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一般指的是射箭技术,广义上包括弓箭、弩、弹弓、弩车、投石车、魔晶炮。后三种都是大型的战争机械,不是单人可以操作的,属于技术兵种,待遇很高是平民进阶贵族最佳的途径,容易获得功劳而又相对安全,当然了,他们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使用不是那么频繁,所以获封骑士、勋爵很容易,男爵有点难度,再往上爬就力不从心了,还是从事别的行业去吧。其实对平民来讲,第一代努力换来男爵爵位,已经是很发达的一件事了,那时就可以掌握较多的资源,进一步培养家族子弟,继续朝上攀升。,“射”不但是一种体育活动、军事活动,更是一种修身养性培养贵族风度的方法。君子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阐述就是“射”礼。
御,指的是驾驭马车的技术。这个世界因为有狮鹫这种战争魔兽的存在,马骑兵算是废了,狮鹫可是马的天敌,裴玉成前世常见的牛皮哄哄骑兵部队,在这里就是一个战斗力只有五渣,别说人类指挥驱使的狮鹫了,哪怕是野生的狮鹫,路过发起主动攻击,都能惹起骚乱。狮鹫会主动攻击马匹,可是对于马拉的战车有畏惧的情绪,相反的就是,一般的马会怕狮鹫,拉战车的马不会怕,它们镇静的多,世界就那么奇妙。轰隆隆的战车碾压大地的一切,也恐吓住天敌。狮鹫的骑手指挥狮鹫攻击战车,会被拒绝执行,哪怕勉强尝试一下,只要受到些许的伤害,就会放弃攻击。只有训练有素的皇家狮鹫部队才能够给战车部队造成实质性的伤害,,不过么,就有皇家狮鹫那可怜的数量,实在不值得一提,再说了,皇家狮鹫有更高价值的作战目标,哪里会浪费到战车上。这个世界地面战争的主流就是步兵与车兵,还有部分千奇百怪的骑兵,什么魔狼骑兵、战象骑兵、野猪骑兵、地行龙骑兵之类的存在,其中不乏强横的战争巨兽,不过么,它们的纪律性和马匹差多了,基本上完成不了一个冲锋,整齐的队伍就散架了,约束不住,陷入单打独斗之中,这么一个搞法,哪还有骑兵那种排山倒海,铁蹄践踏气势,它们都很拙计。这个世界战车一直是主流,驾车是贵族的必要技能,赶车驾车也不是低贱的工作,它的价值相当于坦克手吧。君子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鸾、鸣都是车上的铃铛,车走动时,挂在车上的铃铛要响得谐调。逐水曲即驾车经过曲折的水道不致坠入水中。过君表即驾车要能通过竖立的标竿中间的空隙而不碰倒标竿。舞交衢即驾车在交道上旋转时,要合乎节拍,有如舞蹈。逐禽左即在田猎追逐野兽时,要把猎物驱向左边,以便坐在车左边的主人射击。“御”的范围就是驾驶,不过人是高级动物,会引申发展,现在包括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领导、和管理学领域的“驾驭学”。驾驭之术不仅仅是一种斗勇,更是一种斗智,包含对某一问题在运筹学、驾驭学、领导学方面的综合最优化。
书指的是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转注、假借是识字方法,而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其中形声字约占百分之九十。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这个世界原本缺乏廉价的纸张,也没有印刷术,书籍昂贵,字体繁杂,文化不是那么好学的,所以要特意把这个作为一门学问。根据前世的经验来看,解决了那两个难题,下面贵族有更高的追求,水墨丹青可是好东西,它不仅是一种高雅技艺,更是一种修心养性的工具和法宝,人们寄情于书画,不仅仅是锻炼技艺,也是为了陶冶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的内涵与外延,都应该扩展了吧?裴玉成现在已经把造纸术与雕版印刷术贡献出来了,功莫大焉,获得功德也是海量的,其实他还想简化文字的,不过么,他一个小屁孩冒失的提出这个,不要被那些学究们喷死才怪,火刑架恐怕是跑不了的。
数指的是数学,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学校的数学教材。这些东西分类不是那么的合理,大致包括的内容有面积、体积、尺寸的计算,决日常的丈量土地、算账收税等实际问题,大的方面计算天体,推演历法,军粮运输,财政的预算等等。比如盈朒,夫国所恃以富者,不出三物:一曰土地,二曰人力,三曰资财。合三成物而析其所得,曰租,曰佣,曰赢。三者之盈朒消长,各有正反比例,这个就涉及的是国家财政大问题。数学很重要,不过帝国的贵族和朝廷重臣们,很少有亲自做那些烦劳的“琐事”的,尽管它们很重要,这些大人先生们只是要求懂就行了,具体烦劳的是那些培养出来的文官们,上下各司其职。裴玉成前世不止一次听过总理做的财政报告,总理统领政务,他们显然懂得财政,不过历届的总理会亲自打算盘珠子,或者用电脑统计计算么?显然不会!有一万人说总理会这么做,裴玉成也不会信,总理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如果纠缠于琐事,那不是勤勉、认真、负责,而是失职了。
