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是公元前两百年的时候……
那个时候,草原上,匈奴和汉朝,开始进行激烈的碰撞。
匈奴全部的人丁,最多,满打满算,也只占汉朝的十分之一,还不到。
这个民族又分部在广阔的大草原。虽有部众组织联盟,但不是汉朝的对手。
特别,当时的汉朝,经过了文景之治。
那是怎样的一个治世之功呢,在仓库里的米粮,多得旧米还没吃完,新米就盖上去了。
放钱的仓库,钱多的绳子都久烂了,也没有时间拿出去用。因为太多钱了。
钱多。
粮多。
百姓富足。
这就是当时的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他掌握军权,发现,自己要打仗,除了手上没有一支他称心的强大骑兵,可以说,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国库多的就是钱粮了。
在这样百年的积累下,他大兴武功,和边境的匈奴进行激战。
在这大汉民族大复仇的思想下,一批批的军事家成长起来。
最为耀眼的,就是卫青,和霍去病。
他们两个,长驱直入,深入草原,给了当时,代替了军臣单于的伊稚斜大单于,那勃勃的雄心,以无穷的打击。以至于这位以冒顿大单于为偶像的一代雄主不由向上天长泣——长生天啊,你抛弃了大匈奴吗?
在面对汉朝军事集团连绵的打压下,大匈奴的生存成了问题。
他们的龙城也不再安全。
当时的大汉奸,也是汉奸之鼻祖,中行说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主意。他出这个主意的时候,可能自己都没想到,这个主意带来的是什么,那是两千多年历史病毒的变异。
中行说是燕地人,当了太监。
文帝在位,要推行和亲政策。
汉初,高祖刘邦打匈奴,但他在那个时候,把手下一流大将,杀得精光。
第一个被杀的是战无不胜的韩信。
自打韩信统兵以来,他就没打过败仗,没有韩信,刘邦根本不可能打败逼死项羽。
这人这么牛,刘邦当然不能容他,要把他给杀掉,而且,他有前科,的确是有点动心,想要当王,请封齐假王就是明证,如果不是刘邦政治手腕活跃,只怕韩信已经反了。
不过刘邦不好杀他,还是借吕稚之手,以竹做刀,把他给宰了。
韩信死了,就轮到游击战之王——彭越了。
这个可怜的家伙放弃了自己曾经的雄心,却减不了刘邦对他的杀心,不仅被杀,还被做成了肉糜。结果,英布看到这肉糜,立刻就造反了。
英布虽反,可大势已去,韩信和彭越都死了,他独木难支,也是完蛋大吉。
这几个能打的,特别是猛将兄出身的英布之死,让刘邦信心无穷大。开始相信自己也是战无不胜的。结果这位老哥打匈奴,反被围在白登。一来是汉朝初立,虽然兵败,但当兵的都是经年悍战下来的强兵,匈奴啃起来也很吃力。二来冒顿打败月氏,打败东胡,好不容易壮大匈奴,还需要整合,他不能长时间拖起一场战争。三来是冬天,汉人受不了,匈奴人也不好受,他们那冬天,堪称雪灾,牛马羊都不好过,死伤惨重。
在当时的情况,匈奴需要台阶,汉军需要解围,就这么的,双方谈和,在安定团结和谐共进的大前提下,汉室开始了遗臭万年的和亲政策。
到了后来,又有刘邦乱分封搞得麻烦,使文帝,景帝,虽已经积累了钱,特别是景帝,有钱有粮,这哥么一心想打仗,但国内封王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最后生生的给拖病死了。
所以,当时,汉朝在内患未清下,只能奉行刘邦传下的外交政策,那就是和亲。
反正汉朝不是真正的嫁公主,一般是从宗室分亲里选。
