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橘红色的“太阳”从“东边”升起,行星编号3111721的早晨是安静的。
当人类进入星际殖民时代的时候,太多的常识被挑战了。在一个毫无人类历史的星球上,到底要怎么确定方位呢?
人类还在地球上的时候,东西南北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但自从知道地球是个圆球开始,极东便是极西,矛盾难以调和。
然而任何学术性的东西,都会有一个叫做“约定”的内容。它在物理数学这些基础学科上,叫做公理,不证自明。通过公理加以证明的,得到的是定理。通过定理推导得出的,就是公式。
当封建时代东西方文明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人类的文明还没有将整个地球环绕,两者不是依照绝对的地理位置来判断东西,而是互相之间对比:你在我的东边,我便在你的西边,所以你是东方,我是西方。
然后人类发展繁衍,渐渐占据了整个地球,知道了地真的是个球,也带来了逻辑上的矛盾。
同时,在以某一个地区为中心开始向外扩张的时候,一个绝对的坐标体系还是必要的。于是便有了东西经南北纬,以地球整体为参照物的绝对体系,从赤道切开有了南北半球,从格林尼治零度经线切开成了东西半球。
这种绝对性还是没能脱离相对性的渊源,而且它还是不完善的。
那个时候,还存在着“国家”的概念,有一个中国,还有一个美国。
中国版的世界地图上美国在中国的右边,美国版的世界地图上中国却跑到了美国的右边。把美国版的世界地图竖着从中剪开,把两边拼在一起,就得到了中国版的世界地图。
这种奇葩的现象,是因为所有的国家都喜欢把自己的版图画在世界的中央——
想想看中国为什么叫中国吧,万方来朝,自居中央……
想想由英国制定的经纬线,日不落帝国,东西半球的交界的零度经线为什么经过格林尼治天文台……
中国在封建时代名副其实,英国在全球殖民的年代也是绝不逊色,这都是得到公认的历史霸权的象征。
东与east,west与西,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同一个意义。它只是两个文明妥协的结果。
这种习俗带来的后果——
美国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可以轻易的理解,自己的先祖是从西边的英国来的,然后在东边的就是中国。
而中国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他们的老师会先说一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再说一句:中国的上边是俄罗斯,被当成东方的西方国家;下边是印度,被西方彻底殖民过的;左边是英国,是正宗的西方;右边是美国,特么还是正宗的西方。
最后再说一句:四面皆敌啊,你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成才,赶超英美,踩阿三干毛子,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西……奥…
好吧,其实这也不是定义的错,错就错在美国和中国处在地球的正反面,不共戴天。
错就错在东西方世界的主要划分标准除了最初的地理位置,更多考虑了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
东西方的划分体现的是一个综合的逻辑。它只是一件非常细枝末节的小事,对整个世界认知内容上的的地位远远排在公理定理公式之后。但它综合了地理,历史,人种,进化,感情……等等因素,细细讲数百万字也不是问题。
东西为什么叫东西?东西里面的东西太多了。东西就是这么个东西。
闲话撤多,重新接上。当人类进入星际殖民时代,东西南北作为常识也遭受了挑战。
解决的办法在于“约定”,约定某某为某某,一个定义的过程。
毫无疑问,“东西南北”是不会被摒弃的,不然人们如何建立坐标系?但没有了复杂的历史地理渊源,其定义就变的无比简单了。
一句话,东方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废话?在地球上的时候,不就是这样的么?
这里的东方,就是彻底抽离了一切附加意义的纯粹的方位代名词。是一个由简入繁又由繁入简的过程,追本溯源确立标准。
那再复杂点说,东西的划分,是根据星球自转的方向来的。
在太阳系里,只有八大行星,公转方向全部相同。其中七颗的公、自转方向相同,只有金星公、自转方向相逆。当时的教科书上对此的定义是地球自转自西向东,金星自转自东向西。
然而这是基于同一恒星系内同样的公转方向来说的,才会有共同的“东”“西”。对于不同恒星系的不同行星来说,这样定义是毫无意义的。
在宇宙中散布的千千万万颗殖民星球,它们的自转姿态和公转轨道,以地球为参照物作比较的话,得到的只能是千奇百怪的结果。
这时候恒星光芒升起的方向就成为了所有行星的共性,一个适合作为标准的共性。
有了东,就有了西,有了东西,自然而然就有了南北。究其信息扩展的原因,这里的“自然而然”,其实是由“恒定旋转的球体”这个条件里抽离出来的信息。
有了东,就有了西南北;一即全,全即一。
所以把东西说成东东,其实不是恶心卖萌,而是哲♂学。
…竹……夭…
——
某人在堂下心不在焉地听着课。为了补满出席次数,他必须选这一门课,并且不能逃课。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制度在星际社会还是保留了下来,当然其中内容制度变化很大。虽然已经能够完全实现网络化无纸化的教学,直到高中为止,基本上还是全日制出席的学校。只有到了大学,才放松了许多。
但是还是有着出席次数这样关键的限制。如果是网络课程,即便是加入了严密的验证措施,他还是可以轻易地修改数据,天衣无缝。但是实际出席的次数却是绕不过去的大山。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然后道再高十丈。所有能突破的漏洞都已经在长期的“实践”里,被一一封堵,让他也无能为力了。
此刻无聊的听着那些他早已知道的内容,面上还要装出一副认真的样子。
大概其他学生心里都在想:教授,你讲课这么风趣,你家里人知道么。
据前辈们的信息,这个老教授虽然废话多,冷笑话也多,但是拦不住人品好,稍微有所疏漏也不会计较,而且上课绝不提问,任何学生去上课都能轻轻松松地划划水——最重要的,能有权限去不计较疏漏,这位老教授其实不是个小人物……
“好的,刚才讲的是星际时代东西南北方向的划分,算是星际地理学的一个小常识吧。我最先说这个,就是想让你们认识一下星际地理的魅力。这算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了。”……
可能有人会认为这种事情不知道也没关系,那你们知不知道星际地理最重要的分支学科是什么吗?”……
没人知道么?”……
嗯,给个提示吧,昨天不是元旦么,你们前天晚上有什么活动?”……
教授每说一句话都要停顿许久,台下却迟迟没有回应,全都埋头不敢看教授……
教授皱皱眉头,摇摇头就准备要放弃了。
唉,现在的学生啊,素质真是太差了……作为老师,一定要让他们明白星际地理的魅力。
教授这样想着想着,情绪昂扬起来,就要以饱满的精神继续说下去,突然之间,他在稀疏的课堂的角落发现了唯一一个表情认真,直直看着他的学生。
“好,你来说说为什么我们的一天是二十四个小时缺一秒。”
某人无辜中枪,张张嘴巴,指指自己。
“对,就是你,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位同学,人长的蛮帅的,要有自信啊!”