乐,指的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舞”属于乐的教育,学生十三岁舞勺,十五岁舞象,二十岁舞大夏,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称。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持羽等轻物的舞蹈。象、大厦、大武等都是个武舞,指手持盾、剑等武器,作击刺等动作、象征作战情节的舞蹈(文化是相互影响的,交谊舞不是楚国原创与传统,它是凯撒帝国的传统,精灵世界也是通行,后来才被大楚帝国广泛接受,进而发展壮大)。有“礼”则必有庆贺燕飨之“乐”,有庆贺燕飨之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音乐具有教化、认知、审美及娱乐等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则是教化。所谓教化,即是对美好心灵品质的培育与提升。心灵的本性应该是从善、从美的,教化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弃恶从善,使人的心灵从丑恶的边缘回归到真善美。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已成为人类心灵的鸡汤,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途径。“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旋象风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大小相成,终始相生,倡和清浊,迭相为径。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贵族教育的特点就是文武兼备、知能兼求。“六艺”教育之中,礼、乐、书、数之教为文,射御为武,所以六艺教育是典型的文武兼备的教育。而且“六艺”教育除了知识教育以外,也包括六种艺能的训练:演礼的技能;乐德、乐语、乐舞的技能;射箭的技能;驾战车的技能;书写的技能;计算的技能。而且从人的发展来说,六艺教育既重视人的品性的涵养,又重视身体的训练和音乐的熏陶。所以六艺教育是一种非偏向的课程设置模式。这是一个动荡的世界,战争是主题,不过,教育却是礼乐并重,礼乐教育一直列于课程之首位。哪怕是两门武备课程,在重武备的同时,提出了“敬德”、“敬礼”的政治主张,以求文治。在课程设置上更是重视礼乐教育。即便是射御两科也逐渐与礼乐教育相关联,要求射御尊礼,合乎礼节。
礼乐并称,可见现实之中音乐的地位有多高,连带的,多才多艺的吟游诗人影响力大,地位也高。裴玉成想要扩大自己的名声与影响力,在音乐范畴插一脚,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在乐器方面,古琴处于核心位置。
古琴是最早的弹弦乐器,据说伏羲圣皇所传播的,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现在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各种乐器之最。琴、棋、书、画并称四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贵族生活的生动写照——一个为一日三餐奔波不休的人,很难有空闲如此逍遥的。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柱)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反映出礼乐合一思想。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古琴的声音是非常独特的,一般人听琴乐能感到古琴的安静悠远。“静”可以说是琴音的最大特点,琴音也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因此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在古琴音乐三音交错、变幻无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万壑松风、水光云影、虫鸣鸟语及人情复杂之思和宗教哲学之理,尽能蕴涵表达。古琴人人称道,“昔圣人之作琴也,天地万物之声皆在乎其中矣”,“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也就是认为在各种乐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优异的品德,最适宜君子作为修养之具。琴音的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气象,体验内心的祥和喜乐;琴乐的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泻泄幽情,化导不平之气、升华心灵意境。归根结底,就是以七弦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来养成君子“中和”的品德、达成“乐教”的目的。琴音的低缓悠远、缥缈入无,让人由抚琴听琴而进入一咱超乎音响之上的“无声之乐”的意境,体验到“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这种虚静的、通乎天地万物的境界可称为“天乐”,“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之谓天乐”,乃是一种天人相和、无言而心悦、超乎音响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古琴很好很强大,广受追捧,被尊奉为王者乐器,更有着无限的文化内涵,古琴是世界最独一无二的乐器,因为除了古琴外,没有哪种乐器被承载了那么多的文化,这表现在古琴的每一方面。不过它有致命的缺点,那就是需要的层次太高,能接受它的人太少,远不如那些笛萧之类的乐器广泛。它太孤傲,悦己不悦人,古琴曲实在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没有一些文化修为的人很难欣赏。其实懂音乐的人很多,为什么高山流水遇知音为什么会成为千古佳话呢?这恐怕一多半就在古琴自身上,它不是弹别人听的,而是给自己听的,旁听者能听得懂会欣赏的人凤毛麟角,物以稀为贵,所以高山流水近乎永恒,以后也没有出现和俞伯牙钟子期相比拟的琴友了。
(https://www.biquya.cc/id21812/14004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