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之治之后,出现了两位大能,一个叫东方朔,一个叫主父偃。也就是武帝的时候。武帝的削藩政策也就是解决了,景帝时候遗留下来的问题。为什么不是景帝时候就出现,原因是景帝赢了。但是为了解决问题,这二位才出山的。
当然了,其实人们也都是再想些其他的事情,什么才是真正的神。这个时候创造神的理论算是被动摇了。而很有意思的是,在遥远的印度,盛行一种信仰,就是佛教。虽然印度人还是信印度教的人多,但是佛教还是传遍了世界。这个归功还是要归功于这群人。佛教以为是东汉时,以白马寺建立为开端。但是实际上,早在西汉时,霍去病讨伐匈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被关注了。经过无数的论证和推演,再加上王莽篡汉的影响。最终决定还是引入佛教,实现多信仰的文化。所以不要说中华民族没有信仰,只不过是信仰多,反而看的我们没有信仰了。我们一直的儒教,也就是儒家文化,信仰的是祖先,也就是祖先崇拜。所以很难说到底是有一个什么定义的。这些不去讨论,这属于宗教文化史,与这群人后面无太大关系。
单说汉朝,发展到后来,又形成了跟周一般的局面。还是那个问题,国家出现软弱,天灾人祸,有些大氏族看准机会,想要一举成神,也就是所谓的皇帝。这里面做的最明显的可能很难想到,这个人是袁术。其实不管宦官专权,还是外戚争权也好,也还都是内部矛盾。就算是董卓进京后,也是废立而已,并没有让汉灭亡的意思。无论是曹*也好,袁绍也好,也都没有这个想法。曹*最明显,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也没有想过取而代之。反而是大氏族袁术,首先称帝。结果引来一片骂声,而且很快就被消灭了。
不过也由此,开始了新一轮的混乱局面。首先站出来的是曹*,刘备,孙权三人。不过这三个人各有不同罢了。具体什么地方不同,各个人的经历不同,这不必细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三国,这个不好评价。但是我们还是观看这群人背后的动作吧。这一时代的关键人物叫做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他就是这群人的一个指挥者,根据时局的不同,相互调令。
首先说魏国,出现的人物叫做郭嘉。郭嘉的事迹不多说了,他曾经预言孙策之死很准。而且孙策最后也确实死在暗杀之中,那群人是小人物,所以具体背后怎样不知道。刘备的蜀国也有一位,叫做诸葛亮。他是水镜先生直接强推的人物,帮助刘邦能够实现三足鼎立。而吴国的那一位叫做鲁肃,鲁肃的存在促进了孙刘联合,共抵曹*。试想下,如果没有这些人从中周旋,那么天下就是大乱的局面。
本来这势力看好曹*,给予曹*莫大的机会。曹*也比较识趣,并没有灭亡汉朝的野心,或者说明面上没有。本来袁绍的部下郭嘉,最后反而跟随曹*,那是因为他们看到袁绍的灭亡,这是袁绍个人的事情。他相比曹*差太多了,尤其是十八路诸侯反董的时候。本来剧本写得很好。但是在二零七年,郭嘉病逝。到底是怎么死的,不清楚,记载如此。如果郭嘉一直辅佐曹*,那么曹*必然会带领人马扫平战乱,然后做一个治国的能臣。可是是不是曹*的野心大了也好,还是他背后的那个人司马懿也好,才导致郭嘉的死。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在曹*的手下,做的风生水起。仔细读三国可以发现,曹*给关羽赤兔马的时候,牵马的正是司马懿。不要小看牵马的,那都是曹*的亲信。就好比领导的司机一般,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的。在此之后,便爆发了官渡之战。曹*一举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这个时间是公元二零零年,关羽也是在此之前被擒,不得已投靠曹*。诛颜良斩文丑的事情就不必多说了,真的那么巧就在这个时候关羽到了曹*的阵营吗?曹*死了典韦后,暂时没有打得过颜良文丑的,真的那么巧就被关羽杀了吗?那么关羽最后走肯定是因为忠义,但是背后就没有其他的事情吗?比如回去刘备阵营筹备。一直刘备不得志,自从得了诸葛亮以后便如鱼得水。再回来看这个时间,郭嘉死的时候是二零七年,而隆中对的时间也是二零七年。这个时间不觉得蹊跷吗?再看前面的时间,刘备二零一年投靠刘表,这个时间是正是徐庶来投。
徐庶的压力给予曹*留用郭嘉,但是在二零八年,也就是郭嘉死后的时候,大举进犯荆州。如果郭嘉不死,那么会是什么样子呢?不得而知,应该不会有后面的赤壁大战,而是慢慢的统一吧,这个没有发生,我们不能够假设。正史和三国上不同,这细微差别不多说了,总之是郭嘉死,这个势力就通过孝道,把徐庶又安插在曹*的身边。虽然不多言,但是毕竟是一个好棋子。而刘备这边,经过徐庶的介绍,和背后的安排,终于刘备得到了诸葛亮。而诸葛亮则后来与鲁肃合谋导致孙吴联合抗曹,一直到三国结束。
造神失败后,曹*还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形象,说到底他还是怕得到骂名。直到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才取代汉,建立曹魏。而后,同一时间蜀汉和东吴也相继称帝。无形之中变为了三个王朝。最终的选择是谁,其实也很明白,是司马懿。通过司马师,司马昭的努力,最终到司马炎的时候,终于统一天下,建立了晋。之中的司马氏给予什么承诺,不清楚,但是最终还是以他们作为截止。不过可能是因为太相似,所以导致这一次进入混乱的年更短。这也就是后面的南北朝时代。这个也是个非常混乱的时代,这一朝代,前后一百多年罢了,而且还分为两晋。
………………
求推荐!
(https://www.biquya.cc/id32236/172502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