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查找问题课间,陈卫红去班上找了几名作业错误比较明显的学生,与他们聊了起来。
“昨天这节课,你们感觉如何?与老师原来的教法比较,你们感觉有什么区别没有?”陈卫红抛出了话题。
几名学生犹豫了一会儿,接着,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老师,这节课开始听起感觉很好,但不一会儿我们就跟不上了。感觉这节课与你原来的课相比,要难一点,也要快一点。”
“我感觉好像听懂了,但又似乎没有完全明白,待我正在思考时,老师你又讲后面的去了,后来,就不知道你讲些什么了。”
“这些题显得有点难,我感觉听不懂,后来老师你讲时,我也认真听了,其实,有些是因为前面的知识我还没有弄懂,还有些是当时懂了但过后就忘记了。所以,这节课就听不懂了。”
“老师,最后一道题,听你分析时,见你把这些知识分开列出来,我好像都懂都知道。但如何分、为什么要这样分,我就不知道了。这些知识综合起来,题的字又那么多,我理解不了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如何下手去解决。”
……
陈卫红微笑着认真倾听,并不时追问两句。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话语,陈卫红感悟到,自己按照“名师”的方法去教,感觉这些方法确实很好,也比较科学,但自己的学生却不能完全适应,特别是中差生。
学生离去后,陈卫红坐在办公桌前,一边回忆刚才学生反馈的意见,一边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同时对照“名师”的方法进行比对,梳理出自己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中差生的作业反而错误更多的原因,并写在备课本上:第一,“名师”们的学生经过规范有序的训练,师生间配合默契,而自己的这些学生没有经过长期的训练,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师生间还没有达成默契,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难以有效配合;第二,自己所面对的学生,与“名师”面对的学生,基础知识、动手能力、社会阅历、思维方式和水平都有较大的差异,有些例子和习题,超出了自己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经验范围;第三,自己只是照搬了“名师”教法的形,对“名师”的教学方法机械地生搬硬套,应用得不熟悉,甚至有点“邯郸学步”,不仅没有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学会,反而把自己通过实践摸索,或者无意识地借鉴的自己老师的有效教法抛弃了。
陈卫红联想到自己的习武经历:学习了一些套路,练习了一些基本功,可是,如果真正与高手搏击,自己有多少胜算?名师的方法好比那些套路,如果不能结合自己的基本功在实战中针对具体状况施展出来,就只是一些华而不实的无用花招,这些花拳绣腿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如果在搏击实战中,只会摆好姿势,机械地按照套路出招,而不是灵活地重组和使招式,那可能一招都用不了,就被揍趴下。
陈卫红有些明白了,名师的套路招式是正确的,自己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一是基本功不够,导致未能把这些“招式”的威力发挥出来;二是自己对基本“招式”还很陌生,对许多“招式”背后的意义,以及“招”与“招”之间的衔接、组合都不熟悉,导致不能结合实际灵活有效地选择、组合、运用这些基本“招式”。
接下来,陈卫红思考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与学习思路:一是要加强基本功练习,为灵活运用这些“招式”做好准备;二是要结合实际勤加练习,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见招拆招”甚至“创招”,通过实践探索找到既实用有有效的办法,改进工作的同时,逐步增强自己的“功力”。
陈卫红仿佛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把这两条要点记录在备课本上之后,兴奋地找出教案,认真地修订起来。
星期三,陈卫红打紧安排,教学任务完成后,挤出几分钟的课堂时间,在临下课时,与学生一起合演了一场情景剧。
陈卫红将一些粉笔灰悄悄地抹在自己的右脸上,然后站到讲台上,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请集中注意力,看着老师,我要讲一个重要问题。”
有些细心的学生,特别是几名女生,注意到陈卫红脸上有粉笔灰,开始窃窃私语起来,有的甚至忍不住捂嘴笑起来。陈卫红故作严肃地看着这几名学生:“你们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
更多的学生关注到了陈卫红右脸上的白色灰渍,也跟着笑起来。班长曹强举手站了起来:“老师,你脸上有粉笔灰,成花脸了。”
“是吗?我脸上有粉笔灰吗?在哪里、有多少?我怎么看不到?你们是不是合起伙来幽默老师啊?”陈卫红故作惊讶地问道。
经这一提醒,全班同学都注意到了陈卫红脸上的粉笔灰,也都跟着笑起来,齐声说:“老师,是真的。”
有一名女生,偷偷将自己的小镜子递给身边的男生,让他递给陈卫红。
陈卫红接过镜子,夸张地一照,幽默地做了个怪像:“原来真是这样啊,老师成了大花脸居然还不知道,惭愧惭愧。谢谢同学们的提醒,要不然,一会儿走出教室让其他老师看到,就更是笑话了。”
将脸上的粉笔灰擦掉后,陈卫红示意学生们安静下来,平静地说:“同学们,刚才我的脸上有了粉笔灰,为什么我自己发现不了,而你们能够发现呢?”
