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雨潇又提议以招商的方式,征集各地代理商,借用他们的销售网络,把香缘坊的品牌打到全国各地,让香缘坊的产品迅速占领各地市场。这个方法已经在鹤寿堂尝试过了,现在鹤寿堂生产的成药只留下二成在云南销售,八成都销往了外地,无论在本地还是在外地都是供不应求,有的外地的药商见了别家销售的鹤寿堂成药,专程赶到大理找司马齐,好说歹说非要代销,甚至提出了更优厚的条件,但司马齐坚持一个地方只找一家代理商的原则,没有因眼前利益放弃原则、自毁信誉。司马齐有实际的操作经验,也亲自见证了代理制的好处,在他的大力说服下,众人也无异议通过。
接着雨潇说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众人一致赞成,还七嘴八舌地提了什么编歌谣传唱、散传单、演歌舞戏等方式,比雨潇原来设想的更加丰富多彩。白族人本来就是个能歌善舞、充满艺术气息的民族,大伙儿讨论这个话题时的热呼劲儿,简直欲罢不能。杨族长干咳了好一阵,才让众人安静下来,等着雨潇继续解说。
下一个问题是更换包装,因为以前提供包装的瓷窑转而和段家合作,杨家要找新的合作者。雨潇建议不再用瓷瓶,而是用玻璃作容器。
“玻璃?那玩艺儿可贵着哪!”众人又是七嘴八舌地一阵议论,只有雨潇故作神秘地微笑不语。
杨民看她一脸稚气又故作老成的样子,好笑道,“雨潇,你就别卖关子了,你一定是有办法。”
雨潇立刻被长辈们围攻,责怪她在长辈面前不老实,这个捏捏她的脸蛋,那个摸摸她的头发,雨潇无奈,只好说出答案:“我们可以自己烧制玻璃,我知道烧玻璃的方法,并不太难。”其实宋代以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玻璃,不过因为烧制不易,价格很贵。康熙年间,不少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烧玻璃的方法,甚至在西洋传教士指导下可以制作精美的磨砂雕花玻璃。雨潇当然知道后世玻璃烧制的方法,不过仅限于理论,没有亲自实践过,光靠一点理论知识要想成功制出玻璃,可能还要反复实践、费点周折才行。不过她现在有一个秘密武器在手——爱德华曾经在玻璃厂工作过。
长辈们又狠狠蹂躏了雨潇的头发和脸蛋一番,才放过她。关于包装的事,雨潇还建议用精钢打制商标模印,在玻璃瓶上盖出立体的标记;让巧艺坊——就是由杨云依出资、高庆丰打理的草编工艺作坊——制作精美的草编、竹编的盒子,内衬绸缎,作为高级产品的外包装。这样香缘坊的产品新颖美观,不但是家用佳品,也可以作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高庆丰从来到杨家就一直沉默,听了雨潇的话,也只是点点头。那个腼腆的少年经过短短的日子,明显成熟稳重了许多,胆怯不见了,有了更多自信。
“外包装的图样,我会画一些给高大哥,高大哥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对了,高大哥,其实巧艺坊应该增加产品种类,不要光编草帽,玩具、玩偶,家用品,如纸盒、笔盒、书匣、手巾盒啦,除了用草,还有竹、藤、木,各种材料都可以用。象竹和藤编的家具就很不错,虽然早有人编来卖,可那些样式太简陋太难看了,难怪有钱的人家不喜欢,人人都当竹、藤的家具是穷人家才用的。你如果做得新颖、别致、美观,最重要的是要体贴人,让人觉得好用……”
高庆丰依然不语,只是认真的听着,边听边点头,越听眼睛越亮。他是聪明内秀的人,又肯用心爱动脑,雨潇稍稍提示,他已经有所领悟,打定主意回去就好好思考这条新路子,用心设计各种新品。今天来这里真是大有收获啊,难怪人家都说孟家的小姐是大神座下的玉女下凡呢。高庆丰看向雨潇的眼光不觉带上一丝敬意和崇拜。
“好了,好了。”杨云依看雨潇越扯越远,忙打住她,“今天是来说香缘坊的事儿,至于巧艺坊,以后再说。”
“巧艺坊要为香缘坊的产品提供外包装啊,我刚才说的盒子,只是其中一种,专门装昂贵的高级品的。至于普通产品,就用线勾成各色漂亮的小袋子套在玻璃瓶外,还可以当荷包挂在腰间,很好看的。”
