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伦堂的议事大厅上,高旭向众人正式宣布中华同盟军的成立。
尽管众人从陆楷的口中得到高旭筹建同盟军的打算,并且按高旭所要求的三面同盟军镇旗正在紧急赶制中,但是听到高旭亲口宣布中华同盟军的成立时,众人终是在满腹揣测的神色中舒了一口气,然后是无法抑制的喜悦。
高字营虽然在崛起于江阴,其中的兵卒尽管都是江阴弟子兵,但一个高字头却是给人一种私军的想法。无论高字营取得如何辉煌的胜利,所有的荣誉都归属于高旭。但是一旦高字营整编成同盟军之后,这支人马就披了以天下为公的外衣。这样,将来的成就就不再仅仅归属于高旭,还属于同盟会。而同盟会则是创建于江阴明伦堂,同盟军的荣耀也就是江阴的荣耀,也就是在场所有创建者的荣耀。
阎应元神色复杂地望着高旭,他那细狭的双眼里依然闪着精光,心中由不道叹道,这小子不简单啊。昨夜自己那书呆子女婿那让人笑谈般的建社结党之举,竟硬是让他在酒意翻涌之中掀起一股突如其来的同盟怒潮。今日又趁着在同盟会如平地惊雷的激荡之中,挟着小石湾大捷之威,借机把高字营改为同盟军,化私为公,把所有能积聚到的力量来化作已用。其实在本质上,只要高旭军权在手,这同盟军与高字营又有什么区别?
就算是同盟会,也是深深烙着他高旭的印记。同盟会的会旗,纲领,以及最举足轻重的会军都出自高旭这个会长之手。所谓同盟会的副会长,也不过是陆楷和许用这些热血书生,为了壮大同盟会的声势,才把江阴内主事的陈阎两典吏以及训导冯厚敦三人奉为副会长。
在众志汹涌的大堂里,也只有阎应元一人洞悉了同盟军的实质。但智勇双全如阎应元,也不得不敬佩高旭借机借势的手段。这个小子以前不显山,不露水,整个就是一个窝在常州城里的登徒子花花公子,哪知他入江阴竟能在不足一月的时间起掀起如此一翻惊天动地来,实在让人不可小瞧。阎应元望着那面早已被他认定为与旭字旗无异的旭日中华旗,良久不语。唉,这小子,不过是凭着三尺青布,一张圆纸,勾出一个青天白日的让人充饥的大饼来,就让江阴人热血沸腾,把那白日滴血盟誓他所需要的旭日。这种GUO诱人心,操纵民智的手法,实在是让他望尘莫及。
阎应元心中喟然长叹,看来自己当初放下家仇的决定,实在是明智之举。
随后高旭向众人宣布同盟军整编三镇的计划。徐玉扬成为第一镇提督兼任一营的统领,众人也无异议。自从不惜代价全歼了五百满清白甲兵之后,徐疯子敢战能战的威名就更加深入人心。这个疯子以及他的疯子营已然成为江阴人的骄傲。这徐玉扬不光能杀得那些绿营兵心惊胆战,连号称无敌的满清铁骑也折在他的战刀之下,当之无愧地成为同盟军第一镇的提督。
当阎应元听到同盟军的镇营将官是以提督和统领相称,而不是大明军制中的总兵和参将,心中又联想出其他的想法。这小子一直在标新立异啊。这南明虽然失了南京,但在这半壁江山之中其实还有半壁。据阎应元从流民中得到的消息,那鲁王已在绍兴监国,还有唐王也在福建监国。在南方各省中,还有浙江南部,福建,江西,湖广南部,两广,云贵等地都还在满清的势力范围之外。这高旭在江南掀起闻所未闻的同盟会运动,又以新制建军,号召民众驱除鞑虏,但恢复的却是中华,而不是大明。这根本是要把自己放在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个层位上面。
这小子其心不小啊。
但阎应元也知道,江南历来是明王朝苛捐杂税的重征之地,再加上南明弘光政权在南京偏安一年的醉生梦死,以助饷为名大肆搜掠各地,弄得大明王朝民心尽丧,清军初临时,各地望风而降。而且,如今江南各地的战斗动力主要来自反抗剃发令,只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发冠尊严,而不是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
就在阎应元揣测高旭这些举动表面之下的深意时,突然听到高旭说自己的名字,而众人一齐望着自己,然后大声恭喜。
什么?
阎应元愕地听着高旭又说了一遍任命,自己竟然被任命为中华同盟军第二镇的提督!
这高旭打的是什么算盘。怎么突然扯上自己?阎应元的细眼里又是精光一闪,暗想这小子是想把自己绑上他的战车啊。但在众情激荡之下,他有拒绝的余地么?
