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张曼成率部斩杀了南阳郡守褚贡的时候,荆州全境便完全陷落在黄巾贼的手中了,于是乎朝野震动。灵帝在温德殿上朝召见百官,拜皇后之兄长何进(字遂高,南阳宛人)为大将军,在京师讲武结营,并置“西园禁军校尉”,并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于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又日下三十六道圣旨,下诏各地严防紧守,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召集义军。
另一方面又发精兵前往各地镇压叛乱:拜卢植为北中郎将,领副将护乌桓中郎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士”负责北方战线,与张角主力周旋;拜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皆持节,各领一军,率领“北军五校”、“三河骑士”及刚募来的精兵勇士共四万多人,讨伐颖川一带的黄巾军。而朱隽又上表召募下邳县的县丞孙坚为佐军司马,带同乡里少年及募得各商旅和淮水、泗水精兵,共一千多人出发与朱隽军汇合。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性格刚毅、豪放,能饮酒一石。他有高尚的品德,常有匡扶社稷,救济世人的志向。年少时,曾拜大儒马融为师,并引荐郑玄为同门。卢植其人,才高八斗、博古通今,却不喜欢做辞赋,喜欢钻研儒学经典而不局限于前人界定的章句。马融乃是外戚豪族,家中常有艺妓表演歌舞,而卢植在马融家中学习多年,从未为此瞟过一眼,马融由此对卢植非常敬佩。
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门下弟子有刘备、刘德然及公孙瓒。
公元168年(建宁元年),窦皇后之父窦武因为援立汉灵帝即位有功,被拜为大将军,开始掌控朝政,当时窦武想要为其族人封爵,卢植以布衣身份上书给窦武,劝阻窦武封爵,而窦武不听。后来窦武在当年九月辛亥发生的政变时被杀。
此后,州郡屡次征辟卢植,他都不应。直到建宁(168年—172年)年间,被征为博士,才开始步入仕途。
公元175年(熹平四年),扬州九江郡蛮族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于是拜他为九江郡太守。卢植到任之后,很快便平定了叛乱。而后,卢植因身染重病而辞职。
同年,由蔡邕、李巡等人发起的校勘儒学经典书籍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并将其以刻成石碑的形式立于太学门口,史称“熹平石经”或“太学石经”。卢植主动上书,毛遂自荐。
后来,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
一年多后,卢植又被召回朝廷担任议郎,与马日磾、蔡邕、杨彪、韩说等人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史称《东观汉记》)的工作。但灵帝认为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尚书。
公元178年(光和元年)二月一日,天空发生日食。卢植就此上书,陈说政要,批评灵帝之前的过失,但灵帝并不采纳。
而那皇甫嵩乃东汉、度辽将军、护羌校尉、凉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规之侄,而其父皇甫节曾任雁门郡太守。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举孝廉、茂才,后被征为侍郎,迁任北地太守,在当时已是名动朝野。
那朱儁(字公伟),是会稽上虞人,出身寒门,在他少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曾经以贩卖缯帛来维持家业,朱儁因为侍母甚孝而远近闻名。其为人好义轻财,乡里都敬重他,后来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
与朱儁同县的周规在之前受征辟时曾向公府借钱百万以整饰衣冠。后来周规因家贫不能偿还,朱儁于是以母亲织的缯帛去为周规还债。朱儁母亲因此十分愤恨并怪责他,而朱儁却以先贫后富的道理安慰她。本县县长度尚深以朱儁为奇,把他推荐给郡守韦毅,于是朱儁开始在郡中任职。后任太守尹端任用他为主薄,后来朱儁迁任兰陵令,因其才能过人,在任上政绩突出。
公元173年(熹平二年),尹端因征剿许昭失利,被州刺史举奏,论罪本应问斩刑。朱儁得知此事后悄悄到京师,花费数百金,买通主持章奏的官员,把刺史的奏章加以改动,于是尹端才得输作左校。尹端见罪过减轻,大喜,但心中却十分的疑惑,不知为何得以减轻罪过。而朱儁却也始终没对人提起过此事。
后来交州群盗并起,州牧、郡守软弱无能,不能禁止。另外,交趾的梁龙率众万人,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攻破郡县。东海相上表推荐朱儁为交州刺史。公元178年(光和元年),朝廷任命朱儁为交州刺史,前往平叛。朱儁受到任命,回到本郡检选家兵,调发士众,共得五千人,分两路直奔交趾。到州界后,朱儁整束兵众,屯驻不动,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宣扬威德,以震慑敌人之心。接着调集七郡兵士,一齐进逼,终于斩杀了梁龙,逼降几万人,旬月之间,州郡平定。朝廷论功行赏,封他为都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赐黄金五十斤,并征他入朝任谏议大夫。
孙坚字文台,春秋孙武之后裔,其祖上世代在吴地做官,家在富春,祖坟在城东。孙坚出生之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父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昌门。醒来后很害怕,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而那老太太告诉她说:“这说不定还是吉兆呢!”等到孙坚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孙坚少时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他十七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脏。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此贼可击,请讨之。”而他父亲却说:“非尔所图也。”
孙坚并未理会父亲的劝告,提着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但孙坚不肯罢休,直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得知后大惊。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这一年,正是公元172年(熹平元年)。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百人。这里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对他们,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
(https://www.biquya.cc/id30311/161989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