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武侠仙侠 > 天子修仙传 > 第53章大婚的规矩

?为新娘子化妆,最伤脑筋。弄这么大动静,差不多天下尽人皆知,生米基本成了熟饭,“退货”是不大可能了。可是,万一皇上女婿一掀盖头,不满意,不开心,这门儿亲戚走得不近乎,皇恩就不会浩荡了。于是乎,沐啊浴呀,恨不得把陈大小姐搓掉一层皮!沐浴之后,反复地用以绿豆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护肤剂、西域香水,揉面擦身;再用蜂蜜、玫瑰花瓣等原料制成的洗面奶涂面,用朝廷大臣都难得一见的高级纸膜,轻轻地擦拭;又用羊脂、白色素馨香等原料制成的护肤霜,反复涂抹。最后一道工序是,在脸上扑香粉,画眼线,涂眼影,描青眉,抹红唇;再在两个脸蛋子上,鼓捣出两块“颊红”来。

  

  至于发式,当然要按“文件”中规定的几种样子,选择处理。那是有“级别”的,整得像嫔妃、贵人,那就糟了。不管是浪漫的“飞天髻”,还是新颖的“朝天髻”,既要考虑带凤冠的方便,又要适合钱大小姐的脸型。两绺鬓发,无论如何也要“自然下垂”,有如飘逸的蝉翼,让皇帝女婿一见,就两眼发光。

  

  陈家说时快,那时慢。经反复推敲,反复试验,反复论证,反复彩排,直到迎亲的头一天晚上,才最后“定盘子”。可倒好,这么一幽闵,看上去,陈大小姐像个瓷人儿似的,一点儿活泛气儿都没有了。不过,她爹妈都说好∶美丽,最要紧的,是“端庄”。

  

  此刻,陈大小姐全副武装,端坐在绣楼上,耳闻迎亲的鼓乐声越来越近,心里的那面“鼓”,点儿也越敲越急。时刻未到,终不知这副尊容,能否一如既往的,得到“客户”的青睐!

  

  后来的经历证明,陈大小姐的担心是多余的。她这次“出门儿”,享福很多,遭罪却少。

  

  陈东升老头儿率全家老少,在大门口跪接迎亲队伍。迎亲使者高声宣诏。鼓乐声中,锦衣卫轿夫把皇后礼舆、龙亭,抬入前院,再由太监抬到后院的“绣楼”前,按钦天监官员指定的“吉利方位”停放。陈小姐着皇贵妃礼服,戴凤冠霞帔,闪亮出场,跪受金册、金宝,回“楼”等待吉时。

  

  吉时一到,新娘子升舆启驾。大队人马经前门,沿御路,过大明门,入承天门、端门,到午门,城楼上钟鼓齐鸣。队伍从午门正中门洞进入紫禁城,经太和门,到干清门。皇贵妃仪仗入干清门,太监、宫女列队夹道,拍巴掌“热烈欢迎”。在丹陛下,迎亲使者还节复命。鼓乐声中,礼部官员奉皇贵妃金册、金宝,交有关人等陈列于干清宫后面的交泰殿。新娘子坐的礼舆,由诰命夫人、女官、宫女,或引,或抬,或扶,或随,送到景阳宫去拜天地,行大礼。

  

  合卺宴开。卺即“瓢”。古时,把一只葫芦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执其一,喝交杯酒,取“合二而一”之意。看来,古人早就意识到“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然而,俗话又说∶按下葫芦起来瓢。这东西似乎不大吉利,后来人们多用杯子喝交杯酒。明末,帝后有了特制的“青玉合卺杯”——两只连体圆筒杯,高约七十五厘米,外侧有凸雕、镂空的龙、凤,以及两首“打油诗”。这只专用合卺杯,现存故宫博物院。那是国家二级文物,人家肯定不会出租、外借。再者说,谁都用,容易传染非典、爱滋、霍乱、伤寒什么的。如今人们结婚不惜血本,讲究排场;不妨少花点儿钱,仿造一个,酷它一把。

  

  陈大小姐和乐小风在景阳宫里相对而坐。新娘斟酒一杯,递给新郎;新郎抿一口,交给新娘,新娘一饮而尽。新郎斟一杯酒,交给新娘;新娘抿一口,还给新郎,新郎一口喝干。交杯酒喝完了,作为皇贵妃,陈大小姐在景阳宫定居下来。

