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章华山仙踪
修仙界的入口就在华山之中,然而佚名手中的地图却没有标出具体的位置所在。这可又把佚名上仙气得不轻,搞什么飞机,地图也太不清晰了吧。华山这么大,你让我上哪找去?
没办法,凡尘之中修炼的速度实在是惨不忍睹,佚名上仙也只好挨个山峰的转悠。
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南峰“落雁”、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三峰鼎峙,“势飞白云外,影倒黄河里”,人称“天外三峰”。还有云台、玉女二峰相辅于侧,三十六小峰罗列于前,虎踞龙盘,气象森森,因山上气候多变,形成“云华山”、“雨华山”、“雾华山”、“雪华山”给人以仙境美感。
华山是道教著名的圣地,被道教尊为第四洞天,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哎!既然修仙是真的,那么或许这些道士会知道些什么呢?
华山三大道观,玉泉观,东道院和镇岳宫,又以玉泉观规模最大,或许可以在玉泉观找到什么线索呢?
佚名匆匆而来,可惜如今的玉泉观彻底成为一处观光景点。几个道士清闲的很,哪里有什么仙风道骨,只是管理一下道观而已。佚名去了趟东道院和镇岳宫,也是如此情况。
无法,佚名只能到几处流传有仙迹的地方转了转。
华山和道家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据说当年的老子西行至函谷关,在为关令尹喜著书上下篇后,就来到了华山。如今华山北峰尚有其名为“老君犁沟”的遗迹。此后一直有人在此修炼成仙。汉朝后在华山修炼成仙之人可从史书上寻找到踪迹。比如壶公、张楷、鲁女生、寇谦之、修羊公、韦节、陈抟等。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老君犁沟,佚名的第一站,道祖老人家来过的怎么可以不去呢。传说太上老君过此处,见无路可通,就牵来青牛犁成这条山沟。而今在崖上仍有石沟赫然若犁槽。与回心崖后的青牛洞互为照应。老君无为而治,为什么一定要过去呢,还犁出一条山沟?擦耳崖前有卧牛石,旁边有幅对联:“天上本无稼穑事,莫怪闲卧;世上还多不平山,切莫歇鞭”。老君犁沟的尽头是“猢狲愁”,崖壁陡峭。之后就是华山北峰了。看来老子来此的目的自己是猜不到了。
斧劈石,好不容易来到华山,不看看这斧劈石,就说不过去了。点高的话,搞把神斧在手也说不定啊,佚名意淫着。斧劈石,在西峰之上,因“沉香劈山救母”、“宝莲灯”的神话传说得名。斧劈石踞峰巅,高一丈余,长数丈,拦腰裂为三段,如同斧劈。石下与峰头形成空洞,仅可容一人伏身爬入。进洞仰卧上观,可见顶端凹凸不平,似一妇人躺卧后留下的痕迹,腹乳压痕清晰可辨。史志对此奇异多有记述。石上有“劈山救母”的摩崖石刻,八成是后附会,当不得真,与此行无关。
华山下棋亭,相传宋太祖就是在这里将华山输给了陈抟老祖,便有了“自古华山不纳粮,皇帝老子管不住。”不过这里似乎跟仙迹不沾边啊,佚名垂着头,嘀咕着“一个破华山,你搞这么大做什么,累死小爷我了都!”
避诏崖,史志记是古代隐遁之士藏匿珍贵典籍的地方。《华岳集》记述北周时道士焦道广曾在此隐居。宋代著名隐士陈抟也在此躲避过朝廷征诏,不过此地似乎也只是他们暂避之地,也没有寻到什么线索。
全真岩,属华山十大谜之一,为松桧峰顶向南悬空倾伸的一面巨大岩石。出南天栈道可到达岩下,岩腹间有贺老石室,是元代初年全真派道士贺志真开辟的修身之地。《三才图会》载:“静室旁有岩,高数十丈,遥覆其室,并书‘全真岩’三字。”《华岳图经》中记述,全真岩三字每字大约七八尺高,镌刻在那样一个地方,除过能腾云驾雾的神仙,凡夫俗子肯定是办不到的。
另有一关于回心石的传说,也是关于贺志真的。回心石,在千尺幢下端。贺志真带领门徒在南峰背壁开路凿洞,苦修苦炼。两门徒不堪其苦,一日,贺志真在南天门外凿洞,为了方便,便在自己腰间系根绳子悬空作业。两徒弟平日忌恨贺志真不传授他们道行,只让他们成年累月地凿洞不止,心想跟着这样的师傅,还会有什么出息?久而久之,于是由怨生恨。此时见贺祖悬于空中,两人便用斧子砍断绳索,仓皇而逃。却说两徒弟慌慌张张逃下山来,刚下千尺幢,却见师傅迎面飘然而来,至此方知贺志真已经成仙,于是悔恨万般,回心转意,随师返山修炼,终生不敢思归。
从传说中可以看出这贺志真便是个修仙者,而且修为很高,灵开境的修真者可是飞不起来的。看来这贺志真也许是个关键,华山的许多地方都有他留下的痕迹。
贺志真,元初道士,师从丘处机,郝大通。华山朝元洞的创修人,华山派的开派宗师。修葺华山长空栈道。