历史上并无南宫公主远嫁匈奴之事,嫁过去的,都是如刘细君,刘解忧之类,宗亲之女。
这些宗亲之女,刘氏的为郡主,外戚的是翁主,和亲就加封为公主。
嫁别人的女儿,皇室不心疼。
和亲政策有利于和平,皇室当然要奉行。
还别说,自那之后,虽有小边患,但从冒顿单于开始,老上单于,军臣单于,都很满足这种供奉,他们都不想再打了,虽然时不时的来抢两把,抓点奴隶,抢点美女,却没有真正想要大举入寇的心思。
但是……在文帝的时候,出问题了。文帝搞和亲,要嫁公主过去,总得有陪嫁吧。
其中一个,就是中行说,中行说是一个自私的纯人,真小人,他跑去,很明白的对文帝说,你把我搞过去,我就会对汉室不利。但文帝虽仁贤,哪里会把区区一个阉腐之人放在心上。阉腐之人,太监,在汉朝初,是没有任何地位可言的。赵高兄的影响当时还是很大的。
所以汉朝对这种近臣,随意就打杀,轻易不让其掌权。纵可影响皇帝,但不能乱政。
想要如赵高兄那样指鹿为马过日子,却是休想。
文帝瞧不起的中行说果然奉行自己的言行,他是后世王阳明心学的遵守者,知行合一。
说到就要做到。
到了匈奴之后,他立刻投降匈奴。当时的匈奴,连自己的牛马羊数量都数不清楚,落后到了极点。但中行说教他们计数,和种种他所会的,他让匈奴保持胡化,不进行汉化,使匈奴从不放弃对大汉朝的敌意。可惜的是,从老上单于开始,到军臣单于,虽信用中行说,却并没有和汉朝死磕的打算,一直到,一代匈奴雄主,伊稚斜上位,这才有了改变。
但伊稚斜运气挺糟的,他也遇到了一个雄主,汉武帝,那位哥们,也许不如伊稚斜,但他拥有的,人口比他多,钱粮比他多,战略比他多,一切都比他多。伊稚斜就好比一个手上并无多少资本的赌徒,虽有一定的运道,但面对的,却是一个资本无穷的庞然大物。
最后,他被卫青,霍去病,打得那叫一个惨。
不得已,伊稚斜要进行战略大转移。可是,汉军却不放过他。
当时,帮助伊稚斜的中行说就把细菌战发明出来。
中行说早早就发现,匈奴人很脏,不爱干净,不经常洗澡,身体细菌多,当然这点中行说不知道,但他知道的是,匈奴人对疾病的抵抗力,远远高于汉人。
所以他就想到了细菌战,提出了,把病牛,病马,病羊,集中起来,杀放于水源处。
汉军当时还不懂什么开水卫生的。当兵打仗,一切从简,水够热就行了。
很快的,汉军就染了病。这病还有潜伏期,于是汉人又把这病毒带回到国内。
在汉朝,这种病毒,就悄然的传开,好在,总算是被控制住。
但缺少大杀器的匈奴人发现了,他们从此视此为大杀器,国宝,对此进行研究。
最后,匈奴人和汉朝的对战,打败了。
失败的匈奴人,开始西迁,他们进入到了西方的世界。
第一记上帝之鞭抽过来了。
匈奴王阿提拉出现,他打败了罗马,使罗马的丧钟敲响。
恐怖的阿提拉,毁灭的阿提拉,虽然连个洗澡池子都修不好,但骑兵战术天下无敌的阿提拉。可惜……他的运气不好,在他快要成功,快要胜利的时候,他部族保管的那部分,由萨满巫师保存的病毒,暴发了。阿提拉自己也中了病毒,庞大的西方匈奴帝国在这病毒的作用下,自己崩溃了,使得西方文明没有被匈奴人征服,从而保存了下来。
不仅如此,阿提拉的骑兵战术,还因此流传到了西方世界,那些以步兵称雄的罗马,西方,学习使用骑兵,开始了一直到中世纪的骑士时代。
不过,阿提拉的那部分病毒暴走,但,草原上还有保留下来的那原始病毒。
这部分病毒,最后流入到蒙古。蒙古崛起。
成吉思汉长鞭一指,蒙古大军杀入西方,他们可不会学阿提拉那样,搞什么病毒暴走。而是把自己的病毒,以尸体的载体,用抛石机,投入到敌城,在西方世界,散布起了,可怕的黑死病。
黑死病使西方人,当时一半的人因此死去。
西方现在,传说的什么狼人,吸血鬼,大多,都是因为那场恐怖的病毒袭击,而导致的基因变异。