学生们安静下来,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问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
“同学们,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一样,能够看清楚别人脸上的污点,却看不到自己脸上的污渍。所以,我们经常犯错误或让别人笑话而自己却浑然不知,自然也就无法改正了。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发现自己脸上的污渍呢?”陈卫红继续引导学生。
看到学生们专注地看着自己,陈卫红顿了顿,继续说:“那就是要主动地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让别人作为自己的镜子,通过别人反馈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老师也是一个普通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甚至错误,特别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同学们的要求,不能让同学们满意。这些问题正如老师脸上的粉笔灰,自己不知道,要靠同学们的帮助才能发现。”
“同学们,我真诚地希望从今天开始,你们在每天做完作业后,给教师提出一条缺点或者是工作改进的建议。如果可能,尽量写出理由。当然,如果找不出理由或者说不好表述,不写理由也行。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缺点,将尽量想办法去克服;对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一定认真对待,尽量采纳以改进工作。谢谢同学们!”看到学生们都集中精力在倾听自己的讲述,陈卫红的心里充满了欣慰。
教室里安静了一小会儿,随后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一地乡中学教师都没有晚上在办公室办公的习惯,陈卫红决定在办公室对曹强等五名学生进行辅导。
按照预定计划,星期三晚上辅导化学,星期天下午辅导物理。晚饭后,陈卫红带上准备好的辅导资料,早早地来到办公室,一边等候学生,一边研究辅导资料。
六点五十,曹强等五名学生一起来到办公室。
陈卫红让五名学生围坐在四张办公桌组成的“方阵”周围,将购买的化学辅导资料分发给学生,说:“同学们,我知道你们经过一天的学习,已经很辛苦了。可是,你们的父母为了让你们能够更有出息,专门找到我,让我从今天起,对你们的理化两科进行单独辅导。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他们的良苦用心,我想,你们是理解的。既然为此花费了你们宝贵的时间,还有你们家长的‘经济’,那就一定得有所收获、有实效,才对得起你们的爸爸妈妈,对得起你们自己。你们愿意与老师一起共同努力,来达到这个目标吗?”
“愿意!”几名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陈卫红开始介绍辅导计划:“学习的主要内容已经在课堂上解决,那么,单独辅导的时间干什么呢?那就是解决你们存在的问题,通过训练提高你们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即查漏补缺、扬长补短。
一是把你们现在和过去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来,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你们自己的反复训练,及时地进行弥补,以免影响后面的后续学习;二是通过一些解决综合问题的运用性练习,使知识记忆得更牢固,解题的技巧更熟练,在此过程中逐步感悟学习方法,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三是结合中考题和高中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些拓展性训练,为突破压轴题和以后高中的学习做好准备。
现在,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前段时间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来,把存在的漏洞查出来。”
陈卫红安排五名学生,先简要回顾开学以来所学的内容,对照教材和作业,把自己认为感觉有些疑惑或不太清楚的知识点写出来。
在学生查找并整理、书写问题的过程中,陈卫红认真地观察着学生,包括他们写下的问题、关注时间较长的教材内容以及表情等,将学生的问题进行了归类整理,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梳理出要讲解的内容提纲。
约二十分钟后,陈卫红让学生们依次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其他学生有知道答案的,可以给这名学生讲解,如果讲解不清楚的,陈卫红进行追问并记录下来。
接着,陈卫红将一块小黑板挂在墙上,开始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讲解。每讲完一类知识涉及的问题,立即让学生完成辅导资料上与此知识点相关的一至两道练习题。
八点二十,陈卫红把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完毕之后,看看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陈卫选择了几道这部分内容的中考题进行改编后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约二十分钟左右,曹强首先做完了这几道题。看到曹强的示意,陈卫红立即将曹强的练习拿过来,当面进行批阅,发现他错了一道题,便在错误的地方画了一个记号,让他自己思考订正。
其他几名学生也陆续做完了练习题,陈卫红一一当面批改,然后让学生自行改正,再交给老师批阅。
对于学生不能自行订正的错题,陈卫红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分析和讲解。几人共同错了的,对这几人一起讲;只有一人错的,则只对这一个人讲,并安排其他同学做变式练习。
最后,陈卫红让学生在每个错题旁边写出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并写出一句话的“反思”或“警示语”,再组织几名学生相互交流。
做完这些,已经九点过五分了。
这几名学生都住在街上,陈卫红与几名学生一起走出办公室,决定逐一将他们送回家交给家长。
在路上,陈卫红边走边征求学生对辅导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普遍反映收获较大。
一行人刚走出学校大门,就看到几位家长正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陈卫红感动地赶紧上前打招呼:“家长们,辛苦了。以后你们就不用来接了,我一一给你们送回来就是!”
“不辛苦,反正我们晚上也没什么事,就当是出来玩。送孩子的事情就不劳陈老师了,刚才我们还商量了一下,以后我们几个家长轮流来接。”几名家长客气地回应道。
不知怎么的,陈卫红一下子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不禁眼圈有些发红。
(https://www.biquya.cc/id32262/17263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