杨云依解释道,“雨潇说的是用带钩的铁针和各色线勾花样的法子,能勾衣服、枕套、荷包,各式各样的东西、各色的花样都可以勾,可好着呢。宝婆婆和芳宁、丽英都会,巧艺坊可以招几个女工,让她们传授勾法。”
高庆丰心思一动,这勾法大有可为,巧艺法又多了条赚钱的路子。
杨族长点头,他对今天商讨的结果很满意,不但找到了解决香缘坊危机的办法,而且制定了未来的发展步骤,香缘坊的大发展可以预期,他似乎看到了段家手足无措、杨家扬眉吐气的前景,心情十分舒畅,笑呵呵地道,“香缘坊的事情就这么定了,筹备生产的事儿就交给允渊表弟和阿泰,弄出配方的事就交给小雨潇了;外包装的事交给这个高,高小哥;筹备招商会就烦劳司马公子,嗯,阿民去帮忙,要多和司马公子学学;那个玻璃窑,阿民啊,就由你去办起来。今天大伙都辛苦了,司马公子,高小哥,就不要回去了,在这儿吃个便饭。司马公子,嗨,算了,叫公子太见外了,以后都是自家人了,我托个大,就叫你一声阿齐,叫高小哥一声庆丰了,一会你俩陪我好好喝一盅。”
司马齐谦逊地连说陪杨伯父喝酒是小子的荣幸。高庆丰不善言辞,他一个穷家小子,能和杨氏族长这样的大人物坐在一起,以前做梦都没有想过,兴奋得脸都红了。要不是有孟家,有孟夫人和孟小姐,他的一生可能和父亲一样,为生活苦苦奔忙,一辈子过着贫困的生活。每当想到此,他庆幸自己的幸运之余,也由衷地感激孟家,特别是杨云依和孟雨潇。
杨族长朗声大笑着,起身向外走,雨潇叫道,“外公,我还没说完呢!”
杨族长一脚已跨出门槛,回头道,“事情不是都解决了吗?还有什么?”
雨潇嗔怪地噘嘴,“外公,你没有仔细看人家的企划书嘛,怎么把最重要的漏掉了?”
杨族长忙不迭地从怀里掏出那叠纸,胡乱翻着,“小宝贝别生气,外公这不是没来得及看完吗?外公这就看,这就看。”
众人看他生怕宝贝外孙女生气的样子,哪有一点一族之长的威严,不由都笑了。
雨潇跑到他面前,从他手里乱七八糟的纸张中抽出一张,“是这张,关于成立总商号的。”
“什么成立总商号?”杨族长仔细看纸上的字。
雨潇为他解释,“咱们有了香缘坊、鹤寿堂、巧艺坊,以后还有玻璃窑,作坊、店铺越来越多,管理很不方便。我建议成立一个总商号,各个店铺、作坊都归总商号统一管理,协调运作,这样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度过各种风浪,如果各自为政,遇到危机就会束手无策。比如这次香缘坊的危机,不就是靠各家的通力合作才解决的吗?”
“这事儿得慎重考虑。”杨族长的神色凝重。有一个总商号对手下的所有商铺、作坊统一管理当然是个好主意,但涉及的问题却很多。比如总商号由谁管理,总商号对下面的商铺、作坊有多大的管理权,各家在总商号的本钱中占多少分额,现有商铺和作坊的参股者的份额又怎么算……不但涉及各家的利益,而且涉及管理问题,其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不是那么简单的。雨潇这孩子,还是把一切想的太简单了,一上来就要搞这么大的动作。
司马齐也想到了这一系列问题,一时沉默不语,在心里不住盘算,这里面涉及到司马家在鹤寿堂的股权,他怎能不关心?
杨族长跨出门槛的脚又收了回来,重新坐下,把纸递给司马齐,“大伙看看这个,都说说看法。”
纸张在众人手中传阅了一圈,又回到杨族长手上。
杨民首先道,“成立总商号,是个好主意。”杨泰也接着表示赞同。杨允渊更是大力支持,说了不少称赞的话。
现有的几个作坊商铺,杨家都占大股,孟家股份也不少,但孟家和杨家就是一家人,如果成立总商号,杨家就有掌控权,他们当然赞同。杨允渊是杨家远支宗亲,虽然没有股份,但他人能干又有管理经验,一旦成立总商号,很有可能交给他管理,因此他支持得比谁都起劲。
高庆丰什么也不懂,也就不插话。只有司马齐低头不语,虽然没开口反对,但明显地不愿意。现在鹤寿堂由他全权管理,他也做得得心应手,如果头上压了个总商号,他还有现在的自主权吗?以司马家那点股份,以后在总商号恐怕根本说不上话吧。
杨家人你一言我一语说了不少支持的话,但司马齐一直没有反应,众人慢慢住了口,大厅里一片寂静,商谈一时陷入了僵局。
;
(https://www.biquya.cc/id31832/171701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