随着西方文明的兴起,他们开始研究他们的历史,发现了这隐藏在历史背景下的恐怖凶器。也就是蒙古病毒。他们把这种病毒,先是称为蒙古病毒,又把早期,发现和蒙古病毒不同,但更接近本源的,阿提拉时期的病毒,称为原始病毒。
利用这种病毒,对此研究,一直到美帝斯得到了德马、东瀛的生物技术,才研究出了U病毒。一只小小的微生物细菌,它的生命周期和人类是完全不一样的,冬虫夏草,犹不足以形容这种生命的短暂,但在那短暂之中,却是这种生命的活力。一代代的进化,一代代的更新,早期的原始病毒,十万,甚至二三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活下一两个。
这一两个,在西方,也就是吸血鬼,和狼人的祖先。
你只要看狂犬病患者,就可以明白了,他们和那些病人一样,怕光,怕水。但狂犬病人没有得到强化,而他们得到了强化,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大,一般最少是普通人的三到五倍。
这样算来,U病毒的成功,就不错了,百分之九十九的致死率。比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的致死率,可不是要好太多了么?但人类还是无法接受。虽然死一万人,可以得到一个进化者,那么,死一百个人,可得一个进化者,这是进步,却仍然没有人愿意这样干。
哪怕是以政府的名义也不可能。
百分之九十九的致死率,哪个脑残的想要这样发疯?
故此,美帝斯人开始针对这种病毒,进行分支研究,而不在这病毒上下功夫。换言之,他们不再刺激这种病毒,不让这种病毒加速进化,而是加上其余的病菌,进行分支的改进研究。希望剑走偏锋,走出一条新路来。
不过,苏行远博士没有放弃,他研究出了UA病毒。这种病毒成功的把致死率,提升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也就是说,过去平均死一百个,可以得到一个进化者,现在却可以增值到五倍。好吧,这个数字也是不行,哪国政府也不会同意,以百分之九十五的死率,来对本国人类进行这样的进化。
于是,苏行远开始UR病毒的研究。
这种病毒如果成功,那么,就可以,使百分之五十的人,成功进化。
致死率百分之五十……不得不说,一般国家承受不起这种结果,但华夏可以。
普通国家,只有几百万,几千万的人口。
但是,华夏拥有十六亿以上的人口,死一半,也有八亿以上,八亿人口,对于目前的华夏政府来说,完全不是问题。而省去这八亿进化失败者,华夏会省去大量的物力劳损,这会使华夏的国力,一跃,从二流,升上一流,虽还无法接近美帝斯这样的超一流强国,但进化者的威力,会随后显示出来。华夏的军方力量,会成倍的增长。
不要一百年,也不要五十年,正如早期大跃进时的口号那样,短短二三十年,华夏就会重新,超过美帝斯,超过不列颠,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再度的开创,属于华夏的盛世!!!
现在,这唯一,最后的,从美帝斯带回来的,U病毒已经变成了UR。如果UR保存,可以利用病毒培育技术,无限再生的重复制造。但却已经完蛋了,试管破裂,病毒遗失,最初也是最后的UR挥发了。楚门大校和刘郁刘布雷更是直接感染上UR病毒的人,因为UR没稳定,目前致死率和UA一样,都是,百分之九十五!
(https://www.biquya.cc/id21291/1299893.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