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宋时山河 > 传奇的李继迁 十一

?传奇的李继迁之十一——表忠心也匠心独运

  收回定难五州后,李继迁的满足感没有持续多久,在他驰骋疆场的目光里,一直在他眼帘上压着一座巍峨的城市——灵州。

  灵州是大宋的西部边界,是通往河西走廊的要塞,也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最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随时威胁到定难五州的安全,如果夏州和大宋开战,从灵州出兵就可以造成对夏州东西夹击的局面。但是,它距离中原路途遥远,运送粮食要经过八百里瀚海,这对灵州来说是致命的。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李继迁早就计议拿下灵州,抗拒强宋,也能完成定难五州的一统,成就一番真正的王者天下。

  但是,要拿下大宋的一座州城谈何容易,几次尝试都以遗憾告终。

  但是,此时的条件可比任何时候都好,都更加成熟。

  然而,周密的谋划是必须的。

  最为必须的就是,使大宋朝相信,他李继迁只想在西北一带老实安稳的生活,对大宋的疆域没有野心。

  宋咸平二年,契丹统和十七年(公元999年)深秋的一天夜里,李继迁在夏州的住所门前,轰然作响,火花迸溅,光耀四野,从天上落下一块陨石,不偏不斜地落到了李继迁住所的旁边。一般情况下,李继迁的住所附近是没有他人跟着住宿的,他多年出生入死,对人生安全特别注意,有时人们往往不知道他究竟住在哪里。

  果然,陨石落下之后,使得四周的人们十分惊讶,纷纷围拢上来。当人们都围着陨石议论纷纷的时候,李继迁也冒着冷汗来到了现场。他不能不冒冷汗,这么大一块石头着陆点稍微有点偏差,那这个时候的李继迁早就已经成肉饼状态了。等他分开众人仔细端详这块天降神石之时,惊奇地发现石头上居然刻着字。

  ——“天戒尔勿为中国患!”

  李继迁思忖良久,噗通一声跪在地下,恭谨地磕了三个响头,然后,让卫士焚香,然后发下誓言:“我——天的小民李继迁,将遵守天神的示警,终生谨守为臣之道,不侵扰中原,不给中原造成祸患!如违此誓,让老天降下的大石就砸在我的头上!”

  他不但当着围观的众人发下此誓,还宣布传讯整个西北,从此以后安安心心待着西北做顺民。十六年来天不怕,地不怕的李继迁,现在就被一块这块神乎其神的石头给吓住了。宋真宗和他的一班臣子也觉得松了一口气,党项人是信神的,看来,李继迁说的是真话。

  当然,也有十分冷静的人,大宋右班殿直卢鉴听说这件事以后,第一反应就是:“李继迁这是在使诈,他又要有小动作,咱们改防着点了(“此诈也,宜益为备!”)。”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据说,张浦就在军队和百官中进行了一次小小的地理知识普及,让大家知道哪里是中原,哪里是西北,西北绝不与中原为患,但是,西北是西北!

  什么叫西北是西北?大家哦了一声,都明白了。

  随后,李继迁的党项军队首先出现在了延州。延州属于西北,李继迁没有为患中原。

  于是,宋朝有明白的大臣悟出来了,那块石头,不过是李继迁的一个态度,是让宋朝相信他的一个表演的噱头,内里藏着的说法是,党项人十多年主攻方向要转移了。满足我李继迁的要求,我绝对不会危害中原,不过,西北是我的。

