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却说凡人都说神仙好,云游四海乐逍遥,腾云驾雾来自由,不问世事无忧愁,世间烦恼全抛开,断情无欲清静修。
清朝年间,在严州府地桐庐境内,有一村庄,名叫千家村。因这里住着一千户人家,故得名“千家村”。村子旁边是一片肥沃农田,池塘,桑树,竹林。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名在此耕种劳作。沿着小路就可至村庄,在远处便能听见从村庄传来鸡鸣狗叫之声音。庄上道路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唯独一间房屋。
它孤立一旁。“上雨旁风,无所盖障。”它低矮破旧,屋顶只有少数些个瓦片。瓦片的下边是一张破旧的床,床上摆放着一些陈旧的棉被。床的对面是一土灶,灶上摆放着几个碗,灶的下边是进柴口,柴口旁边有少些干柴。灶的斜对面是厅堂,厅堂是用木板隔的,上面挂着一幅画。厅堂前面本应有桌几,椅子……,可这什么也没,就留下了干净的青石板。厅堂的正前方就是一扇大门,门是用上好的檀木所做,漆色已无。门上还写着一幅对联,对联纸是陈旧的,用黑默水写的。
对联日:长空排雁阵;大海起龙图。
横枇日:捷步青云。
大门外有台阶,台阶是用数块青石板砌成,上面长了些台鲜.门的正上方挂着一面镜子,门的四周本是有花纹的墙,现在已露出了古砖.有的地方砖也没了,留了个洞.废弃的砖旁边有一棵小松树,它还活着.离它不远处,也有一棵,可它却死了。房屋的四周长了些茅草,茅草的旁边有一口井,井上有一块青石板。井在围墙的角落里,围墙也就留下了这点痕迹。围墙的另一边有一棵石榴树,石榴树下有一圆形石桌,和几条石登,唯独这儿是完整的。
它原是一达官贵族的府地,可现如今这儿住着一贫苦母子.母是王氏,原是钱塘人。十年前,她带着孩子来到了这千家村,找到了这间屋子便就住下。其儿子名叫朱潜龙,其父朱溪,便是这屋子的主人。
且说朱溪,原是钱塘人,出身在一书香门第,祖上一辈皆有在朝中为官的。到了朱溪这一辈,随曾祖父,告老还了乡,全家隐居到了这“千家村”,从此不问时事,过着与世隔绝,清闲自在的安逸日子。朱溪少年时,其父教他论语,孟子,四书五经,大学,中庸……,可他学而就忘,没有多大进步。其父也不指望他,日后能有出身入仕,也就随性而教,只求能识字,知礼仪便可。可这朱溪对儒学不通,但对道德经,庄子,张道陵……甚是喜爱,常问其父成仙成道的话语,整日里游梦蝴蝶,戏耍与山道田间。尽是一番乐趣,独自领悟亦。
不想,其父又教他吟诗作画;他又生厌恶,却道:“只画些山林鸟兽,不中意,为何不画闺中少女,水中芙蓉,神界仙女……”。书房里尽是仙女画卷,其父也是随性而教,只需会画就可。可这朱溪作画也就是了,还梦话不休,说是与鹤仙子共舞瑶池,与仙女共摘蟠桃,说得天花乱坠,乐趣一番。惹的其父无心教学,也就随了他。
其父教他练字,他偏不练字,愣是要练剑。其父只好请来了师父教他练剑,其父也就是望能强身健体罢了。
一日书童青书,在家中无趣,其又不爱读书,甚是苦闷。来至书房,见少爷又在翻阅道学之类书籍。便说道:“少爷,我听山中道人说,学道在世间,而你整日在书房,能学什么……”朱溪知其之心思,不与理会。又觉有理,问道:“你可知何处可学道,”青书摸了摸后脑勺,回道:“后山山顶有一道观,少爷不妨去哪学道,”朱溪允之。此后数日,主仆二人在此处小住。朱溪在观里跟着老道人参道悟道,青书便在道观里打扫庭院,与烧饭,日子倒也过得清静,宁静。
一日幽梦,朱溪在观中藏书楼,寻得一奇书。便置于一紫檀书案处,随手翻过几页。忽见眼前一片祥云笼罩屋顶,紫气弥漫与庭院;又觉身轻如云,便起身踏上祥云,随祥云而去。飘飘然呼,犹如仙人一般。刹那间,已来至青峰山山脚下,台阶直达山顶,朱溪只可徒步而行。山中云雾缭绕,时而春风细雨,时而恶寒雪风,时而火海四起,时而山洪暴发。山道多险镜,恐汝莫进?忽闻山中山歌,见山中坎柴老者,上前问道:“老人家,此处为何山?”老者回道:“此处乃青峰山,山上住着一老神仙,乃是清虚道德真君……”朱溪一听老神仙,便乐趣一番,心想:此番,我正寻访名山道观,求道成仙,不想,来至神仙山府。甚是喜悦,忙整衣冠,急步上山。
至山腰间,有一洞府,抬头看来,洞门上日:紫阳洞,三个字,金光闪闪,甚是气派。欲上前参拜一番,洞中走出一道人,无量寿佛……。那道人生得浓眉大眼,五柳须鬓,发如暮色,行如风,言如音,亲如父,好生慈祥,此道人便是清虚道德真君。见朱溪问道:“你是何人,来我处作甚?”朱溪忙跪拜道:“晚辈乃严州府人,只因一心向道,寻道而来,欲拜仙人为师,此后潜心修道!”有诗日:
