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敌方战机脱离母体后,便立即开始以极高的速度左右冲突,迅速打乱了舰载机们的布防。敌机形态诡异,全身被高强度银色箭形鳞片覆盖,前方头部的鳞片之下隐藏着某种奇异机构。后半部分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倒三角形态,尾部带有火焰喷射推进装置,而且总是以超音速的飞行速度战斗,让众多舰载机驾驶员措手不及,瞬间沦为敌方蓝色火炮的牺牲品,或被烧焦甚至化为灰烬。
突入云层之时,三角战机先行进击,突破了航母的第一道防线,且敌机数量众多,体积只比F18略小,再加上它们先天的几乎智能性的高速机动,让F18几乎处于绝对弱势的状态。但天无绝人之路,与敌机接触后幸存下来的驾驶员则发现对方的一个重大特点:敌机全身的箭形鳞片本身就极其锋利,并且在战斗之时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移动排列,当遇到情况时,战机尾部粗壮的120度弯角机翼上的鳞片可以瞬间紧密排列,将机翼打造成锋利无比的机翼刀刃,再加上它们极高的飞行速度,劈开一台普通飞机的铁皮易如反掌。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F-18只是与它们近距离接触后就莫名其妙地发生爆炸的原因,“拉开距离可以提高生存率!”
另外一边,部分F-18驾驶员不仅发觉了距离生存策略,而且他们明白擒贼先擒王之道,于是当导弹使用被批准后,他们一马当先,朝着敌方母舰冲飞而去,而他们所使用的即是AIM9“响尾蛇”导弹发射系统。
AIM-9“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是全世界第一款实用化的空对空导弹,服役年代较早,是第一款以红外线作为引导方式设计的空空导弹,也是第一款有击落目标纪录的空对空导弹,该弹重91公斤,全长2.85米,直径12.7厘米,最大理论射程18公里,最大理论速度2.5马赫,即便是冷战时期的苏联的设计人员也对“响尾蛇”导弹赞赏不已。
当几位驾驶员竭尽全力接近敌方母舰之时,迅速按下了发射按钮,原本以为这下终于可以给敌方造成重大损坏的驾驶员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导弹在接近母舰数十米的时候,居然全部自己引爆,更奇怪的是爆炸造成的冲击波还在敌方母舰荡开了一层蓝色的水波状的纹路,而敌方母舰却不见任何损伤,驾驶员们讶异的情绪很快影响了他们的战斗,神经的反射弧被延长,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后背已经被敌机瞄准,没过多久,这些以为自己即将建立功勋的驾驶员沦为了海上冤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无可奈何。
几位在外围策应的驾驶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战友的战机被这些自己从来没听说、更没见过的畜生硬生生地劈成两半、或者被敌方的火力炸成了火球,复仇情绪顿起,其中几位锁定目标之后,立即发射导弹,导弹脱离挂架后当即高速向目标飞去,数台敌机猝不及防、应声被导弹击中,瞬间被炸裂、化为了火球,跌入了太平洋的深渊。纵使那些银色箭形鳞片铠甲再厚、也没能挡住“响尾蛇”空空导弹的强大爆炸冲击力。
于此其他驾驶员见状信心大起,纷纷振奋情绪准备乘胜追击,但是敌机似乎并非普通的没有思考能力的无人机,它们见到伙伴被击落后、便立即明白地球人所使用武器系统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所有在外突击的敌机全都加快了飞行速度,原本只是亚音速的战斗瞬间被它们提高为了超音速的战斗,而这一变化再一次刺激了F-18驾驶员们的神经,原本就已经很难适应的空战节奏再次被加快,驾驶员的信心再次被动摇。
果不其然,加快速度之后的敌方连战连胜,甚至单靠自己尾部的机翼刀刃便劈开了十好几台的F-18战机的胸膛,而大部分F-18的驾驶员已经很难适应超音速的空战,因为这种情况已经接近甚至会突破人类的身体压力承受极限,这种状况下连火控雷达都很难瞄准对手,即便有几位身体素质极其优良的驾驶员顶住压力,以极限状态发射了导弹,但还是被对方摆脱了导弹的跟踪。
