅,我不会建筑,也没有学过啊?”

  

  欧树德幽默地一笑:“外侄大爷,凭你的本事,还担心这个?和尚都是人学的,你学校都考得起、武功也练得这么好,还担心学不会建筑!放心,如果你与我一路出去,不会让你去当做工的。你要去的话,先帮着我做管理。当然,最好还是把做工的活学几天,这样的话,管理才能更内行、更到位。”

  

  欧树德又向陈卫红的父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他们支持陈卫红与自己一起出去搞建筑,并许诺:“陈二哥、大姐,我再整也不会整自家人。你们看我,整体素质比卫红差远了,还不是混出来了。卫红跟我一起出去,有我一分钱,就有他的一分钱。”

  

  陈卫红的父母亲有些心动:“就看卫红自己如何选择,这种大主意,要他自己拿。”

  

  欧树德感觉与陈卫红挺投缘的,进一步敞开了自己的心扉:“卫红,其实我们在外面做工程有时也挺难的。当然,对我而言,现在最大的困难,就是书读少了。经常拿着图纸看不懂,计算不来工程量,失去了很多机会,也被别人算计了不少。如果再有机会读书的话,我一定认真学习,多学点知识。”

  

  “其实,死知识并没有多少用,需要的话,随时都可以通过看书、查资料获得。混社会也好,做生意也罢,关键要看综合素质。像舅舅你这样有胆有识又有实践能力,又特别会处事的人,才真正吃得开。”陈卫红有意奉承欧树德。

  

  “你就别抖我了,外侄,我有几斤几两我自己清楚。如果我有你这么高的文化,有你一半的功夫,我敢说,明年,我至少挣个上十万是没有问题的。可惜啊,自己没有实力,很多工程都不敢接,眼睁睁地看着钱被别人挣去了。”

  

  “舅舅,你可以请专业人员帮你做事啊。”

  

  “卫红,人心隔肚皮,外面的人,有几个是诚实的哦。说不定你今天请了他,明天他就把你卖了。建筑这个行业,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时,中间就只隔着一层纸,捅破了就是那么回事。所以说,请的人不可靠,说不定明天他就把你的饭碗给抢了。再有,真正有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也确实不好找,而且,要价太高。”

  

  “嗯,确实外面的社会要复杂得多哈。你们在外面打拼,也还是不容易。不过,当资本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建立正规的公司,采用公司化规范管理,你们就轻松了。”

  

  “卫红,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做到一定程度,如果发展得好,我就成立一家建筑公司。但公司需要人来管理啊,所以,我想到了你。当然,你现在有固定工作,比较稳当。而且,以后老了、干不动了,国家都还要养着你们,这是优势。但是,从目前来看,你们的工资待遇确实太低了,而且在这种村校工作,与当农民没有什么不同,你说呢?”

  

  陈卫红也曾心动,想到自己的工资收入这么低,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不用说成家立业、养家糊口了。心灰意冷之下,也曾有过出去闯荡的念头。但又转念一想,这样的话,自己这些年的书岂不是白读了吗?这半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也是白白的浪费了!

  

  一番思考和权衡之后,陈卫红拿定了主意:“舅舅,我确实很想跟你一起出去发展,我也相信出去会发展得更好。但是,一方面,我想到自己毕竟是辛辛苦苦才考出来的,得到这份工作确实不容易,想还看看再说;另一方面,我弟弟妹妹还小,学习上还需要我辅导和督促,家里也还需要我照顾。因此,我想过一两年再说。”

  

  欧树德有些失望:“既然你主意已定,舅舅也不好再勉强。卫红,舅舅看好你,只要你想通了,随时要来,舅舅都欢迎你。你来的话,我们两就一起合作,共同打拚!”

  

  陈卫红有些歉意:“谢谢舅舅的器重和理解,以后有机会,我一定跟着舅舅,好好向你学习!”

  

  “外面的世界精彩得多,卫红,即使你不跟着我,凭你文武双全的实力和悟性,只要走出去,一定比你在学校上班发展得更好!”欧树德真诚地劝说陈卫红。

  

  陈卫红很是感动,真诚地道谢后,暗自决定,等家里的房屋修好后,积存一点钱起来,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大世界。

  

  其时,中国经济正在复苏,恰好是建筑行业的春天,在那段时间,双江市有许多人都出去搞建筑,大多数都发展的很好。欧树德抓住了这一机遇,很快成为暴发户,后来回到双江投资,当选为龙城县政协委员。当然,这是后话。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卫红没有随欧树德一起出去,也是失去了一个机遇。

(https://www.biquya.cc/id32262/181122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