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玄幻奇幻 > 汉武之殇 > 082 公孙弘

?

  PS:先在这谢谢公子明童鞋们,一直对本书给予支持,谢谢了,还有许许多多的童鞋们,废话不多说,正文开始了。

  夜,静静的,月光照在大地上,仿佛是一层轻纱,又仿佛是一层浓霜。静夜是美好的,但从中也透露出一点点凄凉,让人不禁感到丝丝的感伤。

  帝都长安城,亥时左右,“陈府”府邸,灯火一片通明。

  回到府邸,霍去病把巴拉,辛不追两人交给小厮狗娃安排食宿,然后一个人径自去了书房。

  龙涎香在古旧的铜质香炉里慢慢的燃烧着,一股沉香味弥漫着整个书房。书房布置很简单,一张短案置于正中,案后是檀香木制成的书架,上面放满了一卷卷的经文典籍竹简。

  借着长信宫灯的灯光,霍去病磨好墨汁,右手握着毛笔沾熏了少点墨汁,在竹简上写道:“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突然,霍去病停住了笔锋,蹙起眉头,长叹一声,心里若有所思。

  霍去病不竞地想起白天在一品坊的情景。公孙潜这个王八羔子叫自己赴宴,难道......,

  霍去病心中陡然一紧,想到公孙潜的父亲公孙弘,那个六十岁才出仕为官的老夫子。

  霍去病扳扳指头算了下,公孙弘现在应该是七十四古稀之年,可这老东西身子骨依然还是那么健硕,走起路精神抖擞。朝中和他这个岁数的老臣们,要么去陪先帝爷,要么卧床等死。

  想到此,霍去病心里腹诽不已,公孙弘这老东西应该有养生之道的秘方吧。

  汉武帝在位54年,共任用了13位丞相;除去景帝朝留下的卫绾,其余的12位,都是武帝朝任命。其中,3位丞相被迫自杀,3位丞相遭遇他杀。只有一位,当了1年副丞相(御史大夫),5年丞相,80多岁寿终正寝,老死在丞相之位。伴君如伴虎,朝堂危机四伏。他是谁?有什么特别之处稳坐丞相交椅呢?不是别人,正是公孙弘!

  据史书记载:公孙弘,字次卿,西汉淄川国(郡治在寿光南纪台乡)薛人。

  少时,家贫。年轻时,他曾任过薛县的狱吏,因无学识,常发生过失,故犯罪免职。为此,他立志读书,苦读到四十岁,又随师胡母子始修《春秋公羊传》。(注: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刘彻即位,便下诏访求为人贤良通文学之人。当时,公孙弘年已六十,他以贤良的名分去应征,被任命为博士。

  建元三年(公元前137年),刘彻派他出使匈奴,归来后陈述的情况不合帝意,刘彻认为他无能,再被免职。

  于是,公孙弘便称病辞官,在家赋闲。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天子又诏书征求文学儒士,淄川国便推举年已七十岁的公孙弘应诏,他一再推辞,不肯前去应诏。他说:“我出使匈奴,因没有才干被罢归,请大家另举贤者。”但最后,他还是应选。

  公孙弘到了太常,所征百名儒士各写对策,公孙弘处为下策。后来,上奏天子,天子却拔升公孙弘的对策为第一名,待入见天子是,公孙弘丰仪魄伟,深得天子喜爱,又被拜为博士。

  当时,朝廷注重与西南夷的沟通,并在巴蜀设立了郡县,由于赋役酷虐,百姓为之叫苦不迭,天子便派公孙弘去视察。公孙弘归来奏对,又不合刘彻之意,弘大骇。可是,时过事转,刘彻并未深究其事。

  由于公孙弘治学多年,善于辩论,通晓文书、法律,又精通儒家的学说。刘彻便在元光六年升任他为左内史(注:京畿地方长官,掌治京师)。

  之后,公孙弘非常得汉武帝宠信,霍去病仔细归纳,有三大原因。第一点,公孙弘长相恢弘奇伟。第二点,广见博识。第三点,工于心计。

  公孙弘之所以能青史留名,最大原因莫过于公孙弘本人工于心计,史书上有许多典型的例子。

  案例一,他和主爵都尉汲黯商议,为一事二人分别上奏。面见帝君,他等汲黯上奏完后,窥伺上意,据上意再取决自己的立场态度,然后才上奏章。因此,他奏对之事,深合帝意。凡奏陈条,也都采纳。他这种表里不一,前后矛盾的做法,遭到一些王公大臣的非议。主爵都尉汲黯,尤其反感。为此,汲黯当庭诘责公孙弘:“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背)之,不忠。”

  刘彻随即问公孙弘,弘回答说:“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

  皇帝听后,认为公孙弘说得有理,更加“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注:本书提前一年),张欧免官,皇帝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

  案例二,元朔二年六月初,朝廷方通西南夷,又东置沧海郡(在今朝鲜),北筑朔方城(在今内蒙古杭锦旗北)。

  公孙弘认为,这样做是“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屡次柬言停办,刘彻不采纳,并领朱买臣等人去砭责公孙弘,当面陈说设朔方郡的好处,一一摆明十条理由。

  公孙弘无理反驳,心亏词穷,无一言相济,忙低首悔过,改言谢罪说:“我是山东的乡鄙之人,见识短浅,实在不知道设朔方郡的好处,经众位陈明其利害关系,我已明白了。敬望朝廷停止经营西南夷与沧海郡,专力经营朔方郡”。刘彻恩准了他的请示。

  公孙弘,他的矫饰善变可谓名动朝野。一天,汲黯实在看不惯他的矫情做作,直言对刘彻说:“公孙弘位在三公,俸禄很高,却盖一床布被,这不明摆着在骗人吗?”

  刘彻就以此事问公孙弘,弘说:“实有此事,不过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我记得管仲做齐国之相,有三归之台,奢侈豪华超出了一般国君;齐桓公做霸主,也僭越了礼数。晏婴为齐国之相,一顿饭从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妻妾也不穿丝织品,齐国不也治理的很好吗?我身为三公,而盖布被,实在是有损汉官威仪。汲黯对我的忠告很对,他真是个大忠臣,要是没有汲黯对皇帝的忠诚,主上您哪能听到这样的真话呢?”

  也正是因为公孙弘“谦恭礼让”,刘彻于元朔五年任命公孙弘为丞相,封他为平寿(潍城区望留镇)侯。(注:历史上丞相封侯者是从公孙弘开始。)

  关于公孙弘史记典故,司马迁的《史记》比较公正。

  大侠郭解惨死,中大夫主父偃灭族,还有即将发生的帝师董仲舒流徙等等,这都是公孙弘这种伪善心理的写照。

  公孙弘为人表面宽和。他位高禄重,节俭律己,不奢华,以人为先,所以时时被人称道。但是内心呢?善忌,外宽内深,表面伪善,暗中报复。

  霍去病叹了口气,想起史书上关于公孙弘为人处世的种种记载,内心不由感到烦闷。

  公孙弘这老夫子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表面宽和,内心奸诈。对于这种小人,要么别得罪,省得这种小人在背后下绊子,捅刀子,给自己惹来一身麻烦。要么就往死里得罪。只有把这种小人踩踏在脚下,让他永不翻身,自己才有立足之地。

  PS:求收藏,求推荐票啊!

(https://www.biquya.cc/id23867/168916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