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人看向萧尘的目光都宛若傻子一般,宇明中学有史以来最差的学生,竟然敢在老师
面前班门弄斧,更是在公开课上胡侃乱吹,最有脑子烧坏的人,才会如此疯癫吧。
后排端坐的领导们此刻也感觉这学生太过轻狂了,不由地眉宇皱起,好奇地询问了下旁边的学生,待其了解到这是一个差生后,不禁摇头。原来是个差生,估计是平时被遭受同学的看不起,所以此刻还会做出此等不理智的行为吧。
看来要和学校的心里老师好好沟通,对萧尘进行一次心里辅导,在这愚蠢出风头事小,要是出道外面还行为幼稚的话,丢学校的脸面那可是大事了。
老姑婆神情愤怒,这考试创校以来语文成绩最差的学生,竟然还敢驳斥她的教学方式这份屈辱实在难以忍受,极力地压制内心怒火,喝道:“萧尘,你别说那些没用的,我问你,唐宋八大家是谁?”
其实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能回答地出,所以老姑婆才会想到用这简单的问题羞辱萧尘,只要他回答不出的话,刚才他所说的话语便不攻自破,同时他也可以光明正大的蔑视他,教训他,让他明白自己一无是处。
萧尘淡然一笑,他虽然为差生,但这种问题他还是知道的,更何况此时融合了楚留香的灵魂,依靠其古文学上的造诣,萧尘决定,要挖掘更为深层次的东西。说道:“唐宋八大家,分别为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他摸摸鼻子,继而说道:“唐宋八大家起源‘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遂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三苏等五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将古代散文史的水面搅了个天翻地覆,使得散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静,针落可闻!
没有激烈的掌声,教室所有人皆是目瞪口呆地注视着萧尘,萧尘的声音不大,但却如同磨砺般震撼他们的内心,以往平时,他们只需要记住名字便可,其余背景之类,还不如去看大韩民国娱乐明星人气高档节目“假结婚”被忽悠来的爽快。
萧尘就是想要这样的效果,继而淡淡地说道:“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其谪居黄州时所写,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便以昔日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和敬仰之情,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怀才不遇的无限感慨。“一樽还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是全词余音袅袅的尾声。”
萧尘微微一笑,旋即轻声问道:“老师,不知学生说讲的对否?”
老姑婆此刻面色有些难堪,因为萧尘所讲述的内容,比她平时上课还有详细的许多,加上其独领诗词思想感情表达,听闻上去更有韵味,她自问就算备案一个星期,也无法讲的那么好。
她久久不语,这时一位年纪五十有余的领导豁然站起,拍掌兴奋地说道:“这位萧尘同学,你独有见解实在是精彩,对诗词文学底蕴深厚连我这研究古诗词的人都感觉到佩服,英雄出少年啊,好。”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向这位中年男子望去,神情惊变,这位可是学校有名的诗词研究者,古正诚,在学术界乃至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地位,颇具权威,此时他的话语一出,全班同学都激烈的拍掌,只是内心感觉到无比的别扭,这全校的差生,为何会变得如此厉害。
老姑婆神情谄笑,内心不服,在掌声逐渐消退后,她想继续考倒萧尘,“萧尘同学真当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那么我在继续考考你,让同学和学校领导都开开眼界。”
萧尘淡然一笑,恭敬地回答道:“老师,学生准备好了。”
老姑婆咬牙,目光不断地翻开书页,忽然脑海中灵光闪现,忽生一计,旋即盖上书本,得意地道:“萧尘同学,请你给我们解释解释,《诗经》中地风、雅、颂、如何?”
此话语一处,所有同学,就连那后排学校领导都感觉到内心咯噔,感觉自己也是无法说出个子卵虚无,就连古诗词研究者古正诚都为萧尘捏一把冷汗,这等偏门知识,没有一定的底蕴是无法说出来的。
林欣美与曲朴昌此刻内心愉悦,感激地目光投向老姑婆,此刻他们仿佛已经预见到萧尘回答不出是丢脸的囧样,只要能够狠狠地揉捏这位此时出尽风头的全校差生,以泄心头只恨的痛快,他们绝对会不遗余力地落井下石,幸灾乐祸地道:“萧尘,如果是太为难的话,随便胡啾点东西出来即可。”
萧尘目光扫过两人,嘴角勾起一抹微笑,继续自信地说道:“《诗经》中的风、雅、颂、为早期君主制下不同等级阶层的语言作品,风,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包括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等地所采集到的乐歌,共160篇。”
雅,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古文学瑰宝《诗经》除了风雅颂之外,还有着三道表现手法——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萧尘笔直而立,侃侃而谈,到最后,他看向老姑婆道:“老师,不知学生的回答是否令您满意,同时,学生的名字叫萧尘。”
萧尘,这一个名字再次赋予了新的生命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依旧是落叶可闻,寂静无声,倘若严冬寒潭夜游,久久听到反驳之音,曲朴昌知晓萧尘又出尽风头了,于是忿忿不平地道:“知道这些有什么,高考又不考,数理化不行依旧被大学拒之门外。”
曲朴昌的话语让老姑婆神色尴尬难堪,这不是等于直接反驳于她么,目光狠狠地瞪了下曲朴昌,而萧尘则是微微一笑,摇头道:“考,则天佑我悲,不考则陶冶情操。”
王小二从未感觉到萧尘会如此的帅气,虽然萧尘说话的东西他一头雾水,但能够掰出这么多东西已经是牛13的存在了,他相信要是换做班里其他人的话,吱吱唔唔能够说出丝毫见解便谢天谢地了。
对萧尘,他此刻佩服地五体投地。
一同佩服地,还有那些听课的领导们,这学生诗词文学底蕴如此身后,说不定将他推荐给一些名校,还能获取保送机会呢,那学校的名气,又将会提高不少。
这节公开课,学校领导们上得十分满意,当下课铃响时,不少领导皆是对着老姑婆称赞不绝,说是教育出一位如此了不起的学生,同时拍拍萧尘的肩膀,激励其继续刻苦学习,最重要为校争光。
看着众位领导对萧尘希冀期待的模样,老姑婆对萧尘怨恨也逐渐消散,以后说不定还要依靠这位学生给其上位呢,旋即态度三百六十度转变,友好至极。
唯一脸色难看的,就是那林欣美于曲朴昌了,两人目光对视,皆是从对方眼眸中看出怨恨,旋即打定主意,放学一定要去寻找那郝剑哥狠狠地修理这萧三少一番。
出这口恶气!
(https://www.biquya.cc/id30526/162652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