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网 > 历史军事 > 扬帆大明 > 明代官制

?

  宗人府

  宗人,顾名思义宗室人口。故宗人府是明代管理皇室宗族事务的机构。掌管皇帝九族的宗族名册,按时撰写帝王谱系,记录宗室子女嫡庶、名字封号、嗣袭爵位、生死时间、婚嫁、谥号安葬的事。凡是宗室陈述请求,替他们向皇上报告,引进贤才能人,记录罪责过失之机构。设有宗人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经历司。

  明初,只有经历司不是亲王,品级最低五品,负责发收公文,其他皆由亲王担任,品级一样,都为一品。但后来,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宗人府的事情,不专门设官,宗人府又归于礼部管理,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

  宗人府管的事,看上去简单。其实,就单单宗人姓名就是一个大问题。朱元璋为了明确子孙支派和各支派的辈份,便于管理以每一个儿子为一支派,每一支派定了二十个字,作为名字中第二个字的用字,再按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生的规律,作为名字中第三个字的用字。第二个字不用宗人府搞定,比如说东宫提名曰: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可惜这一支只传一代,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燕王系后为帝系,曰: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英宗的弟弟),可惜也只传到“由”字,明末代思宗皇帝朱由检。

  就算之传到“由”字,就是第三字就够宗人府想破脑子。皇帝为以瓜瓞绵延,蕃昌鸿茂,给予宗室相当优厚的待遇,使宗室人口的繁衍膨胀速度相当之快。从洪武年间的五十几人到万历年间已超过十万人。人数之多,还要特别造出了一大堆专门用来命名的金木水火土偏旁的字。即使再造出一部分字用来命名,也远远低于宗室人口增加的速度。因此,就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就使很多宗室人员成为“黑人口”,就是没有户口。原因就在于没有名字,请名申请报上去以后,有些人等了好几年乃至十几年,甚至有些人一直到死了,也没请到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明末,大顺、大西、大清为了斩草除根,这些没上宗谱的宗室大都可以幸免,也算为老朱家留了点根。朱元璋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取名字会有此好处。

  宗人府一品文官

  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二十二年改为宗人府

  宗人令一人正一品

  左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正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左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右宗人一人正一品宗人府

  经历一人正五品宗人府经历司

  三公

  太师无定员正一品

  太傅无定员正一品

  太保无定员正一品

  三孤

  少师无定员从一品

  少傅无定员从一品

  少保无定员从一品

  太子三师

  太子太师无定员从一品

  太子太傅无定员从一品

  太子太保无定员从一品

  太子三少

  内阁

  四殿两阁

  中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

  建极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

  文华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

  武英殿大学士一人正五品

  文渊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

  东阁大学士一人正五品

  四殿两阁的大学士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朱元璋利用胡维庸案,废掉例行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加强了皇权。但是一个国家之大,皇帝一个人管不来,大学士的出现,帮助皇帝理政,内阁随之形成。内阁只有提意见的权利,没有执行的权利,故无实权,事事听命于皇帝,造成君主独裁。中国的封建社会到了明朝就已经到达高峰。明代是君主很独裁的时代,除了清朝在明之后更上一层楼之外,没有一个朝代有明朝那么专制。

  皇帝喜欢把权利给谁就给谁,有明一代,皇帝给宦官的权利最多。不过,给得再多又怎么样,还不是想收回就收回。你权利再大也不过是看门狗,成不了主人。王振、刘瑾、魏忠贤无一不是如此,这也是在历朝历代没有的。哪像唐朝,宦官权利大了,大到皇帝任意废立。简单的说,明代不管官员权利多大,都无法挑战皇权。

  中书省

  有了内阁,中书省有名无实,仅存中书舍人从七品。

  六部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按顺序)

  六部各设尚书一人,直接对皇帝负责,尚书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长)、郎中(司长)、主事等。

  吏部:负责官吏的管理,考核,升迁等

  户部:有十三个司,分别管理各地的收支与报销

  礼部:主管国家凶吉大典,教育与考试,招待外宾,宴劳功臣等

  兵部:管理天下军政(军令由五军都督府管理)

  刑部: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管理建筑、后勤、水利、制造等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督察院:

  直属于皇帝的监察部门

  下设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佥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管每个省的检查工作(当时中国分十三个省)十三道监察御史与直属于皇帝的六科给事中统称“科道”属于言官范畴。

  六科:

  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每科设督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与给事中(从七品)。给事中品级虽低,权利很大,皇帝交给各个衙门办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销一次,如果有脱拉或者办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报告。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最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还皇帝敕书的权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认为不妥可以封还,不予执行。

  五寺:

  五寺是五衙门的简称,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翰林院:

  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干部学院等的综合,翰林院的首长称为翰林学士(正五品),侍读学士两人,侍讲学士两人(从五品),侍读、侍讲各两人(正六品),修撰(从六品)考中状元后就会被授予此职位。编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后就会授予此职位。

  五军都督府中军、左军、右军、前军、后军各属

  左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右都督一人正一品都督府

  都督同知无定员从一品都督府

  都督佥事无定员正二品都督府

  经历一人从五品都督府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都督府

  地方官

  承宣布政使司

  左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省长

  右布政使一人从二品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省长

  左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政无定员从三品承宣布政使司

  左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右参议无定员从四品承宣布政使司

  经历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

  理问一人从六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

  都指挥使司

  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都指挥使司市公安局局长

  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都指挥使司市公安局副局长

  都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挥使司

  经历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经历司

  都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

  断事一人正六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副断事一人正七品都指挥使司断事司

  府

  知府一人正四品府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同知无定员正五品府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副市长)

  通判无定员正六品府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推官一人正七品府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卫指挥使司

  指挥使一人正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卫指挥使司

  指挥佥事四人正四品卫指挥使司

  镇抚二人从五品卫指挥使司镇抚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卫指挥使司经历司

  州

  知州一人从五品州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同知无定员从六品州相当于省辖市副市长

  判官无定员从七品州

  县

  知县一人正七品县相当于县长

  县丞一人正八品县相当于副县长

  主簿一人正九品县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所

  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千户所

  副千户二人从五品千户所

  镇抚二人从六品千户所

  百户十人正六品千户所

  都转运盐使司

  都转运使一人从三品都转运盐使司

  同知一人从四品都转运盐使司

  副使一人从五品都转运盐使司

  判官无定员从六品都转运盐使司

  经历一人从七品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司

  市舶提举司

  提举一人从五品市舶提举司

  副提举二人从六品市舶提举司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侍郎,在明清之际,相当副部长。

  总督封疆大吏,军政大员可以总管数省军务

  巡抚巡行天下,抚军按民。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知州明以知州为一州之长,辖县;明清有直隶州、散州之别,前者直隶于省,可以辖县,后者隶属于府、道,不辖县,长官均称知州。

  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佥事职务相当于科长

  都事该官职主要监察六部业务之辅佐

  镇抚锦衣卫官职。锦衣卫分为“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北镇抚司”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拥有自己的监狱(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司法机构。

  总兵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https://www.biquya.cc/id20930/1260858.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