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新列强时代 > 第四百八十一章 噩耗连连

??

      时光匆匆如流水,两月时间眨眼即过……

  

      吴可率军驻扎徐州已有不短时间,这段时间大清的局势简直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英法联军通过一系列凌厉攻势和占领,已经明明白白的表明了此番进军态度,就是要让清廷好看!

  

      公元1860年4月,英法联军占领舟山。《顶》《点》  .X.Co

  

      5、6月,英远东军占大连湾,法远东军占登州(烟台),封锁渤海湾,并以此作为进攻大沽口的前进基地。

  

      与此同时,俄国公使伊格纳季耶夫和美国公使华若翰也于7月赶到渤海湾,再次以“调停人”为名,配合英、法侵华战争。

  

      清政府在大沽战役获胜后,幻想就此与英、法帝国,主义罢兵言和。当英、法军舰逼临大沽海口时,咸丰帝还谕示僧格林沁、恒福不可“仍存先战后和”之意,以免“兵连祸结,迄无了期”,“总须以抚局为要”,并派恒福与英、法使者谈判。

  

      前敌统帅僧格林沁则以为敌军不善陆战,因而专守大沽,尽弃北塘防务,给敌以可乘之机。伊格纳季耶夫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设防的情报。

  

      朝廷完全没把吴可之前的警告放在眼里,最可气的就是趁火打劫的俄国佬。

  

      沙皇俄国原是一个欧洲国家,十六世纪下半叶,老沙皇开始向东扩张,到十七世纪中叶,把侵略魔爪伸到了黑龙江流域和贝加尔湖以东地区。

  

      一六**年,清俄缔结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清俄东段边界。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大清领土。

  

      到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沙俄越过边界,在大清领土上修筑炮台、营垒,建立军人村。

  

      一八五○年,沙俄侵占了黑龙江下游城镇庙街。

  

      一八五四年至一八五六年,三次派遣舰船,闯入大清黑龙江进行武装挑衅,并强占了海兰泡等地。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即英、法远东联军攻占大沽炮台的第三天,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突然率兵直趋瑷珲城,武力要挟重新划定两国边界。

  

      五月二十八日,大清黑龙江将军奕山,被迫在《瑷珲条约》上签字。

  

      沙俄通过这个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领土强行割去,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的大清领土,改为清俄共管。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不仅如此,沙俄根本就不满足,此后几年时间连连向清廷施压,要求获得更多的好处和领土利益,可以说贪得无厌之极。

  

      吴可率军驻扎于徐州,一边清剿周边土匪武装一边关注京畿局势,见得朝廷表现如此不堪心中那个气就别提了。

  

      期间他也跟英法联军分支人马交过手,这么长时间显然英法联军也得到了上海租界被围的消息,当时联军气势如虹所向披靡,沿途清军几无一合之敌。

  

      知道上海同伴被欺负他们又哪忍得下这口气,拿下登州(烟台)的同时,分出一部三千人马外加十条海军战舰气势汹汹向海州杀来。

  

      海州港口经过小半年时间的建设已经有摸有样,起码完善的陆地防御体系已经有了雏形,联军来犯驻守此地的上万清军奋力抵抗。

  

      结果一连打了三天时间,联军什么便宜都没占到反而吃了不少亏。

  

      强攻海州港口就是个笑话,一连攻了勿六次不仅连滩涂阵地都守不住,就连负责炮火掩护的战舰也受到岸防炮台的巨大威胁根本不敢靠近分毫。

  

      从其它地方登陆吧因为没有深水良港的原因,一次能登陆上岸的联军战士不过上百,结果却被机动能力超强的清军骑兵部队虐个死去活来。

  

      甚至还有一艘联军战舰不小心被水雷‘亲吻’,船身破了个不小洞口不得不率先退出战斗急忙返回香港基地修复。

  

      三天时间一过,联军见在海州讨不了好,主力正向京畿门户天津港口发动攻击,只得暗自恨恨的撤退与主力部队汇合。

  

      再一个徐州临近山东边境,此时向荣由因功升任山东总兵,临时代,理山东提督一职,与驻守徐州的两江清军遥相呼应,组织山东轻军向落于敌手的登州发动连续攻势。

  

      尽管战斗十分不顺,进攻被一次次打退,但不可否认联军驻守登州的部队注意力,却是被全部吸引过去没功夫理会其它。

  