而就在此时,更可怕的一幕出现了,有一台敌机刻意放慢了节奏、以与导弹飞行相当的速度保持相当距离,而后对准一台似乎已经体力不支的F-18驾驶员的战机冲去,那驾驶员因为体力不支,精神涣散,没有注意到身边的这一状况,那敌机靠近这台F-18之后迅速下潜、用尾翼劈开了这台战机的机腹,但这一次对方没有将它完全劈成两半,而是劈到中间时便停了下来,等待着身后的那枚导弹的靠近,在导弹即将接近时,那敌机一个抽身脱离了这台已经被劈开但还没裂成两半的战机,而导弹因为速度太快甚至没有任何躲闪动作,直接命中这台几乎已经停滞在空中的战机,爆炸的火光又一次点亮了太平洋的上空。
而这一幕被其他驾驶员看在了眼里,所有的信心与航母舰队的荣耀在瞬间被瓦解,他们发觉自己现在已经无路可逃,对手太强大了,速度也太快了,而他们已经没有其他的手段了,“响尾蛇”就是他们携带的最强大的武器,没有人会意料到自己会遭遇这样的对手,这种任人宰割的感觉恐怕在所有美国人的心理都是从未有过的,而这一刻,这些“华盛顿”号航母的舰载机驾驶员却亲身体会了这种无尽的恐惧。
但身为美国人的骄傲并没有让他们绝望,他们决定用自己的身躯、舍弃自己的生命,来进行最后的搏杀,虽然这样的选择其实只是一种无奈,因为他们已经没得选择,除了拼死作战。
此次出行的F-35战机并未成正式编制,只有十台,携带一架四管加特林机炮,以及2枚AIM-120C中距离空空导弹,载弹量小,但性能上的先进性与灵活性令他们的表现明显优于F-18——无论如何F-18的服役都已经有相当的年限。
“AIM-120”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第一款主动雷达制导视距外空对空导弹,这些年来已经有十几种衍生型号,每枚导弹造价超过200万元人民币,所以即便是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也不会随意发射。此导弹长3.65米,直径17.8厘米,后期改进型基础数据有所变化,射程根据型号不同在50-80公里之间,最大速度接近4马赫,性能优良,因此即便对手再强大一旦被瞄准锁定,基本必死无疑。
当此之时,十台F-35共计发射15枚AIM-120c型导弹,击落敌机11台,表现神勇。
然而,剩余的F-18却只能尽可能散开以争取尽可能大的动作空间,以免误伤自己人,也为自己争取着更大的机动空间,全面的拼死作战开始了,此次作战的每台F-18所携带的“响尾蛇”最多只有六枚,其余的挂点通常挂着激光跟踪器、攻击效果照相机和红外探测系统吊舱等,而导弹用尽等于死亡,因此机炮被再次使用,机炮声响再次响彻天际,子弹击发后所画出的轨迹如同黄色的长蛇一般在空中飞舞。虽然时不时也会有子弹击中敌机的时候,但飞行员很快就发现这些怪鸟身上的金属鳞片比想象中的更坚硬,被机炮击中后甚至连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时间在流逝,F-18的伤亡率远高于敌机,而处于被保护的“鹰眼”预警机因主力作战的F-18自顾不暇,所以它们已经全部阵亡;
“咆哮者”电子战飞机由于机腹下沉重的电子战吊舱而影响了机动性也减小了弹药的携带量,而电磁干扰对于这些究竟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的机械而言,似乎没有形不成太多的影响,所以开战不到十五分钟,EA-18G“咆哮者”也全部牺牲;
此次随航母出航的F-35因为数量不多,所以即便F-35号称五代机,但如此之少的数量并没有对敌方形成太多威胁,而且面对面的高速空战也没能让F-35的隐身性能发挥最大作用,而且此次出海准备不足,带弹量小,为保卫自身,严重制约了F35的表现,开始沦落为垂死挣扎的处境;
而“海鹰”反潜直升机由于飞行高度较低,没能对敌方形成太多威胁,或者敌机也忙于与F-18作战根本就没注意到它们,幸运地捡回了一条命。
战事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F-18的弹药基本告罄,燃油量所剩无几,残存的驾驶员希望能降落到航母上进行后勤补充之后再行战斗,但他们也明白,在这样的处境下,要想降落航母,无异于痴人说梦??????
(https://www.biquya.cc/id22864/139415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