  实际上夺会定难五州,李继迁是既高兴又苦恼。高兴的是,祖宗的基业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手里,这十五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苦恼的是,经过了十五年的战火狼烟,定难五州是宋军走了辽军来,辽军走了党项人自己的“游击队”还得走上一遍,一遍一遍地刮,使得本来就贫瘠的定难五州更加穷困潦倒了。穷点苦点无所谓,党项人就是从穷苦中走过来的,马马虎虎还能应付,可这定难五州实在是离宋朝太近了,特别是以坚固著称的夏州城被李继隆一把火烧了以后,定难几乎是无险可守了。经过了十五年大宋统治之后,在定难的军民,尤其是那些“熟户“心中,大宋的支持率甚至高于李继迁的支持率。万一大宋朝哪天想反悔了,宋军十天之内就可以把李继迁重新赶回大漠去,甚至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李继迁需要保持和宋朝的和平。单纯维护和平还是不够的,还要谋求发展,要发展就要有空间,丰饶的空间,所以,他向北面东面对的是大契丹国,他是惹不起的,那是他老丈人家,更是他最惹不起的一家。想从萧太后手里抢地盘,等同于虎口夺食,自寻死路。向东?向南?以前他就是一直向着这个方向进攻来着,麟府、鄜延、环庆诸州哪都留下过他的身影。可这些地方就算打下来又能怎么样呢?他连定难五州都嫌靠大宋太近,总不至于再到大宋的腹地里去“讨生活“吧。所以,他如果既想找地方住,又想“勿为中国患”的话,他就只剩下一个方向了。只有向西发展,向西发展就要面对延州和灵州,他通过上天降石示警的方式表达了一个态度,向西发展攻打灵州实在是出于不得已。

  定难这个地方实在不容易待着,总得让我重新找地方住吧。

  这个地方就是西方。

  西方其实也不是那么好拿下号对付的。李继迁首先面对的是甘沙诸州的回鹘,那是盘踞千年的势力,虽然没落了,没有了回鹘大国,但是,各个小国也都强硬的很。另一股重要的势力是盘踞西凉的吐蕃六谷部潘罗支,他是吐蕃各种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在李继迁收回定难五州以后,西北这片地方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为了遏制李继迁的势力,回鹘和六谷部潘罗支几乎时时派人到东京去找宋真宗谈判,合计着三家联手一块把李继迁给灭了。赵恒为首的大宋虽说也有灭掉李继迁的心思,可又担心灭掉他以后这两家又独大,宋朝也是费事,所以便一直采取一种保守的态度。先答应下来,却没采取联手的举动。

  这就给李继迁向西发展留下一个很不错的外部环境。但他李继迁只有走发展西方的一条路了。他就必须拿下灵州。

  灵州,今天称为灵武,属于宁夏**自治区。灵州处黄河与浦洛河流交汇处,据形胜之地,方圆千里,有山河作为其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这里水土肥美,草木茂盛,是西北大地上最好的放牧、耕种的地方。而且,自中唐以来,由于吐蕃的兴起,丝绸之路中的一条改走灵州,使得灵州成为了“北控河朔,南引庆凉”的咽喉要道。李继迁如果能够占有这广阔的富饶之地,那以后不但是吃喝不愁,更是有了一座争霸天下的后勤储备库。而且,宋朝的环州、庆州北距灵武千里左右,互相呼应、联成一线,硬是把河西众蕃部一分为二。两边各自为政又相互牵制,终究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大气。可一旦拥有灵武,李继迁便有可能将整个河西连成一片。这样,不擅长养马的中原大地上所需的战马就完全控制在李继迁一人手中了。且不说河西一统后怎样增强党项族的力量,就光以兵种对比而言,在当时的情况下,党项骑兵对宋朝步卒的优势会显得更加明显。这样,败退胜进、纵深挺进、快捷后撤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宋军对党项人无可奈何,党项骑兵却随时都可以给宋军的任何部位加以攻击。李继迁要想独霸河西争雄天下,非要拿下灵州不可;赵宋如果想保住自己的西北重陲,继续使李继迁于自己的包围之中,那灵州就绝对不能丢。当“非要”碰上了“绝对”,那就要看谁能撑住最后一口气了。

