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三国之外戚风流 > 第八十五章 汉朝士族

?

  刘继在定陵县亲手下命屠杀了城中十数大族的事,很快便传遍了整个颍川,随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通过颍川一众士人的有意传播,很快整个大汉已经无人不知此事了。

  董太后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几乎同时派遣了心腹之人前往定陵,将刘继一顿狠批。

  刘继看着案犊上摆了一大堆的谴责书信,心中不由对士族势力之大,影响力之强感叹万分。

  在东汉时期,一个人要想通过正规途径做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是士人;第二,必须通晓经学;第三,必须被举为孝廉。

  州郡举孝廉就是孝子廉士,这是对德的要求。通晓经学也叫明经,这是才的要求。必须是士人,则是身份的要求。

  自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除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士人成为了最高一级的平民。

  后来平民逐渐分为四种,即士农工商。士,就是士民;农,就是农民;工,就是工民;商,就是商民。农民务农,工民做工,商民经商,士民读书。

  士以读书为业,以做官和传承文化为目的。所以士农工商之中,士的地位最高,商的地位最低,他们甚至无权做官。

  这样一说谁都明白,但当时能够达到这三个标准的人还真不多。别的不说,光是通晓经学就很难,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书读,都读得起。如果还要求什么都不做,专门只读书,那就更难。因此,只有那些有书读,读得起,读得进,读得好,而且并无其他职业的读书人,才可能做官。

  做官必须读书,读书为了做官,读书与做官就变成了一件事,变成了职业。一个家族,如果以读书做官为职业,就叫“士族”。如果世代读书做官,就叫“世族”。但是,以读书为业的,差不多也都世代为官。所以,“士族”即“世族”。

  由此可见,所谓“士族”,就是由于世代读书做官,而从平民阶级中分化、产生出来的特殊阶层。他们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垄断仕途,控制舆论,变成豪强。士族为什么能垄断仕途呢?因为一个人既然是有条件读书的,又做了官,他们的子孙后代自然也比别人更有条件读书,更有条件做官。即便读书人多起来了,祖辈、父辈做过官的人,同别的读书人竞争,总要容易些。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做官的人,世世代代都做官,甚至都做高官,比如“四世三公”的袁家就是。这样一来,做官的名额就有可能被若干家族垄断,或者垄断某些官职。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一个人做了官,就有了推荐权,可以推荐别人做官。推荐什么人呢?两种人。一种是自己人,还有一种是社会地位较低的读书人。这些人做官机会较少,一旦被推荐,一般都会感恩报恩,甚至与推荐人在政治上发生从属关系,情感上发生父子关系,成为他们的“非血缘关系家族成员”。一个人,官越大,推荐权就越大;做官的时间越长,使用推荐权的机会也就越多;如果世代做大官,就会形成“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局面。这些“门生故吏”也可以推荐别人做官。但他们既然是某某家族的“门生故吏”,那么,他们在行使推荐权的时候,当然要看这些家族的眼色,或者贡献若干名额作为报恩。因此,一个家族的“门生故吏”越多,他们掌握的推荐权也就越多。时间长了,也就垄断了做官权。

  第三,享有推荐权的人还可以互相推荐,也就是我推荐你的人,你推荐我的人。这种“投桃报李”的做法也是官场的“潜规则”,人人心知肚明,往往不用讨价还价便能默契地进行。最后是推荐权和做官权都被大大小小的士族瓜分。

  不仅如此,士族控制着整个汉朝的舆论,因为这群人原本就是由于读书才做官,由于做官才成其为士族的,当然最有学问最有文化。因此,作为思想界、文化界、学术界的领袖,士族便不难团结一大批文化人,这就是名士和太学生。太学生就是太学里的生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后备干部”。名士就是社会上的知名人士,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贤达”。名士不一定出身士族,有的名士还兼有其他身份,比如窦武是外戚兼名士,刘表是宗室兼名士。但不论何种身份,都与士族关系密切,大体上是名士依傍士族,士族借重名士,太学生则成为他们的拥趸。

  所谓的“名士”,就是现代的“意见领袖”或者“公众人物”。这些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发表意见,褒贬人物,议论时政。这种意见,当时就叫做“清议”。清议的影响力很大,杀伤力也很强。一个人,如果被清议所褒扬,就身价百倍;如果为清议所不齿,就臭不可闻。清议的力量这样大,发表清议的名士又和士族站在一边,还有太学生作为呼应,士族当然就控制了舆论。