对于阎应元成为第二镇的提督,明伦堂的众人皆是心服口服。这个阎典吏当年在江阴在任时就极得民心,如今能出任一镇提督,实在是众望所归。
阎应元推辞不得,望着高旭那诚诚恳恳的请求,感受得众人高涨的推动,无法推辞,只得应允出任。当阎应元听到高旭说第二镇的一营二营统领是何常和季从孝,三营由他筹建,统领人选也由他任命时,心中不得不佩服这高旭敢于放权的胸襟。这高旭可算是完全把第二镇交给自己了。这何常当年在驱逐海匪时(上章有误,不是倭寇),就已经是他的部下。更不说季从孝了,季从孝的冲锋营本来就是镇守江阴北门的,守城时直接在阎应元的调遣之下。
当阎应元听到高旭以同盟军督帅的身份兼任第三镇提督时,也没有意外。既然高旭把第二镇交给了自己,那第一镇和第三镇自然要在他的控制之下。因为第一镇提督徐玉扬是高旭的结义大哥,作战虽然勇猛,但在军略方面却是安全听高旭的。
到了下午,当同盟军的三面镇旗赶制好后,高旭决定借小石湾大捷之机,在同盟军三镇陆师中各抽出一营人马,举行盛大的入城典礼,借以振奋民心,以及向天下人昭告同盟军的成立,然后在明伦堂外举行同盟军各部的授旗仪式。
∶∶∶∶∶∶
到了黄昏时分,同盟军三镇中的第一营都在乡民青壮的汹涌澎湃的参军激情之中补足了名额,三个主力营,不像明军那些吃空饷的队伍,一营三千人马,一个也不少,绝对没有一个空额。
除了第一镇的一营主力之外,以及罗子牛的一镇二营,以及季从孝的二镇二营,其他只有空架的一镇三营,二镇三营,以及三镇的二营、三营,这个预备营都在一天之内全部补充完毕。
同盟军招兵完毕之后,但在君山大营之外,那些没有赶上招募的青壮们仍然聚在营门之外要求参军。在悍卫发冠反抗剃发令的大势下,在江阴这片民风彪悍的热血之地上,在同盟会掀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浪潮之中,以前那些所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说法被人们丢在九霄云外。
如果不是时间有限,形势急迫,高旭肯定隔日选个旭日东升的好时候来举行建军和立会的典礼,而不是现在这个黄昏之时。幸好,在炎热的七月里,黄昏时分的夕阳也是热腾腾的,相当的有精神。况且,今日晴朗,不像昨日一般阴雨。
江阴的城民簇拥在街头,热烈欢迎着徐玉扬部威风凛凛的全部骑着高头大马的一镇一营,何常部的那些以脚夫为骨干的带着峥峥铁骨的二镇一营,然后是徐鸿完全以火枪以及战车武装起的纯火器的三镇一营。
同盟军的三大主力营来到孔庙明伦堂之前的场地上,接受了以高旭、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的检阅。
高旭庄重地把中华同盟军的第一镇军旗递给第一镇提督手徐玉扬手上。授旗时的军旗是青天白日的,但依着同盟会会旗滴血盟誓的不成文风格,徐玉扬首先在第一镇军旗上滴血盟誓,然后是代表一镇一营的所有基层军官都在军旗上立下血誓,直到白日又染成了红色,才真正成为旭日中华军旗。
在这旗帜上立下血誓,高旭这种酒兴之作,却成了同盟会会旗以及同盟军军旗以血相铸、盟誓相殉的传统。
不得不说,这个近似于绿林好汉锸血为盟的宣誓方式大大增强将官的归属感以及奉献精神。
悍卫旗帜,悍卫旗帜上的浸浴在盟誓血泊中的“中华”!
同盟军第二镇的军旗,高旭授给了第二提提督阎应元。
当阎应元神色复杂地接过旗帜时,他就知道,这个小子终于凭着大义名份把自己拉到他的战车上。而自己这个时候却似乎有点甘之如饴!
在大义之下,阎应元终是完全放下私怨。
他开始如徐玉扬一般在军旗首先立下血誓,然后是何常以及二镇一营的军官们。
第三镇的军旗,高旭却是授给替他代领的徐鸿。
虽然高旭是第三镇的提督,但高旭总不能自己给自己授旗吧。
再说,对于徐鸿,高旭真的很欣赏,完全不介意在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候让他上上镜!而且第三镇,高旭本来就想交给他的。
∶∶∶∶∶∶
望着激荡不已的军民场面,高旭又是升起一番感慨。
时不我待啊!
高旭决定今日完成同盟军的入城典礼之后,第二镇人马就交给阎应元守卫江阴。明日他就带领第一镇和第三镇在江南开辟新的战场。比如如今形势危急的嘉定、昆山、松江等地。
在高旭的战略之中,既然要在江南直面满清的铁骑,就必须攻守兼备。
守,只有交给阎应元了。江阴,这座千年历尽烽火的锁江要塞,城内的民众依然像历史上那般众志成城,甚至因为同盟会的凝聚力,人心更是坚韧如铁。而且,城内的钱粮物资储备已被高旭强化到极限。尽管江阴的舞台仍旧还是很小,尽管阎应元仍然是在江阴这个“螺丝壳”做道场,但阎应元这个“巧妇”,绝不是在做无米之炊了。
而且,江阴不再是座孤城。高旭的二镇人马将会以江阴最有力的支援。
守有阎应元,攻却有他高旭。
只要阎应元把满清的主力牵制在江阴城下,那么高旭就可以腾出手来,无孔不入地攻击满清的背后。在水上,可以借着清军水师的积弱,筹建水师,控制长江,袭击沿江诸城,甚至直接虚张声势进逼南京;同时与活跃在太湖的义军协作,截断京杭大运河的粮道运输。
在陆上,只要哪一座城池被清军征服了,他就让反抗的火燃再次燃起,直到这座城池成为一座焚城,直到江南成为一片焦土!
以前满清在关外是光脚的。大明是穿鞋的。
所以,满清不怕。
但他们现在入了关,已经穿上大明这双破鞋了。
而高旭是个来自数百年之后的光脚小子。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死战到底!绝不妥协!
(https://www.biquya.cc/id21988/1436326.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