朝元洞,贺志真的修身养性之所。据史载,贺志真,号元希,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丙子年自甘肃西部,不远千里,一杖一钵来至华山,在玉泉院西,依山劈荆结庐而居。
长空栈道,是贺志真为远离尘世静修成仙,在万仞绝壁上镶嵌石钉搭木椽而筑,被喻为“华山第一天险”。位于华山极顶南峰东侧南天门外的山腰间,经燕子叼表、朝元洞,踩崖隙凌空悬梯下10余米,沿附悬崖而搭宽不盈尺的方木栈道至全真岩下,道路全长约百余米。栈道上下皆是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成尺许路面,下由石柱固定,游人至此,面壁贴腹,屏气挪步,
既然结庐于朝元洞,那又为何还要花那么大的力气修栈道至全真岩,看来全真岩定有蹊跷之处。全真岩除了那三个七八尺高的大字之外,还有个贺老石室,秘密多半在于此了。
贺老石室,又名僻静处,此洞狭小,开凿粗糙,似乎没有完工,因此俗称半截洞。当年贺志真煮饭用的石灶,滴水的石臼,至今犹在。据传,贺志真在华山凿洞七十二个半,其中半个,即指此洞。石室内,供贺志真像。此处极幽,唯有松声、泉滴、鸟语,余皆不闻,堪称名副其实的“僻静处”。
佚名细细的打量着石室,也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东西。处处显的都是那么平凡无奇,难道又找错地方了?佚名的耐心已尽,搞什么灰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累死小爷我了,老子不玩了。趴到地上,就睡上了,也不管地面干不干净。
两个时辰过去了,佚名小憩好了。睡了四个钟头才叫小憩,可想而知佚名同志要是好好睡一觉,那不得沧海变桑田啊。打了个滚,摆了个贵妃醉酒的美艳身姿,佚名发现个事,贺志真的雕像在搞小动作。左手食指在袖子里面指着墙壁,要不是佚名躺在地上,还真发现不了。
顺着雕像手指指的地方,佚名寻过去,发现那处墙壁确实有些不同。运灵力于掌心,震向墙壁,墙壁便陷了进去。里面只有一枚玉简,佚名知道,这玉简便是修真界用于记录功法,地图等信息的,这里面肯定记录着好东西。
这种玉简使用起来很简单,贴在额头,然后用神识探入,便可查看。又一阵头痛欲裂,佚名得知了玉简的内容。
这贺志真竟然是洞玄境八层的修真者,站在这一方修真界的顶峰。他留在凡间界就是在守护凡间界通往修真界的传送阵,使得凡间界不为修真界的败类肆虐。这也是为什么一个高阶修真者出现在凡间界的原因。
玉简里面还记载了华山七十二洞的具体分布,更重要的是终于有了传送阵的消息。传送阵就位于贺志真的雕像之后。
佚名兴奋地抱住贺志真的雕像,狠狠的啃了一口,“哥们你站了三百多年,累得要命吧,我帮你换个姿势,咋样?嘿嘿!”
施了一礼,开始挪动石像。呀呀了个呸的,竟然纹丝不动,怎么个情况?
佚名运起十成功力,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再次挪动石像,灵力如潮般泳出,石像终于是被挪动了一丝,不过仅仅是一丝。佚名通红着脸,体内灵力一丝不剩,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不带这样的,老天,你玩我么?
不行,我堂堂上仙怎么能让一块破石头挡住去路,只挪动一丝,那我就一丝丝的挪,还真就不信挪不开你了!盘膝坐好,运起《六相星决》,回复起法力来。
之后的几天里,只见有一名少年,满脸通红的抱着一尊石像,嘴里面骂骂咧咧的,一身的臭汗,就那么一点点的挪着。法力耗尽,便盘膝而坐,回复法力。看着露出一角的传送阵,佚名终于看到了希望。
十几天过去了,一直没有嘀嘀咕咕之声传出。
这一天,随着一声爽朗地大笑:“娃哈哈……!小爷我终于成功了!你个烂石头敢挡我的道,早晚有一天,我要把你吃掉!”
贺老石室里,蓬头垢面的佚名上仙,打量着完整的传送阵。这是个单人传送阵,五芒星的阵图布于地面上,很小,仅容一人盘坐于上。这便是佚名上仙通往天才之路的出发点啊!呐喊起来,“小爷我要牛逼了,修仙界的美女给哥等着啊,我佚名上仙来了!娃哈哈……哈哈啊!”
佚名迫不及待地盘坐于五芒星阵图中央,一间光华闪烁,佚名消失于此。
传送阵的能量是靠传送者的法力支持,若是传送者的法力不足以支持传送消耗,很有可能陨落于异空间之中。可是佚名个修仙小白懂个球啊!法力不要钱的喷泳而出,瞬间见底。于是佚名便华丽丽地晕了过去。
还好通过这十几天里的极限训练,全力输出,打坐回复,使得佚名的法力上限有所提升,灵开境第二层的积累完成了一半。看来这十几天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就是有些过于枯燥了啊!
(https://www.biquya.cc/id24565/1381340.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