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我国的古城遗址数不胜数,但是像我们现在发现的在山体里面的城邑还是第一次,或者说还没有,因为毕竟我们是盗墓贼而不是考古学家。
我国已经发现的古城无外乎两种,一种地面上的,地面上的古城真是多的如蝼蚁,也许你所在的地方在很久以前就是一个古城。就像楼兰古城只不过是已经消失了。而还存在的并且我们还能见到的也是不少,如现在的旅游圣地丽江古城等。
另一种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水下面的古城遗迹,这样的古城遗迹其实保存的是最完整的,像这样的古城可能也不在少数,只是没有被人们发掘罢了,不知道我们的地下究竟埋藏了多少秘密。
滑翔伞越来越接近地面,但是我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好像有座建筑或者是突兀出来的山体竟然挡住了照明弹的照射。
就这样眼看着我就要渐渐地再次进入到黑暗的时代了,我立即将手电打开向下面照射,以防我着陆的不是地方。
趁着我还能观察到这群建筑,我极力的记忆着下面的道路,以便我能在在着陆后和二伯他们汇合,或者能尽快的找到二伯他们。
下面的道路结构并不是很复杂,但是很奇怪。因为我并没有发现特殊的地方,这就是我为什么奇怪。因为在古代的建筑领域,往往有一定的“高贵区域”,也就是比较牛的人住的地域。可是在我的观察并没有发现什么这种情况,都是比较平常的建筑。
古代的建筑区域结构是很分明的,就拿我们现在存在的平遥古城结构来看吧。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
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滋街”。
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
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开中国民族银行业之先河,并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先后有介休、太谷、祁县相竞效仿。
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
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葫芦肚巷等。
平遥古城民居,为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大家族则修建二进、三进院落甚至更大的院群,院落之间多用装饰华丽的垂花门分隔。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
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单坡内落水,流传最广的说法称之为“四水归堂”或“肥水不流外人田”,山西地处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而院内紧凑的布局则显示对外排斥,对内凝聚的民族性格。
城隍庙位于城东南的的城隍庙街,由城隍庙、财神庙、灶君庙三组建筑群构成。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只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城隍庙的宣传词“皇帝有难上天坛,县官有难到此来”不知出自于何处,但在历史上尤其是明代,城隍受封的官职确实高于县令,明太祖诏令各地必需要建城隍庙,与县衙署对称设置,“阴阳各司其职”,这是古代“人神共治”思想的明确反映。
清虚观位于东大街东段,创建于唐,鼎盛于元,现存主体建筑是明代遗物。
虽然平遥古城也并不是很久远,但是里面的具体结构还是很分明的,如果硬要找一个春秋战国的古城来说的话,可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能列举出来。因为即使保存了下来,可是经过后来人们的演变还存在最初的结构模式的几率极小极小。
其实一开始我就不应该认为它是一个古城遗迹,因为我们是来盗墓的,并不是来考古的。一盗墓贼的眼光来看这里的任何东西都是冥器而不是它的考古价值。
想到这里我脑子突然一闪光,盗墓贼的眼光?如果这样说的话,我是不是可以这样比喻呢。任何古墓里面或多或少的都会有些陪葬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冥器。如果这样来说的话,这群建筑是不是可以称为陪葬品呢?
大胆的想法使我进行了论证归类,用一座城池称为陪葬品,让人听起来简直比见到僵尸还不可信。可是我们如果将兵马俑列举并且“扩大”呢?