少年学道常幽梦,误闯仙境自不该。
只身随云飘来至,望得真道伴真君。
真君见朱溪虔诚之心,便说道:“学道修行甚苦,你可能学之?”朱溪说道:“我一心向道,我愿学之。”真君捏指一算,说道:“我见你,气宇不凡,道有仙根;诗日:
圆通玄妙生玄机,道流静动参禅道。
玉虚玄通修千年,传道愿度有缘客。
忠孝义士收门下,传道来学炼气士。
学道向道有缘人,须抛红尘入玄门。
也罢,东海有一案,你去了却此案,也算你一功德。事成之后,我便可收你为徒,传你道法,了却你修行之宿愿………”朱溪忙跪下说道:“谢师父成全,”梦醒处,却不知过了几天几夜。
花开花落又一年,流水无情,人有情。转眼,朱溪已是二十又一,正是外出游学之时,他请求父亲允许自己出门去游学。其父忽觉朱溪有好学之心,孺子可教,也就欣然同意,并亲点家中几个得意的随从,给予他一同前往。一来路上有个照应,让家丁们好生照顾少爷;二来么随时知晓少爷人游学去向。朱溪见父,如此答应。便请求与父,道:“父亲,孩儿今学古人,外出游学。却不知首选何处游学?”其父笑道:“你可知’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朱溪答道:“父亲所说的可是宁波的天一阁!”“正是,这宁波的天一阁,它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造,用于收集古代典籍。后朝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而今天一阁仍由范钦之世孙们所掌管,你此次前去,不知可否一览?”其父沉思道。朱溪不解道:“为何不让阅览?”“奚儿,有所不知啊,这天一阁有一规定‘外姓人不得入阁’。当年黄宗羲登阁,也需经范钦曾子孙(四世孙)范光燮之允,方可入阁阅览全部藏书。从此后,也只有些大学者才可被允许登天一阁参观哪!”其父答道。朱溪不悦,叹道:“那孩儿,此方前去岂不是不能登阁阅览之。”其父思量道:“我朱家也是名门之后,我与你书信一封,你呈上范家便是,若范家人允儿进去,则可进也;否则勿闯。”话完便取来文房四宝,写好书信交与朱溪。又道:“此去,只管求学,不问世事,切记……”朱溪知其父之意,便下去了……
次日清晨,朱溪告别了父亲人等,便上了马车徐徐而去。随从有书童青书,家丁三人。要说朱溪可是第一次离家而去,在此之前也从未听人说外面之事。只知读些近史清书罢了,涉世甚浅。却道世间悲欢离合,阴谋诡诈,混沌不清,着实令人可怕。
行了数日之后,将至甬城境内。一路颠簸,不见远处之青山,但近旁之江河溪水,却无半点生机。望去,见溪里有许多人,却不知他们在做什么,便命青书上前问话。青书至一老者跟前,问道:“老人家,你们在这作甚?”那老者,发鬓如霜,皱纹见沧桑,挽着裤袖,直盯着水中。见有人来,便上前答道:“只因家中无粮,只得諧全家老小,来这溪里抓些个鱼虾,以为食物,充饥而已。”青书将原话带回,朱溪知后,跳下马车,惊讶道:“我只知书中之清,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可哪会想到,尽有这番世间凄惨。”说完自己上前问老者,老者又道:“如今这世道,真叫人难以活命啊……”朱溪命家丁取来座椅于老者,自己在其身旁聆听。
老者心怀愤怒道:“贪官们只会讨好上边,哪会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啊!我的田地皆被地主抢了,只好来这溪水里抓点鱼虾度日子,”朱溪听之震惊,为之叹息,心中一阵狂怒。却不想当今天下尽是些虎狼豺豹,便硬要为老者讨回田地。青书轻声劝道:公子,咱们还是别管这闲事,给些钱粮也就是了,再者,老爷有言道,要公子不可过问世事。“朱溪思道:我学道学,常教诲,扶贫救济。回道:“不行,这事我管定了,”青书见公子倔强,只好跟随其后,口中念道:“愿菩萨保佑少爷,平安无事。”
于是,朱溪带到老者,老者又带着老百姓们,行至府衙后,击鼓,进公堂后,知县问道:“你是何人,尽赶为这叼民来讨良田。”朱溪火气一来,把剑直刺知县官,那知县吓得忙跪下,求饶。不仅还了老百姓们良田,还给了老百姓们一些钱粮,说是补偿。朱溪见知县做此番动作,又说道:“日后,再欺凌百姓,我定将你碎尸万段。”那知县吓的半死。朱溪这才心安,青书见事已了,劝少爷即刻赶路。之后,青书便急速赶路。
这一路上可没少做行侠仗义,替天行道之事。
(https://www.biquya.cc/id26076/1411041.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