  

  大婚礼成,余波未尽。乐小风偕皇贵妃陈氏,去祭拜列祖列宗;诣太皇太后、皇太后寝宫,行谒见礼;乐小风御干清宫,“诏告”大婚礼成,皇贵妃率妃子等,叩拜丈夫。太皇太后、皇太后在各自寝宫,向新婚夫妇赠礼,设宴祝贺。乐小风御太和殿,接受王公大臣祝贺。皇上设宴款待皇妃家人,赐礼物。

  

  结婚“限男女之年”,皇帝也不能胡来。万历五年,皇太后李氏为神宗朱翊钧定下了皇后人选。钦天监反复论证后认定,只有十二月“宜嫁娶”。大学士张居正直嘬牙花子∶过了年儿,皇上才十六岁,腊月娶媳妇,岂不是“早婚”,“非礼”?可是,到来年腊月再办喜事儿,朱翊钧肯定会“火上房”,“猴急”;怎么办?

  

  好在皇太后李氏对张居正印象不错,他的话她还听得进去。张居正求见太后,对她说∶“英宗,武宗,世宗,都是十六岁大婚,咱不能坏了祖宗的规矩。要是等到明年腊月,也确实晚了点儿。我看明年三四月比较合适。虽说钦天监认为不大好,可那是一般老百姓的见识。皇上是什么人?天之骄子,一福压百祸,哪位神佛都得卖这个面子,保佑他。”

  

  皇太后李氏思考再三,决定来个“中庸”,来年二月办事儿。

  

  明神宗朱翊钧结婚,光织造费一项,就花掉九万多两白银。他给几个儿子办喜事儿时,为了采购珠宝,花了两千四百多万两银子。

  

  明太祖朱元璋为后世子孙立下一个规矩∶“皇后出自民间。”在执行规定过程中,“亲民”变成了“扰民”。各地官吏奉旨,大肆征选十三至十六岁未婚少女,送往京城,当地立马鸡飞狗跳,乱成一锅粥。不乐意应选的,哭;想乘机跳龙门的,笑;舍不得离开父母和情郎哥的,投河上吊。

  

  万历年间,民间传说“皇上又要选美了”。一时间,嫁闺女,聘女婿,忙得昏天黑地。浙江省青田县一位老兄,正在旅途之中,为了争取时间,也赶紧给女儿找了一个婆家。匆忙之中,手头上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只好用一条腰带,权当“信物”。那时候,人们没有手机这种东西,难以互通讯息。他老婆在家里,不知道当家的是死是活,啥时候能回来,情急之下,自作主张,把闺女许给了一个有钱的人家。当家的回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吵得一塌糊涂。那个大款听到这个消息,来个“近水楼台先得月”,捷足先登,迎娶新娘子。这个闺女挺倔,仅遵父命,不从母意,在花轿中割喉自尽。

  

  天启元年也就是1621年,熹宗朱由校准备大婚,广选天下美女。消息传来,江苏浙江一带,许多当父母的,担心女儿一旦入选,势如永诀,就抓紧时间谈婚论嫁。单身汉无论老少俊丑,身价陡增,甚至出现“拉郎配”现象——不问青红皂白,从街上拉过一个男人,到家里就强迫他与自家闺女拜堂成亲。于是后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凤凰影业出品的彩色影片《抢新郎》,形象而生动地描述了类似的情景。

  

  最近在分析世界杯为什么中国队进不了,认真总结了一下,个人观点,可能有以下几个,第一中国人英雄个人主义突出,很少讲团体,所以中国团体项目都不怎么样,到是个人体育项目成绩突出,比如说举重,羽毛球等,但是篮球,足球,什么的都不行,第二对俱乐部的管理制度太腐败了,所以踢假球多,练技术的少。第三国家对场地投入太少,青少年苗子太少,不像巴西处处都是足球场,地广人却不多,有条件发展足球,所以这个群众基础薄弱了,你看群众基础强的乒乓球,中国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哈哈,就分析出三个原因了,哪位读者觉的还有,可以在评书区留言。嘿嘿,……另外看书的同时,麻烦手指轻轻一按,给张免费的推荐票,谢谢谢谢了。

(https://www.biquya.cc/id24131/158081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