  灵州城自从修建的那一天起,就是抵抗北方游牧民族的西北重镇。中唐时设立朔方节度使,更是使灵州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军镇。“安史之乱”时,唐肃宗李亨在这里继位,才使得大唐江山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而灵州也成了平叛时期唐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像这样一座西北重镇,它的坚固程度绝对不下于夏州城。李继迁要是打算强攻的话,那无疑是做梦,做白日梦。

  李继迁从一开始,就没法打算要用攻坚的方法夺取灵州,他准备让大宋自动放弃。

  这简直是做白日梦。如此重要的边陲重镇,大宋怎么可能自动放弃呢?可这世界上的事,偏偏没有就什么是不可能的。

  李继迁的灵州争夺战,用六个字就可以概括——断粮、清边、拿下。

  给灵州“断粮”,是李继迁最拿手的把戏,在“洛浦河之战”中,李继迁白白拿到了灵州军粮40万担。最使宋朝头疼的就是关中到灵州的七百里瀚海,那时候大面积的征召征夫都是个困难。等大宋好不容易把粮食凑起来,征夫凑够了,只要走瀚海,李继迁就会带着党项骑兵们半路打劫,就是不让一粒米顺顺当当地进了灵州。面对他这样的土匪行径,大宋不是没有反击过,可轰轰烈烈的五路进攻,到最后变得却有点像一场闹剧。灵州城到最后还是靠着守将窦神宝派人到河西蕃部那里去买粮食才得以坚守。

  粮道不畅,使得大宋朝廷上下对于灵州的取舍之争甚嚣尘上,分歧巨大。宰相张齐贤、李沆等一部分大臣认为死守灵州实属劳民伤财,只要李继迁不死,灵州就总有一天落在他手里,建议不如放弃灵州,留给他一座空城。他们劝宋真宗下令灵州守将提前与当地军民携力,搬空此城,退保环州。这样既可以减轻朝廷负担,也可以让李继迁得不到什么好处。

  但是这一建议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最有代表性的意见,是通判永兴军何亮,他在调查灵州屯田之后,给宋真宗上的《安边书》中认为,放弃灵州,必然会使李继迁继续扩大领土,增强实力,并同西域各族联合,共同对付宋朝,而宋朝将再也得不到向来由河西地区供应的战马,所以灵州守不住也得守。看了何亮的奏折,赵恒是热血沸腾,真宗皇帝觉得自己对李继迁够意思了,如今你李继迁却要拿下我大宋的西北重镇,所以仍旧下令守将王超等率六万大军驰援灵州。并且宣布:“灵州是我天朝国土,怎能拱手让人,给我死守!”

  名将李继隆的好友裴济赶赴灵州,屯田练兵,准备坚守。

  李继迁一见大宋要玩要打“持久战”,他也学着样子来持久战。裴济屯田,他也屯田。宋咸平四年、契丹统和十九年(公元1001年)八月,李继迁率五万兵马再攻灵州。裴济一见其来者不善,便闭门不战,等候援军。李继迁一见城中无人出战,居然派人占据四周*之地,开垦屯田,在灵州城外安家了。九月,李继迁开始在灵州外围重启“定点清除”计划。数日之内,连克大宋精心布置拱卫灵州的河西、五镇(保静、永州、怀远、定远、灵武),随即猛攻清远军。清远知军刘隐与监押丁瓒份守南北城,承受着李继迁及其子李德明的轮番攻击。清远军屡次三番派人到庆州求援。没想到庆州都部署杨琼居然只派了区区六千人前去救援,最终只是给李继迁的“战果簿”上增添了一笔收入而已,清远军都监殷义此时叛降于李继迁,清远城到底还是没守住。清远丢了,对于灵州的影响几乎是毁灭级的。因为,清远军的位置正处在环庆通灵州的中间地带,李继迁占领清远以后,等于是封上了关中救援灵州的门户。至此,灵州真的成了一座孤悬于外的孤城。