古代人的想法有时候并不是我们现在的人能理解的,所以人们才能从古籍里面发掘。在历代的丧葬制度里面有一定不同的成分。时代的不同,种族的不同,信仰的不同等等都会导致葬礼的差异。
其实从另外的一个方面来想,也是可以解释这群建筑应该是陪葬品。那就是这里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很明显不适合人类的居住,没有阳光,没有水源,没有农作物生长的地方等等一切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因素都存在着,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有没有便捷的出口。
在这里面让我认为是一座古墓的唯一因素就是没有生气,在这里面死气沉沉的,也许是寂静的缘故使我这么认为吧。
转眼间我已经离地面只有十几米的距离了,以前看电影里面降落伞员总是在最后距离几十米的时候,降落伞突然坏掉,所以然后就是轻而易举的从几十米的高空跳下,而且还是没有什么严重的受伤,统一的结局就是挂在树上。
但是我看着下面光秃秃的,如果我的滑翔伞这时候坏了,我想我肯定不是摔死也是残废。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滑翔伞的状态很好,并没有要“抛锚”的迹象,其实即使有我也不知道。
当落地的那一刻我“激动的心”才算有了些许安慰,这时才感觉到大地母亲的怀抱真好。可是接下来面临的状况使我不得不再次警觉起来。
从空中来看我和二伯他们的距离不短,中间至少穿插了那群建筑。说是至少是因为我所在的地方经过我的观察并没有一点建筑的痕迹。
在我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时,我就渐渐地看不见了照明弹的亮光了,应该是有什么东西阻挡住了。现在一片漆黑,只有我手中手电的亮光,我想二伯他们是不可能会看见的。
我大声的喊了二伯他们几句,但是没有收到回声,不知道他们怎么样了,滑翔翼的降落可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并不会出现生命危险。
没有听见他们的回声令我很惊讶,因为在这里面虽然空间很大,但是里面没有其他的声音掺杂,他们应该能听到我的声音啊,可是怎么没有回声呢?我试着又喊了几声,可还是依旧如此。
二伯说他们到达地面会发射照明弹给我信号,但是从我落下来时看到的情景来说还是算了吧,即使他们发射了,我可能也是看不见的。
就这样,我想还是去找他们。按照我们分开始的情况来看,我大致估计出了他们的方位。即使方位出错,我在这里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容易的发现我。所以我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我落下来时,阻挡住照明弹的那个山体或者建筑上面,也就是我能想到的最高点。
我渐渐地走着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因为我发现我脚下的路很奇怪,在手电的照射下我竟然发现路裂开了。
当我第一眼看到路是这个样子的时候吓了一跳,还以为像2012世界末日那样呢,但是并没山摇地动,接着我才弄明白,脚下的路怎么看怎么像干枯的湖泊一样。
我看了一会地面,并没有发现什么奇怪的地方就继续的向前走,走了大约有两三百米的时候,我就发现到头了,在我的前面有一堵弯曲的土墙壁,并且还是内弯曲,用一件东西形容的话那就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碗的内侧面。
我用手电向墙壁的上面照射去才明白,我现在就像是在一只巨大的碗里面。我为我滑稽的比喻逗笑了,想想这里应该是一个湖泊。
可是当湖泊的名词出现后,我就又产生疑惑了,如果真的是湖泊,里面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并且湖泊的说法是有很多种的,出现的地方也是有要求的,湖泊因其换流异常缓慢而不同于河流,又因与大洋不发生直接联系而不同于海。在流域自然地理条件影响下,湖泊的湖盆、湖水和水中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湖泊不断演变。湖泊称呼不一,中国习惯用的陂、泽、池、海、泡、荡、淀、泊、错和诺尔等都是湖泊之别称。