  士族掌握了做官权,就控制了仕途;掌握了发言权,就控制了舆论。有了这两个条件,他们就不难成为豪强。成为豪强也并不奇怪,因为东汉原本就是由豪强(主要是南阳豪强)建立的政权。主宰这个王朝的,也一直是豪强,比如外戚、宦官、大商人。他们也都是大地主。士人出身中小地主,原本不是豪强。但是,士人变成士族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由偶然做官变成了世代做官。做官,地位就高,就有名。做官,权力就大,就有利。既有名又有利,他们的家族,就可以利用自己占有的政治资源和政治优势,不断发展壮大,从中小地主变成大地主,成为雄视天下称霸一方的豪强。这样的大姓豪族,就叫“世家大族”,也叫“衣冠望族”,还叫“名门望族”,也简称世族、士族、望族、势族。世家,就是世代做官;衣冠,就是诗书传家。诗书传家,自然有声望,所以叫“望族”,也叫“名门”。世代做官,自然有权势,所以叫“势族”,也叫“世族”。既没有权势又没有声望的庶民之家,就叫“寒门”,也叫“庶族”或“寒族”。

  显然,士族是一个十分特殊的阶层。他们不是贵族(皇亲国戚),也不是庶族(普通平民)。属于平民阶级,却比平民高贵;不能世袭官职,却能垄断仕途。就性质而言,他们是“半世袭的准贵族”;就地位而言,是接近贵族的“高级平民”。他们与名士的关系最为密切,有联系也有区别。区别在于:士族是族群,名士是个人;士族必须做官,名士则不一定。但在多数情况下,名士与士族的阶级立场、道德观念、政治理想是一致的。因此士族往往充当名士的后tai老板,名士则往往充当士族的代言人。

  汉光武帝以后,逐渐开始重文轻武,所“重”的“文”也非汉武帝时期“外儒内法”的“文”,而是更偏重于“纯儒学”,尤其以研习“古文经”的士人,“古人经”是始皇帝“坑儒”的“幸存者”,当然不可能跟法家思想沾上边儿。

  后汉欲行“王道”,而“王道”早在周王东迁时就已寿终正寝,根本不可能再造盛世了。

  后汉立国之初所推行的“纯儒学”经过皇帝的干预,大力发展谶纬之学,更倾向于人造神学,甚至有“代汉者,当涂高”的预言,这当涂高,指的便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袁氏。

  相对于前汉初期的“无为而治”,后汉前期的“重文轻武”在政治意义上实在是短视之为。

  而士族的最终政治理想是什么?

  他们只是想建立一个由士人阶级掌握的政权而已,此时权倾天下的何进,亦不过是关东士族选出来与宦官对抗夺权的政治代表而已。

  汉朝真正灭亡,与士族垄断官吏选拔和宦官争权夺利脱不了干系!

  ………………

  颍川之地多山川湖泊,因此一到春天便是细雨连绵。

  因为这一场春雨的耽搁,徐奉,张郃和苏青若带领的三千新兵,直到二月下旬才缓缓到来,一起到来的还有明灯和数百辆遮盖十分严实的牛车。

  刘继高兴的将被张郃残忍操练了一个月的新兵安排好进军营后,连忙召集众人商议出兵之事。

  徐奉张郃苏青三人连忙行李说道:“君候!”

  “月余不见,三位风采依旧!”刘继微微一笑,“诸君既然来了,我欲三日后出兵,诸君认为如何?”

  陈宫摇了摇头,说道:“君候,斥候刚报,汝南黄巾贼帅刘辟带着万余精壮已经向着阳谷赶去,准备支援黄邵!”

  “万余精壮?”刘继微微一愣,黄邵号称的三万兵力之中,以老弱妇孺居多,真正能战者不过万余,此时加上刘辟的万人,足足有两万多人了,“刘辟到哪里了?”

  陈宫说道:“预计今日就会到达郾县!”

  刘继有些担忧的说道:“贼众势大,恐难破之!”

  “呵呵!”此时却听一阵轻笑之声响起,刘继一看,戏志才正面露不屑的看着门外说道:“一个刘辟,破之易如反掌,君候何必忧虑!”

  刘继连忙问道:“志才可有妙计破敌?”

  “恩!”戏志才点了点头,将目光重新放到了刘继身上,“正有一计!”

(https://www.biquya.cc/id28191/168261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