  粮食,没有了;屏障,没有了。李继迁就是这样,一点点地消耗着宋朝的信心,硬逼着他自动放弃灵州。

  了解这个情况的契丹萧太后又有动作了。为了让李继迁在西线牵制大宋,早在咸平三年,契丹统和十八年的时候,契丹就加封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为朔方节度使。朔方军镇不就是灵州吗,萧太后又来这一套,只给李继迁一个虚名,想要还得自己打下来才算数。现在的宋真宗赵恒可是是有苦说不出,把定难五州还给李继迁是他做的决定,要是再搭上一个灵州,大宋岂不是太亏了。堂堂大宋皇帝,说什么也不能就这么轻易当个“丧土之君”,赵恒还是要在灵州做最后一搏。

  咸平四年八月,赵恒封王超为西面行营招讨使,统兵六万驰援灵州。

  一看这个统帅的人选,就知道赵恒实在是没有办法了。翻开这位王超大人的履历,我们不难发现,就在不久前的宋太宗五路征夏的时候,这位爷就有一段并不太光彩的经历。当时曹玮和曹璨都在西北,为什么放着他们不用偏偏选择一个王超呢?难道真的是赵恒的没有识人之明吗?这话还真是冤枉了他,赵恒不是不想动曹氏兄弟,而是不敢动曹氏兄弟。当时曹璨驻守麟州,那是宋辽交战的敏感地带,要是轻易就将曹璨调过来去救援灵州这个“无底洞”,万一宋辽边境有变怎么办?他派王超来援灵州的形式意义高于实际意义,他是要告诉大宋尤其是灵州的子民们,皇上不是不想管他们,皇上已经是尽力了,一切都是天意。也就是说,从他派王超出征的那一天起,他就已经等于是自动放弃了灵州。

  而此时的李继迁呢,他早已敏锐地感觉到了形势的变化,出手的时刻越来越近了。宋咸平五年,契丹统和二十年三月,李继迁趁着王超的大军还在瀚海里痛苦挣扎的时机,率兵三万第三次强攻灵州。此时的灵州城,早已如同一座孤岛,城外的百姓已经是走的走,降的降,虽然裴济想尽了一切办法,但终究是无力回天。李继迁兵围灵州两个多月,城中连一粒米都没有了。裴济无奈之下写血书求援,可王超的六万大军硬生生地被李继迁堵住瀚海出不来。最终,裴济身与灵州共亡,李继迁终于站上了这座他朝思暮想的“复兴之城”。

  李继迁攻陷灵州,可对于大宋来说,影响可就大了。灵州一失,大宋失去了在西北的屏障,只得把兵力全部收缩到关中,整个河西全部被李继迁占领。更重要的是,灵州大胜,极大地提高了党项的威信,打击了宋朝的士气,在夺城攻野中迅速地增强了自己的实力,为最终独霸河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李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而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为西平府。李继迁占据灵州以后,非常喜爱这儿的山川形势,打算迁都于此。其弟李继瑗说:“银、夏一带是祖先累世经营之地,今恢复不久就要迁弃,恐怕会扰乱众心。”李继迁说:“自古成大事者,不贪求苟安;立大功者,不依从庸众。西平府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守西陲要害。如能修城挖壕、练兵积粮,一旦我们四外出击,关中就无法防备。况且这里的百姓习华风,尚礼好学,我们可以借此地为今后进取的资本,成一方之霸。平夏地方偏僻,不如此地前途广大。”于是令弟李继瑗和牙校李知白等,督领民众建造宫室、宗庙,暂定都于西平。

  定都,现在的李继迁已经想好了定都之事,他接下来要做什么就不用我多说了。西平,西平,西平并不是西征的终点,而只是西征的开端。定都西平,李继迁在尝试东进失败的情况下,专心西征,渡黄河,越贺兰,向凉州进军,从而揭开了与赵宋争夺河西走廊战争的序幕。

  ;

(https://www.biquya.cc/id22188/123143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