湖沼学家常根据湖盆形成过程来对湖泊和湖盆进行分类。特别大的湖盆是由构造作用即地壳运动形成的,晚中新世广阔而和缓的地壳运动导致横跨南亚和东南欧广大内陆海的分离,现在残存的内陆水体有里海、咸海以及为数众多的小湖泊。构造上升可使陆地上天然水系受阻而形成湖盆,南澳大利亚的大盆地、中非的某些湖泊以及美国北部的山普伦湖都是这种作用的产物。此外,断层也对湖盆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深的两个湖泊贝加尔湖和坦干伊喀湖的湖盆就是由地堑的复合体形成的。这两个湖泊以及其他的地堑湖,特别是在东非裂谷里的那些湖泊和红海都是近代湖泊中最古老的。火山活动可以形成各种类型的湖盆,主要类型为位于现存的火山口或其残迹中的火口湖。
湖盆还可由山崩物质堵塞河谷而形成,但这种湖盆可能是暂时性的。冰川作用可以形成大量的湖泊,北半球的许多湖泊就是这种作用形成的,湖盆为冰盖退缩过程中的机械磨蚀作用所形成,或由于冰盖边界处冰体堰塞而成。冰碛对堰塞湖盆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纽约州的芬格湖群(FingerLakes)就是终碛堰塞而成。河流作用有几种方式可以形成湖盆,最重要的有瀑布作用,支流沉积物的阻塞,河流三角洲的沉积作用,上游沉积物由于潮汐搬运作用而阻塞,河道外形的改变(即牛轭湖和天然堤湖)以及地下水的溶蚀作用所形成的湖泊。有些沿海地区,沿岸海流可以堆积大量的沉积物阻塞河流。此外,风、运动活动和陨石都可能形成湖盆。
难道我现在所处的地方是一个火口湖?可是当我们在外面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这是一座火山的一点“嫌疑”啊。
并且关于湖泊种类也是有很多的,湖泊沉积物主要是由碎屑物质(黏土、淤泥和砂粒)、有机物碎屑、化学沉淀或是这些物质的混合物所组成。每一种沉积物的相对数量取决于流域的自然条件、气候以及湖泊的相对年龄。湖泊中主要的化学沉积物有钙、钠、碳酸镁、白云石、石膏、石盐以及硫酸盐类。含有高浓度硫酸钠的湖泊称为苦湖,含有碳酸钠的湖泊称为碱湖。我刚才观察过地面裂开的土,并没有发现和科学上说的有一点相同,没有沉积物,没有地碱,就好像是一个蓄水池一样。
如果真的是一个湖泊的话,那就一定有水源的注入,可是我并没有发现,所以也不敢断定。另外我假定有水源的存在,那么为什么又会干涸呢?湖泊主要通过入湖河川径流、湖面降水和地下水而获得水量。湖泊分不流通湖(无地表或地下出口)和流通湖(有地表或地下出口)两种。不流通湖湖水耗于蒸发而导致湖水含盐量增加,流通湖湖水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流走,湖水量收支的净差额,随入流量和出流量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差额引起了湖水位的变化。湖水位通常在雨季或稍后上升,蒸发旺季下降。
可是看看我现在待的地方并不是有什么周期性的雨季,我不是说外面,而是指的这里面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周期性的雨季,有条河就已经令我惊讶了。
但是关于干涸的原因一般也就那么几种,湖泊一旦形成,就受到外部自然因素和内部各种过程的持续作用而不断演变。入湖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和生物残骸年复一年在湖内沉积,湖盆逐渐淤浅,变成陆地,或随着沿岸带水生植物的发展,逐渐变成沼泽;干燥气候条件下的内陆湖由于气候变异,冰雪融水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等,补给水量不足以补偿蒸发损耗,往往引起湖面退缩干涸,或盐类物质在湖盆内积聚浓缩,湖水日益盐化,最终变成干盐湖,某些湖泊因出口下切,湖水流出而干涸。此外,由于地壳升降运\动,气候变迁和形成湖泊的其他因素的变化,湖泊会经历缩小和扩大的反覆过程,不论湖泊的自然演变通过哪种方式,结果终将消亡。
但是关于这里面的干涸,我个人认为很可能就是从深渊里面出来的热流缘故,因为就是因为从深渊里面出来的热流缘故我才飞到这里。虽然那种热流不是很热,但是经过长久出现,即使再大的湖泊也会干涸,就像洗桑拿一样,一开始很舒服,但是我们不可能生活在里面。
(https://www.biquya.cc/id20819/1454979.html)
1秒记住追书网网:www.biquya.cc。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ya.cc