某人……施施然站起来,一边平复情绪,一边整理语言。
“首先,人类最初在地球上的时候,他们的一天就是地球地球自转一周再加上公转的造成的一小段时间推移的修正。关键是这一整天怎么划分开来。”
“嗯,不错,继续说,从源头讲起,不错。”教授给了鼓励。
某人继续整理语言,说了下去:“要知道,对于时间肯定是要等分的。那么要分几份呢?有人要分成两份,有人要分成三份,有人要分成四份……”
这里就提到一个公倍数的概念了。一乘二乘三乘四就是二十四了——其实最小公倍数十二就能满足同时是二三四的倍数,历史上也确实有这样十二个时辰的说法。但是后来社会发展,人发现十二等分还是太大,用起来不方便,于是决定还是用二十四等分。”
这样继续想,在更细的地方,还要求能包括五等分,于是十二乘五,就得到了六十。六十进制,一个小时有六十分钟,一分钟有六十秒。”
再然后社会更加发展了,要求更细了,秒之后的毫秒,微秒,皮秒,飞秒……就变成千进制了。”
所以这就是二十四个小时的由来。”
……一席话说了许久,却只说了为什么是二十四个小时,始终没能说到关键的星际地理上面。某人也知道自己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二十四小时的由来,本来可以一句话带过。
但他还是说了出来。因为他曾经为了去教会一个人怎么去看时间,想了太多太多。
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
浪费了许多时间,教授却没一点不满的意思,反而很是高兴。他倒是一直知道学生所说的话,只是以前从没这么清晰的想过,这下被点明出来,也觉得蛮有趣的。
“嗯,不错,知道的这么详细,学习知识就是要这么追求根本,越细越好,你们其他人也要像他这样!继续说!”
台下其他学生有些骚动,一些混课的老生们纷纷惊奇于这不常见的一幕。
“因为技术和生产力水平所限,在最初的星际殖民年代,人类只能去适应少数殖民星球不同情况,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
然后当人类渐渐有能力改造星球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把殖民星球的旋转调整,提上了全世界共同攻克的科研项目的日程表上。”
地轴的调整关系着四季的程度;公转的调整,关系着日照和一年的长度;自转的调整关系着一天的长度。”
有人喜欢四季如春,也有人喜欢冬夏分明,地轴的调整不是最关键的;一年的长度不是关键,日照量却是关键;最关键的就是一天的长度了。”
一天十小时或者一天四十小时,对于第一代殖民者是致命的摧残,即使经过几代人的适应,无法解决的问题依然大量存在。”
得益于陆级电推系统的巨大突破,人类终于有了能撬动星球的杠杆。但如何使用这根神话一般的杠杆,却和星际地理学脱不开关系。”
星际地理学里几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就是行星的地轴调整,公转调整,自转调整。”
通过不同的支撑点,受力角度,作用功率,持续时间等等条件,可以很简单的操纵球体做出任何运动状态的改变。但是人类生存的殖民星球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
大陆板块受到长期压迫,地质变化如何?斜向受力又会如何?地轴和转速受外力改变,其热核乱流也会改变,会有多少火山喷发?随之而来更麻烦的还有磁场的改变。没有磁场的保护,暴露在太阳风、宇宙射线中,生物根本无法生存,电子设备也无法正常使用。卫星之间的引力牵动、潮汐变化、改变公转轨道带来的日照气候变化……等等等等。”
任何变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在陆级星级电推系统投用之初,这些就都已经在计算之中了。即便如此,还是曾出现过好多次彻底毁灭了行星再开发可能性的重大事故。”
巨型电推系统的确是个伟大的发明,但要明白,如果没有星际地理学的支持,它只能造成谁也无法预知的破坏。”
……………………”
所以我们的一天是二十四小时缺一秒。”
某人就这样侃侃而谈,台下的其他学生似乎也听了进去。不知不觉,原本已经上了一大半时间的课就这样结束了。
“你叫什么名字?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
他一下脱离了才思敏捷的状态:“我,我是这个学期才刚刚插班进来的。”
我的名字叫,周阳。夏商周的周,太阳的阳。”
“不错,你很有想法,跟我学地理吧。其他科目我全给你填免修!”
台下哗然。
愣了一会,周阳腼腆地笑了。
————————
腼腆地笑了。
(https://www.biquya.cc/id21941/1433415.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