      可让人郁闷的是,外头打得有声有色京畿地区的战斗却是让人无语。

  

      见朝廷如此大义,吴可一再上折提醒不说,甚至还自请率军支援京畿地区,可惜朝廷根本就不以为然,严词拒绝了他的‘好意’。

  

      时间就在吴可焦急的观望中飞速流逝,从京畿地区传来的全都是不好消息。

  

      而就在这时身后再传噩耗,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

  

      太平军于1858年下半年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与三河镇大捷两次重大胜利之后,初步扭转了太平天国在军事上的危局,遏止了湘军长驱直入的攻势,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京和安庆受围困的局面,战争形势有了较明显的好转。

  

      1859年洪仁到达天京后进行的某些革新,又使太平天国的政治局面有一定的改进。在这种形势下,太平天国领导人决心摧毁长期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确保天京安全。

  

      当然,在两江清军与江南大营之间,太平军认为江南大营是那好捏的软柿子。

  

      1859年6月,当石达开率军围攻湖南宝庆时,清廷为阻止太平军入川,曾命曾国藩亲自统兵前往四川扼守。8月,石达开从湖南退入广西,清廷又命曾国藩暂缓入川,改援安徽。

  

      10月,曾国藩与官文、胡林翼等共同制订了一个“四路图皖”的计划,准备再次进攻安徽。

  

      这也就是曾国藩与两江官场关系不睦的主要原因,尼玛的丫还在两江地盘江西混呢,就这么目中无人不大两江官员放在眼里?

  

      还好吴可征调湘军水师主力的时候曾国藩足够配合,不然两江官场与湘军的关系还不知道恶劣成什么样子。

  

      在天京对岸,当1858年陈玉成、李秀成会师三河镇之际,留守滁州、全椒的李秀成部将李昭寿降清,1859年2月至6月间,两江清军发动了轰轰烈烈的金陵围攻战役,又有江浦守将薛之元也投降清军。不久浦口等地落入清军之手。

  

      为了挽救危局,陈玉成、李秀成于1859年3——5月间先后率军进攻江浦、浦口,在击败署湖北提督周天培等部清军后,才占领浦口,并围攻江浦,天京之围稍解,但仍处在江南大营威胁之下。

  

      此后,李秀成率军留守浦口一带,陈玉成则率军返回皖南战场,对付东犯之湘军。

  

      此时两江清军因为粮饷问题并未参合一脚,只是默默积蓄力量任由江南大营和湘军部队在淮南地区动作。

  

      加上正月刚过吴可便率军囤驻徐州关注京畿局势,与江南大营主帅和春商讨联合之势不顺,两江清军干脆暂时放弃了对金陵太平军的小动作,转进攻为防御态势以保障两江稳定为首要任务。

  

      为解决天京长期被围的局面,李秀成一再向洪秀全强奏,要求率军离开浦口,设法攻打江南大营。

  

      这一要求最后得到了洪秀全的同意。关于如何解围问题,李秀成与洪仁歼进行过三次面商。

  

      洪仁歼认为,天京之围难以力解,必须向敌人防守空虚又是财赋之区的浙江湖州(今吴兴)、杭州等地进攻,迫使江南大营守敌回救湖、杭,等他们撤兵远处,“即行返旆自救”,就可以取得成功。

  

      这是一个围魏救赵之计。李秀成同意这一计谋。于是,他们共同确定了打破江南大营的作战方案:先由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率部“伪装缨帽号衣,一路潜入杭、湖二处”,攻敌之所必救,以吸引和调动江南大营清军。

  

      一旦清军被调动,便立即放弃杭州和湖州,由小路回师天京,围攻江南大营。

  

      再由英王陈玉成执行“虚援安省”的任务,在皖南皖北连接之地实施佯动,以掩护江南之作战行动。整个作战由李秀成负责组织实施。

  

      1860年1月底,李秀成将镇守浦口的任务交给部将黄子隆、陈赞明后,即前往芜湖,召集将领会议,说明天京被围的危急形势,宣布攻杭救京的计划,明确进军路线和各将领的任务。

  

      2月10日,李秀成率陈坤书、谭绍光、陆顺德等部2万余人到达南陵,经清弋江镇和马头镇,绕过宁国府,于24日攻占广德,留陈坤书、陈炳文率部守城,以备接应,自率谭绍光、陆顺德、吴定彩等部轻装疾进浙江。

(https://www.biquya.cc/id26774/176606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